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萬峰林鄉村旅遊:一景一炒飯 村民的「金飯碗」

2022-01-27 黔西南州文化產業

萬峰林鄉村旅遊

一景一炒飯 村民的「金飯碗」


萬峰林的春天。


師傅正在炒蛋炒飯。

  貴州都市報記者祝慶慶 特約記者雷紹洪 攝影報導

  伴隨著「吱吱」的聲響,一碗金黃的蛋液在滾燙的油鍋逐漸膨脹,放入大米與磨成粉的玉米面混合蒸好的飯,加上自製的糟辣椒,撒上一把蔥花。在炒鍋和鍋鏟的碰撞聲中,一鍋色香味俱全的蛋炒飯就炒制完成了。

  這是興義萬峰林將軍橋附近陳良彪生活的常態。

  一碗「黃金飯」的誕生

  蛋炒飯的製作工序並不複雜,略會下廚的人都能做,但是在萬峰林,愣是把蛋炒飯炒成一個旅遊附屬產業。

  天蒙蒙亮,陳良彪一家老小13人就開始準備一天的食材,選購當地最好的土雞蛋、蔥花,「涼菜的材料也是關鍵哈,好的食材才能做出好的味道。」

  食材採購結束後,家庭成員們就將大米及磨成粉的玉米面混合在一起放入當地特有的甑子中蒸熟。「蛋炒飯的飯用電飯鍋做出來味道不夠好,就得用甑子蒸,另外蒸的時間還有講究,時間長了過軟,時間短了太硬,用甑子蒸飯也是門技術。」陳良彪說。

  陳良彪告訴記者,屠宰場每天早晨都要宰殺一頭約300斤重的豬供應他家,這訂製的豬肉肉質好,就連煉製豬油後剩下的油渣都是香的,所以不少客人會強烈要求在蛋炒飯中添加;瘦肉就用來炸酥肉,豬皮則用炭火烤醃製後作為滷菜供客人食用。

  至於蛋炒飯中的糟辣椒,則是陳良彪家人在秋收季節時,收購當地村民的辣椒用手工製作。「用機器打的辣椒則會成辣椒醬,手工製作才適合蛋炒飯。手工製作也很簡單,用兩把菜刀同時開工,將辣椒剁碎,加點鹽、加點蒜、加點姜密封起來,用大罈子裝起,酸酸的帶點辣味,這是蛋炒飯的標配,這裡很多家庭中都會有製作……」陳良彪說。

  把蛋炒飯的食材準備好,將購買來的涼菜食材洗乾淨切好,製作好,已經是接近中午時光。

  不斷調製的蛋液,翻滾的大鍋,金黃色的蛋液,與金黃色的玉米飯、大米飯相互融合,蛋炒飯也就變成「黃金飯」。陳良彪說,蛋炒飯在萬峰林還有個外號叫——「跳跳飯」,那是因為在炒制的過程中,所炒的飯遇油受熱就會不斷彈跳而得到的美譽。

  把萬峰林「炒」火

  提供蛋炒飯的陳良彪家在萬峰林屬首創。他告訴記者,最初做蛋炒飯是送給前來釣魚的客人吃,隨後就有人陸續排隊來買。

  如今,在萬峰林景區裡專業蛋炒飯的餐館也從一兩家,發展到現在的20餘家,除了專業的蛋炒飯餐館,其餘的飯店90%以上都可提供蛋炒飯。特別是在將軍峰附近,老闆們都在不停地忙碌,店中的桌子更坐無虛座。

  一碗金黃的蛋炒飯,似乎已經成為人們在萬峰林景區的必選佳餚。

  此外,2011年,貴州省第六屆旅遊發展大會在興義市召開,興義市政府投入9000萬對下納灰民居、道路等基礎設施進行改善,同時派遣30多個市直單位對口幫扶該村成立18家農家樂,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山地旅遊業。

  如今的萬峰林中,民宿也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住宿看山峰美景,呼吸喀斯特山區清新空氣,吃一碗蛋炒飯,品一點涼菜,一景一蛋炒飯,就這樣把萬峰林「炒」得火熱。

  陳良彪說,得益於這碗蛋炒飯,原本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紛紛選擇回鄉,發展旅遊,開始經營這碗蛋炒飯的生意。

  「以前剛剛開始每天營業額幾百到一千元,到現在平均每天幾乎都是兩三萬元;不僅如此,家中隨時需要備上200餘斤玉米面,否則不夠用。」陳良彪說,每日兩甑子玉米面蒸出來發脹後,也最多只供應到15時就全部售完。

