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頓堡森林戰役:強大的羅馬帝國為何慘敗給日耳曼人

2021-01-16 船長趣談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公元9年羅馬帝國日耳曼行省的總督瓦盧斯率軍徵討日耳曼人,結果在條頓堡森林慘敗,三個羅馬軍團全軍覆沒,瓦盧斯也羞愧自殺。當時羅馬帝國是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羅馬軍團裝備精良,英勇善戰,橫掃亞歐非無敵手,日耳曼人只是散居在萊茵河北的原始部落,為何強大的羅馬軍團會在條頓堡森林慘敗,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羅馬帝國與日耳曼

羅馬帝國

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圖裡努斯「奧古斯都」(意為神聖的、高貴的,相當於皇帝)的稱號,屋大維成為羅馬帝國皇帝,標誌著羅馬帝國的開始。屋大維組建了一支強大的常備軍,積極對外擴張。羅馬軍團橫掃亞歐非,未遇敵手,使羅馬帝國成為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強大帝國,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

公元1世紀前後的日耳曼人是散居在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廣大區域的原始部落。嚴格意義上日耳曼人並非是一個民族,只是許多語言相似,習俗相近民族的統稱,羅馬帝國將萊茵河以東的原始部落統稱為日耳曼人。

二,羅馬帝國徵服日耳曼

日耳曼行省

公元前12年,尼祿·克勞狄·德魯蘇斯(屋大維養子)率領羅馬軍團入侵日耳曼地區,開始了羅馬帝國對日耳曼人的徵服。德魯蘇斯率軍屢戰屢勝,徵服了許多日耳曼部落,將羅馬帝國的領土擴張到威悉河西岸。羅馬帝國在徵服的日耳曼地區設置了日耳曼行省。

瓦盧斯

公元7年屋大維任命普布利烏斯·昆克蒂利烏斯·瓦盧斯為日耳曼行省總督兼萊茵軍團的最高指揮官,命他管理日耳曼人。瓦盧斯在日耳曼行省引入羅馬帝國的法律制度,對日耳曼人徵收賦稅。由於日耳曼人認為只有奴隸才交稅,所以瓦盧斯的政策引起了日耳曼人的強烈反對。瓦盧斯為人殘暴貪婪,面對日耳曼人的反抗,他採取強硬的鎮壓態度,很快激起了日耳曼人的強烈反抗。

日耳曼貴族阿爾米尼烏斯秘密聯絡許多日耳曼部落反抗瓦盧斯,決定將瓦盧斯所部引誘至條頓森林消滅。當時阿米尼烏斯在瓦盧斯麾下效力,擔任羅馬帝國輔助軍團日耳曼騎兵隊的隊長。他積極接近討好瓦盧斯,逐漸贏得了瓦盧斯的信任。

三,條頓堡森林戰役

條頓堡森林

公元9年,一些日耳曼部落公開反抗羅馬帝國(受阿爾米尼烏斯指使),瓦盧斯聽聞,便準備率軍徵討。瓦盧斯任命阿爾米尼烏斯為嚮導,賽格斯特(日耳曼貴族,忠於羅馬帝國)反對,勸瓦盧斯不要相信阿爾米尼烏斯。但瓦盧斯認為,阿爾米尼烏斯有羅馬公民權與騎士頭銜,忠誠度沒有問題。他於是率領三個羅馬軍團,被阿爾米尼烏斯引向早已設好的伏擊圈。

瓦盧斯率軍到達條頓堡森林,由於地形狹窄,多為森林與沼澤地,羅馬軍隊無法以作戰方式行軍,只能數人並排行軍,隊列長達15到20公裡。由於條頓堡森林裡的樹木茂密巨大,遮擋了羅馬軍隊的視線。羅馬軍隊不得不派人砍伐樹木,清理道路。再加上當時下著大雨,道路泥濘,羅馬軍團行進緩慢,隊伍分散。

