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爾年5月29日電(記者 姚琪琳)位於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市的河回村是一個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傳統村落,因被韓國第二大江洛東江蜿蜒環繞,取"河回於此"之義得來"河回村"一名。河回村處於群山環抱之中,風水極佳,600多年來幸運躲過了數次外敵入侵和戰爭的破壞,因此村內原生態保存著許多朝鮮王朝時代「兩班」貴族的古宅和普通百姓居住的草屋茅舍,被譽為「活的朝鮮時代建築博物館」。安東河回村是韓國同姓村的典範,豐山柳氏在這裡建立了家園,在歷史上出過朝鮮時代著名的宰相和大儒學家,目前村裡柳氏後代仍佔60%以上。書香門第的傳統造就了這座古村深厚的儒教底蘊,村裡每家每戶至今仍有在大門上貼對聯的習俗,村民們還保留著跳「河回別神假面舞」和吟詩「船遊焰火」的古老風俗。其中「河回假面」因其樣式獨特,流傳廣泛,被韓國選為國寶級假面,成為韓國對外宣傳的標誌性形象之一。正因為韓國河回村完整的保存了朝鮮時代的風貌,並延續至今,2010年7月31日,河回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如今,這座僅有250位村民的小村名聲大噪,每年吸引100萬遊客慕名而來。古村中的不少村民還居住在祖輩流傳下的古宅中,過著日出而作的靜謐生活。而在瓦牆和草屋外,時不時駛過一輛輛汽車,操著各國語言的遊客在悠然的村落裡往來穿梭。古老和現代的交織,讓人恍若穿越數百年的時空。
位於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市的河回古村裡,朝鮮時代「兩班」貴族的宅院和老百姓居住的草屋茅舍交織布局。
位於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市的河回古村裡,朝鮮時代「兩班」貴族的宅院和老百姓居住的草屋茅舍交織布局。
這是位於河回古村旁的屏山書院一景。朝鮮時代,生活在河回村的書生,時常來書院學習儒家文化。
河回古村雖然僅有250多位居民,但仍有自己的教堂。
老師在向小朋友介紹河回假面。河回別神假面因樣式獨特,流傳廣泛,被選為韓國國寶,成為韓國對外宣傳的標誌性形象之一。
河回村裡不少居民還住在祖輩留下的古宅中,圖為一戶仍住著村民的古宅。
演員在表演著名的河回別神假面舞。
一位遊客在河回村的古道中漫步。
一位遊客從河回村中一戶貼著對聯的人家門前經過。河回村有著深厚的儒教傳統,家家戶戶門上貼著對聯。
這是位於河回古村旁的屏山書院一景。朝鮮時代,生活在河回村的書生,時常來書院學習儒家文化。
這是河回古村裡的紀念朝鮮時代大儒學家柳成龍的忠孝堂。
河回古村原生態保存著多座朝鮮王朝時代「兩班」貴族的古宅,被譽為「活的朝鮮時代建築博物館」。
作者:姚琪琳 (來源:新華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