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術鄉村振興之父為打造網紅街區支招

2020-12-12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奚慧穎 通訊員 穗國規宣) 如何打造「網紅」街區?昨日(12月11日),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聯合主辦《從城市更新到鄉村振興》學術講座,邀請了「日本藝術鄉村振興之父」北川富朗與國內鄉村振興領域知名專家共同開展學術交流,並為廣州市較有代表性的黃埔古村、蓮麻古村的活化發展「支招」。


沙龍


講座


「冷巷」彰顯嶺南生活智慧 用細節留住古村鄉愁

面對一片已經成型多年,漸漸走向衰敗的街區,如何為其注入活力? 北川富朗談到,藝術可以為鄉村振興「添把火」。隨著世界各地逐漸精緻化,在水泥和鋼鐵鑄成的森林裡,歷史空間顯得格外有價值。而散落在大地上的一個個村子正是一座座文化寶藏。

黃埔古村早在明清時期就已形成的「山-村-河-田-港-江」村落格局,如今眼中處處是古蹟,但身在其中卻無法直接獲知古村的歷史記憶。屬於這裡的鄉愁在哪裡?

熟悉嶺南鄉村的人一定對「冷巷」不陌生。日前在參觀黃埔古村時,北川富朗就捕捉到了這一點。在他看來,用於通風散熱的冷巷是獨一無二的,充滿了嶺南生活智慧,也是古村的魅力所在,是一定要保留的。其實,鄉愁就在這生活中的點滴細節裡。廣州既為花城,還可以把民居窗臺改造成花園和陽臺,灑下一把種子,收穫滿室芬芳。他還建議引進建築大師「先行先試」,打造一處示範建築。

「從化蓮麻古村的規劃是成功的,但目前還無法複製。」如何克服古村復興所需資金的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巡視員、研究員,原農村研究部副部長謝揚建議,可以嘗試農民參股或者金融機構置換抵押的方式。如此一來,政府投資相當於無息貸款,改造完一個村,就能周轉出一筆錢給下一個村,讓每個村都能享受到鄉村振興的好處。


規劃讓村民「說了算」 老人家也打起精神秀技能

隨著十九大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2277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的實施方案》、省住建廳《廣東省2277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規劃編制指引》等政策和技術文件也相繼出臺,為貧困村的振興提供了指導思想。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規劃由村民主導,不完全是專家領銜」。

「村民看得懂而且認可的規劃,才是好規劃。」現場專家分享道,新時代的鄉村規劃師不能只會畫圖和做設計,需要既能夠自上而下連接政府,做智庫構建;又能夠自下而上「沉」到村裡頭,跟村民鄉賢共同制定新的村規民約,尤其是建設公約。

鄉村振興必然離不開村民參與。然而年輕人紛紛背井離鄉,誰來活化農村?北川富朗指出:「振興農村,就是要讓老人打起精神來,發揮自己的技能。」在他策劃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中,很多作品都是跟當地村民一起完成的。其中有一件紡織品由50歲、60歲、70歲和80歲的各一位奶奶織就。