  離家近了,賺錢更多了,這碗蛋炒飯不僅把萬峰林炒得很火,還為返鄉農民帶來了「金飯碗」。

  人間伊甸園的蛻變

  「山巒起伏情萬丈,花海林間茶一杯。全域旅遊人浪湧,夜郎國裡盡朝暉。」現任文化和旅遊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李金早在2016年來到興義萬峰林時,寫下了這首七言詩。

  確實,群山環繞碧波蕩,濃綠掩映花草香;連綿的山巒、金色的田野、彎曲的河流、古樸的村寨,構成一幅喀斯特山地特有的田園風光水墨畫。

  但誰曾想到,這個地處國家4A級旅遊景區萬峰林腹地的興義市納灰村,一個布依族聚居的村寨,在十多年前,則是偏遠、貧窮、落後的鄉村。兩萬多座山峰從地面拔地而起,並把下納灰村「包裹」起來,用當地人的話說,曾經的下納灰村是「走不出去,也進不來」。

  然而,隨著萬峰林核心景區5268戶農戶共流轉土地8200畝入股萬峰林旅遊集團公司,實施萬畝花海、扶貧示範基地建設,人均通過租金、務工、管理、分紅等增收2000元左右;納灰村110戶農戶流轉房屋45000平方米入股萬峰林旅遊集團公司,實施精品民宿客棧及商業配套建設,戶均通過租金、務工、管理、分紅等增收20000元以上;萬峰林甕本村47戶貧困戶通過「農戶 合作社 公司」模式,以「特惠貸」資金入股萬峰林旅遊集團公司,年均每戶以12%的利率分紅。

  2002年僅萬峰林納灰村全村人均純收入為1000餘元。但經過十年的發展,至2012年底,納灰村人均純收入達8200元,一躍成為中國美麗鄉村的代表、貴州省數一數二的小康村。

  如今,一座座山峰成了搖錢樹,綠水青山成了金山銀山,這樣的蝶變得益於萬峰林美麗鄉村建設。

  綠水青山賺來金山銀山

  「納灰」二字是布依語,翻譯成漢語是「美麗的田園」。

  近年來,藉助山地旅遊大會東風,納灰村改變了千百年來山區的貧窮局面,農業從第一產業轉變為第三產業,農產品變成旅遊商品,農民也變成了以旅遊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從業人員。

  現在,「農家樂」、鄉村旅館、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民族商品經營等均已具發展規模。同時,為了豐富鄉村旅遊內容,納灰村利用村內布依族民間文化資源豐富多彩的優勢,通過組建文藝隊的方式,打造鄉村旅遊文化品牌。先後組建了萬峰林景區文藝隊、納灰村老年協會文藝宣傳隊、布依儺儀隊等多個民間文藝組織,並邀請一些文藝界的知名專家來指導節目編排,精心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布依族民間花燈、八音坐唱、布依儺儀、高臺舞獅等文藝節目。其中,《布依儺儀舞》 進入2007年「多彩貴州」舞蹈大賽決賽,榮獲優秀獎,《布依八音》 獲2008年「多彩貴州」原生態歌舞決賽銀瀑獎。

  鄉村旅遊風頭正勁,依託民族文化和山水風光,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下納灰村,成了貴州旅遊脫貧致富的典型例子。2016年,下納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8元,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可支配收入4605元。

