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融水:秀美風情苗鄉 全域旅遊富民 ——融水苗族自治縣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20-09-05 廣西文化和旅遊廳

夜幕降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夢嗚苗寨,吊腳樓旁五彩燈光交織,廣場旁邊早早坐滿了遊客。廣場上苗家小夥吹起蘆笙,美麗苗妹跳起踩堂舞,一幅幅富有浪漫鄉愁情懷的苗家炫麗生活畫卷展現在遊客面前。每逢周末,這場名為《苗魅》的大型實景演出都會在這個從偏遠山鄉整體搬來的苗寨裡如期上演。近年來,融水苗族自治縣藉助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創建契機,緊緊圍繞構建融水縣城全域旅遊發展核心,打造了多個網紅景區(點),傳承發揚多項苗族非遺,做大做強百種民俗節慶,通過電商帶活多樣農林產業,妥善安置多個搬遷扶貧村寨,解決眾多貧困人口就業,走出了一條少數民族地區旅遊扶貧富民之路。

凝心聚力 全域推進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北部,黔桂交界處,是全國成立最早的苗族自治縣,聚居著苗族、瑤族、侗族等13個民族,總人口52萬多人,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深度貧困縣。

融水縣旅遊資源豐富,擁有元寶山、九萬山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享有「中國蘆笙鬥馬文化之鄉」「中國百節民俗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譽。自201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以來,融水縣各部門形成全縣上下高度統一、協調共建、優先發展旅遊的共識,從體制機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秩序安全、資源環境、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續發力,全力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

融水縣成立了縣委書記掛帥、黨政統籌的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旅遊聯席領導小組、旅遊市場綜合監管領導小組和旅遊扶貧專項工作小組,定期召開會議,解決重點旅遊問題。建立文化旅遊投資平臺,創新「粵桂扶貧」等機制,將旅遊工作納入政府年度考核體系,發揮人大和政協監督作用,實現「全民共建、共享、共管、共治」的旅遊綜合發展機制。

融水確立旅遊業為全縣戰略性支柱產業,明確了旅遊項目、旅遊資金、旅遊用地、旅遊扶貧「四優先」政策保障,出臺全域旅遊發展政策系列文件和旅遊扶貧產業獎補政策。高質量編制全域旅遊規劃,與國土空間等相關規劃融合。出臺旅遊業發展的獎勵辦法和開放性的金融服務政策,開展創建工作以來,每年設立旅遊發展專項資金5000萬元並逐年遞增。對旅遊開發項目建設用地實行「點狀供地」「未利用地優先保障旅遊新增用地」等土地政策,優先解決旅遊扶貧項目用地。

融水實施廣西首條旅遊扶貧高速公路元寶山高速公路工程。在廣西率先實施鄉鄉通二級公路工程,建成環元寶山和環縣城旅遊公路,完善公路服務區、增設高鐵無軌站、旅遊專線、旅遊客運班車、共享汽車、共享單車等多種旅遊交通方式,實現景城互聯互通。打造融水旅遊大數據平臺,開發「一部手機遊融水」客戶端,實現全域旅遊智慧化。

融水實施旅遊服務質量引領計劃,推動建立5項廣西地方標準。成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建立「紅黑榜」制度、統一受理旅遊投訴機制、旅遊安全聯合監管機制及安全救援體系,積極開展旅遊志願者服務活動,形成文明、安全旅遊的新氛圍。

項目帶動 強化供給

2020年6月23日,融水縣旅遊重點項目集中開竣工儀式在融水縣北環路小榮村附近舉行。本次儀式上共有9個項目集中開竣工,其中開工項目5個,分別是桂北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大地法則苗侗瑤養生體驗地(二期)、白竹中轉集散中心項目、西洞景區至丹江橋段綠道項目、「雲端古寨」鄉村特色民宿改建項目、旅遊廁所項目;竣工項目4個,分別是桂北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大地法則苗侗瑤養生體驗地(一期)、「1637主題文創街區」項目、老君洞淼園森林水城項目、體育公園夜光騎行道項目,項目總投資約5.4億元。

