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腸鏡發現息肉就一刀切掉?千萬不要武斷!

2020-12-14 騰訊網

因為隨著我們醫學知識的普及,老百姓對於結腸鏡也是越來越接受,有一些高危人群,主動去做腸鏡的篩查,但是做腸鏡的過程中發現息肉了,到底是直接給它切掉好呢?還是取個活檢好呢?

其實這個我可以告訴大家,不能一概而論的。

一個要看你檢查的目的,另外一個看您檢查的機構,他有沒有具備切息肉的這個醫療技術。

切息肉它是一個有創性的操作,還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如果這個息肉比較大,切深了就有可能切穿,造成穿孔,還有可能切的過程中出血等等,這都是有問題的。

所以如果你要做腸鏡的話,一定要到一個有資質的醫院,有做息肉切除的這個技術條件的地方做的話,最好事先就跟醫生說好,如果發現一些小息肉,能當時切掉的儘量給我切掉。

如果你先決條件都沒有,你沒跟醫生事先說好如果發現息肉要切,並且這個機構的資質只是一個做腸鏡的地方,也沒有切息肉的條件,那怎麼辦?

出現這種狀況,你如果做腸鏡的過程中,發現息肉,如果是小的息肉,當然很簡單的就直接切掉,如果這個息肉稍微偏大,大夫也不敢給你做,你取個活檢以後,根據做一個病理檢查,明確是小息肉,明確是良性的息肉,那ok,你下一步再做腸鏡去切息肉也是可以的。