  這些在萬峰林的旅遊中已經漸漸顯現,2018年五一小長假中,萬峰林單日接待遊客在3萬人次以上。僅4月29日一天,遊客量就在2017年同比中增長了51%。

  今日的萬峰林納灰村,留住了綠水青山,也賺來了金山銀山。

來源:貴州都市報

相關焦點

  • 戶外勝地 百花興義
    (徐忠慶 攝)從2013年開始,興義市以「會」為平臺,連續6年舉辦「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從最初的「強農業、美鄉村、富農民」為主題開始,每一屆峰會都以重點關注鄉村民生、倡導新型生態旅遊模式以及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為主要內容。自此,興義山地旅遊迎來長足發展,這也為山旅會在興義的成功舉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黔西南州興義萬峰林景區舉辦 「千人蛋炒飯節」
    黔西南州興義萬峰林景區舉辦 「千人蛋炒飯節」 發布時間:2018-11-11 18:28:23      來源:亮點黔西南   正值金秋煞爽,
  • 貴州興義引中外遊客點讚「黔景美」
    王忠義 攝   中新網興義1月16日電 題:貴州興義引中外遊客點讚「黔景美」  作者 楊雲 王忠義  「雖在隆冬時節,萬峰林景區內卻已經勃勃生機。」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萬峰林景區旅遊的吉林遊客李明喜說,「北國冰雪,南國嫵媚,多彩貴州山水引人醉。」
  • 興義萬峰林:一碗讓人致富的蛋炒飯
    餐館內的服務員正在給南瓜削皮,準備製作涼菜 「一到中午就會陸陸續續有遊客來吃蛋炒飯了,因為臨近五一,這幾天人越來越多了,我們基本上一整天都是處於忙碌的狀態。」
  • 中國 興義萬峰林旅遊節籌備情況及興義市情況簡介
    興義萬峰林旅遊節組委會,對各項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組委會下設辦公室、接待組、揭碑開園組、旅遊論談組、文藝演分組、旅遊管品展銷組、奇石展覽組、招商引資組、宣傳報導組、市容市貌組、安全組、保衛組和禮花施放組十三個工作部門,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和任務。籌備工作已於今年7月初正式啟動,目前,各項工作已基本就緒。 本次旅遊節有四個重要活動:一是中國?
  • 三月到了,貴州最早的春天——興義萬峰林,就藏在民間
    七彩雲南是旅行者和攝影師的熱門旅遊目的地,但毗鄰低調華麗的貴州,卻隱藏著許多獨特的風景,雲南省和貴州省相鄰,地貌相似,羅平螺螄田是中國五大峰叢之一,但被攝影師評為最美峰叢的興義萬峰林,不僅是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更是不亞於羅平的油菜花海。
  • 興義:發展全域山地旅遊 打造國際山地旅遊樣本
    ,旅遊業經濟慘澹,但興義市依託低風險地區的優勢和一城四景獨特的自然風光,自旅遊業重啟後,迅速成為眾多遊客的旅遊打卡之地。  「雙節」過後,一些錯峰遊的遊客又陸續來到興義各景區旅遊打卡,西安遊客張永華在朋友的極力推薦下來到興義萬峰林。「『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這裡真的如我朋友說的一樣,太美了!」入住在萬峰林景區客棧的張永華,看膩了西部平原一馬平川的風景,對萬峰林連綿起伏的山峰讚嘆不已。萬峰林青山環繞、小橋流水的自然風光讓人很放鬆,走在鄉村的小道上,感覺時間一下子就慢了下來。
  • 《美麗中國—萬峰林》郵票首發式在貴州興義舉行
    央廣網貴陽5月14日消息(記者王珩 貴州臺王濤)《美麗中國—萬峰林》郵票首發式日前在貴州興義市萬峰林廣場舉行。  本組郵票1套4枚,郵票圖案分別為:牡丹江雪鄉、興義萬峰林、石嘴山沙湖、杭州西溪溼地。此次郵票較普通郵票票幅較大,規格為40x30毫米,採用影寫版,色彩斑斕。
  • 興義市萬峰林旅遊集團「興義旅遊發展」座談會召開
    興義各媒體、旅行社匯聚一堂 8月12日,興義市萬峰林旅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雷乃國在馬嶺河峽谷景區組織召開興義市萬峰林旅遊集團、多彩貴州網、貴州都市報、黔西南日報、黔西南廣播電視臺、金州財經、興義融媒體中心、興義電視臺、亮點黔西南等多家媒體共同參與,共商興義旅遊發展之道。
  • 興義:發展全域山地旅遊 打造國際山地旅遊樣本
