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會生之人生八月」,下一句更經典,曾是很多人煩惱!

2020-12-26 自取戾科技

俗語「會死之人死臘月」,其中道理頗深,看後深以為然!

文/婉清

在中國文化中有一種傳統的形式,那就是俗語。俗語不同於詩詞風雅,不同於散文有意境,雖短卻靜。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叫做「短小精悍」,其實拿它來形容俗語並不為過,俗語就是這樣,寥寥數語,但是卻蘊含著極深的道理。通常人們在聽到俗語後能很快記在腦中,但是對於其含義卻不知道。而當事情發生後,瞬間就能讀懂俗語的意思,然後心驚於它的一針見血。

這就是俗語的特點,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一句俗語就是「會生之人生八月」,這話的意思其實就一針見血。它指的是人如果出生,最好是在八月,因為如果人能夠生在8月那麼他很會生。其實這並不是風水的原因,而是客觀。從月份來看,8月是秋收的時節,而且天氣轉涼氣候宜人。《詩經》中有「七月流火」的說法,意思是七月開始天氣轉涼,那麼自然到了八月就是秋高氣爽的好時節。

首先出生在八月的人,會格外的舒適,既不用熱的難受又不用冷的心顫。除此外,八月秋收,碩果纍纍。不管一年收成是否不如往年,但即便再不好,八月也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出生八月,在大旱大災中也會比平常多些吃食,所以不用擔心溫飽,自然是極好的。

而下一句「會死之人死臘月」更經典,其中道理也頗深。這講的是一個人如果要死,最好是死臘月。眾所周知,人死後各種機能都消失,在沒有生命力的情況下,身體就會變成屍體,就像蔬菜一樣,會從新鮮到腐敗。於是人如果死在夏天那是最不好的,很快就會發臭。而如果有的地方喪葬制度再多停屍幾日,估計死者自己都會不開心。

在臘月裡死亡,因為「寒冬臘月」的說法,所以屍體可以好好保存幾日,不會很大問題。試想,誰願意死在夏日中呢?誰又希望死後遺體會在下葬前就腐敗呢?雖然「身後名」自己感覺不到,但是誰也不願意落一個「遺臭萬年」的形容吧?

