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

2020-12-13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呂棟)「只要是把中國當作市場的日本企業是絕對不會離開中國的,這是一個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4月15日,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在專欄文章中表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一則「日本政府將資助日企將生產轉出中國」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受新冠疫情衝擊的當下,一批有戰略眼光的跨國公司非但未撤離,反而加快了在華投資布局的步伐。

4月15日,日本最大乳品企業「株式會社明治」宣布,為實現牛奶及酸奶業務在中國的可持續增長,其耗資280億日元(約合18.4億元人民幣)收購新加坡AustAsia公司25%股權,後者在華從事牧場經營。

隨後,4月16日,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下稱:蘇州明治)上海分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在接受觀察者網採訪時表示:該公司沒有聽說如「日企撤離」這樣的報導,也沒有計劃將生產線轉回日本國內。

值得注意的是,7年前因成本問題將奶粉業務撤出中國的明治,隨著冷藏牛奶等業務在華的穩步增長,已計劃到2026財年將海外營收佔比提高至20%,中國市場也被其視為這項計劃的核心。

觀察者網梳理發現,近8個月來,為擴大在華業務,明治先是投資3億美元(約合21.2億元人民幣)在天津設立中國北方首個工廠,隨後蘇州明治為加大商品供應量,也決定增加牛奶和酸奶的生產線。

蘇州明治工廠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4月16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表示,儘管疫情對在華外資企業造成一定影響,但中國沒有也不會出現大規模外資撤離情況。外國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在中國長期經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沒有改變。

「海外市場的成長基石」

蘇州明治的母公司明治集團(株式會社明治為其總公司)成立於1916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該公司旗下產品包括巧克力、糖果、冰淇淋、乳製品、方便食品、飲料、嬰兒食品等。

在2019年8月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中,明治集團位列第16,也是唯一一家上榜的日本企業,中國乳企伊利和蒙牛分列第8和第10。

2019年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

目前,明治集團在華主要有三大業務:明治乳業、明治制果和明治雪糕。

明治集團架構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4月15日,蘇州明治在官網發布消息,為實現牛奶及酸奶業務在中國的可持續增長,其100%投資者「株式會社明治」與在中國從事牧場經營業務的新加坡AustAsia公司股東Japfa LTD.達成股權轉讓協議,將以280億日元的價格收購AustAsia公司25.0%的股份。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出,AustAsia公司在華東、華北經營著7個牧場,2019年度銷售額約為410億日元。前者生乳生產效率高,每頭奶牛的日產奶量約為34公斤,比日本奶牛的平均產奶量高出約10公斤。

官網截圖

株式會社明治表示,目前中國的乳製品生產商正在推進對牧場經營的縱向整合。其為實現牛奶及酸奶業務在中國的繼續增長,需要保證優質原料奶的穩定供應。

「此次股權收購的目的即是強化從原料奶採購到生產的價值鏈,並為在中國實現業務的可持續增長打好基礎」。

此外,株式會社明治計劃繼續擴大位於蘇州的牛奶及酸奶生產基地的產能(產能擴張部分於2021年春季投入運營),並計劃在天津建設新廠(2022財年下半年投入運營)。

澳亞東營神州牧場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對此,界面新聞今天援引乳業資深分析師宋亮的話稱,國際奶價2014年後大跌,國內牧場企業估值變低,類似蒙牛收購現代牧業、聖母高科等優良資產,明治此次收購也不難理解為是一種抄底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明治是首個大規模進入中國冷鮮奶市場的外資乳業品牌。

2013年12月,蘇州明治工廠投產,首次在中國推出市售型低溫牛奶、酸奶。當時,該公司還是亞洲最大的乳製品生產企業。

在蘇州明治工廠正式投產時,其總經理溝口勝久介紹,奶源地是河北一家牧場,該公司專門組織專家在中國國內進行了全面考察,最終確定這家牧場為奶源地,其目標是2020年年銷售額達7億元。

蘇州高新區新聞網截圖

根據蘇州明治官網介紹,目前「株式會社明治」在中國的業績正處於穩步增長階段,特別是冷藏牛奶業務,伴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該業務以華東地區為中心的銷售增長明顯。現在最為中國消費者熟悉的,是這家公司生產的明治醇壹鮮牛乳和明治保加利亞酸奶。