    「雙節」過後,一些錯峰遊的遊客又陸續來到興義各景區旅遊打卡,西安遊客張永華在朋友的極力推薦下來到興義萬峰林。「『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這裡真的如我朋友說的一樣,太美了!」入住在萬峰林景區客棧的張永華,看膩了西部平原一馬平川的風景,對萬峰林連綿起伏的山峰讚嘆不已。
  • 金秋時節稻飄香 興義萬峰林水稻進入收割期
    又到一年秋收時,隨著稻穀的漸漸成熟,興義萬峰林的水稻也進入了收割期,農田裡一片繁忙景象,一陣陣歡聲笑語,訴說著豐收的喜悅。  興義萬峰林水稻進入收割期。更令人叫絕的是,一塊八卦形狀的農田,平臥在農田中央,成為萬峰林下農田中最惹人注目的亮點,遠遠望去,金黃的顏色把萬峰林渲染得更加靚麗、動人。  水稻豐收,村民高興。
  • 興義市萬峰林景區黃秀——讓蛋炒飯成為帶富產業
    霜降後,天氣放晴,恰逢周末,在興義市萬峰林景區一家名為「將軍橋黃秀蛋炒飯」的店裡,享用蛋炒飯後的四川遊客李媛媛說,不虛此行。 第一次到萬峰林景區的李媛媛說,除了美景,自己還被這裡的一碗蛋炒飯吸引。 此時雖未到飯點,但店裡已經排成了長隊,老闆娘黃秀和工人們忙得不可開交。 「現在的熱鬧真好,在10年前這裡很是冷清。」忙裡找閒的黃秀說。
  • 昨晚今日興義萬峰林的蛋炒飯格外香! 直徑5米大鍋炒蛋炒飯招待八方遊客
    攔門酒  2020年11月14日,2020年第三屆「萬峰林蛋炒飯節」在興義市萬峰林景區鄉愁集市舉行,活動吸引了來自廣西、雲南、貴州等地遊客千餘人前來體驗。直徑5米的大鍋、比恐龍蛋還大的「巨蛋」炒的蛋炒飯,招待四面八方湧來的市民、遊客  活動特邀萬峰林將軍橋、鄉愁集市蛋炒飯商家參與廚藝比賽,根據投票的方式評定名次。
  • 興義美食:萬峰林的蛋炒飯(圖文)
    眼下正值暑假,咱們興義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旅遊觀光。那麼,除了美麗的風景,美味的小吃大家也不容錯過。  到萬峰林,一定要去嘗一碗當地特色的蛋炒飯,不管是在上納灰、中納灰還是在下納灰,只要你想吃,都能都找得到賣蛋炒飯的店家,只要是在萬峰林景區範圍內,隨便走進一家小吃店,美味的蛋炒飯都讓您垂涎欲滴。
  • 熱點|電影《叢林追捕》在興義拍攝!萬峰林美景受讚賞!
    熱點|電影《叢林追捕》在興義拍攝!萬峰林美景受讚賞!萬峰林景區|| 萬峰林景區:「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的中國最美峰林(含觀光車),遊覽萬峰林錦繡田園、六六大順峰、八卦田等自然觀景點,萬峰林被譽為中國曠世錐狀喀斯特奇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興義:山地公園 旅遊勝地
    八音坐唱 魏浩然 攝 蛋炒飯 魏浩然 攝 雖已是初冬,但藍天白雲、青山碧水掩映下的興義,依舊綠意醉人。 這座位於貴州西南部,地處滇、黔、桂三省區結合部的城市,素有「小春城」之美譽,是旅遊、休閒、度假的理想之地。
  • 興義萬峰林「帥印山」迎來成群白鷺
    萬峰林「帥印山」。資料圖片6月22日上午,筆者到國家級風景區興義萬峰林景區觀賞荷花,這裡的上百畝荷花開了,吸引了很多遊客。荷花基地裡老闆岑庭發告訴我們,「帥印山」有很多白鶴,在這裡一直要棲息到接近冬天。
  • 我的旅行日記:興義萬峰林,夢中的桃花源。
    18年3月8日,地點黔西南興義萬峰林,晴,溫度20度左右。因為我陪母親去了趟日本玩,看了日本小九寨溝忍野八海,就一個小水潭。答應喜歡看風景的母親一定帶她去一趟貴州。看看祖國的山水。於是和母親,姐姐和小姐妹一行六人來到貴州興義。第一站我們直飛興義,我們剛走出機艙眼前就出現一個群山環繞的停機坪,讓我們這些見慣高樓大廈的人很是興奮。
  • 興義旅遊資源簡介
    保護區內有神奇的間歇泉和太陽泉,間歇泉泉水每隔8-10分鐘一漲一落,太陽泉在太陽的照射下流出泉水,現保護區已開發成為生態旅遊景點。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2004年2月國土資源部批准設立。地質公園以產胡氏貴州龍動物群化石的三疊紀炭酸巖地層
  • 興義市三角梅文化旅遊特色小鎮籤約儀式在興義舉行
    ,「脫貧攻堅·五個綠色」興義市三角梅文化旅遊特色小鎮籤約儀式在興義舉行。興義市人民政府與貴州九牛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籤訂投資協議,項目以「旅遊+養生+人居+商務+花卉種植」為建設定位,打造以三角梅為主題,集文化、旅遊、休閒、養生、觀光、人居、商務特色小鎮。 籤約儀式上,興義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建林介紹興義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