婉清觀點:其實這下一句看後挺深以為然的,莫不是古人就是因此才有了「遺臭萬年」的說法?這也其實是很多人的苦惱,畢竟能選擇死亡時間,誰也不會選擇夏天,人生前尚且不願意遭罪,死後也不願意忍這種罵名吧。乾淨的來,自然也想乾淨的去,大家說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存在侵犯版權問題,請聯繫原創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俗語:「會生之人生八月」,下一句更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俗語:「會生之人生八月」,下一句更精華,可惜少有人知!在很多農村地區,都多多少少流傳著一些俗語,而且它們結構簡單,通俗易懂,涉及範圍非常廣泛,即是老祖宗數千年的經驗總結,也是後世子孫一脈相承的處世之道。
  • 俗語「有福之人八月生,無福之人八月死」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農村有很多精闢的俗語,但也有個別俗語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社會。但大家可以結合過去的時代分析一下,你會發現現在聽起來毫無道理的俗語,生動形象地描述了過去的生活現狀。雖說出生和死亡是自然現象,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但過去還是有不少關於生死的俗語,今天我們來分享其中一句。
  •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一句更經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一句更經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不僅有歷史名人留下來的名言警句,在民間農村也有很多寶貴的俗語,是祖輩們一輩輩總結傳下來的俗語,這些俗語通俗易懂,卻也為我們總結了不少生活經驗和道理,需要我們來繼承,今天我們就來說幾句。
  •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一句其實更經典,很多人都不知道!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一句其實更經典,很多人都不知道!要說起俗語,很多喜愛歷史的看管都十分熟悉了。俗語在民間的用處可是不小,最常見的就是老人經常用俗語來解釋天氣。民間俗語最早就是古人總結而來,俗語不像成語聽起來文縐縐,字義深奧難以理解;俗語多數都是朗朗上口,字面意思簡單易懂,上下句之前往往並不對應。因此也有不少的學者認為,俗語最早是沒有多少文化的老人總結而來。但不可否認的是,俗語發展到今天,其意義可謂是十分久遠。簡單字面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做人的大道理。在農村,俗語都是一輩輩人總結流傳下來的。
  • 俗語「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現實的人際關係,下一句更經典!
    就像我們今天要了解的這句俗語「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它就是古人通過觀察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而總結出來的,並將此關係形象貼切的用俗語表達而出!其實這句俗語公分兩句,我們先來看看這第一句!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 很多人只知「好馬不吃回頭草」,卻不知下一句更經典,發人深省
    隨便舉個例子,比如他平日裡愛用「不到黃河心不死」這個俗語,就自然而然地認為在古人眼中,黃河一定是很難到的一個地方。但他不知道的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原本是「不到烏江心不死」,本來和黃河沒什麼關係。烏江是項羽自刎之處,李清照曾寫「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裡的江也是指烏江。
  • 俗語「為人莫做千年計」,下一句非常經典,古人教你如何為人處世
    俗語「為人莫做千年計」,下一句非常經典,古人教你如何為人處世文|鄰小舒(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說起為人處世,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到見解,並且每個人為人處世的方法各不相同其中有這樣一句俗語「為人莫做千年計」,下一句非常經典,古人教你如何為人處世!「為人莫做千年計,三十河東四十西」,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生而為人,尤其是普通人不要給自己的人生作太長的規劃,因為世事無常,有可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道理似乎通俗易懂,但是古人為什麼會有這樣一說呢?
  • 俗語「酒肉朋友,柴米夫妻」,下一句更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俗語「酒肉朋友,柴米夫妻」,下一句更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在華夏的這片沃土之上,孕育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歲月的磨礪,這些文化煥發出了更耀眼的光芒。
  • 只知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懂得其中含義,卻不知下一句更經典
    導語:只知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懂得其中含義,卻不知下一句更經典。在日常生活中會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比如「人情大於債,頭頂鍋兒賣」,這是比較通俗易懂的俗語,而且都是老一輩人總結出來的,常聽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有時候還真的讓人不得不信,雖說俗語有時候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卻話糙理不糙,更讓人記憶深刻呢。
  • 老祖宗的告誡:「色字頭上一把刀」,下一句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
    生活的艱辛,抵擋不住大家對濃鬱農村文化的追逐,很多時候一些耐人尋味的俗語成了大家交流感情,苦中作樂的一種生活方式。不少人都聽過一句老話,叫「色字頭上一把刀」,其實這句話是還有下半截的,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兩句話結合起來平仄對稱,更能體現出這句話的精髓。