上述分析師則進一步指出,退出中國市場的日本乳企,包含森永、朝日等,沒能像明治這樣迎來高端乳製品發展的好時期。明治可被認作是中國低溫乳產品高端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推手之一。尤其在酸奶和鮮牛奶產品品類上,明治乳業在華東、華南優勢明顯。

而隨著牛奶業務在華的逐步推進,2018年8月,明治提出了到2026財年(截至2027年3月)將海外銷售額佔比提高至20%的計劃,2017財年的佔比為7%,中國業務被其視為這一計劃的核心。

在結束於2020財年的中期經營計劃中,中國也被其定位為海外市場中最重要的地區。不過,上述市場部負責人並未向觀察者網透露中國市場營收佔明治總營收的比例。

去年9月,為提高明治乳製品在華北以及東北的市場滲透率,其在中國北方設立的第一家生產製造工廠落戶天津,項目總投資額約3億美元,計劃2023年投產,主要生產冷鮮奶、酸奶及奶油等產品。

6個月後,蘇州明治今年3月25日在公司官網發布消息:為了擴大在中國的事業,加大商品的供應量,決定增加牛奶和酸奶的生產線。在新聞稿中,中國被其稱為「海外市場的成長基石」。

官網截圖

大力拓展中國市場的背後,是明治在日本本土的食品業務正在遭遇困難。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明治集團在日本國內除了牛奶業務處於虧損狀態,主要拉動國內食品板塊的功能性酸奶和巧克力業務也都陷入了「苦戰」。

2018年其乳製品銷售額同比下降3.1%,巧克力所屬的糖果類銷售額更是同比下滑了19.6%。

報導中指出,明治集團如果能在巨大的中國市場確立作為牛奶企業的地位,將擺脫對日本國內市場的依賴,成為日本在海外市場實現增長的內需型企業的榜樣。

圖片來自華泰證券研究所

圖片來自《日本經濟新聞》

奶粉在華曾「敗走麥城」

頗有意思的是,明治雖然是首個大規模進入中國冷鮮奶市場的外資乳業品牌,卻還是第一個將奶粉業務撤出中國的外國企業。

早在1993年,明治集團就設立了廣州明治制果有限公司,面向內地和香港銷售橡皮糖、巧克力等產品。2006年,其成立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正式進軍中國乳製品市場。

彼時,明治一度是美贊臣等歐美品牌在華的主要競爭對手。根據調研機構AC尼爾森發布的數據,2010年明治在進口奶粉的排名中可以進入前10,當時還被譽為「更適合亞洲嬰兒的品牌」。

明治奶粉(資料圖)

不得不說,明治奶粉在中國奶粉市場上也曾有過輝煌。

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2008年以明治為主的日系奶粉品牌在華市場佔有率達7%,而所有的國產品牌奶粉合計佔比僅為30%;2009年,日本對華奶粉出口量多達2044噸,比2007年增長了近5倍。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在2010年報告中稱,通過對2008-2009年深圳沃爾瑪超市的調研發現,明治奶粉在該超市奶粉銷售額中佔比達5%;2008年10月淘寶檢索的結果顯示,在售出的14.6萬件奶粉中,中國國產品牌合計僅1.85萬件,而明治奶粉則售出1.05萬件,在所有奶粉品牌中位居第一。

然而,2010年4月「風雲突變」,當時日本宮城縣發生口蹄疫,中國開始對日系品牌下達禁令。隨後,該公司在2011年12月遭受了更嚴重的挫折,原因是福島核電站洩漏導致其產品被檢測出放射性銫。

雖然明治奶粉轉而採用澳大利亞奶源,但運營成本也迅速增加。

當時媒體報導截圖

進入2013年,中國發起奶粉市場整頓,對奶粉行業監管趨嚴。當年8月,國家發改委對合生元、多美滋、美贊臣、雀巢、惠氏、雅培等6家企業的定價違規行為開出1.1億美元的罰單。

不過,根據路透社當時報導,明治、雀巢和貝因美也涉嫌價格壟斷,但因配合整改而免遭處罰。其中,明治當時將所有產品的價格都下調了7%左右,並承諾在今後2年內以此優惠價格供應中國市場。