要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有大項目作為支撐。近年來,融水縣著力打造了雙龍溝、夢鳴苗寨、老君洞、苗家小鎮、苗韻迷城等一批重要旅遊景區(點),使全縣旅遊供給面貌煥然一新,內涵更加豐富,為留下遊客打下了良好基礎。

雙龍溝景區內擁有5000多畝茂密的原始森林,自然生態條件優越,在未開發前,這裡僅僅是一處自然風光優美的水源林保護區。廣西融水雙龍溝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流轉新國村古選屯集體林地,把景區建設成為生態環境一流、自然景色優美、旅遊設施齊全、民族風情突出、服務管理完善的休閒度假勝地和廣西生態旅遊示範區。景區還通過開發策劃高空滑索、玻璃棧道、帳篷酒店、懸崖酒店等多個網紅景點和引爆項目,迅速提升景區知名度和影響力,成為融水最核心的旅遊景區和桂西北著名休閒養生度假旅遊景區。

老君洞是「融州古八景」之首,曾經為一處兵工廠,因年久失修,洞內許多奇觀嚴重受損,設施陳舊,景區缺少吸引力,發展難以為繼。融水通過東協博覽會這一平臺,引進蘇盟集團,結合老君洞洞內景觀,融入漢元素,打造融水夜間旅遊新亮點——宋城。同時豐富老君洞景區周邊配套服務設施,打造「1637精品民宿酒店」「貓吧特色餐廳」及「稻天下餐廳」等特色服務設施,植入多元體驗業態,策劃懸崖鞦韆、玻璃觀光平臺等特色體驗類旅遊項目,重新引爆景區發展,讓老君洞景區重獲新生,綻放活力。

雙龍溝、老君洞是融水旅遊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融水按照「一個龍頭景區,帶動一片鄉村旅遊,帶富一方百姓」的發展模式,建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5家,國家3A級旅遊景區7家,四星級以上鄉村旅遊區4家,擁有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家,中國傳統村落8家、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8家,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各1個。發揮輻射作用,形成環元寶山、環縣城鄉村旅遊產業帶聚集式發展,近萬名貧困戶依託產業脫貧致富。

融水全方位實施「旅遊+」發展戰略,將民族體育公園景區創建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開展苗族系列坡會、蘆笙鬥馬系列節慶活動,推出《苗魅》等實景演出,提升旅遊人氣;開展金秋燒魚農耕體驗活動,帶動全縣禾花鯉等特色養殖產業,打造一批農業核心示範區;雙龍溝景區和龍女溝景區創建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旅遊示範區並列入「第三批全國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單位」。

多種模式 脫貧攻堅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深度貧困縣,融水通過發展全域旅遊,形成了環融水縣城旅遊發展聚集帶,實現了「生態保護+景區帶動+文化傳承+搬遷扶貧+電商植入+節慶演藝+城鄉共建」的多重融合發展,探索出了多種可推廣、可借鑑的融水全域旅遊發展模式。

雙龍溝景區建成後積極發揮旅遊龍頭輻射作用,帶動縣城北環方圓2公裡的9家農家樂聚集式發展,接待能力達1000人次以上。據統計,以雙龍溝景區為核心的融水縣城北旅遊帶目前已吸納貧困戶136人就業,其中苗族、侗族、壯族等少數民族群眾約佔55%。一部分古選屯村民應聘到景區成為安保員、服務員、保潔員、水電工等,人均月收入達到2600元,當地居民收入得到較大提升。雙龍溝景區牽頭成立旅遊觀光合作社,引導村民土地入股發展旅遊產業,通過合作社方式,吸收25戶農戶的土地入股。另有一部分村民主動對接服務遊客、承包景區商鋪。景區通過各種發展模式,整合資金750多萬元投入旅遊扶貧,帶動68戶貧困戶243人實現脫貧。