阿爾米尼烏斯

阿爾米尼烏斯率領的日耳曼騎兵隊突然反叛,對羅馬軍團發動襲擊。埋伏在山林的日耳曼人也突然殺出,配合阿爾米尼烏斯進攻羅馬軍團。羅馬軍團倉皇失措,進行反擊。日耳曼人將羅馬軍團團團包圍,再加上地形不熟,使得羅馬軍團難以撤退。羅馬軍團在極其不力的情況下與日耳曼人血戰三日,最後全軍覆沒,瓦盧斯見大勢已去,羞愧自殺。

條頓堡森林血戰

條頓堡森林戰役使羅馬軍團的十七、十八、十九三個軍團全軍覆沒,損失約2萬人。屋大維聽到此役慘被,憤怒瓦盧斯的無能,大喊「瓦魯斯,還我軍團!」此戰使屋大維認識到日耳曼人的強悍,停止了對日耳曼的擴張,與日耳曼人以萊茵河為界。

四,羅馬慘敗原因

羅馬帝國之所以在條頓堡森林慘被,主要是以下的原因。

(1)統帥無能。瓦盧斯出身羅馬帝國貴族,擔任萊茵軍團最高指揮官以前,沒有在軍隊服役過,所以沒有任何戰鬥經驗。瓦盧斯擔任萊茵軍團指揮官後,沉迷酒色,使得軍隊腐化,戰鬥力下降。條頓堡森林戰役時,瓦盧斯驚慌失措,無法組織軍隊進行有力反擊。

(2)地形不利。條頓堡森林地形狹窄,多為山林沼澤地,使得羅馬軍團無法發揮出優勢。羅馬軍團裝備許多重型武器,適宜在開闊地作戰,狹窄的地形,使得羅馬軍團隊伍分散,無法發揮優勢。日耳曼人生活在森林中,熟悉地形,擅長在山地作戰。同時將羅馬軍團分割包圍,使得羅馬軍團各部之間無法互相支應。

(3)敵情不明,驕傲輕敵。瓦盧斯對日耳曼部落的情況並不熟悉,輕信阿爾米尼烏斯,同時輕視日耳曼人。賽格斯特曾勸他不要輕信阿爾米尼烏斯,但瓦盧斯沒有聽從。阿爾米尼烏斯早年曾被父親送到羅馬做人質,對羅馬帝國非常熟悉,後加入羅馬軍隊,為羅馬帝國效力,熟悉羅馬軍隊的情況。

(4)外援斷絕。條頓堡森林地形崎嶇,道路眾多,天下大雨,霧氣很大,羅馬軍團不熟悉地形,很容易迷路。日耳曼人熟悉地形,將羅馬軍團團團包圍,使得羅馬軍團很難向外求援。

總的來說由於瓦盧斯驕傲輕敵,輕信他人,沒有戰鬥經驗,使得羅馬軍團在森林、沼澤地作戰,無法發揮優勢,導致了條頓堡森林戰役的慘敗。同時也說明屋大維用人不當,讓沒有任何戰鬥經驗的人擔任軍隊指揮官,那肯定打不贏。如果屋大維任命懂戰鬥經驗的人擔任軍隊指揮官,尊重日耳曼人的習俗,進行分化瓦解,逐漸蠶食日耳曼,那麼羅馬帝國極有可能避免條頓堡森林的慘敗。

