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會死之人死臘月」,其中道理頗深,看後深以為然!
文/婉清
在中國文化中有一種傳統的形式,那就是俗語。俗語不同於詩詞風雅,不同於散文有意境,雖短卻靜。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叫做「短小精悍」,其實拿它來形容俗語並不為過,俗語就是這樣,寥寥數語,但是卻蘊含著極深的道理。通常人們在聽到俗語後能很快記在腦中,但是對於其含義卻不知道。而當事情發生後,瞬間就能讀懂俗語的意思,然後心驚於它的一針見血。
這就是俗語的特點,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一句俗語就是「會生之人生八月」,這話的意思其實就一針見血。它指的是人如果出生,最好是在八月,因為如果人能夠生在8月那麼他很會生。其實這並不是風水的原因,而是客觀。從月份來看,8月是秋收的時節,而且天氣轉涼氣候宜人。《詩經》中有「七月流火」的說法,意思是七月開始天氣轉涼,那麼自然到了八月就是秋高氣爽的好時節。
首先出生在八月的人,會格外的舒適,既不用熱的難受又不用冷的心顫。除此外,八月秋收,碩果纍纍。不管一年收成是否不如往年,但即便再不好,八月也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出生八月,在大旱大災中也會比平常多些吃食,所以不用擔心溫飽,自然是極好的。
而下一句「會死之人死臘月」更經典,其中道理也頗深。這講的是一個人如果要死,最好是死臘月。眾所周知,人死後各種機能都消失,在沒有生命力的情況下,身體就會變成屍體,就像蔬菜一樣,會從新鮮到腐敗。於是人如果死在夏天那是最不好的,很快就會發臭。而如果有的地方喪葬制度再多停屍幾日,估計死者自己都會不開心。
在臘月裡死亡,因為「寒冬臘月」的說法,所以屍體可以好好保存幾日,不會很大問題。試想,誰願意死在夏日中呢?誰又希望死後遺體會在下葬前就腐敗呢?雖然「身後名」自己感覺不到,但是誰也不願意落一個「遺臭萬年」的形容吧?
婉清觀點:其實這下一句看後挺深以為然的,莫不是古人就是因此才有了「遺臭萬年」的說法?這也其實是很多人的苦惱,畢竟能選擇死亡時間,誰也不會選擇夏天,人生前尚且不願意遭罪,死後也不願意忍這種罵名吧。乾淨的來,自然也想乾淨的去,大家說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存在侵犯版權問題,請聯繫原創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