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創:有人說它是鄉村文化生活創意,也有人說它是鄉村創客、是鄉村創新、抑或是鄉村創業,說法雖不同,卻有相同的共性。
基於文旅行業及鄉村振興視角,本文認為,鄉村文創的本質是基於對文化、對內容、對人、對於鄉村軟體的關注,並為之賦形,探索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即一切基於鄉村環境、資源、文化、產業、生活而展開的跨界創意,都理解為鄉村文創的研究範疇。
鄉村文創在當下展現為以下八種商業及創業模式:
1、創意農業:
創意農業以創意生產為核心,將農業與文化、藝術創意結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農業附加值,發展創意農產品、創意農業景觀、創意農業餐飲、創意農業文化,營造休閒農業、文化旅遊氛圍。例如臺灣薰衣草森林,將十餘畝的薰衣草莊園用十年時間,打造出薰衣草森林、緩慢民宿、香草鋪子、心之芳庭、客家料理「桐花村」、好好、緩慢文旅等八個品牌。2016年營業額達到7億臺幣,成為臺灣文創和感動營銷的經典案例。
2、IP形象:
IP形象在於挖掘鄉村在地文化、植入異地文化、引入動漫影視文化,打造鄉村主題和品牌,形成鄉村獨特IP,使鄉村形象化、主題化,發展休閒農業、文化旅遊、文創購物。例如臺灣溪頭妖怪村,以妖怪主題植入,以動漫創作與衍生品開發為手段,營造獨具IP形象,並將之融入文創商品、特色美食、主題住宿、主題活動、景觀小品等多種業態,形成視覺形象的統一化,增強現場景觀文化感染力。
3、藝術表演:
將傳統人文藝術融入現代時尚,用藝術激活鄉村文化。可以有主題節慶、藝術展覽、文藝演出等展現形式。例如日本越後妻有村,以自然為舞臺、藝術為橋梁,以「大地藝術祭」激活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產業。
4、文創商品:
旨在將農特產品和鄉村工藝品文創化,具有賣情懷、重設計、高品質等特徵。通過創意包裝和設計,農特產品培育成品牌農業和品牌農產品,讓鄉村風貌既能看得見又能帶得走。例如臺灣掌生穀粒,以大米為由頭,藉助文創力量,販賣「臺灣生活風格」,形成產業整合聯動的網紅農業品牌體系。憑藉精緻的手感包裝、動人的品牌故事,為白米塑造出獨特感與農家形象,快速成為網絡原生農業品牌,也讓買米、吃米、送米成為時尚,成功打進尋常人家的廚房。作為臺灣第一農產品文創品牌,「掌生穀粒」於2009年入圍網絡人氣賣家100強,並出版「掌生穀粒-來自土地的呼喚」一書。
5、跨界美食:
跨界美食為餐飲和多種複合業態的組合。溫差股跨界美食,要以餐飲為主,既講究美食的主題文化和營養口味,又講究進餐空間的環境打造和儀式感塑造。目前有餐飲/美食/咖啡+書店、休閒禪養的多元組合類型。例如臺灣食養山房,通過其獨特的美食製作程序和儀式空間的營造,吸引大批食客趨之若鶩,被「臺版米其林」評為五星餐廳,是臺灣文創不可不嘗的一道「文化名菜」。成為禪意山水人文餐廳,「跨界美食」 締造東方生活美學的極致體驗。
6、特色民宿:
臺灣卓也小屋,採用「鄉村民宿+藍染體驗+慢食生活」的模式,從提供食宿到售賣鄉村文化和生活體驗,業態上涵蓋吃、住、遊、購、娛,對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做到了最好的詮釋,從民宿到產業,既拉動了鄉村經濟發展,又很好的表達了鄉村文化。從開始的民宿,到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卓也小屋意外翻轉了在地農業,帶領苗慄農業發展出時尚農業新商機。
7、跨界複合店:
跨界複合店主要為文創賦能+複合業態+多元品類+主題場景商業空間,例如近年各地火熱的複合書店、生活美學零售館等。