相關焦點

  • 大敗羅馬軍團,終止擴張戰爭,條頓堡森林戰役成羅馬的「滑鐵盧」
    羅馬軍團的滑鐵盧--條頓堡森林之戰對於古羅馬歷史稍有了解的人,想必也會對於條頓堡森林之戰,有著比較清楚地了解,因為這場戰役對於羅馬一方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並不是因為羅馬軍團在此次戰役中,同蠻族勢力打得如何不可開交,而是不可一世的西方霸主羅馬軍團,居然在這次戰役中輸得一塌糊塗。
  • 《蠻戰》Netflix首部德國史詩影集帶你回看西元9年條頓堡森林戰役
    Netflix 首部德國影集《蠻戰》(Barbarians) 已於10/23 起正式上線,帶領觀眾們前往由奧古斯都統領羅馬時期的歐洲北方──現代名為德國的那片區域──日耳曼部落與羅馬帝國旗下三個軍團之間發生衝突,並爆發西元9 年的條頓堡森林之戰。
  • 古羅馬最強盛的時代所遭到的最慘痛的失敗—條頓堡森林戰役
    公元9年,3個最精銳的羅馬戰鬥軍團和他們的輔助軍團,有多達3萬多人進入了條頓堡森林地區。阿米尼烏斯(日耳曼部族首領)聲稱條頓堡森林地區發生叛亂,他引導羅馬人去平息叛亂。然而,阿米尼烏斯是一個叛徒,附近沒有叛亂,阿米尼烏斯是羅馬人的僕從軍的一員,他獲得了羅馬公民的身份並且系統的接受了羅馬的軍事教育,這也使得他能夠成功的欺騙到羅馬人,羅馬人在森林中穿過的道路很適合伏擊。羅馬軍團和他們的輔助部隊在泥濘不堪的環境中行軍,大多數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缺乏戰鬥經驗。
  • 德國歷史新劇,條頓堡戰役羅馬軍團之殤
    條頓堡戰役是羅馬帝國對外戰史上的一次重大軍事失利,公元9年,羅馬日耳曼行省總督瓦盧斯帶領的三個軍團及其家屬、輔助部隊共3萬餘人,在今德國西北部的條頓堡丘陵地區,遭到日耳曼貴族阿米尼烏斯指揮的日耳曼蠻族大軍的伏擊。
  • 殘陽如血:日耳曼人的史詩大捷和精銳羅馬軍團的覆滅
    條頓堡森林之戰是羅馬人和日耳曼人戰爭史上最為吸引人的一戰,常被稱作改變歐洲歷史的一戰。我們可以看到,這場戰鬥爆發在公元9年,在羅馬的第一位奧古斯都,第一位皇帝的統治下發生,這是羅馬最為強大的時期之一。甚至連本次戰役的主角-日耳曼人,在本次戰役爆發的五年前,也就是公元4年,也已經被打得喘不過氣來,向羅馬投降。在戰鬥發生的時刻,從名義上講日耳曼已經不是獨立的王國,而是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高達53米,勝利的日耳曼一方的統帥,阿米尼烏斯的雕像依然在當地矗立也正因如此,條頓堡森林之戰,和復仇兩個字是緊密相連的。何來復仇之說?
  • 「新羅馬帝國」路在何方?
    《環球》雜誌記者/桂濤(發自倫敦)  在廣袤多樣的領土上尋求共同市場、單一貨幣、政治聯盟——在許多人眼中,歐盟因為與曾經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頗有幾分相似,被視為「新羅馬帝國」。  這兩個政治體相隔約1500年,雖然在擴張方式、政權結構、法律體系等方面大相逕庭,但都是歐洲「統一大夢」的歷史高光時刻。
  • 羅馬在條頓堡森林戰敗後,為什麼沒有征服其餘的「日耳曼」呢?
    迦太基人羅馬人繼續戰鬥的原因,儘管可怕的損失,這是一個鬥爭失敗者的西地中海的主導地位將成為獲勝者的附庸和在第二次布匿戰爭,這是一個難以保持完全被徵服了。公元9年的失敗意味著他們放棄了剛剛起步的日耳曼尼亞馬格納省,原因是這個省根本不值這個代價。
  • 德國發現兩千年前遭祭祀羅馬戰士盔甲,其所屬軍隊被日耳曼人遊擊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6日報導,德國的考古學家近日發現了一個幾乎完整的羅馬盔甲,這個盔甲可能屬於一名被日耳曼人祭祀的羅馬戰士。 據報導,這名羅馬戰士所屬的軍隊由奧古斯都手下的將軍普布利烏斯·昆克蒂利烏斯·瓦盧斯指揮,當時軍隊在穿越條頓堡森林。
