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天氣放晴,天津旅遊新地標──北辰區曙光水鎮裡遊人如織。坐船觀光,恍若置身江南水鄉,水上棧道深入湖泊深處,荷花蓮葉破水而出,如同走進畫卷,令人心曠神怡。
來自湖北恩施的遊客王宇,時隔五年後再次來到天津,首站就到了曙光水鎮。「這次天津之行的最大感受,就是除了看到天津城市面貌的變化外,更感受到了這個城市內涵的提升。」王宇說,景點售票窗口大家都在自覺排隊,景區衛生很乾淨,很少看到有人亂扔垃圾,行人過馬路自覺遵守紅綠燈,司機禮讓斑馬線處處可見,讓人真心感到一種溫暖。
「要把天津建設成為文化繁榮、社會文明的魅力人文之都。」這是天津市「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目標。五年來,我市大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講堂走進社區街道,志願服務活動遍地開花,用人文素養提升城市魅力,文明幸福的現代化天津愈見清晰。
法治保障 「護航」文明前行
近年來,天津市先後頒布實施《天津市志願服務條例》《天津市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條例》《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為全域創建文明城市提供法制保障。
2019年5月1日,《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實施。膀爺、霸座、插隊,罰!「廣場舞」擾民,行人闖紅燈、跨越護欄,機動車不按規定禮讓行人,公共區域燒紙、搭設靈棚,遛狗不牽繩等行為,罰!《條例》接地氣抵人心,很多不文明行為有了法律約束,市民紛紛點讚。
「制定條例是打造宜人宜居宜業城市的制度保障,是鞏固全域創建文明城市成果的重要舉措。」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制定條例,就是要為我市文明行為促進工作提供法規依據,為提升城市品位和塑造城市形象提供制度保障。
2017年,天津市出臺了《天津市志願服務條例》,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專項法規,推動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
2018年12月,《天津市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若干規定》出臺,作為全國首部規範校園欺凌預防和治理的地方性法規,旨在推動文明校園、平安校園建設;
2019年1月1日,《天津市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條例》施行,這是天津市首部對精神文明建設作出集中規定的地方性法規,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設考核制度,有利於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發展動力,最終要靠文化的積澱和市民素質的提升。這些法規的頒布實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要求轉化為具有可操作性的規範,為市民形成文明行為自覺提供了法治引領。
選樹典型 傳遞文明風尚
國慶假期,當大多數人開啟了休閒度假模式時,「時代楷模」、國網天津濱海公司配電搶修班班長張黎明,卻帶著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的志願者,深入社區為民解憂,按下了他忙碌假期的「快進鍵」。
在濱海新區新村街惠安裡社區,服務隊給70多歲獨居老人王大爺帶來一張「連心卡」,這張卡上寫有水、電、氣、熱的聯繫方式,遇到問題打個電話服務隊就來。服務隊滿載著責任和奉獻,幫助居民解決困難,讓居民真切地感受到了新時代互助互濟、向上向善的精神與溫暖。
選樹標杆典型,傳遞文明風尚。市文明辦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連續六屆開展天津市道德模範評選。「藍領工匠」張黎明、「陽光奶奶」呂文霞、「獻血哥」慄巖奇……一批批道德模範的榜樣力量,轉化為廣大市民的生動實踐,人們爭相學習「身邊榜樣」,推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
年過六旬的道德模範慄巖奇,從1986年第一次無償獻血開始,累計無償捐獻全血5800毫升,獻血總量高達5.6萬毫升,大約相當於14個人周身的血液。由於無償獻血的年齡限制,他不能再獻血了,為了能繼續發揮餘熱,他每周到市血液中心做無償獻血義務宣傳員,為市民講解無償獻血知識,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無償獻血公益事業中來。
身邊典型引領文明新風,文明之花綻放津沽大地。近年來,我市推出宣傳時代楷模張黎明等重大典型,累計推出宣傳全國道德模範11人、市道德模範115人、「天津好人」2660人,全國文明單位203個、全國文明村鎮46個、全國文明校園4所、全國文明家庭7戶。
志願服務 溫暖海河兩岸
城市的文明,與志願者同在。評價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樓大廈,而是看它有多少志願者。
截至目前,全市註冊志願服務隊伍近1.5萬個,註冊志願者超過240萬人,形成遍布全市的志願服務網絡。
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天津新增註冊志願者7萬餘人,新增註冊志願服務團隊2000餘支,共有8431支志願團隊的27萬餘名志願者參與到社區管控、心理疏導、敬老孝老、關愛特殊群體等志願服務工作中,為戰勝疫情增添一抹紅色力量。
「紅馬甲」遍布大街小巷,「志願紅」溫暖海河之畔。道德模範孔令智帶領楓葉正紅老年志願服務隊,在河北區光復道街林古裡社區開展社區管理和便民服務;安定醫院院長李潔的心理危機幹預志願服務團隊24小時為一線醫務工作者、確診患者和普通市民開展心理輔導……
「我已經有13年黨齡了,作為黨員,關鍵時期就得第一時間往前衝,為黨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剛過完年,濱海新區港星裡社區居民、天津浩倫氣體有限公司高管周如民,看到社區防控人手緊張,就第一時間註冊了志願者,卡口執勤、測量體溫、防疫宣傳、登記信息……處處都有他身穿「紅馬甲」的身影。
多年來,天津市不斷創新發展志願服務工作,充分發揮志願服務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持續推進志願服務常態化制度化,逐漸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深入人心,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金秋時節,碩果纍纍。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中,濱海新區、津南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5個區「榜上有名」,新建社區未成年人「快樂營地」800個,提升改造「五愛」教育陣地1000個,新建鄉村學校少年宮57所。
城市變美了,交通方便了,小區變靚了,市民素質提升了。站在新起點,展望「十四五」,創建未有窮期,文明永無止境。(記者 張清 李國惠)
(責編:陶建、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