相關焦點

  • 有腸息肉的人,身上出現3個異象,最好去做個腸鏡檢查,不要拖!
    結腸息肉是因為腸黏膜長時間受到炎症刺激所引起的增生,早期症狀並不是很明顯,當病情嚴重時才會出現間歇性便血或胸口悶脹。需了解結腸息肉相關的症狀,能快速做診斷和治療,防止發生癌變。所以適當的了解結腸息肉是很有必要的,那麼哪些因素會導致結腸息肉的發生呢?
  • 【杏林微科普】為什麼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去做腸鏡?
    為/什/麼/需/要/做/腸/鏡 大家有沒有發現 身邊做腸鏡的朋友越來越多 大家都在做的腸鏡到底是在查什麼
  • 這3種情況下,需要做腸鏡檢查,不要一拖再拖了
    這不,肚子莫名其妙痛了半個多月的陳女士今天終於撐不住了,被鄰居急忙送到醫院才發現得了腸癌,醫生惋惜「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最好及時做腸鏡檢查以便排查病因」。如果患者出現腹痛、腹瀉、便血等症狀之後,通過結腸鏡檢查的效果非常直觀,如果患者懷疑長腫瘤或者存在腸梗阻症狀,也需要通過腸鏡進行,慢性結腸炎患者定期複查,也需要通過結腸鏡檢查。腸鏡的治療功能主要用在手術方面,在腸鏡的觀察之下可以進行息肉內鏡切除術。人們之所以害怕腸鏡檢查也可以理解,腸鏡檢查過程卻是比較痛苦。
  • 害怕做腸鏡,選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專家:事前清腸非常重要
    因此,人們應從50歲開始進行腸鏡檢查,如果沒有問題可以3-5年再進行腸鏡檢查。如果檢查發現了病變,例如腸子裡長了息肉,醫生會根據息肉大小或者送檢結果來判斷病情,並決定後面的結腸鏡檢查的頻率。如果檢查出的是增生息肉,可以隨訪觀察,這類息肉因不是癌前病變,不用處理,如要複查腸鏡可間隔3-5年。
  • 【溫馨提示】這樣做腸鏡,等於白花錢!
    相信很多公司為了員工的健康會定期安排體檢,還有的朋友或其家人,比較重健康就算公司不安排體檢也會去做檢查,除了每年的常規體檢項目之外,有的人還會去做無痛胃腸鏡檢查。有些員工不理解領導的良苦用心,單位免費給大家安排的胃腸鏡檢查也不來做,認為那些檢查太麻煩了。
  • 給自己做腸鏡讓醫師受益匪淺 建議:早做腸鏡檢查
    而在檢查過程中意外發現的腸內腺瘤也為人們敲響了警鐘,大腸癌位列滬上最常見的癌症發病譜第二位,對每個人而言,早查早治都很重要。  給自己做腸鏡「蓄謀已久」  上周四,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醫院肛腸科副主任醫師馮卓發了一條朋友圈,稱終於完成了自己「蓄謀已久」的自我腸鏡檢查。
  • 什麼情況下需要去做腸鏡?做腸鏡需要注意什麼,不妨了解一下
    慢性腹瀉指的是連續幾周出現腹瀉,恢復後反覆復發,甚至連續出現數月腹瀉,這個時候就需要做腸鏡查明具體原因。(四)、腹部腫塊。腹部出現不明腫塊,可以觸碰到,這個時候也許真的要考慮做腸鏡,因為很有可能是結腸癌或者息肉。
  • 如何做膠囊腸鏡?膠囊腸鏡有這些優點
    原標題:如何做膠囊腸鏡?膠囊腸鏡有這些優點   如何做膠囊腸鏡呢?隨著時代的發展,醫學技術越來越先進,膠囊腸鏡的的出現,最大程度上減少了普通腸鏡檢查所帶來的痛苦感和操作上可能帶來的難題。今天,一起來了解了解膠囊腸鏡的優點和檢查方法吧。
  • 無論男女,過了40歲一定要做次腸鏡檢查!關鍵時刻能救命
    若是在癌變的早期做一次腸鏡檢查,就能及早發現並切除異常組織,有效阻止結直腸癌的發生和發展。有數據顯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只有12%,而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卻能達到 90%。小薇管家提醒一項腸鏡檢查,不僅能提早發現癌變信號,阻止結直腸癌的發生和發展,而且還能大大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從12%到90%,差的只有一個早發現、一個腸鏡檢查。所以,不要一味地牴觸這項能「救命」的檢查。
  • 長期吃阿司匹林,可以做腸鏡檢查嗎?
    隨著人們腸道問題的日漸增多和保健意識的日益增強,現在做電子結腸鏡的人越來越多。做電腸鏡檢查的人越來越多,隨之出現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就比如下面這個問題:長期吃阿司匹林可以做電子結腸鏡檢查嗎?可以正常做腸鏡嗎?如果不可以做腸鏡,又該怎麼辦呢?
  • 膽囊息肉不必硬挨一刀
    核心提示:就膽囊息肉這種病來說,它有著自己的特點,往往容易被非專科醫生和患者忽視。首先,膽囊息肉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容易被發現,膽囊息肉多無症狀,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體檢中發現,在檢查上,2~3毫米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難以發現或常常漏診。
