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湖南夏季鄉村文旅節期間,湖南省首屆民族文化與山地度假髮展峰會暨新文旅新融合名家沙龍舉行。
四川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博導、世界研學旅遊組織執行主席楊振之演講《山地旅遊與山地度假》。
沙龍對話。
紅網時刻8月27日訊(記者 何超)雪峰山高山臺地旅遊發展前景如何?旅遊扶貧如何助力鄉村振興?如何提煉民族文化帶動山地度假旅遊?8月26日,湖南省首屆民族文化與山地度假髮展峰會暨新文旅新融合名家沙龍在隆回縣大花瑤景區遊客中心舉行,專家學者共賞雲上花瑤盛景,共商山地度假與民族文化旅遊發展大計。
省內文旅部門負責人、旅遊專家、學者、教授、景區負責人等200餘人,共同探討山地度假旅遊政策支持、高端設計、文旅融合、協同發展的經驗路徑,為雪峰山高山臺地度假旅遊景區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
會上,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蔣述卓,四川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博導、世界研學旅遊組織執行主席楊振之,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實控人陳黎明,鳳凰旅投開發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代表張順心,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湖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院長、湖南省旅遊研究院院長王兆峰等發表主題演講,為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發展支招獻策。
隆回西北部位於雪峰山餘脈,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和舒適宜人的生態環境,賦予了隆回山地旅遊資源富集的明顯優勢。這裡的神韻雪峰美不勝收,雪峰山大花瑤景區在湖南省旅遊板塊中獨具特色,大自然賦予這片土地極高的觀賞稟賦;這裡的高山臺地清涼宜人,虎形山大花瑤景區位於平均海拔1300米的高山臺地,森林覆蓋率75%以上,夏季最高氣溫27度;這裡的花瑤民俗風情濃鬱,花瑤嗚哇山歌、花瑤挑花、花瑤「討僚皈」獨一無二,名揚海外。
在圓桌沙龍上,旅遊業界專家學者、山地度假旅遊景區運營管理者、投資者、網絡平臺運營商等圍繞「山地度假旅遊+」模式與經驗分享等議題,交流分享山地旅遊資源合作共享、協同發展的經驗路徑,探索山地旅遊發展峰會等平臺品牌構建與創新發展之道,共促山地旅遊可持續發展。
附部分專家觀點摘錄:
蔣述卓演講《「花瑤紅」:景區美學設計與山地旅遊的內在關聯》
首先,如何詮釋花瑤紅的生命精神是景區設計的重點,挑花技能的傳承和貫穿少數民族人生的歌舞一樣,負載著生命的延續,是少數民族旺盛生命力和對生命尊崇的表現。其次,保護和利用好原生態,創造品牌。將花瑤的五色傳統,誇張怪誕的圖案等體現到生態的展示上去,如民宿酒店巧妙地將服飾元素用於建築之中,讓外部輪廓與內部裝飾達到美學融合。再者要利用動感創造歡樂,使遊客沉浸其中,如自然之音與人工之音融合,動靜反襯與動靜結合展示山林景觀音樂;用四季景觀設計理念打造色彩對比與視覺享受等。
楊振之演講《山地旅遊與山地度假》
山地旅遊的必由之路是山地度假,要以特色小鎮和服務村落為核心,以慢行交通和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為支撐,引導形成可分可合的綜合業態集群。
首先,戶外運動是山地度假的核心抓手。構建全齡段+全能段+全時段的山地運動體系,如法國全天候山地運動中心、浙江莫幹山OutdoorMix國際戶外探險基地、UTMB環勃朗峰超級越野馬拉松。再者,生態精品酒店是山地度假的溢價利器,客單價可能比接待量更重要,構建裝配式建築,打造山林康養網紅項目,實現最極致的生態環境融入與體驗。
花瑤文化是具備全國重要意義的民族旅遊資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突出特質。雪峰山片區是花瑤的主要集聚地,擁有千年延續的原生態自然生境。要將花瑤自然生態、非遺體驗、地域美食、主客互動交流等交融為一體,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形成康養綜合業態,打造既國際接軌又個性鮮明的山地旅遊度假產業集群。
饒曙光演講《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與文旅融合的產業賦能》
少數民族影視旅遊發展應摒棄脫離原生環境的表演景觀,聚焦少數民族獨特人文、風情,將傳統非物質文化與現代表演藝術、科學技術結合,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沉浸式」體驗旅遊;少數民族地區旅遊發展還應注重景區與影視的資源共享,使旅遊成為助力影視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
王兆峰演講《山地度假休閒區的建設與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消費者旅遊花費逐年遞增,需求旺盛,而目前國內30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中,只有6家跟山地有關,不能滿足需求。再者,山地度假區有良好的文化旅遊、氣候等資源,交通便捷。同時,有良好寬鬆的軟環境和熱愛家鄉熱心旅遊產業的上級領導與廣大群眾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