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如何在海外貿易中保護自己?要清楚,進入國際市場等於搶...

2020-12-12 中國網

安立軍:關稅開放後面臨新壁壘

坐在《法人》記者對面的江蘇鹽城捷康三氯蔗糖製造有限公司(下稱「捷康」)CEO安立軍雖然剛贏得甜味劑337案才幾個月,但他並沒有太多勝利的喜悅。「中國企業如何在海外貿易中保護自己的權益?首先要清楚一點,進入國際市場等於搶別人地盤,別人肯定會打你,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在接受《法人》記者專訪時,法律系畢業的安立軍如此告誡中國企業。

當然,作為中國規模最大、全球排名第二的三氯蔗糖生產企業,捷康公司免除了未來在國際貿易中被訴侵權的幹擾,但安立軍表示,中國眾多出口企業仍將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到2020年,按照WTO貿易協定,全球成員國之間均實行零關稅,接下來的10年是中國企業走向非關稅壁壘的關鍵時期,「但估計很多企業目前並不知道這個事實,如果不做好準備,中國企業將面臨極大的危機。」安立軍認為這絕非危言聳聽。

在他看來,未來10年中國經濟將有兩個明顯的發展趨勢:一是經濟對外依存度佔70%以上,競爭模式由關稅壁壘轉向以智慧財產權競爭為主;二是中國製造業向第三產業轉移,創造的比例高於製造的比例。這個過程中,中國對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管理的力度也將越來越大,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言,中國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將像鋼鐵一樣硬,這意味著國外的技術可以輸入到中國來,同時他們對中國企業的「侵略性」將更強。「因此中國企業必須儘快崛起,否則很容易淪為外資的製造基地,給別人打工。」安立軍表示。

捷康公司正是看到了這兩大趨勢,在甜味劑市場做了巨大的超前投資。在一系列的企業運作中,安立軍的理念是將法律訴訟當做一項投資,在訴訟中主動出擊搶出牌權,「從戰略上來講,我們是用市場戰來養法律戰,用法律戰來促市場戰,這二者的有機結合使捷康可以在國際市場縱橫馳騁。」

從長遠來看,中國企業註定要參與國際競爭,中國的法治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向國際靠攏。安立軍認為,這對民營企業而言也是一種機會,國家肯定會保護本土企業,「但保護並不等於你能長大,你要去適應這種法治環境,同時也要看到這種法治環境會發展、會變化。」安立軍表示,民企要有能力適應今後不斷發展變化的環境,而政府也要有意識地在中國市場建立一種競爭性的環境,鼓勵企業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的利益,這樣會使企業敢於在智慧財產權上進行投資,對拉動整個社會加大對創新、創造的投資都具有積極意義。

當然,法制建設也是需要成本的,在安立軍看來,法制建設是對誠信建設的外部制約,它只有配合企業甚至個人的自律的道德制約,才能有效推動法制建設的發展,降低其成本。

 