  • 做腸鏡有風險嗎?一篇文章解析為什麼醫院總是建議做腸鏡
    2、腸鏡能檢查什麼疾病?任何的影像檢查,包括X線和現在很先進的CT、MRI等等,都比不上直觀的肉眼觀察,所以腸鏡是大腸癌的篩查手段。甚至結腸和直腸黏膜的微小變化都能夠被看見,這樣有助於幫助醫生診斷腸結核、腸息肉、大腸癌、腸炎等四十多種疾病。
  • 做一次腸鏡可保5年平安,這12類人群注意了
    兩個字——腸鏡。90%腸癌由結腸息肉惡變大多數結直腸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漫長的變化而成。相關數據顯示,90%以上的結直腸癌都是通過這三步驟,第一步結腸息肉,第二步表面異常增生,第三步結直腸癌。相比於其他檢查,結腸鏡檢查有兩個巨大的優勢:1、一旦發現腸道有息肉,或者小腫瘤,可以立即切除。2、可以取活檢,確定是不是惡性腫瘤。如果能在早期發現,用腸鏡實施切除之後,治癒率可達到95%以上。
  • 做一次腸鏡,能保幾年不得大腸癌,5年還是10年?醫生告訴你答案
    提起腸鏡檢查,很多人會從內心表示拒絕,認為這項檢查既麻煩又痛苦。但是必須要說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大腸癌的金標準。 大腸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結直腸癌,是發生於腸道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於肺癌和胃癌,近幾年,大腸癌的發病率逐漸上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 一次腸鏡可保17年平安,這22類人儘快去做檢查!
    結腸鏡檢查是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最重要的方法一次腸鏡的獲益往往出乎你的意料95%的腸癌是由結腸息肉演變而來,腸道息肉從良性發展到惡性,一般需要15-20年時間。如果能在早期發現,用腸鏡實施切除之後,治癒率可達到90%以上。結腸鏡檢查還有一個巨大的優點是,一旦發現腸道有息肉,或者小腫瘤,要麼可以立即切除,要麼可以順便取活檢。大量的研究表明,結腸鏡的篩查敏感性高達90%以上。柳葉刀:一次腸鏡檢查可使17年內腸癌風險降低30% !
  • 腸息肉發展到癌大約需要10年時間!這個檢查一定要做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洪楚原教授指出,大腸癌的產生,大約80-95%是由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可以說,大腸腺瘤是造成大腸癌的罪魁禍首。廣醫二院洪楚原教授腸息肉是100%公認的癌前病變洪楚原教授介紹,大腸腺瘤是結直腸息肉中的一種,也叫腺瘤性息肉或腫瘤性息肉。
  • 做腸鏡前要做哪些準備?有什麼注意事項?
    不少人誤以為只有懷疑患有大腸癌才需要照腸鏡,其實腸鏡能診斷的病症非常多,包括肛門癌、息肉、腸炎、腸潰瘍等等。那麼做腸鏡前要做哪些準備?有什麼注意事項呢?,特別是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6.告知醫生自己體內是否裝有心臟起搏器或者人工關節Ⅱ.檢查前2~3日進食低渣食物,避免攝取高纖維食物,如蔬菜、生果、麥皮等Ⅲ.檢查前一日或當日只可進食流質食物,如稀粥水或肉汁等,但不要過量飲用奶類飲品Ⅳ.檢查前一晚或當日
  • 腸道息肉長度超過2釐米需檢查
    「能從腸鏡檢查報告看到溜光水滑的腸道,越來越少了。」醫院一天做120個腸鏡檢查,幾乎有100人有息肉單發的多發的、腸炎、大面積潰瘍、腫瘤等問題,當然,這個高比率跟大多數腸鏡人本來就會有一些症狀有關係。另一方便,吃得越來越精細,腸道有問題的人的確越來越多。腸癌也處於高發期,中心醫院每年就能做400多例結直腸腫瘤手術,2012年,全市腸癌手術每年接近1600例。
  • 息肉切除就萬事大吉? 忽略複查後果可能很嚴重
    福州新聞網12月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 通訊員 沈華鳳 周彬彬)在腸鏡檢查中發現息肉,是很常見的事。不過,可別因為常見就不當回事。最近,兩年前曾切過腸息肉的李依姆,就因未遵從醫囑做定期複查,息肉發生癌變。兩年前,50多歲的李依姆出現排血便的症狀,擔心自己得了腸癌,遂趕緊上醫院做腸鏡檢查。
  • 無論有無症狀,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尤其是這5類高危人群!
    腸鏡沒症狀也要做,尤其是5類高危人群 結直腸癌是為數不多可以預防和早期篩查的腫瘤,篩查的方式有大便潛血檢查、腸鏡檢查、膠囊內鏡、糞便DNA檢查等。 其中,大家相對熟悉的是大便潛血檢查和腸鏡檢查,可是在日常體檢中大便潛血卻是「棄檢」率最高的一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