夢鳴苗寨以生態搬遷的方式,從大山裡整體搬出苗寨木樓,在景區內還原了近百棟原生態純木結構吊腳樓,形成景區獨特的苗寨景觀。隨著木樓一同搬出的苗族建檔立卡貧困戶,景區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工程維護、綠化保潔、田園管理和民俗表演等工作崗位,還以「微田園+微市場+微作坊」模式,讓他們保持原有熟悉的生產生活環境,自己當老闆經營農家樂及民宿等,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自產自銷非遺手工藝品、農耕產品。景區還成立旅遊觀光合作社,引導村民土地入股發展旅遊產業,多渠道增加貧困戶的收入,解除了搬遷戶的後顧之憂,促使搬遷農民實現「景區員工」「合作社社員」「文化演藝演員」「農家樂或民宿老闆」「景區股東」的五大身份轉變,打造異地扶貧、共榮共生的新局面,最終實現「搬得出、住得下、穩就業、能脫貧」的目標,是融水乃至全國「旅遊+扶貧」的典範。

融水苗族自治縣苗家小鎮安置點位於融水縣城城南區,緊鄰老君洞景區、天目地學文旅項目、苗韻迷城、「1637商業街」「印象苗都商業街」等旅遊集聚地,在旅遊發展上具有廣闊的前景。小鎮共安置建檔貧困人口1668戶7697人。融水縣黨委政府提出依託旅遊產業和地理優勢,將扶貧安置點直接變為景區的開發思路,利用小鎮臨街面配套建設總面積2.6萬平方米、共計15棟商業樓打造民族特色街區,將商鋪租賃所得資金劃歸村集體經濟收入,另外通過旅遊企業招聘就業和自主就業,使更多的「貧困戶」通過旅遊發展轉變為「致富戶」。

七彩農莊通過企業出資金、出技術,農戶出土地、出勞務建農場,以農場搭建旅遊扶貧平臺,形成「生態農場+特色農業+休閒旅遊」的模式發展生態旅遊。公司以每年每畝租金500元的價格,整合流轉46戶農戶土地205畝,連片打造特色生態農業與休閒旅遊相結合的水果種植家庭生態農場。農場還通過對30名貧困群眾進行培訓後,安排在農場內從事建築施工和果樹、花卉種植、管理,還有的從事農場餐飲後勤服務,人均月收入最少2000元,最多的有3000元,解決了貧困群眾的就業問題。七彩農莊自2015年9月營業以來,累計接待遊客15萬多人次,加上12畝鐵皮石斛的產出銷售,收入達800多萬元;創造就業崗位近100個,帶動37戶貧困戶脫貧。

民族文化 發揚光大

「彩雲苗藝」組織繡娘開展苗繡培訓 鬱良權/攝

融水民族風情濃鬱,少數民族風俗和節日五彩繽紛,久負盛名。融水在發展全域旅遊過程中注重文旅融合,充分挖掘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使文化資源真正成為群眾脫貧增收的「富礦」。

融水加強節慶營銷,產業帶富。加大百節民俗文化節慶品牌營銷力度,讓民族文化走出國門,其中中國苗族蘆笙鬥馬節「打同年」成為國際知名節慶品牌。通過開展金秋燒魚季節慶活動帶動全縣禾花鯉養殖規模達到7.3萬畝,有力地促進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天天有表演、月月有節慶、年年有大型主題活動,融水已成為全國節慶帶動全時全域全業旅遊發展的典範。

夢嗚苗寨景區結合苗寨人民天生能歌善舞的天賦,耗資3000萬元打造大型苗族文化實景演出《苗魅》,實現苗族文化的就地傳承發展。150多名參演人員主要由當地貧困戶和一些景區裡的職工組成。他們「穿上戲服是演員,脫下戲服是社員」,是融水又一創新旅遊扶貧模式,實現了旅遊脫貧目標的生動實踐和有效嘗試。景區還引入傳統文化產業,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馬貴光是融水苗族自治縣蘆笙製作技藝傳承人,馬貴兵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非遺項目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傳承人。2019年6月,兩人都搬到了夢嗚苗寨居住,馬貴光將苗族蘆笙做成旅遊商品銷售。今年「五一」假期前夕,馬貴兵的第三間銀飾工坊——苗族非遺體驗館在夢嗚苗寨民族特色街區開業,店內的銀飾品琳琅滿目,每天吸引大量遊客前來體驗、選購。

