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有理】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2020-12-15 中國網

李雲龍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強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須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聚力精準施策,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精準脫貧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環節。幫助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不斷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實現全面小康,是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脫貧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和安排,從組織建設、政策協調等多方面不斷推進脫貧攻堅任務開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6年來,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239萬人,2018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3627元,比上年增長13%,農民生活水平持續穩定提高。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是克服困難、完成各項硬任務的重要之年。脫貧攻堅任務在廣度和深度等方面不斷取得較大突破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和考驗。一些深度貧困地區由於客觀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脫貧難度較大,脫貧進程開展較慢。部分原本實現脫貧的地區由於脫貧質量不高、脫貧機制不穩和脫貧保障不足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返貧現象。還有一些地區存在較為嚴重的形式主義,造成脫貧數據不實,只做表面文章等情況,對脫貧工作的順利開展產生了不小的阻礙。針對這些問題,《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脫貧攻堅任務的重要地位和奮鬥目標,提出要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對於脫貧工作開展過程中的不利因素,《意見》指出,要防止虛假脫貧、數字脫貧等現象,主攻深度貧困地區,嚴格落實考核評估,精準問責問效等機制,為脫貧工作的順利開展、脫貧成果的巡視考核提供了重要保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夯實農業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民以食為天,中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提高糧食產量、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是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糧食問題關乎著人民生活、社會發展和國家前途,保障糧食產量,提高農業技術,優化農業結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我國「三農」工作進展明顯,成果豐富,糧食產量不斷提高。2018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158億斤,連續7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綠色農業發展成效顯著,可持續農業不斷推進。

另一方面,我國農業核心技術較少,創新農業發展等領域存在不足,農業由增產到提質面臨較多困難,要完全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變仍然需要努力。《意見》指出,要穩定糧食產量,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同時推動農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農業技術不斷提高,著力實現農業高質量和現代化發展。

紮實推進鄉村建設,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短板。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當前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重要體現之一就是農村在環境治理和公共服務建設等方面的欠缺。由於經濟發展狀況、農業生產模式和專業人才缺失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的居住環境,生態狀況存在很多不足,汙水治理、垃圾回收等貼近群眾生活的問題還未能妥善解決。此外,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還相對較低,農村教育、社會保障和文化體育等領域仍需加強,這些都關係到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近年來,隨著黨中央進一步提升「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不斷開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廣大農村的人居環境顯著改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進鄉村建設,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短板,並在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提出了具體的政策舉措,著力推動農村面貌的整體改變。

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要不斷增強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實現農民增收是關鍵。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以及各項惠農政策的穩步實施,農民收入增長連續九年增幅快於城鎮居民收入,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意見》指出,要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從提升農業質量,豐富產業領域,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等方面切實保障農民增收。當前,農村各項事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要注重因地制宜,善於發掘特色農業,著重開發科技農業,致力擴大優勢農業,加大鼓勵回鄉創業,多渠道,多角度增加農民收入,提升群眾生活水平。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改革是推動農村發展的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三農」工作上的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不斷進入新的階段。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我們黨農村政策的重要基石。《意見》指出,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重點是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根據我國小農戶仍是主要經營方式的這一實際,著力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這有助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動農業健康發展。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這一改革的重點和主線。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這對於保障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發展有重要作用。《意見》強調,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不搞私有化,堅持農地農用、防止非農化等,有效保障了廣大農民的利益。同時要不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從農業補貼政策,農業保險政策和農業金融政策等方面切實保障農業發展。

全面深化完善鄉村治理機制,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伴隨著「三農」工作的深入推進以及農村問題的複雜多元化,增強鄉村治理能力、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對農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意見》指出,要重視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三者相互統一相輔相成,一方面通過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加強村民的自治意識,提升群眾自我管理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培養村民的法治意識,依法治村,提升農村法治建設水平。同時注重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弘揚鄉賢文化,樹立模範榜樣,加強農村道德教育實踐活動。求治之道,莫先於正風俗。《意見》提出,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一直是農村建設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環節,農村基層組織要注重農村群眾的思想工作,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營造積極向上,和諧文明的鄉村文化氛圍。要持續推進平安鄉村建設,為農村群眾提供安居環境。《意見》圍繞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擊敵對勢力,基層腐敗治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治理,闡明了今後建設平安農村,維護群眾安全的方向。

發揮農村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萬丈高樓平地起,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當前,「三農」工作開展進入到前所未有的關鍵時期,各項任務的挑戰和複雜程度不斷增多,農村基層組織所肩負的責任越來越大。要確保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繫,必須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意見》充分指出現階段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的各種問題,如村黨組織軟弱渙散,黨員隊伍結構亟需優化等,提出要以縣為單位對軟弱渙散村黨組織「一村一策」逐個整頓,健全乾部選拔和錄用機制,優化黨員隊伍結構等。《意見》強調,要充分發揮村級各類組織在農村各項事務中的作用,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增強村級組織自我保障和服務農民能力。

