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安仁的清源村,可以用籍籍無名形容。但如果說到南岸美村,這個鄉村振興的示範區,太多的讚美將向它匯聚:鄉村會客廳、網紅民宿、農創文創聚集平臺……
清源村就是南岸美村的核心區域,也是拉開這裡鄉村振興大幕的起點。而這個起點還有一個引爆點,就是在村裡辦了三十年的老酒坊。
一個在市場浪潮中組建落寞的酒坊,通過設計師的妙手,煥發新生,引爆清源村的鄉村振興。
老酒坊開始釀造自己的最美時光。
綠油油的稻田中間,紅磚修葺的老酒廠格外顯眼。門口鐵板鏤空的「南岸美村鄉村客廳」剛立起的時候,村民們爭相前往,都想看看在村裡開了三十年的老酒坊,到底變成了啥?
「會客廳?新鮮,這裡能會啥子客?」李水清和其他村民一樣,對這個早已沒有了酒香的老作坊的命運充滿了好奇。
設計師們對酒廠的衰敗外殼進行了集中改造,保留其原有的建築結構與輪廓,並儘可能選用周邊的天然建築材料,將其打造為文創孵化、會議、培訓、展覽、休閒和美食為一體的鄉村公共空間,引導並吸納更多人才回歸鄉村。
安仁華僑城公司總經理助理、總規劃師呂梁告訴記者,原有酒廠滿是酒窖,現在仍然保留一部分酒窖作為文化窗口進行展示,記者步入其間,可以實地看見發酵池、蒸酒的大鍋等釀酒的全過程,配上老作坊酒廠的故事、合同、文件、手稿、照片及以往生產的酒瓶,鄉村的故事開始變得生動鮮活。據介紹,現在還結合酒廠的風格特色,積極開發老作坊燒酒、「香香稻」有機稻香米,做成一個農特產品加持文創的展示窗口。
前沿的設計理念、時尚的設計元素運用到了這個鄉村客廳,秉承「呼吸」的設計理念,屋頂面呈現為曲線造型,新式透光亮瓦和不透光老瓦交錯布局,跳動的光線得以在室內滲透,使得客廳多了律動與意境。透過牆體的牆洞設計,客人在室內就能感受到田園景色帶來的舒適與歡暢。
據介紹,鄉村客廳圍繞「田園、親子、科普、文創」,華僑城在此注入「3 N」業態,即雙創中心、樹蛙營地、品牌民宿三個主力業態,加上田園有機餐廳、窯燒咖啡、自然教室、鄉村畫廊等多個活力業態。
對於村民們的疑惑,設計師們這樣回答:南岸美村會越來越美,來這裡度假休閒娛樂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建好會客廳就是為了迎接八方來賓。
老村落也在準備迎來最美的時刻。
李水清坐在村口自家雜貨鋪的櫃檯後,每天都打望著對面已經打圍的林盤,「據說是要修一個特別巴適的旅館」,從家門前經過的村道兩旁,要修建南岸美村的入村景觀,「兩個大荷塘,現在剛修完一個,荷花正當季」,其實對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家園,正在發生的變化,李水清還是有點恍惚。「一切來得太快,變化也太大」。
村民們行動起來。
南岸美村核心區建設正在快速推進,計劃國慶前後就將呈現更多示範項目。記者沿清源村道而行,很多村民的住房都進行了改造,一路走來,家家戶戶的外牆、小院門在設計師的幫助下,既不失鄉風鄉情,又各具特色,令人眼前一亮。
李水清家的小賣部是首批改造的,開始他也拿不定主意,但看到設計師的效果圖後,李水清的小賣部升級為村裡的便利店,也成為進村的「門臉」。「我相信生意會越來越好」李水清已經成為堅定看好鄉村變化的擁躉。
更多高品質的民宿選擇這裡落戶。
清源村片區屬於南岸美村的核心區,在整體旅遊規劃中,華僑城將引入品牌民宿「原舍」、網紅民宿「清舍」、在地民宿「楊柳的院子」以及川西版樹蛙營地。
呂梁說,整個規劃,考慮了當地村民的參與性,自然教室、鄉村記憶館,不僅開發了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機制,而且圍繞自然村落價值的挖掘與鄉村文化的守護工作,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生態的川西生活,開展村落回歸行動。
村民們將生活在公園式的南岸美村,家門口的工作,收入有保障,環境優美。
根據規劃,以清源村為核心,南岸美村還規劃了生態農業示範區、親子科普體驗區和美麗鄉村休閒區。
在生態農業示範區和美麗鄉村休閒區
華僑城規劃以綠色有機農業為主,種植大田作物形成大地景觀,打造四季果園形成鄉村旅遊體驗。一方面,通過和社區、學校、企業等機構合作,打造農業示範區;另一方面,通過遊園、採摘、科普、教育等手段和方式,創新傳統農業發展模式。
在親子科普體驗區
規劃親子田園生活體驗院落、魚蝦塘親子戶外體驗營、親子鄉村藝術創作課堂,並提供林盤院落整租、食材採摘、自助烹飪、農事體驗等服務,為當地居民帶去新理念、新技術,幫助他們實現經濟增收。
美麗鄉村休閒區
用綠色賦能,華僑城鋪設了一條連通清源村與錦繡安仁的鄉村綠道,為鄉村旅遊的連片式、集群化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支撐;
以綠道為紐帶,計劃串聯多個自然村落,打造主題旅遊產業,包括自然田園綠道遊、莊園藝術遊、戶外親子遊、農事科普遊、兒童自然研學遊等,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據悉,華僑城還牽頭搭建新老村民參與的鄉村振興眾創共建平臺,吸引藝術家、鄉創青年、非遺傳承人、新鄉賢群體回歸鄉村,並帶動本地村民的就業與發展,以「人的振興」推動文化的振興、產業的振興、生態的振興、生活的振興,全面對接成都「公園城市」發展戰略。
最終打造自然詩意、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活力富足的川西美好公園式鄉村示範區。
(文章轉自: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