文創產品進入景區,不僅為景區帶來了遊客,也為經營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目前,夢嗚苗寨民族特色街區有民宿13家、商鋪21家,主要經營民族手工藝品、特色餐飲、蘆笙製作體驗、銀飾製作等,解決435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2人,人均月工資2700元。

目前,廣西融水民族傳統工藝人才孵化中心已入駐苗家小鎮。「孵化中心」是廣西首個非遺傳承的培育基地。中心利用苗族傳統刺繡、銀飾、蠟染等基地對村民進行技藝培訓,實現7697名貧困群眾就業安置。電商服務中心以文創形式將民族手工藝品變為旅遊商品,幫扶2132戶貧困戶脫貧,實現了文化旅遊雙贏。

2019年廣西柳州彩雲苗藝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入駐苗家小鎮。「彩雲苗藝」是融水繼承和發揚苗族傳統刺繡文化的重要傳承基地。「彩雲苗藝」積極引導貧困戶留守婦女參與苗繡製作,以公司為平臺,以旅遊為載體,大力發展民族刺繡工藝,「彩雲苗藝」的刺繡已成為旅遊伴手禮首選之物。在公司的帶動下,一大批貧困留守婦女獲得了就業機會,也幫助了一大批貧困家庭擺脫了貧困。

融水正在建設的苗韻迷城景區按照國家A級旅遊景區進行規劃,布局有「商業、娛樂、度假」等五大功能區,景區目標是打造成為集苗族文化體驗、民族風情商業區、演藝中心、主題酒店、風味美食、文創街區、休閒假度於一體的大型文旅綜合體。該項目建成後將採用「公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模式,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與開發,將蘆笙、竹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集中展示,並與旅遊項目相結合,用銷售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品的形式產生經濟效益,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

風情苗鄉 美名遠揚

火塘坐妹 李斌喜/攝

如今,無論何時走進風情苗鄉,都可以感受到融水獨特的美。

春天走進苗寨,悠揚的笙歌猶如春風般吹綠了起伏連綿的苗嶺,吹紅了元寶山漫野的紅杜鵑,走進苗族坡會,體驗苗家打同年,嘹亮的笙歌、絢麗的苗服、閃亮的銀飾在這裡交織成苗山新春希望的交響樂。夏季置身於清風搖曳、竹影婆娑的吊腳樓間,在溪間赤足戲水,抑或在激流險灘中漂流釋放激情,在飛瀑碧潭下盡享清涼。金秋時節,稻香魚肥,那飽食稻花的禾花鯉在獵獵作響的火苗下發出「吱吱」脆響的烤聲,滲滿金黃的魚油漫野流香,苗鄉的金秋燒魚季能讓你尋覓到由胃蔓延至身心的滿足。冬日再到苗鄉,你會發現銀裝素裹才是深閨苗寨最動人的姿態,火塘夜話、舉杯推盞,熱情似火的苗寨處處都洋溢著喜悅和溫暖……春綠、夏涼、秋黃、冬火,一幅「全時空」之旅盡現大苗山特色旅遊的魅力。

融水依照「打破獨立景點,核心示範帶動」的發展思路,將原有的獨立的大景區建設成為全域性的、多角度的旅遊開發,構建生態休閒養老、民族風情體驗、田園生態觀光、民俗節慶遊等豐富多樣的旅遊產品,打造旅遊黃金線,形成特色旅遊圈。近年來,重點打造縣城至元寶山生態休閒旅遊與民族風情體驗旅遊黃金線,形成了以元寶山、龍女溝為代表的生態休閒養老旅遊產品,以雨卜苗寨、田塘瑤寨、榮地侗寨等為代表的民族風情體驗旅遊產品,以老子山、老君洞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遊產品,以民族坡會、蘆笙鬥馬節為代表的節慶旅遊產品,以元寶山登山、龍貢漂流為代表的探險旅遊產品。環元寶山旅遊環線已形成,目前正在按規劃整體創建老君洞、老子山、體育公園、七彩農場、雙龍溝等旅遊線路。

