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陽如血:日耳曼人的史詩大捷和精銳羅馬軍團的覆滅

2021-01-16 柳譽鳴

條頓堡森林之戰是羅馬人和日耳曼人戰爭史上最為吸引人的一戰,常被稱作改變歐洲歷史的一戰。我們可以看到,這場戰鬥爆發在公元9年,在羅馬的第一位奧古斯都,第一位皇帝的統治下發生,這是羅馬最為強大的時期之一。自從凱撒徵服高盧以來,不管羅馬內部打成了什麼樣子,羅馬軍團對外的戰鬥從未失敗,羅馬軍團成為歐洲大陸上不敗的傳奇。甚至連本次戰役的主角-日耳曼人,在本次戰役爆發的五年前,也就是公元4年,也已經被打得喘不過氣來,向羅馬投降。在戰鬥發生的時刻,從名義上講日耳曼已經不是獨立的王國,而是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高達53米,勝利的日耳曼一方的統帥,阿米尼烏斯的雕像依然在當地矗立

也正因如此,條頓堡森林之戰,和復仇兩個字是緊密相連的。何來復仇之說?

第一個復仇,是日耳曼人爭取自由,反抗羅馬統治,是他們對發生在公元4年之前的羅馬對日耳曼的徵服戰爭的復仇。儘管根據古羅馬史學家塔西佗對日耳曼人的記載,「他們的體格儘管看起來很可怕,而且在短時間的進攻中也很孔武有力,可是一旦受傷,他們的精力便支持不住了。他們這種人在轉身逃跑時一點也不覺得羞恥,而且完全不把他們的首領放在心裡。他們在失敗的時候驚惶失措,垂頭喪氣,可是在勝利時卻又把神聖的和人間的法律全部置諸腦後。」,看起來只有日耳曼人才會在取得勝利後有野蠻的行徑。但實際上羅馬人的行為也沒有多好-在當時來看,將女人和小孩作為奴隸而不是直接殺掉是比較仁慈的行為,但羅馬人同樣會在取得對日耳曼部落的勝利後做出燒殺搶掠的行為。羅馬的文明在當時是最為先進的,但這不代表他們是有著國際公約和人道主義的現代軍隊。而即使是現代的軍隊,我們都知道,依然可以做出累累暴行,對戰爭的對手國家的人民犯下滔天大罪。這是第一個復仇,日耳曼對羅馬的復仇。

日耳曼士兵

第二個復仇,是條頓堡森林大戰埋下的種子,在幾年之後就要生根發芽。日耳曼人徹底殲滅了瓦盧斯的羅馬軍團,但他們只是取得了一場戰鬥的勝利-巨大的勝利,當然。他們消滅了羅馬帝國十分之一的武裝力量。但還有二十幾個軍團,二十萬人的羅馬軍隊,是他們不能戰勝的。就在公元14年,也就是條頓堡大勝僅僅5年之後,羅馬將軍日耳曼尼庫斯(這個姓名真的是真實的,地道的羅馬人)率領雙倍於條頓堡會戰中羅馬軍團實力的兵力,也就是6個軍團,經過3年的戰鬥,在公元17年大敗日耳曼人,甚至俘虜了條頓堡時就是日耳曼首領的阿米尼烏斯本人的妻子和兒女,而阿米尼烏斯倉皇敗逃,損傷慘重。

當天的暴雨掩護了日耳曼人的伏擊

一場戰鬥接著一場戰鬥,皇帝和酋長的邊境線在不停變動,而士兵的鮮血一直在橫流。

說回條頓堡森林之戰。這場戰鬥的雙方是日耳曼人和羅馬人。對於日耳曼人(那時候還是分散的部落)及其聯盟主帥阿米尼烏斯而言,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偉大的勝利。對於羅馬人民、皇帝奧古斯都屋大維、日耳曼行省總督瓦魯斯、羅馬帝國最精銳的第17、18、19軍團而言,這是一場慘痛的失敗。不僅三個軍團的全部士兵慘遭屠殺,隨軍的樂手、廚師、家屬、小販也無一倖存。

