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既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之年,又是昆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全面展示和集中檢閱之年。近年來,全市上下堅持以文明城市創建引領城市建設管理和社會治理,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眾生活質量為目標,舉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努力爭創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創建取得了顯著成效。從今日起,昆明日報推出「向文明而行 創文明之城」系列報導,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展示昆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取得的新突破、新亮點、新成效。
掌上春城訊從上海到昆明出差的董女士在東風廣場站坐上了地鐵2號線。途中,兩個年輕人同時為一位老人讓座的溫馨畫面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僅如此,在她出站後過斑馬線時,停下車來等她通行的機動車駕駛員也讓她感受到了「春城」的溫暖。
「可別小看一個文明的舉動,它能感染旁人,傳遞力量,讓城市變得更溫暖。」她將近日在昆明的見聞感受告訴成都的朋友,昆明的確是個花香、城美、人和的好地方。
根據中央文明辦公布的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8年度測評結果,在4個參評省會提名城市中,昆明市得分87.59分,排名第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得分95.07分,排名第一,為爭創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今的昆明,文明的元素已經植入每一條街巷、覆蓋每一個角落、融入每一位市民,全市正由「創建文明城市」向「建設城市文明」躍升。
以文「化」人
讓文明的種子生根發芽
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城市文明的靈魂。要建文明城,必須得先塑文明人,為此,昆明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扣深化理想信念教育這項「頭號工程」,昆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重大理論為主題,廣泛開展基層宣傳宣講活動近1000場,受眾達50萬餘人次。同時,加強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深化民族團結教育,推進全市「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建設使用,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聲音成為春城昆明的最強音。
文明創建要從娃娃抓起,昆明把文明創建工作和學校的文明教育融入教育教學的常態化管理,開展以「中國夢」為主題的道德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讓文明入心、入腦。結合愛黨、愛國、愛家鄉主題教育,開展「我們的節日」「網上祭英烈」「小手拉大手 共創文明城」等系列文明校園創建活動,著力打造具有昆明特色的「誦讀寫」校園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每個學科和各個教育環節之中,幫助未成年人培養健全人格和形成良好心態,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讓文明的種子生根發芽。
人文環境是一個城市文化積澱和精神傳承的外在體現,直接反映著城市的文明形象。為此,昆明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越來越多的市民享受著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讓人的文明與城的文明同頻共振。
德法兼治
著力厚植春城文明新風
社會文明每前進一步,都與法律息息相關。
如果把精神文明比作一棵小樹苗,法治文化就是它茁壯成長所需要的光熱、水土和空氣。需要拿起法治的利器,由過去單純依靠教育倡導的「軟引導」,向兼具依法治理的「硬約束」轉變。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中,德法兼治,是昆明總結出的一項成功經驗。
周五下午6點半,青年路與東風東路交叉口,昆明周末的交通晚高峰正在「上演」。川流的人群、車流,閃爍的霓虹,就如同這城市的心跳一般。從青年路由北至南方向,綠燈亮起,由青年路右轉至近日隧道方向的機動車停在斑馬線前,等行人通過,而往來行人也自覺加快了步伐……
文明禮讓行人、彎腰拾起垃圾、公共運輸讓座、乘車有序排隊……在昆明的大街小巷,這樣的風景隨處可見。
經過多年的努力,文明猶如一股新風,就這樣潤物細無聲地滋養、改變著每一個昆明人。
而在昆明全城吹拂的文明新風背後,是昆明這座城市治理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2017年6月21日起,昆明交警啟動「禮讓斑馬線」倡導行動;7月21日,開始利用電子監控設備抓拍「不禮讓斑馬線」的交通違法行為。對於「行經人行橫道,未減速行駛的」和「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時未停車讓行的」兩種違法行為,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雲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的規定,處200元罰款,同時記3分。很快,機動車不禮讓行人的現象越來越少。
2018年12月1日《昆明市文明促進條例》(下稱《條例》)正式施行,彌補了昆明在文明行為促進綜合性立法方面的空白,消除了文明行為認知領域的盲點和誤區。施行近兩年,《條例》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昆明、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全過程。不僅如此,昆明還組建市民巡訪團,組織43萬市民參加「文明行為大討論」,發動廣大市民開展「大家學、大家議、大家評、大家改」活動,推動形成人人講文明、處處改陋習、時時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尚。
崇德向善
提供源源不斷精神動力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印發以來,昆明立足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結合自身情況紮實推進相關部署,不斷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新時代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推向新高度。目前,昆明共有11人獲評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27人獲評雲南省道德模範,19人獲評雲南省道德模範提名獎,46人獲評中國好人,82人獲評雲南好人,評選表彰昆明市道德模範258人、昆明好人465人……
如今的昆明,小區宣傳欄、寫字樓大堂裡張貼著的昆明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新時代好少年等模範人物的宣傳欄遍布全市,一個個感人故事深入人心。全市各行各業群眾以道德模範為標杆,在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見義勇為等方面篤實踐行。此外,還通過深化拓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開展「我為文明昆明代言」「不文明行為隨手拍」「撿起小菸頭 傳播大文明」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100餘場次。
文明市民弘揚文明風尚,文明風尚涵養城市品質。道德模範傳遞的正能量正在轉化為群眾的生動實踐,為昆明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精神動力。
在道德模範引領道德風尚的同時,在全市推廣的志願服務,已成為城市文明的一道美麗風景線。目前,昆明市志願服務發展促進會共有註冊志願者116萬人,建成2500多個志願服務工作站點,開展各類集中志願服務活動560餘場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昆明發動了全市8萬餘名志願者、1300餘個志願服務團隊深入一線開展聯防聯控、專業醫護、便民服務、義務送醫、心理援助等志願服務,為防疫工作提供了強大支撐。
與身邊好人同行,向道德模範看齊,如今的昆明,人人爭當崇德向善公民,爭創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家庭更和睦,鄰裡更和諧,民風更淳樸,文明新風吹遍春城。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雙雙
圖片:王俊星 李海曦
責編:楊蓉 實習編輯:農天琴
編審:周曉雪
終審: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