融水旅遊基礎設施也邁上新臺階。通過全面推進旅遊公路建設,實施廣西首條旅遊扶貧高速公路——元寶山高速公路工程。建成環元寶山、環縣城旅遊公路、高鐵無軌換乘服務中心、公路服務區,並率先提出鄉鄉通二級路,實施8條二級公路修建工程,開通旅遊專線、旅遊客運班車、共享汽車、共享單車等多種旅遊交通方式,建成縣城旅遊集散中心,形成縣、鄉、村三級旅遊諮詢服務體系,實現城鄉、景城互聯互通。

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從景區(點)拓展到全域,實現城鄉共融發展,令遊客切身感受處處是風景、處處有玩點的全域旅遊特色,推動融水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奏響苗山旅遊扶貧富民的新篇章。

借全域旅遊之機,建大美苗山風華。2016年以來,融水相繼榮獲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等多項榮譽稱號。

據統計,2019年融水接待國內外遊客887.85萬人次,是2016年的兩倍;實現旅遊總收入104.39億元,旅遊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6.43%。同時,2.9萬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通過旅遊脫貧致富,佔全縣貧困人口數的四分之一。融水實現了「生態保護+景區帶動+文化傳承+搬遷扶貧+電商植入+節慶演藝+城鄉共建」的多重融合發展,旅遊扶貧模式被國務院扶貧辦收錄為旅遊扶貧典型案例,具有全國性的示範意義,走出了一條可推廣、可借鑑的全域旅遊扶貧富民之路。