相關焦點

  •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中國市場至關重要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會長馬修(Matthew Margulies)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指出,中國市場對美國企業至關重要,雙方應找到辦法尋求合作。中國市場對美國企業至關重要馬修表示,考慮到中國GDP的增速,未來十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30%左右。
  • 海外營銷 進入國際市場的3種方法
    所謂的「傳統」海外營銷技術既昂貴又費時。從經驗上來講,參加國際貿易展覽會會產生成千上萬的成本,而為海外展覽做準備本身就是一件大事。你如何維持國際營銷工作?你將獲得各種建議,包括在海外設立辦事處,預約拜訪國外客戶,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所有建議,例如與經銷商,分銷商合作或參與貿易代表團活動。它們都是推銷你的業務的有效方法。問題是,它們需要大量資源才能投入使用,即時間和金錢。如果你和國內的其他所有中小型企業一樣,這是兩種你不敢浪費的商品。
  • ...有了闖蕩海外市場的大平臺——訪山西億鴻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
    (原標題:「億鴻」有了闖蕩海外市場的大平臺——訪山西億鴻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武豔剛)
  • BizPal「數位化海外展廳」架起南潯外貿企業國際貿易新橋梁
    9月8日,在南潯會議中心二樓3號會議室,身處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中歐貿易物流合作園區海外市場推廣總監晉歡正通過國際連線,與恆達富士電梯、南洋電機、久立特材等40餘家南潯外貿企業相關負責人現場視頻通話,介紹當地「數位化海外展廳」情況。
  • 德益世國際保理:疫情下,出口企業如何利用保理業務保護自己
    面對不確定性,出口企業要如何規避風險呢? 近日,德益世與一家消費電子企業達成合作,為其提供65萬美金的循環額度,以支持其30-60天的賒銷(O/A)出口業務。目前,已完成第一筆放款。該公司在中國廣東和越南都設有生產基地,主要出口歐洲和北美。
  • 海外市場一片藍海,國內遊戲企業如何分一杯羹?
    這樣的市場環境讓國內的遊戲企業走上出海淘金道路。不過對身處遊戲行業的企業和從業者來說,如何在國內環境下保障遊戲的安全生產?如何推動遊戲出海,尋找新的行業增長點?如何發揮產業鏈優勢,調動上中下遊共同參與?這三個問題是他們關注的焦點。
  • 中國家電企業海外建廠應對貿易...
    海信集團國際營銷公司產品經理王學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於家用電器行業而言,歐美市場容量很大,購買能力也比較強,廠商研發的許多新產品基本上都會投放到歐美市場。「中美貿易摩擦對行業的影響肯定是存在的,但在海外擁有工廠或者研發基地的企業,這方面的影響可能會小一些。」
  • 中國流失海外文物如何回家?買回來?要回來?搶回來?
    來源:郎club@中國新聞網伯遠帖、五牛圖、圓明園獸首銅像、圓明園青銅虎鎣、曾伯克父青銅組器……這些如今收藏在博物館中的珍貴文物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它們都是從海外回流的中國文物。這些文物是如何回流的呢?
  • 澳媒梳理中澳貿易關係發現:中國市場無法替代
    為題發文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葡萄酒和龍蝦有巨大需求的國家,中國留學生資源也是其他地區無法代替的。澳媒報導稱,由於中澳尚未找到解決方案,許多受影響的澳大利亞出口商正尋找其他可替代市場。澳大利亞貿易部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澳大利亞第二大出口市場,約佔澳商品和服務出口的13.1%。
  • 張闊:海外消費者的新購買需求給中國企業帶來利好機會
    我說王老吉連英文都沒有,要加入國際站賣到國外去,別人都不認識你。他說我們在海外有華人市場認識我們,未來我們在東南亞再開拓海外品牌。中國的很多傳統品牌也在這個時間節點選擇走向海外。第三件事情如果我們回頭看,剛才黃先生也講1999年中國發生了一些政策變化,1999年是阿里巴巴成立,國際站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個業務。如果從1999年看中國現在整個出口的大盤增長了1000倍。
  • 上海虹橋海外貿易中心國際貿易投資帶動效應加速彰顯
    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建設再上新臺階,虹橋海外貿易中心規模和能級再提升,包括泰國文化經濟協會在內一批新機構正式入駐,聯繫全球超過150多家貿易及投資促進機構,建立了全球化的「朋友圈」。據悉,虹橋海外貿易中心是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為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海外貿易和投資服務機構、組織集聚而全力打造的功能性平臺。
  • 外國人搶起中國貨 海外消費市場刮「中國旋風」
    海外網12月8日電 從「雙11」到美國「黑色星期五」,再到即將到來的「雙12」,海外消費市場正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國旋風」。電商在全球範圍內崛起,不僅讓中國民眾享受到了更豐富的購物選擇和更便捷的購物體驗,也讓海外消費者更充分地享受到了中國紅利。
  • 外貿進出口企業如何運用香港公司做轉口貿易?
    轉口貿易(Entrepot Trade)又稱中轉貿易(Intermediary trade)或再出口貿易(Re-Export Trade),是指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貨物的買賣,不是在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直接進行,而是通過第三國轉手進行的貿易。這種貿易對中轉國來說就是轉口貿易。
  • 波蘭企業通過進博會快速進入中國市場
    波蘭作為中國在中東歐的最大貿易夥伴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重要的節點國家,該國企業也積極參與到此次第三屆進博會中。波蘭投資貿易局作為官方組展機構,帶領14家波蘭企業,展出了波蘭的食品和化妝品。其中部分品牌已經連續三年參加進博會,並通過進博會這個捷徑順利找到合作夥伴,在中國市場迅速發展。
  • 「超級蜂巢」拿出6500萬歐元,要讓海外AI公司進入中國
    12月1日,中國創業加速器品牌「超級蜂巢」,宣布成立一個6500萬歐元的基金,幫助國際AI企業進入中國。海外企業進入中國困難重重,Google、雅虎、eBay先後受挫。海外創業公司,更難以獲得中國市場真實的資訊。
  • 德國46%的大型企業與中國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
    德國商業銀行的第四項人民幣調查與福沙輿論調查所聯合完成,超過3,900名在華開展業務的歐洲企業客戶以及100名涉足國際業務的中國企業客戶參與此次調查。此前的調查在德國、奧地利、瑞士三國進行。雖然現金業務一如既往地重要,但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正變得更加重要。
  • 外資企業正撤離中國?外貿企業如何渡過難關?怎樣擴內需、促消費...
    5月18日,商務部部長鐘山,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副部長王炳南介紹有關情況。券商中國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外貿企業出口退稅速度已縮短至一個星期左右。鼓勵企業出口轉內銷的工作也取得積極進展,4月份出口企業內銷額增長17%。備受關注的第三屆進博會將迎來30多家公共衛生領域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
  • 專訪美亞保險總裁鄭藝:「一帶一路」中企如何對衝海外風險?
    但需要提到的是,與製造業、能源礦產、零售業等行業的投資相比,國際工程承包項目的建設周期長,無疑會增加項目運營過程中遭遇風險的可能性,因此,如何有效進行風險管控是一道現實難題。「中國的承包商現在做得都很大。」美國國際集團(下稱「AIG」)在華全資子公司美亞保險總裁暨執行長鄭藝手邊的數據也顯示,中資公司走出去,大部分都是水電、火電和港口這些跟基礎設施有關的工程建設項目。
  • 香港公司在中美貿易摩擦下有何戰略意義?如何開拓市場?
    中美貿易戰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在全球經濟不明朗的情況下,企業如何採取相關應對之道,運用香港公司「走出去」成為時下關注的重點問題。香港對於大陸的戰略意義是全方位的香港連接多個重要地區的市場,是亞洲理想的商業樞紐。
  • 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下科創企業應對商業秘密保護策略
    》以智慧財產權商業秘密保護作為開篇章節,足見其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的焦點地位。推動深圳律師參與深圳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和海外合規體系建設,提高企業合規能力 深圳作為智慧財產權保護高地,深圳智慧財產權律師具備豐富的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保護實務經驗。隨著深圳企業積極「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深圳律師的國際視野、涉外法律服務能力和質量也日漸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