先鋒書店鄉村書局,倡導「學術/文化沙龍/咖啡/藝術畫廊/電影/音樂/創意/生活」多種形式相結合的經營模式。主要分為城市店、歷史文化街區店和鄉村書局三個方向,每一家店都根據原本建築的特點進行改造設計,店名也因地制宜。圖書銷售額約佔六成,利潤方面圖書約佔一半。先鋒書店鄉村書局以書店+藝術展覽、創作培育、人文講座、鄉村教育、咖啡文化、鄉村文創產品、文化旅遊……的方式,打造多元化閱讀體驗空間,成為鄉村文藝復興之舉,促進文農旅融合,奏響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田園牧歌。
8、DIY工坊:
DIY工坊能夠真正地體驗文創產品的生產製作,了解當地文化、體驗製作樂趣,能夠更深層次地實現鄉村文化的傳播。臺灣白米社區木屐館,從生產、展示、售賣到體驗,傳承傳統工藝、振興木屐產業,成就白米社區的觀光招牌。白米鄉為振興木屐產業,結合文化創意,賦予木屐新生命,將生活用品轉換成手工藝品,使木屐不僅能穿在腳上,還能拿來彩繪、裝飾、欣賞等,並成功從島內汙染最嚴重的小區,蛻變為生態環境舒適、人文環境優美的「木屐之鄉」、臺灣鄉村社區營造的經典案例。
文旅融合大時代,以文促旅,以旅興文,文創成為連接文化和旅遊的絕佳橋梁。故宮文創火爆之後,全國各地興起了「文創熱」,旅遊商品向旅遊文創轉變,旅遊文創向大文創產業轉變,「文創+旅遊」成為旅遊消費發展的大趨勢。
通過發展鄉村文創,農產品能夠創意包裝、營銷,提升農業價值;破舊老宅鄉居能夠變身時尚民居和詩意民宿,讓每一處硬環境都成為一道靚麗風景;提煉發展鄉村當地文化,並為傳統鄉村注入新的文化活力,提升農民鄉土自信,促進鄉風文明;鄉村文創帶來的產業發展能夠為鄉村帶來新的生產致富之路,促進農民就業、農業增收。
可以從以下五個層面來布局鄉村文創開發:
1、創意景觀,重塑鄉村新顏值
自然景觀創意化以農田、果園、樹林、水系等自然資源為基礎,以創意性的思維和藝術性的手法,精心規劃設計,打造大地藝術景觀、花海田園景觀、田園農作物景觀等,形成震撼的鄉村田園景觀效果。
人文景觀藝術化以村落、農舍、祠堂、路、橋等人文資源為基礎,通過創意改造或新建,加以開發利用,形成與自然融合的鄉村聚落、網紅民宿、時尚鄉土小品、藝術化的生活場景、鄉間意境小路等人文景觀,提升鄉村人文品味。
2、豐富產品,打造多元新體驗
3、文創鑄魂,打造鄉村主題IP
結合鄉村在地文化資源,內容挖掘、產業孵化、運營變現,打造鄉村IP生態系統,通過「佔位、故事、形象、營銷、產品、場景、變現」七個環節實現超級IP的打造,助力鄉村塑魂,形成獨一無二的主題IP。
4、賦能產業,推動興產富民
產業文創化文創+產業,靠文創的力量把傳統農業升級,通過一系列產品打造創意農業、鄉村旅遊等融合產業鏈條,把文創變成鄉村產業轉型發展的策略,從而為鄉村產業賦能,產生新的發展動力。
文化產業化以文創的力量,讓鄉村沉睡的文化資源「活」起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激活鄉土文化,提升文化附加值。
5、節慶營銷,激活鄉村大市場
創意節慶活動依託鄉村豐富的傳統文化和農業基礎,運用創新思維,打造特色農業節慶、鄉村藝術文化節、鄉村旅遊節等不同節慶活動,豐富鄉村旅遊產品內涵,營造鄉村文化氛圍,激發遊客的出遊熱情,增添鄉村旅遊吸引力、傳播鄉村文化。
當前,鄉村旅遊進入4.0時代,人們不只是期待短暫的停留在鄉村,而是生活在鄉村,鄉村逐漸發展為一個休閒生活的圈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為統籌謀劃、科學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的科學論斷。
鄉村文創,將以文化的力量讓鄉村再生,讓鄉村旅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已然成為當前實踐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路徑。
本文為奇創旅遊規劃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