相關焦點

  • 秀美融水,憑什麼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其中,咱們廣西壯族自治區有桂林市興安縣、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防城港市東興市在列。第二批97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在創建方式、創建路徑、創建成果上各具特色,為更多示範區創建單位創新發展提供了諸多有價值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特別是在文旅融合發展、旅遊扶貧富民、城鄉統籌、生態依託、景城共建共享、休閒度假、資源轉型、邊境開發開放等方面進行的實踐探索,對各地深化全域旅遊發展具有學習借鑑意義。
  • 融水被認定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苗族自治縣被認定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之一。」創建單位以來,融水圍繞「秀美融水·風情苗鄉」的旅遊發展定位,以「雙創一鞏固」為抓手,全力推進旅遊業全面發展。2015年,邀請了全國五個苗族自治縣的同胞在蘆笙鬥馬節期間與融水打同年。2017年中國·融水苗族蘆笙鬥馬節又上演國際範「打同年」,邀請了上百名東協少數民族代表來融「打同年」,助推融水旅遊產品的國際化發展。
  • 仁化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梅州市梅縣區 韶關市仁化縣 深圳市鹽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市興安縣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 防城港市東興市
  •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成功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黃陵縣被確認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防城港市東興市海南省 陵水黎族自治縣 重慶市 萬盛經開區渝中區 四川省 德陽市綿竹市 成都市崇州市成都市錦江區
  • 第二批97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正式公布 - 山東文旅門戶網站...
    魯網12月17日訊 12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布了第二批97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這是文化和旅遊部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的階段性成果,將對今後推進全域旅遊、大眾旅遊發展產生積極的示範作用。
  • 山東5縣(市區)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12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在山東省榮成市舉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國精神推進全域旅遊、大眾旅遊發展」培訓班,並正式公布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山東省威海榮成市、臨沂沂南縣、煙臺蓬萊區、德州齊河縣、濟南章丘區5個縣(市)成功入列,這是自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評定以來,山東省連續兩年獲得「大滿貫」,加上2019年首批被認定的濰坊青州市、青島嶗山區、濟寧曲阜市3家單位,目前,山東省已有8個縣(市、區)成功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 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二批97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國務院關於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的階段性成果,將對今後推進全域旅遊、大眾旅遊發展產生積極的示範作用。經過公示,全國共有97個創建單位被認定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據介紹,第二批97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在創建方式、創建路徑、創建成果上各具特色,為更多示範區創建單位創新發展提供了諸多有價值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特別是在文旅融合發展、旅遊扶貧富民、城鄉統籌、生態依託、景城共建共享、休閒度假、資源轉型、邊境開發開放等方面進行的實踐探索,對各地深化全域旅遊發展具有學習借鑑意義。
  • 福建四地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好消息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公布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的通知》福建四地入選,分別是三明市泰寧縣三明市尤溪縣泉州市德化縣>廈門市集美區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布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和旅遊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 唱著跳著快樂脫貧——廣西融水縣走出「扶貧+旅遊」扶貧新路子
    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的背景下,廣西積極應對,創新發展,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助推廣西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文旅活動,奮力建設文化旅遊強區。為了進一步展現廣西文旅的新形象,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推出「奮進的廣西文旅」系列報導,在廣西5個經典文旅營銷案例中,選取高鐵、非遺、文旅扶貧三個角度,以點帶面進行全方位報導。
  • 九萬山森林康養小鎮項目籤約 計劃投資6億元打造融水全域旅遊新景區
    2020年,融水把「三企入桂」招商活動作為全年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積極研究部署工作方案,結合融水特色優勢資源,全面圍繞竹木深加工、特色農業、全域旅遊、園區建設等「四大」產業推進招商引資工作,促進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 民生智庫 | 第二批97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公布
    、國務院關於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的階段性成果,將對今後推進全域旅遊、大眾旅遊發展產生積極的示範作用。經過公示,全國共有97個創建單位被認定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據介紹,第二批97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在創建方式、創建路徑、創建成果上各具特色,為更多示範區創建單位創新發展提供了諸多有價值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特別是在文旅融合發展、旅遊扶貧富民、城鄉統籌、生態依託、景城共建共享、休閒度假、資源轉型、邊境開發開放等方面進行的實踐探索,對各地深化全域旅遊發展具有學習借鑑意義。
  • 四川5地成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四川在線記者楊藝茂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官網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德陽市綿竹市、成都市崇州市、成都市錦江區、樂山市市中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等四川5縣(市、區)榜上有名!截至目前,四川省內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已增至8家。
  • 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公示 四川九寨溝縣等五地入選
    11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布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公示名單」,記者注意到,德陽市綿竹市、成都市崇州市、成都市錦江區、樂山市市中區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位列其中。公告如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開展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的有關要求,文化和旅遊部依據《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和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標準
  • 安慶潛山市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日報微信消息,11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公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的公告》(網站截屏),全國共有97家創建單位入選。其中,安徽省安慶潛山市、六安市金寨縣、黃山市屯溪區位列公示名單。
  • 長白山池南區正式獲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近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在官網公布第二批共97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吉林省共有三地入圍,分別是:長白山管委會池南區、梅河口市、通化市集安市。池南區以吉林省綜合評分第一的成績正式獲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 廣西融水:電力保障助脫貧 笙歌嘹亮旅遊興
    11月26日,位於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4A級雙龍溝景區內的夢嗚苗寨, 十二支蘆笙隊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比響大賽,蘆笙坪上姑娘們身著漂亮的民族盛裝,和著悠揚的蘆笙曲跳起歡快的踩堂舞,與傳統的苗族吊腳樓構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是融水當地正在舉行雙龍溝夢嗚苗寨首屆千人蘆笙比響大賽和苗族「坡會」活動。
  • 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公示!福建4地入選
    11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告公示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全國各地共99個區域入選。其中,福建4個區域入選,分別是:三明市泰寧縣、三明市尤溪縣、泉州市德化縣和廈門市集美區。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
  • 江西瑞金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瑞金市自2016年11月被列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以來,按照「全城布局、全景覆蓋、全局聯動、全業融合、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發展思路,大力實施「旅遊+」「紅+綠」行動計劃,著力構建「全域共建,全域共享」旅遊產業發展新格局,全域旅遊發展成效顯著。2019年12月,被驗收認定為江西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 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公示名單,貴州4地入選
    此前,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依據《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和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標準(試行)》,開展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工作,並確定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我省貴陽市烏當區、畢節市百裡杜鵑管理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等
  • 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來了!張家界永定、長沙望城等四地入圍
    華聲在線11月18日訊(記者 劉玉鋒)今天,文化和旅遊部確定並公示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我省張家界市永定區、長沙市望城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郴州市資興市入選,公示期自2020年11月18日至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