相關焦點

  • 如何打造「網紅」街區?聽聽日本藝術鄉村振興之父怎麼說
    如何打造「網紅」街區?聽聽日本藝術鄉村振興之父怎麼說金羊網  作者:趙燕華  2018-12-12 金羊網訊 記者趙燕華、通訊員 穗國規宣報導:11日,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聯合主辦《從城市更新到鄉村振興》學術講座,邀請了「日本藝術鄉村振興之父」北川富朗先生,和我國鄉村振興領域知名專家,共同開展鄉村振興方面的學術交流。
  • 日本專家濟南揭秘「直島模式」,為山東鄉村振興支招
    在山東叫響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背景下,來自中日兩國鄉村建設領域的1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4月22日齊聚濟南,參加了由山東財經大學、國際公益學院、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等聯合舉辦的「中國鄉村振興」國際學術論壇——「文化藝術振興鄉村」主題研討會。
  • 舊街區變「網紅打卡點」!14個鄉村振興項目助羅村社區換新顏
    開欄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獅山鎮一路持續推進全域城鄉融合,謀劃高質量發展,作為觀察小康進程的最基本單元,鄉村蘊藏著獅山改革發展的巨大潛力與後勁。
  • 打造「網紅打卡地」助力鄉村振興
    走在公園裡,眼前是平坦蜿蜒的步道,旁邊開滿了各色小花,令人沉醉;園裡的湖中荷花盛開、香風徐來,荷香與潮樂四處飄溢,有「暖風燻得遊人醉」的意境……仙洞村生態公園是由該村投入資金600多萬元打造的鄉村振興項目,不到一年的時間,這裡由一片貧瘠的沼澤地變成了周邊群眾蜂擁而至的「網紅打卡地」。而這,只是該村著力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 全成都鄉村振興清單來啦!快來打卡溫江網紅鄉村!
    萬春幸福田園 03 十大最美川西林盤 萬春幸福村文家院子林盤 04 十佳鄉村網紅打卡地
  • 鄉村文創助力鄉村振興:8大商業模式,5大開發層次
    鄉村文創:有人說它是鄉村文化生活創意,也有人說它是鄉村創客、是鄉村創新、抑或是鄉村創業,說法雖不同,卻有相同的共性。基於文旅行業及鄉村振興視角,本文認為,鄉村文創的本質是基於對文化、對內容、對人、對於鄉村軟體的關注,並為之賦形,探索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
  • 評論:引導更多網紅服務鄉村振興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引導更多網紅服務鄉村振興近來,隨著短視頻產業的興起,一大批網紅在走紅的同時,更是帶火了他們的家鄉。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屬丁真了,他的家鄉——曾經寂寂無名的四川甘孜州理塘縣近來熱度高漲。
  • 鄉村博物館美術館大有可為(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作者提供 下圖: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臺嶼鄉村博物館。王光華攝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鄉村博物館、美術館從無到有的發展,顯現出其在助推鄉村振興上大有可為,未來發展前景令人期待。
  • 特色小鎮 藝術添彩(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建設一批特色小鎮,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抓手。在特色小鎮建設進程中,藝術發揮著獨特作用,不僅可以將現代生活美學引入傳統村落,提升鄉村生活品質;更能夠以設計激活創意引擎,培育鄉村文創產業,帶動傳統經濟轉型升級。
  • 巧用資源 設計賦能鄉村振興(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脫貧攻堅中的設計創新,作為新時代鄉村振興之路上的亮點,凸顯設計獨特的社會價值,感召著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走進鄉村,致力於用設計讓鄉村生活更加便捷、舒適、美好。為鄉村設計,與為城市設計不同,更應倡導人與土地和諧共生、順應自然、因地制宜、取用有度的中國式生活美學。
  • 一個「沉睡」鄉村的再生:藝術之力喚醒鄉村振興之魂
    中新社大理7月12日電 題:一個「沉睡」鄉村的再生:藝術之力喚醒鄉村振興之魂作者 胡遠航 黃小桐鄉民全員出動,欣賞一場在「空中稻田」的演出。第一個節目,嗩吶、三弦吹響,村裡的金花、阿鵬,唱起白族調、抽起霸王鞭。第二個節目,城裡的樂隊、歌手出場,貝斯彈起、爵士樂響。
  • 獲馬雲贈字「書為心畫」,學山網紅城正式啟動振興電商文化
    2020年是網紅直播帶貨經濟產業集中爆發的一年。為推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廣州市商務局實施「個十百千萬工程」大力支持直播電商發展,將廣州打造成全國著名的的直播電商之都。為響應這項工程,學山網紅城於8月16日正式啟動。
  • 福建打造稻田藝術省份 田園彩繪助鄉村振興
    4、沙縣夏茂稻田畫全景圖季超、張世霖 攝   臺海網8月28日訊(海峽導駐福州記者 林芹 實習生 倪琦 通訊員 黃獻光 文/圖)近日,
  • 用藝術振興鄉村:臺灣的「藝術鄉建」之道
    並在宣揚特色物質文化的同時,融入藝術化的加工打磨,通過「藝術」與「鄉村」的結合,提升鄉村魅力和產業價值。本文講的兩個案例臺灣板頭村和池上鄉便是如此,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的資源特色,藉助自身的產業和文化起死回生,打造如今聞名的藝術文化旅遊村,實現了新的繁榮與復興。
  • 昆明:「紅色青創街區」成網紅打卡點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由昆明五華區委組織部、五華區委宣傳部、共青團五華區委打造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紅色青創街區」和「紅色青創集市」正成為昆明的網紅打卡點。同時,還在轄區內打造了極具青春活力的「紅色青創街區」和「紅色青創集市」。其中,聯合大觀街道打造新聞南路椿上花街「青年創業網紅街」,依託街區濃厚的南僑機工文化和青年熱衷參與的手作、咖啡、定製精油和芳療體驗等業態,將直播經濟模式引入街區,打造了街區直播間和創意手作區域,有效帶動了實體消費人群的線下體驗和線上互動模式。
  • 福州:打造特色街區 促進鄉村旅遊發展
    10月21日,遊客在福州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遊覽(無人機照片)。 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州倉山區城門鎮梁厝村,近年來,當地依託梁厝村的歷史文化底蘊,對村內古厝進行修繕保護,對村莊環境美化改造提升,打造成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帶動鄉村旅遊產業發展。
  • 當鄉村振興遇到網絡新媒體,上海首家網紅產業園在這個鎮成立
    網絡新媒體產業的發展,逐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成為了新型文化傳播平臺和銷售平臺,惠南鎮以抖音為載體,為廣大網絡主播搭建平臺,運用新型傳播方式,弘揚網絡正能量,以青春之力,獻禮而立之年的浦東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日本直島用藝術活化鄉村提供了哪些借鑑?
    本文2920字, 訂閱讀者尊享  【財新網】(實習記者 樊朔 記者 汪蘇) 剛剛結束的中共十九大,對農村工作最重要的部署即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見財新網報導:劉守英:鄉村振興戰略是對重農業輕鄉村的矯正)。
  • 傳統村落,回歸自然與人文之美(鄉村振興,藝術何為?)
    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傳統村落的保護、更新和發展,再現傳統村落質樸之美?加強整體修復改造傳統村落,既要有「形」,也要有「神」。同時,團隊還在村中人流聚集的地方,設計了可供聊天、休息的木廊、涼亭,為村民搭建起交流空間。整體改造後的板萬村,建設了公共生活空間,修繕了鄉村文化空間,形成具有層次的公共空間序列。設計助力鄉村振興,更重要的是通過「形」的塑造,激發「神」的活力。設計團隊努力將振興傳統工藝、活化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村落改造相結合。
  • 從咖啡街走向藝術街區 青島「網紅街」大學路如何煉成
    ,業已成長為新的旅遊景點,並以「網紅街」的名頭,成為眾多背包客的必遊之地。作為又一個不收門票的街區景點,如何將遊客流量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消費力,擺脫青島街區旅遊轉化率低的魔咒,是眼下大學路正在探索的最重要議題。「網紅街」如何煉成雖然大學路街區尚無遊客數據統計,但在旅遊旺季中,駱駝祥子博物館內遊客數量幾乎天天處於飽和狀態,在大學路紅牆、黃縣路咖啡館前遊覽、拍照的人更是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