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李欣憶
進入初冬氣溫驟降,但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仍是一片火熱的建設景象。站在村委會廣場,戰旗村村民委員會副主任楊勇指著廣場對面正在建設的酒店說:「明年估計就能建成,村裡的酒店數量將達到4個。」
2018年2月,總書記來到戰旗村考察,要求戰旗村在鄉村振興中建設好新農村。兩年多來,戰旗村迎來飛速發展,以全新的面貌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鄉村振興的示範樣本。
「以前別說建這麼多酒店了,就是家用電器都帶不動。」楊勇感嘆,電力先行為戰旗村的騰飛注入了不竭動力。
「尾巴電」變「穩定電」,鄉村振興電力要先行
走進戰旗村,綠色能源方式隨處可見——村口停車場建有標準化充電站,6個充電樁每天可為村裡30多輛電動觀光車和私家車充電;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多功能廳採光屋頂鋪上了330平方米的光伏面板,建成光伏發電一體化電站,年均發電量近4萬千瓦時;推進電能深度替代,榕珍菌業、匯菇園等農產品企業實現加工、保鮮、包裝、傳送「一條龍」產業鏈的電能替代,村裡還有不少企業「煤改電」、「氣改電」……
這些綠色能源方式都離不開電力。「過去我們這兒屬於『尾巴電』,電壓不穩,空調什麼的經常帶不動。」戰旗村村民金大偉說。國網成都供電公司戰旗供電所所長張望證實了這一說法,他給出一組數據——正常電壓是戶均容量2.5千瓦,而過去戰旗村的戶均容量不到1.5千瓦,供電可靠性很低。
幾年前,國網成都供電公司在戰旗村啟動農網改造項目,投資490萬元,新建10千伏線路12公裡、低壓線路8.8公裡,配電變壓器17臺,戰旗村的戶均容量上升至2.6千瓦。「如果沒有電力保證,發展產業無從談起。」楊勇說,這幾年戰旗村引入多個酒店、企業,還在規劃建設電影院,屆時將是全省首個擁有電影院的鄉村,「電網建設走在前面,讓我們發展產業的動力和底氣都更足。」
美麗的戰旗村
中延榕珍菌業是位於戰旗村的一家臺資企業,最近,他們正在計劃增資1.5億元,建設新的全自動化工廠和農旅項目。公司董事長助理徐健哲告訴記者,過去因為線路老舊,經常颳風下暴雨導致停電,「我們杏鮑菇的菇房全靠空調保持恆溫,停電最要命。」後來實施了線路的絕緣化改造,電網更堅強,再也不用擔心停電的問題,對增資擴大產能也更有信心。
「提前做好政府鄉村振興發展規劃的電力場景設計非常重要。」國網成都市郫都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冉彪認為,電力場景設計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部分,應該提前做好,他們在省內首家實現縣供電企業與地方政府籤訂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政府七大類27個項目,針對郫縣豆瓣等川菜產業、冷鏈物流、田園綜合體、農業科技孵化等,發揮電力助推器動能,推進「一二三產互動,上中下遊融合」的農業全產業鏈,推動政府落實鍋爐電能替代專項補助150餘萬元。
電力專屬服務坐席進村,探索電力服務均等化
在戰旗村核心區域步行街,有一個電力24小時無人營業廳很是顯眼,裡面擺放著3臺自助設備,這個省內農村地區首個24小時無人營業廳,可以讓村民享受24小時用電繳費、業務查詢辦理等業務。
省內農村地區首個24小時無人營業廳
除了硬體設施的投入,如何實現電力服務的均等化,讓農村居民也能享受跟城市一樣的電力服務,戰旗村的探索也值得一說。
國網成都市郫都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冉彪介紹,他們的電力專屬服務坐席,每周一都會在村廣場的便民服務站坐班,村裡的企業和村民有任何用電問題,都可以第一時間找到專業人員。截至目前,已累計受理用電類諮詢64筆,現場辦理用電業務105筆。作為落實網格化服務,建立政電融合機制的舉措,電力專屬服務坐席進村,讓村民感受到了真正的貼心服務。
戰旗供電所還落實「三級客戶經理制」,依託臺區經理,結合政府平臺集中推廣及逐戶上門推廣兩種方式大力推廣網上國網APP,並協助用戶註冊綁定成功,藉助APP平臺實現掌上辦電、查詢功能,村民可以在手機上足不出戶辦理大部分用電業務。目前,戰旗供電所轄區推廣綁定網上國網APP用戶超過1萬戶,覆蓋率21.05%。
鄉村振興培訓學院屋頂光伏面板
「明年戰旗村的配電網投入將更大。」張望這句話,給戰旗村村民委員會副主任楊勇吃下了定心丸。國網成都市郫都供電公司將深化戰旗片區的配網自動化改造,目前已實現戰旗片區配網線路自動化全覆蓋,基本實現故障的快速反應、故障點快速定位等功能,大幅降低了故障跳閘的巡視難度和停電時間。下一步將利用現代化的通信技術,遙測技能、遙信技術,構造完善的自動化管理系統,提升線路手拉手的聯絡能力,形成配網環網,實現戰旗片區的配網正常運行及事故情況下的監測、保護、控制和配電管理,使配網始終處於安全、可靠、高效的運行狀態,提升供電可靠性。同時,戰旗村核心區域智慧用能方案也將進行優化提煉,採用用戶端、配變端傳感器結合後臺系統分析,實現對用戶用能、安防的一體化監控預警並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圖片由國網成都供電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