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5 11:11 | 杭州日報
在陽光明媚的春天裡走進鎮頭村,沿路雞冠花開得紅火,清爽整潔的路面、生機盎然的果園、熱情好客的村民、拍照打卡的遊人,一派熱鬧和諧的景象。鎮頭村黨總支委員王魯丹介紹說,鎮頭村以前是無優勢、無特色、無產業的「三無村」,現在變成了鄉村振興的「網紅村」,已有近2萬人次來參觀學習,兼職當導遊,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改變,離不開當地政府對曾經的「鎮頭大隊」文化的挖掘和整理。
故事彩牆描繪「水庫精神」
「在那個艱苦的年代,農村成了城裡知識分子鍛鍊的廣闊天地。當時鎮頭村就來了一批知青鍛鍊學習,他們不怕苦不怕累,跟著社員們一起修水庫。」王魯丹一邊指著牆一邊向遊客介紹,「大家看到的這幅牆畫講的是小孩們組成了童子軍,大人們賣力,孩子們也不示弱,他們由大隊幹部分派去撿小石子,用來填補石縫的空隙……」
抬頭觀望鎮頭村的故事長廊,仿佛回到了上世紀60年代的農村,走廊兩側的牆上繪製了10幅當時修建水庫時候的牆畫,牆畫圖文並茂串連成故事,以「小鎮頭」的視角,向遊客介紹大家同心共力,克難攻堅、愚公移山的「水庫精神」。
「故事牆畫簡明生動,讓人回想起以前上山下鄉的時光,當時雖然辛苦但充實,每次我給小孫子講故事的時候都很興奮。」建德府西社區退休幹部來鎮頭參觀活動時說。
文化禮堂藏書5萬餘冊
村裡的文化禮堂是老人孩子最愛去的地方——白色的徽派建築配上原木的梁柱,古樸低調的裝修風格,與四面環山的村莊整體環境相協調。禮堂內「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幾個大字格外醒目,磚色的禮堂內飾、石臼的洗漱臺,晚上鮮紅的黨徽亮起,偌大的禮堂裡音樂飄揚,村民們坐得滿滿當當等待節目開始。
二樓的小人書圖書館內有藏書5萬餘冊,其中小人書近萬冊,這些小人書都是村黨總支書記餘永榮的「寶貝」,其中600本是他自己捐贈的。每到節假日,二樓圖書室都坐滿了小朋友,暑假返鄉的大學生在這裡辦起了「假日學校」,教孩子們讀小人書,學寫字、學畫畫,留守兒童有了活動的場所,餘書記心裡也像吃了顆「定心丸」。
時光照相館和童年記憶跑道
「大家快來快來,這個好玩。」一對小青年來到時光照相館,喜歡這裡很有年代感和記憶點的場景設計,漫步其中仿佛在穿越時光隧道:「糖果代銷店」「大隊衣料店」「婚姻登記處」等上世紀60年代的場景,通過卡通形象再一次展現眼前。
周末陽光正好,不少遊客來到鎮頭村打卡拍照,家長帶著小孩來體驗下兒時的遊戲,「童年記憶跑道」是最受歡迎的項目。800米長的跑道上繪製了機械青蛙、跳跳棋、遊戲機、呼啦圈等圖案,一下子喚醒了大夥童年的記憶。
「知青旅社」消薄增收
記者在鎮頭村四周逛逛,發現一家「知青旅社」正在改建中。據介紹,項目將於5月底建設完工,屆時村裡將擁有集餐飲住宿、娛樂休閒、文化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同時該項目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30萬元以上,為消薄增收開闢了新路徑。
村民說,鎮頭在村書記的「頭雁」帶領下,發動村婦女組成「鐵姑娘隊」,調動鄉賢、黨員群眾共同參與,開啟了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鎮頭村注重整體規劃設計,盤活資源招商引資,下一步還將按照人居環境提升的要求打造最美鄉村,計劃成立新旅遊公司,以股份制或承包製的形式,結合德思行研學、小紅軍體驗遊等項目,打造集吃住娛遊購於一體的最美鄉村文化旅遊目的地。
(原標題《「網紅」鎮頭村 開啟鄉村振興紅色引擎》,通訊員 胡娟 記者 李牡嬌,編輯 郭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