苦戰的羅馬軍團

我們來盤點一下羅馬軍隊的實力。三個整編軍團。一個整編軍團人數在6千人以上,全部都是重裝步兵,三個軍團超過一萬八千人,加上騎兵部隊和隨軍人員合計兩萬五千人以上。而參加戰鬥的日耳曼人至少有雙倍的人數。原因是時任日耳曼總督瓦盧斯,不僅是一個愚蠢的統帥,還是一個殘酷的官員,他對日耳曼人的重稅和在當地的壓迫引起了各個部落的共同反抗,將日耳曼人凝聚到了一起。即便如此,以羅馬軍團的戰鬥力他們也不會全軍覆沒才對。然而結果是真的全軍覆沒,至今,在德國當地仍有如下地點,比如「勝利場"( das Winnefeld), 「白骨巷"( die Knochenbahn),和「殺戮谷"( der Mordkessel)。羅馬人輸得一敗塗地,慘不忍睹。

一開始阿米尼烏斯的日耳曼軍團是羅馬軍團的輔助軍團,這是一場羅馬人意料之外的反叛,他用計謀讓瓦盧斯誤以為遇到了小股敵人。他利用了地形,挑選了一處位於叢山和沼澤之間的森林地帶作為戰場。當時羅馬人由於地勢的原因,只能放棄大集團方陣行軍,而排成長列類似於長蛇陣的隊形,穿行在狹窄的森林中,兩萬多人的龐大人數,導致首尾距離達到了5公裡以上,當漫山遍野的日耳曼人從密林中衝出來的時候,羅馬人來不及反擊,被切割成無數個孤軍作戰的小塊,然後一個個覆滅。那天下著暴雨,電閃雷鳴,烏雲密布,很好地幫助了日耳曼的伏擊。

即便如此,這三支軍團依然進行了頑強抵抗,這些羅馬重步兵中最有經驗和勇氣的那些臨危不懼,佔領了一處丘陵,聚集了幾百人,挖掘壕溝,壘起土坡,組成盾牆,利用地勢抵抗日耳曼人的猛攻。他們戰鬥的痕跡至今還在考古的現場。他們最終全部被殺死,但經過考證,他們至少堅持到了夜幕降臨,苦戰了數個鐘頭。