  • 日耳曼人歷史沿革:從北歐蠻族到歐洲文明主導者,延續千年的逆襲
    在眾多日耳曼部落的競爭中,不斷有人潛入高盧地區,這迫使後來羅馬帝國不得不沿河修築一些分段的防禦工事,這一系列防禦工事後來又被稱作「日耳曼長城」。當然,不僅日耳曼人想要遷徙至萊茵河以西,之後的羅馬帝國同樣有兼併萊茵河東岸野心的皇帝。在奧古斯都和提庇留時期,羅馬軍隊不斷深入中歐叢林,佔領了大半個中歐。然而這些日耳曼部落大多並非真正屈服。
  • 從羅馬帝國開始,日耳曼人一直在徵服日耳曼人
    公元四世紀晚期,羅馬帝國一分為二,西羅馬帝國日漸衰竭,無力抵擋潮水般湧入的日耳曼人。更糟糕的是,來自亞洲的遊牧民族匈人擠壓日耳曼部落的生存地帶,結果日耳曼人加速入侵羅馬帝國。410年,西哥特軍隊佔領羅馬城,連續三天燒殺搶掠。羅馬城的陷落對帝國的士氣和信心是致命一擊,羅馬氣數已盡,最後幾十年僅是苟延殘喘。
  • 德國通史:日耳曼人與德意志人
    整個說來,生活在馬爾克公社中的日耳曼部族民,幾乎不和外來的或親善的部族交往或雜處。從公元前二世紀末以來,日耳曼人對羅馬邊境省份和所屬地區的騷擾劫掠,引起羅馬人的注意。此後羅馬帝國企圖徵服日耳曼部落所據之土地,使成帝國之行省,激起日耳曼部落的不斷反抗。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日耳曼戰爭-條堡頓森林戰役1
    羅馬帝國之日耳曼戰爭-條堡頓森林戰役
  • 羅馬帝國最後一位英雄,日耳曼尼庫斯,英雄終將落下帷幕
    奧古斯都公元12年日,耳曼尼庫斯因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並且全面強化了羅馬在這一地區的防禦力量,以對日耳曼人形成強大的威懾,而榮獲執政官之位,年僅27歲的他成為了羅馬歷史上最年輕的執政官預防日耳曼人入侵,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區域經濟和維持社會穩定。公元14年盛夏,奧古斯都去世,他的養子提比略成為羅馬帝國第二位皇帝。在他在即位初,他就選定了日耳曼尼庫斯為自己的接班人。日耳曼尼庫斯因為其平易近人的性格讓他在軍中廣受歡迎,為了打消提比略皇帝對自己的猜忌,他主動提出前去萊茵河戰區督導前線戰事。
  • 日耳曼人的大遷徙,是如何改變了羅馬帝國,乃至整個西歐歷史的?
    從公元4世紀末期開始,與羅馬帝國相鄰的日耳曼人選擇放棄世世代代居住的家鄉,轉而尋找新的宜居地。在兩百多年的漫長時間裡,日耳曼人在得到了羅馬皇帝的允許後緩緩地進入羅馬的邊境地區並安置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日耳曼人已經基本融入了羅馬帝國之中,且成為了羅馬人親密的朋友。
  • 日耳曼尼亞淪陷:擋不住的羅馬人
    到公元6年,日耳曼尼亞的日耳曼人被羅馬徵服,羅馬軍團入駐當地統治日耳曼人。 此前,日耳曼人經常越過萊茵河,騷擾羅馬帝國的邊境,雙方互有勝負。 公元前12年,奧古斯都讓他的兩個繼子德魯蘇斯和提比略,負責對日耳曼人的徵服戰爭。
  • 神聖羅馬帝國又稱日耳曼帝國
    而在公元395年,羅馬帝國被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位兒子後,分成了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裡克率領下,進入義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掠奪而去,此後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西哥特王國。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西羅馬帝國遂告滅亡,歐洲正式進入了中世紀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