但在降價3個月後,明治當年10月底宣布退出中國嬰兒配方奶粉市場:「中國乳製品市場競爭逐漸激化。在此嚴峻環境下,堅持採用澳大利亞全進口奶源……造成了對公司成本及收益的嚴重影響。」

根據當時第三方的統計,2013年前8個月,明治奶粉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一直在0.1%左右徘徊。

不過,在宣布退出中國奶粉市場不到1個月,明治便選擇進入低溫鮮奶以及酸奶市場的方式重回中國,當時這也成為首個大規模進入中國冷鮮奶市場的外資乳業品牌。

仍是外商投資興業的熱土

在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鏈造成衝擊的情況下,不少企業感到焦慮不安,因此外媒報導「日本政府將資助日企將生產轉出中國」一事在網絡上引發討論。

據彭博社4月9日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4月公布的政策細節顯示,該國計劃拿出「改革供應鏈」所需費用中的2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3億元)用於資助日本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回日本本土,2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用於資助日本公司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以實現生產基地多元化。

原因是自疫情爆發以來,暴露出了日本產業鏈尤其是口罩等防疫物資存在的脆弱性。

報導截圖

那麼,「日企撤離中國論」到底現不現實?

4月15日,《日本經濟新聞》專欄作家、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認為,如果一個企業到中國投資僅僅是為了壓縮成本,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製造廉價的產品和商品,應該說在中國投資的收益率正在逐漸縮小,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隨著經濟的發展正在快速上升。

但他指出,只要稍稍近距離觀察一下日本企業的對華投資就可以發現,除了把中國作為出口生產加工基地的日本企業以外,還有更多的企業瞄準了中國市場

原因是,隨著中國勞動成本提高,中國家庭的購買力在不斷提高,中國市場慢慢代替廉價勞動力成本成為吸引外資最重要的參數。

據中國商務部去年11月份公布的數據,2018年日本對華實際投資到位金額38.0億美元,同比增長16.5%,佔中國吸引外資總額的2.8%。

截至2018年底,日本對華累計項目數51834個,實際到位金額1119.8億美元,佔中國吸引外資總額的5.5%,在中國利用外資國別(地區)中排名第一。

商務部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2019年版)截圖

柯隆在文章中指出,雖然有少數日企為尋找更廉價的勞動力轉向東南亞等國,但有更多的日企留在中國,因為他們不僅僅把中國當作出口加工基地,更重要的是中國已成為他們生產的商品的消費市場。

「我們很難想像這些企業為了壓縮成本把工廠搬到東南亞或印度,然後再把商品出口到中國。對於企業來說從工廠到市場的距離越短越好,這是一個不言自明的道理。所以,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只要是把中國當作市場的日本企業是絕對不會離開中國了。」他指出。

也正因此,4月16日,蘇州明治對上述輿論的表態是:「我們沒有聽說有這樣的報導。我司也沒有計劃將生產線轉回日本國內。」

同一天,在被問及「日本政府撥款支持日企從中國撤離」一事時,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表示,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是各國企業多年來共同努力、共同選擇的結果,是各經濟體要素成本、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等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哪個人、哪個國家能夠隨意改變的。

從總體上看,儘管疫情對在華外資企業造成一定影響,但中國沒有也不會出現大規模外資撤離情況。外國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在中國長期經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沒有改變。

商務部發言人高峰

高峰指出,據監測,目前在華外資企業復工復產率穩步提升。對全國8700餘家外資重點企業的調查顯示,截至4月14日,復產率超過70%的企業佔72.8%,較上周提高0.9個百分點。

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有關問卷調查,中國華南地區98%的日資企業已恢復生產,開工率達到100%的企業佔41.4%,開工率為80%至100%的企業佔42.3%。

其他地區日企復工也取得積極進展。在華生產率先恢復,有力支持了日企經營,已有很多日企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進一步開展對華投資的意願。

針對「美企撤離論」,高峰迴應指出,根據中國美國商會2020年《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儘管目前美國在華企業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等一些問題,但從長期來看,中國仍會是大多數在華美企的重點市場。華南美國商會疫情影響報告顯示,75%的受訪企業表示,無論疫情影響如何,不會改變在華再投資計劃。