皇帝的欲望讓戰爭開始,將軍的愚蠢讓戰鬥開始,而雙方士兵用生命為一切埋單。

我且借一句屈原的《楚辭》,「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相關焦點

  • 殘陽如血:日耳曼人的史詩大捷和精銳羅馬軍團的覆滅
    就在公元14年,也就是條頓堡大勝僅僅5年之後,羅馬將軍日耳曼尼庫斯(這個姓名真的是真實的,地道的羅馬人)率領雙倍於條頓堡會戰中羅馬軍團實力的兵力,也就是6個軍團,經過3年的戰鬥,在公元17年大敗日耳曼人,甚至俘虜了條頓堡時就是日耳曼首領的阿米尼烏斯本人的妻子和兒女,而阿米尼烏斯倉皇敗逃,損傷慘重。
  • 「蠻族」戰勝「正規軍」,不可一世的羅馬軍團,被日耳曼軍團擊潰
    因此在凱撒時期以及屋大維時期,羅馬人能夠徵服高盧地區及其以北的日耳曼人,實際上就是靠的這種在軍事裝備和作戰方式的壓制。不過隨著日耳曼人不斷與羅馬人交流融合,這使得他們對於羅馬的軍隊,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公元9年9月的一個早上,羅馬軍隊行走在能見度超低的條頓森林中,執行作戰任務,整個森林安靜的可怕,由於缺乏必要的能見度,因此一旦日耳曼人在此地埋伏的話,必然能夠打得羅馬人措手不及。而事實上,日耳曼人也是這樣做的,在瓦盧斯率領下,羅馬人繼續前進,突然遭遇到了日耳曼人的投擲武器襲擊,損失慘重。
  • 這場日耳曼人的立族之戰,打破了羅馬軍團不可戰勝的神話
    彼時被視為蠻族的日耳曼人,在暴雨之中全殲了三支羅馬精銳軍團,從此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這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打破了羅馬軍團不可戰勝的神話,由此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 萬家嶺大捷 圍殲日軍精銳10000人(組圖)
    年9月底至10月初,發生在江西省德安縣的一次震驚世界的抗日大捷,是抗戰初期與平型關、臺兒莊並列的大捷之一,圍殲了日軍精銳106師團近10000人。日軍戰場總指揮,是第11軍團岡村寧次中將。擔任中方贛北方面作戰總指揮的,是第一兵團總司令薛嶽。  這次戰役中,川軍王陵基部新13師和新15師死守麒麟峰陣地,付出大約1100人的慘重傷亡。  尋訪遺址  紀念園,許多場館還未開放  2015年4月下旬,華西都市報特派記者輾轉來到位於贛北的德安縣。
  • 羅馬帝國不懂兵法,一天死3萬精銳!此中國人出馬,羅馬亡國千次
    羅馬帝國是西方古代唯一一個疆域比較遼闊的國家,因此許多西方人視羅馬為正統。在這種大背景下,許多人為了種種目的,瘋狂鼓吹羅馬軍團。這種行為不僅無知,而且令人捧腹。西方羅馬軍團的強大,完全是影視作品吹捧起來的,實際上這些人不懂真正的兵法,敗仗連連也是常事。他們那點水平,在「兵仙」韓信面前,簡直如同小兒科一般。
  • 阿勞西奧戰役:古羅馬軍團的日耳曼入侵初體驗
    經過東拼西湊,20000人的羅馬軍團和義大利同盟軍被派上戰場。為了減少人數少帶來的劣勢,羅馬人決定在阿爾卑斯山的最狹窄通道設防,儘可能將數量龐大的敵人堵在門外。 很快,他們發現日耳曼人還沒準備好南下亞平寧半島。卡波也通過自己的軍威來逼迫對方,讓日耳曼部落同意另謀出路。然而,為了給自己的政治生涯撈取軍功,他又想在半道上解決這些蠻族。
  • 德國發現最古老羅馬板甲,考古學家:屬於瓦盧斯軍團的士兵
    公元9年9月10日晚,羅馬大將普布利烏斯·瓦盧斯率領17、18、19三個精銳軍團進入條頓森林,被隱藏的日耳曼人打了個大伏擊,最終三個軍團全軍覆沒,包括家屬在內3萬人葬身黑森林。 羅馬皇帝屋大維聽說了這個噩耗,用頭撞向大殿上的柯林斯柱,大喊:「瓦盧斯,還我軍團!」
  • 日耳曼人入侵和羅馬文明的堅持
    166年,在羅馬皇帝馬可·奧裡略統治時期,有些日耳曼部落如誇得人、馬科曼尼人、倫巴第人,突破邊牆的防禦體系,越過多瑙河,幾經曲折,於170年到達亞得裡亞海上的阿奎萊亞大港。這樣便開始了「大規模入侵」,入侵延續了三個多世紀,在羅馬帝國歷史中掀起一個又一個浪潮。可是,羅馬和它的鄰居日耳曼人仍然保持著已經古老的和平關係。
  • 日耳曼人強大的好戰基因來自何處?答案就在日爾曼女性身上
    如果分享的內容和圖片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繫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日耳曼」一詞的語源尚無定論,但在羅馬帝國時期,日耳曼人與凱爾特人和、斯拉夫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如今日耳曼人已經是歐洲最具代表的民族之一,同時也成為了德國的代名詞,那麼這個好戰的民族是何時強大起來的?
  • 大家都知道羅馬人奴役日耳曼人,誰知這先是日耳曼人惹事的
