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推廣#中華傳統美食#,尋古探今,展示中華民族吃貨的智慧結晶。
上一期寫了湖南的中華名雞,從湘菜的名品到本土歷史悠久的良禽給大家做了介紹。
吃雞秘籍,尋找兒時記憶中外婆家的雞腿味道,湖南特輯
這篇也粗淺地從粵菜的名品到本土歷史悠久的名雞幫大家做個總結。文中介紹的必定是童年存在的那份滋味,敬請品鑑。
廣東是太古時代盤古國所在地,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當地氣候溫和,光照,水資源特別豐富,省區地圖酷似雞腿,當地人都是典型的「老饕」。廣東人吃雞,深得孔子名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中的精字真諦,注重質和味,口味比較清淡,力求清中鮮、淡中求美。而且隨季節時令的變化而變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濃鬱,追求色、香、味、型。這也應該是很多名人喜歡粵菜的原因吧!不廢話了,下面介紹兩道粵式菜品的中華名雞:
白切雞:略不同於上海白斬雞,廣東白切雞選材首推清遠麻雞(下文將詳細介紹),清洗乾淨,水開下鍋,手提雞頭,三起三落,將雞皮定型,雞的鮮香靈氣因表皮燙熟,被鎖在肉中,這個是白切雞製作核心思想。
豉油雞:上一集介紹的五元神仙雞與豉油雞成色相似。豉油雞做法自古有之,做法類「灼八塊」。精選懷鄉雞(湛江雞),清洗乾淨,滾油炮透,去油,加清醬一杯、酒半斤,煨熟便起,不用水,用武火。
下面切入正題,詳細介紹一下廣東比較有名的中華名雞,望拋磚引玉,讓大家在製作這些名菜的時候,心中有數。
01清遠麻雞
清遠麻雞所文獻記載可追溯到宋朝,因珠江水系的北江沿岸,山青水秀,地理環境資源得天獨厚,造就了清遠麻雞肌肉脂肪沉積適度,肉質鮮美,雞味濃鬱,使人食後尚覺喉腔甘潤,回味香醇。
再加上清遠麻雞獨特體型:「一楔、二細、三麻身」,體型較小,了解的食客一看就知道品種正宗與否。
02陽山雞
清遠地理資源豐富,各地遊客慕名而去,必定遊玩一「漂」,嘗一「雞」,簡稱「漂雞」。但是當地還孕育出另一個中華國雞品種--陽山雞。
陽山雞屬三黃雞,胸深而身軀長,背平,前後軀基本相等,體型呈長方形,頭稍大,翹翅、主翼羽和主尾羽短或缺,喙、皮、腳均為黃色。
當地農戶放養於各個山頭,陽山雞自行採食山中早草,所以陽山雞肌肉豐滿,皮薄骨細,肉質嫩滑,品嘗起來皮爽脆、肉質幼嫩、久嚼不膩、雞味濃鬱鮮美。
03鬍鬚雞
據傳此雞有1600多年養殖歷史,和前幾期介紹的金湖烏鳳雞,北京油雞,在外貌上區別明顯。鬍鬚雞顧名思義,遠觀好像長了鬍子一樣,是廣東三大名雞之一。
它和陽山雞一樣也是屬於三黃雞的品種,皮簿骨軟、脂豐肉滿,早熟易肥、肉質特佳。
特別說一下,鬍鬚雞就巢性特別強,不像國外引進的貴妃雞,無就巢,所以貴妃雞不算中華名雞。
04懷鄉雞
懷鄉雞原產地是享「長壽之鄉」美譽的信宜市,當地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鑑江,黃華江,南江發源於此。當地農戶放養懷鄉雞於山梁,引山間泉水供懷鄉雞解渴,因其養殖環境仿原雞生活環境,故肌肉豐滿、肉質嫩滑。
另信宜一半以上的鎮都有野生原雞發現,1994年4月在池洞鎮西村管理區的山上,捕獲6隻野生原雞更被鑑定為原雞新品種。
另外廣東信宜以北還有封開杏花雞,又稱米仔雞,因其也屬三黃雞,同懷鄉雞,陽山雞類似,就一筆帶過。
先秦時期,廣東和廣西同屬古百越之地,今天介紹了雲開山脈的懷鄉雞,杏花雞,在廣西境內,更有上十種中華名雞待大家發掘。
下一期我們接著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