「事實表明,中國仍然是外商投資興業的熱土。」他說。

(編輯:尹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乳業:沒聽說沒計劃 剛追加在華投資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乳業: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文/觀察者網 呂棟)「只要是把中國當作市場的日本企業是絕對不會離開中國的,這是一個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4月15日,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在專欄文章中表示。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乳業:沒聽說 剛追加在華投資
    (原標題: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乳業: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 (文/觀察者網 呂棟)「只要是把中國當作市場的日本企業是絕對不會離開中國的,這是一個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4月15日,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在專欄文章中表示。
  • 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 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被曝擬退出日本店售的明治牛乳。就「明治牛乳」在日本店面停售的消息,4月15日,明治乳業中國方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其在華產品銷售未受影響。至於中國業務是否實現了盈利,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在中國市場,早在1997年,明治奶粉就曾通過貿易代理商入華。
  • 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
    而從明治、和光堂、森永陸續退出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到山東朝日綠源乳業巨虧「賣身」新希望,再到明治低溫液奶入華多年難獲盈利,業內認為日本乳企在中國市場一直處於「水土不服」狀態。被曝擬退出日本店售的明治牛乳。就「明治牛乳」在日本店面停售的消息,4月15日,明治乳業中國方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其在華產品銷售未受影響。至於中國業務是否實現了盈利,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在中國市場,早在1997年,明治奶粉就曾通過貿易代理商入華。
  • 日本宣布助日企回國後,三大巨頭卻做相反舉動:對華投資增近86億
    據日經新聞7月4日最新報導,日本汽車巨頭本田正繼續加大對華的投資,周三與中國信息技術巨頭東軟(Neusoft)的合資企業正式在中國大連開始運營,主要業務是開發車聯網服務。據悉,該合資公司是本田在該領域唯一的中國研發基地,總投資規模為3億元人民幣(約合4240萬美元)。
  • 日本巨頭追加18.4億元投資!
    雖然前陣子日本、美國都曾發出讓本國企業將生產線搬回的呼籲,其中日本還準備自掏腰包資助資本企業回到本土生產,日本經濟產業省已經公布,日本計劃拿出「改革供應鏈」所需費用中的2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3億元)用於資助日本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回日本本土。但是在華日企很快用新一輪的投資行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 這家日企表示在加大在華投資3億美元
    日本政府發布了《緊急經濟對策》,期中提到了給日企搬家的具體費用。如果把生產線搬到政府指定的地方,可以報銷一部分的費用。其中大企業報銷一半,中小企業報銷三分之二,如果是急需的醫療物資生產線大企業報銷三分之二。不過這個搬家費用是有上限的,封頂是2345億日元。
  • 美軍太沒底線,竟要給塔利班報銷路費!吃飯住宿補給統統都報
    文/歐洲海豹萌新他們是美軍的眼中釘、肉中刺,跟美軍打了十幾年,就好像跗骨之蛆一樣,美軍始終無法將他們擊敗,最終在不斷消磨的遊擊戰中喪失主動權;如今美軍還要想給他們的代表報銷路費,以便於和他們的談判;沒錯,這些人就是塔利班。
  • 一年四次投資 明治加碼在華業務
    來源:北京商報北京商報訊(記者 錢瑜 王曉)近日,日本食品企業明治發布消息稱宣布要向明治制果食品工業(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治制果上海」)增資6.5億元,用以設立雪糕·冰淇淋的新生產基地,擴大這一業務的在華市場份額。