    截至到公元前 104年為止,羅馬已經與辛布裡人、條頓人和安布昂人正面交鋒四場,加上因日耳曼人南遷所直接引發的三次與凱爾特人的衝突,九年內七戰七敗,三名執政官陣亡,26個軍團只輪不返,再加上同盟部隊,損兵折將總計高達二十餘萬眾,比三次布匿戰爭所造成的損失總和還要多。
  • 古代西方最強軍團——亞歷山大軍團與羅馬軍團究竟誰更厲害?
    首先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馬其頓東徵時期的軍隊,除了馬其頓方陣步兵之外,還有傳統的配盾持槍的重步兵、機動靈活的輕盾步兵、精銳的馬其頓持盾衛隊、克裡特弓箭手和標槍手,騎兵方面,主要希臘最優秀的色薩利騎兵以及亞歷山大大帝最喜歡親自率領的夥友騎兵。
  • 日耳曼人入侵和羅馬文明的堅持
    可是,羅馬和它的鄰居日耳曼人仍然保持著已經古老的和平關係。羅馬大概把日耳曼人看作是蠻族,因為他們生活在羅馬文化區域之外。而且羅馬也深知,邊牆附近的部落已經相當羅馬化,所以羅馬的將軍把其中若干部落引進帝國領域,讓他們擔當防禦任務。這樣羅馬軍隊便自相矛盾地處在「蠻族化」之中了。
  • 大家都知道羅馬人奴役日耳曼人,誰知這先是日耳曼人惹事的
    截至到公元前 104年為止,羅馬已經與辛布裡人、條頓人和安布昂人正面交鋒四場,加上因日耳曼人南遷所直接引發的三次與凱爾特人的衝突,九年內七戰七敗,三名執政官陣亡,26個軍團只輪不返,再加上同盟部隊,損兵折將總計高達二十餘萬眾,比三次布匿戰爭所造成的損失總和還要多。
  • 德國發現兩千年前遭祭祀羅馬戰士盔甲,其所屬軍隊被日耳曼人遊擊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6日報導,德國的考古學家近日發現了一個幾乎完整的羅馬盔甲,這個盔甲可能屬於一名被日耳曼人祭祀的羅馬戰士。 德國加爾克裡塞的專家發現,盔甲的主人是羅馬軍團的一名士兵,該軍團是在公元9年被日耳曼部落消滅的三個羅馬軍團之一。
  • 【羅馬黃昏】軍團名稱大盤點
    ,本期公眾號推送就將為大家介紹那些不為人熟知的羅馬軍團。進入古典時代的晚期,羅馬帝國的軍制相較於人們熟知的共和國晚期-帝國早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世紀危機的內憂外患把原先邊境的防禦體系全部打亂了;日耳曼人的小部落慢慢匯聚成侵略性強的大部落;新的敵人波斯人又在東方出現……總之,原先的「正規軍團+輔助軍團」體系已經趨於瓦解,不再適用於這個時代了。
  • 大敗羅馬軍團,終止擴張戰爭,條頓堡森林戰役成羅馬的「滑鐵盧」
    羅馬軍團的滑鐵盧--條頓堡森林之戰對於古羅馬歷史稍有了解的人,想必也會對於條頓堡森林之戰,有著比較清楚地了解,因為這場戰役對於羅馬一方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並不是因為羅馬軍團在此次戰役中,同蠻族勢力打得如何不可開交,而是不可一世的西方霸主羅馬軍團,居然在這次戰役中輸得一塌糊塗。
  • 條頓堡森林戰役:強大的羅馬帝國為何慘敗給日耳曼人
    公元9年羅馬帝國日耳曼行省的總督瓦盧斯率軍徵討日耳曼人,結果在條頓堡森林慘敗,三個羅馬軍團全軍覆沒,瓦盧斯也羞愧自殺。當時羅馬帝國是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羅馬軍團裝備精良,英勇善戰,橫掃亞歐非無敵手,日耳曼人只是散居在萊茵河北的原始部落,為何強大的羅馬軍團會在條頓堡森林慘敗,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羅馬帝國與日耳曼
  • 日耳曼民族大遷徙:奠定中世紀歐洲的基本格局
    又可按照居住地域劃分為兩大集團:西日耳曼人集團,主要有撒克遜人、蘇維匯人、法蘭克人和阿勒曼尼人;東日耳曼人集團,主要有哥特人、汪達爾人和倫巴底人。在所有日耳曼人中,哥特人最強,哥特人又分為東西兩部。羅馬帝國與蠻族的對峙羅馬帝國與日耳曼人之間的交往,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最初多是強勢的羅馬人向日耳曼人進攻,偶爾日耳曼人也進攻羅馬,但強大的帝國總能抵禦日耳曼人。
  • 六邊形的法國,其祖先是高盧人、羅馬人還是日耳曼人?
    如果我們在地圖上將英國和義大利之間畫一條線,再在西班牙和德國之間畫一條線,那麼交匯處便是法國。法國的這一特點意味著門戶洞開,其不僅要面臨地中海沿岸的「文明」侵入,還要面對北方的蠻族——日耳曼人的入侵(當時的高盧人文明程度當然是高於日耳曼人的)。從羅馬的3世紀危機開始,日耳曼人便不斷南下。
  • 圖解復原奧古斯都時代的羅馬禁衛軍甲冑裝備
    他不僅為羅馬歷史上翻開了新篇章,還對羅馬軍隊進行了重大改革。這一時期相對和平,史稱「羅馬和平」或「奧古斯都和平」。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可以看到羅馬軍隊的裝備有了許多變化。 羅馬皇帝和高級指揮官將一些精銳士兵組建為禁衛軍。禁衛軍最開始只是臨時警衛部隊,但後來成了固定的編制。這支部隊有相當的權勢與影響力,負責保護帝國軍隊的最高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