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人是著名的功成身退的人物,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範蠡
春秋時期,原本是楚國人,因不滿國內政治黑暗投奔到越國。越國君主勾踐兵敗吳國被擒,他極力勸說勾踐答應吳國任何要求以保全性命。吳王夫差十分看重此人,極力勸說讓其改投吳國,範蠡義正言辭的拒絕了。範蠡的話使夫差產生惻隱之心,並且範蠡送財寶送美女到吳國,夫差由此放過了勾踐及越國。勾踐夫婦在吳國服侍夫差受盡苦頭,服侍幾年就回到越國。範蠡獻策認為越國先發展商業農業最後發展軍事,又派遣美人財寶賄賂吳國君臣。最後勾踐一舉打敗吳國報仇雪恨,還做了春秋五霸中的最後一霸。範蠡看出越王勾踐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就偷偷退出越國,改名易姓去北方經商,成為顯赫一方的巨富。
張良
招壯士於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差點成功,後面投靠劉邦。劉邦取得天下後,曾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張良是排在第一的。簡單的說,得張良者得天下。張良是唯一得以善終的「漢初三傑」:韓信被殺,誅滅三族;蕭何被治罪下獄;只有張良安然平安地度過一生。榮膺劉邦心中第一等的大功臣、大能臣,在兔死狗烹的環境中卻能安享晚年,堪稱奇蹟。
劉伯溫
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亮。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在政治、天文、地理思想和文學等方面成就卓越。明朝洪武皇帝是出了名的愛殺大臣,唯獨沒動他,讓他得以善終。劉伯溫得重病而死,死後若干年,後世兩個明朝皇帝追封他,還封了他一個九世孫為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