  • 參加婚禮要不要報銷路費,有多少喜酒是自找麻煩
    浙江義烏有位姑娘辦喜酒,她的朋友坐了4個小時的火車趕過來喝喜酒,但朋友買了軟臥,她就很糾結要不要給朋友報銷。朋友還沒結婚,如果報銷,到時候他結婚我也買軟臥去?不報銷吧,顯得她小氣,報銷吧,四個小時的路程買軟臥實在是心裡憋氣。對於此事,網友又吵翻了。
  • 朋友來參加婚禮要不要報銷路費?浙江一女子因朋友買了軟臥而不爽
    而比「為了去參加朋友的婚禮而不得不請假」更讓人苦惱的是,有些朋友在外地辦婚禮,如果大老遠跑過去喝喜酒,不僅要花很多時間和路費,還極其勞神。這種情況下,到底還要不要趕過去參加婚禮呢?真是讓人糾結。事實上,不僅是被邀請的人會糾結,那些邀請外地的朋友來參加自己的婚禮的新人也很糾結——朋友來參加婚禮,到底要不要給TA報銷路費?
  • 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日本乳企們在中國狀況如何?
    儘管明治中國方面表示其牛奶業務未受此影響,但明治乳業盈利乏力卻是不爭事實。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購買力下降及進口高端乳品競爭加劇,業內預計明治乳業在華將迎來新的挑戰。而從明治、和光堂、森永陸續退出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到山東朝日綠源乳業巨虧「賣身」新希望,再到明治低溫液奶入華多年難獲盈利,業內認為日本乳企在中國市場一直處於「水土不服」狀態。
  • 明治乳業戰略調整在華首推液態奶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距此前宣布奶粉業務退出中國市場不到1個月,亞洲最大乳製品企業明治乳業將在華推出新品類。
  • 明治乳業戰略調整 在華首推液態奶
    距此前宣布奶粉業務退出中國市場不到1個月,亞洲最大乳製品企業明治乳業將在華推出新品類。  11月15日,明治乳業公司在華戰略重點轉移到市售型低溫牛奶和酸奶,將於12月推出新產品並首先在華東市場銷售。
  • 日本明治擴張在華冷飲版圖,將在上海建冰淇淋工廠
    這只是明治在中國擴張業務、追加投資的一環。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記者 |劉雨靜今年日本明治在中國投資動作頻頻。在成立華南分公司並宣布建設華南工廠後,明治近日又傳出新建上海工廠消息。11月13日,明治發布公告稱,計劃投資6.5億元人民幣(約103億日元)在上海新建一家冰淇淋工廠,預計2021年4月到9月間開工,2023年投產。
  • 一年四次投資 日本食品企業明治加碼在華業務
    圖片來源:明治官網近日,日本食品企業明治發布消息稱宣布要向明治制果食品工業(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治制果上海」)增資6.5億元,用以設立雪糕·冰淇淋的新生產基地,擴大這一業務的在華市場份額據該公司新聞顯示,新工廠位於上海市松江工業區,將在明治制果上海擴大用地的基礎上建設。該公司現時負責糖果的生產銷售及進口銷售,主營產品包括明治雪吻巧克力等。通過新建工廠,明治的中國冰激凌業務變為由2家工廠生產,產能將增至原來的約2.3倍。明治方面稱,目前明治中國的冰淇淋均由明治雪糕(廣州)有限公司負責生產。廣州工廠負責以華南地區為主的市場供應,也覆蓋其他部分地區的市場。
  •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逾九成在華日企計劃維持現狀或擴大業務
    中國日本商會16日在京發布《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0白皮書》,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在2019年8~9月對在華日企的調查顯示,在今後1~2年的業務發展方向上,43.2%的受訪日企表示將擴大業務規模,50.6%的企業選擇「維持原狀」。
  • 日媒:38家日企考慮轉移在華供應鏈!越南、印度將「撿漏」?
    據《日本共同社》12月30日報導,經過調查,在96家被日本認為需要防止技術流向海外的企業中,有4成企業(38家)表示有意調整在華供應鏈,將生產基地和供應商分散到東南亞、印度等更多地方。聽上去,這個比例很高,但事實上,能落實起來的企業恐怕沒幾家。
  • 樂視公布路費報銷方案 球迷吐槽:只報單程啥意思
    原定於7月25日在鳥巢進行的曼市德比無奈因「天氣原因」取消,主辦方樂視體育對購票觀賽球迷的賠償方案一直備受關注。在公布了退票方案後,7月26日晚20:00左右,樂視官方公布了「非京球迷路費報銷方案」,承諾為符合條件的球迷提供單程赴京的車費報銷。
  • 新任澳大利亞總理退還七年前公款報銷路費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新聞集團澳大利亞分公司10月6日報導,新任澳大利亞總理託尼·阿博特近日退還了他2006年參加國會議員婚禮報銷的路費。據報導,阿博特曾於2006年參加自由黨國會議員蘇菲·梅娜貝拉的婚禮,並報銷了參加婚禮的路費,共計1094澳元。而在當時,阿博特還僅是時任總理約翰·霍華德政府的聯邦衛生部長。連日來,澳政府成員公款報銷醜聞不斷被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