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必須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意見》指出,要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這對於落實工作,明確責任和督查考核具有重要意義。務農重本,國之大綱。我國農業在較長一段時期裡發展緩慢,發展要素和資源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意見》強調,要牢固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政策導向,在幹部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和公共服務等多方面優先農村發展,充分體現了黨中央重視農業,發展農村,造福農民的決心。《意見》指出,要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鼓勵幹部深入基層,實地調研,認真考察,真正了解農村,熱愛農民,才能將工作開展到實處,解決農村群眾面臨的實際問題。

推進「三農」工作,保障政策落實,離不開各方人才的支持。由於城鄉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影響,人才短缺一直成為農村工作的一大短板。留不住人才,缺少真正了解農村的人才等問題亟待解決。《意見》指出,要把鄉村人才納入各級人才培養計劃予以重點支持。建立縣域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和鄉村人才定向委託培養制度,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發掘人才,引進人才,強化人才保障機制,有力發揮人才在「三農」工作中的重要支撐作用。


相關焦點

  • 我國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實施什麼戰略?
    我國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實施什麼戰略?這是11月16日青年大學習特輯(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15題問題,這一期總共有20道題目。下面小編分享青年大學習特輯(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15題答案。
  • 李雲龍: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注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認為「三農」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擺到全黨工作的優先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就「三農」問題多次發表講話,深刻闡述「三農」問題的重要性,系統論述解決「三農」問題的方式方法。這些論述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 台州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 將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
    3月26日,台州市召開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對2020年「三農」工作進行了部署。市委副書記沈雲才,市領導陳剛、張升、楊麗萍等在溫嶺分會場參加會議。會議指出,全市上下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戰略,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堅決克服疫情影響,精準發力、紮實推進,為如期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目標增添成色。
  • ...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走一條符合福建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
    原標題: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走一條符合福建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 本報訊 (記者 周琳 林宇熙) 1月8日,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在福州舉行。省委書記尹力出席並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認真謀劃推進今年及「十四五」時期我省「三農」工作,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走一條符合福建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寧主持會議。
  • 【學習有理】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的內涵及意義
    李國祥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河北正定縣工作3年多,在福建工作17年半,在探索和實踐中形成了重要「三農」思想,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科學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是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行動指南,需要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
  • 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並明確指出了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基本方向和著力重點。這是我們黨對解決「三農」問題思路的新認識、方略的新發展、舉措的新突破。
  • 農產品出口對解決「三農」問題意義重大
    在線國際商報訊 11月29日,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在出席「2006年農產品出口信息發布會暨惠農政策研討會」上指出,農產品出口以其特有的優勢,對解決「三農」問題意義重大。  「三農」問題是關係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根本性問題,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明確提出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易小準指出,長期以來,農產品出口以其特有的優勢,在帶動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解決「三農」問題意義重大。一是增加農民收入。
  • 馬漢成代表:鄉村振興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
    【兩會專訪】鄉村振興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訪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固原市市長馬漢成代表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 習近平論「三農」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推進「三農」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對鄉村振興戰略、新型城鎮化、國家糧食安全、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創新鄉村治理等方面進行闡述。對此,本報進行了梳理,以饗讀者。
  • 2017考研政治熱點「三農」問題專題測試題
    蔣中挺為大家梳理了關於2017考研政治熱點「三農」問題專題測試題,對於沒有信心的考生,需要更好的掌握基礎內容,不要心煩氣躁。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加強城鄉統籌,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保障糧食安全是農業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底線。必須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農業現代化道路。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從根本上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丨宣講...
    必須以打造「美麗鄉村」「幸福農民」「活力農業」為著力點,精準施策,切實解決好「振興什麼」「誰來振興」「怎麼振興」三道重大考題。農民安,天下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 2021毛中特複習要點:「三農」工作
    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①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堅持a.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b.耕地紅線不突破、c.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
  • 《求是》發表習近平重要文章《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文章強調,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我們要加深對這一重大戰略的理解,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明確思路,深化認識,切實把工作做好,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 主政地方的領導熟悉農村、能解決三農問題...
    2019年,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明確提出:「縣委書記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村工作上」「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應當懂「三農」、會抓「三農」,分管負責人應當成為抓「三農」的行家裡手。」這就意味著,縣委書記、縣長懂「三農」抓「三農」是分內之責,解決不好「三農」問題就是失職。
  • 守好「三農」基礎,蘊濃「三味」助力
    「當前,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三農』工作轉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 十年民生路:重中之重看「三農」
    從2001年到2010年,十年兩會,政協委員們對哪個問題最關心,一起來看看我的調查。   小丫:「溫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仍然明確指出,解決三農問題依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三億中國人,九億在農村,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現在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重要內容。」   三農問題關乎國計民生,每年也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今後「三農」工作重中之重 自從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來,黨對「三農」工作始終沒有放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對「三農」工作更加重視。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寫入黨章。
  • 中考政治熱點:解決「三農」問題
    材料一: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2014年8月23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實現農村金融與「三農」的共贏發展。《意見》要求各地根據自身實際,支持保險機構提供保障適度、保費低廉、保單通俗的「三農」保險產品。   相關連結:進一步完善「三農」政策執行機制。
  • 在全黨大學習中練就高強的本領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更加高度重視全黨的學習。2013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黨校舉行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當前,全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我國發展起來後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認識好、解決好,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強我們自己的本領。
  •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書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提出並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三農」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