  • 俗語「窮不忘操」,下一句才是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在這眾多的文化當中,俗語可謂是獨樹一幟的存在,創作俗語不是滿腹經綸的詩人,而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老人。俗語正是他們用生活經驗得出的寶貴意見,熟讀俗語更是對我們的人生有著指導性的意義。《孟子》中有這麼一句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旨在告誡後人: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一句更經典,道出世態炎涼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句話還有下半句,而且更加經典,可以說是道盡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句話的下半句就是「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位卑莫勸人這句話與上句「人窮別說話」有異曲同工之處,依舊是對這個社會「弱肉強食」的規則的直接寫照。想像一下,一個騎著自行車的人告訴你該怎麼成功,和一個開著保時捷的人給你講成功學,你會聽哪個?
  •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下一句更為經典,道盡人生真諦
    古人的智慧可謂是無窮無盡,後世常常表示自己經歷的事情是老祖宗玩剩下的,而與勞動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俗語,帶有濃厚的鄉土風情,時至今日,在農村地區,老一輩的人還經常說起。「千年王八萬年龜」並不是一句很陌生的俗語,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龜是長壽的象徵,漢朝文學家說:「龜之言久,千歲而靈。以其長久,故能辨吉兇也。」意思是龜的壽命長達千年,看透世間萬物,方能預知吉兇。著名的醫學作品《本草綱目》中記載:「龜、 鹿皆靈而有壽。」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人性現實的寫照
    五根手指又長又短,有的人能長成楊玉環、西施、陳圓圓那般模樣,而有的人可能生下來時五官便有些不端正。人生便是樣,從古以來就難免有的人窮到飯都吃不上,而有的人天天山珍海味,大魚大肉。窮並不可怕,可以通過努力改變命運。但窮的時候不把自己當窮人那就可怕了,不但會引來嘲笑,有時候還會讓自己更窮。
  • 俗語:不會做飯的看鍋,下一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人生智慧
    俗語:不會做飯的看鍋,下一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人生智慧民以食為天,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美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於是因為網絡而應運而生的吃播們層出不窮,人們的關注點也從喜歡吃美食上升到了學做美食的階段,我們的老祖宗也不例外,沒有經得住美食的誘惑,流傳出一句有一句俗語。是啊,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也是密切相關的,範仲淹曾言,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們,都愛那鱸魚鮮美的味道。杜甫曾作詩鮮鯽食絲膾,香芹碧澗羹。更是將食物的美妙躍然紙上,讓人嚮往。
  • 俗語「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其實下一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很多人聽到俗語兩個字,第一印象就是風趣幽默,並且背後還蘊藏著深刻的哲理和智慧。我國的俗語文化數以萬計,大多數都是一句簡單甚至略顯粗糙的言語,讓人讀起來十分容易理解。比如我們形容一個人沒有本事卻被強迫做某些事,都會用「趕鴨子上架」來形容,再比如形容一個人固執已見,都會說他「不到黃河心不死」,一個人在處理人際關係問題上,也常有「打工不去親戚家」等告誡之言。經常品讀俗語,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是深入了解我國民間文化的一種有效途徑。能讀懂俗語,人生也會少走很多彎路,生活上也會更加的順利。
  • 古人云:「酒不護賢,色不護病」,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人生智慧
    眾所周知,我們的文明已經傳承了五千年,這五千年沉澱下來許多優秀的文化瑰寶,而俗語作為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寶貝,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熟讀俗語,能夠讓我們生活得更加和諧,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通暢。關於酒色財氣四件事,農村有很多的俗語,最著名的莫過於「酒不護賢,色不護病」了,其實還有下一句「財不護親」也很經典,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何為酒不護賢?說白了酒不護賢,就是說酒才不管你是不是賢人呢,即便你是曠世奇才,只要碰了酒喝多了,酒該要你命的還是會要你的命。
  • 俗語「水不平要流」下一句意義深遠,卻很多人都做不到
    俗語「水不平要流」下一句意義深遠,卻很多人都做不到在中國這個傳統文化流傳深遠的土地上,千百年來俗語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些都是古人在生活中的所得經驗,不知凝聚了多少古人的心血與智慧,底蘊深厚,覆蓋面廣家喻戶曉,寓意深刻。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正是因為古人發現,如果不對人的欲望做出適當的克制,任由欲望不斷的膨脹,那麼最終會害人害己,為了避免這一點,才需要克制自己無盡的欲望,而民間自然也有類似的說法,只不過更加直白罷了。這一句「老洩殘精,人窮壽盡」正是闡釋了這個道理,人的年齡隨著不斷增長,身體素質自然也會隨著時間下降,自然對於夫妻生活也會有影響,通過黃帝內經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人隨著年數的增長,尤其是在四十歲的時候,腎氣會逐漸衰退,開始掉頭髮,四十八歲三陽經氣衰退,五十六歲肝氣衰微,精氣不足。
  • 農村俗語,「廟小妖風大」是還有下一句的,並且更加經典
    社會中的每個人,每天都在和不同的人交往,有的人可能只是簡單的萍水之交,而有的人呢,卻會對自己產生很大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也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如果能熟練張掌握這門學問的話,那麼,無疑是一個十分出色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