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接班歐洲鐵娘子默克爾?已有三人候選,各自對中美態度如何?

2021-01-20 騰訊網

默克爾所代表的一個時代即將落幕

在兩德合併後,作為歐洲發動機和核心的德國,再度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在2017年,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不再連任基民盟主席;2018年,默克爾更是宣布不再尋求連任德國總理之職。按照日程,2021年也就是今年,默克爾將卸任,計劃於1月15日至16日進行的基民盟黨代會主席選舉也就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按照以往慣例,基民盟主席過半數都會擔任總理之職。目前的三名候選人分別是:被認為是默克爾的同路人的地方黨主席拉謝特比;性格方面與默克爾相似的外交政策委員會主席呂特根;以及曾與默克爾決裂的前基民盟議會黨團主席默爾茨。

接班人接連出局嚴重影響了默克爾的接班計劃

此前默克爾兩個繼承人:前防長馮德萊恩選擇「高就」歐盟委員會主席,避開德國國內政爭;卡倫鮑爾則是由於2020年圖林根州選舉風波黯然下臺,雙雙退出了接班人選,這才有了時至今日德國未來領導人仍撲朔迷離的情況。

可以說,無論是哪一位當選,德國事實上都將進入一段相對混亂的時期,或者說進入一段痛苦的政策調整時期。上一次出現如是的情況正是文首提過的兩德合併時期,彼時的德國總理科爾做出了錯誤的抉擇遺禍至今,讓整個德國都有苦難言。

川普之後是默克爾,如無意外馬克龍也將於2022年下臺

由於2020年的世界太過魔幻,為歐洲局勢帶來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因此此次德國新領導人的抉擇,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視作與兩德合併一樣的關鍵時刻,需要整個德國去「賭國運」。此次入選的三名候選人是三條道路的代表。

圖為拉謝特比

其中,現北威州州長拉謝特比有著長期的地方治理履歷,並且廣受基民盟內部的認可,但是相對的其競選資本大致也就是「兢兢業業、經驗豐富」八個字。

他對於德國未來的走向的看法,與默克爾大同小異:與中國加強經濟合作、在歐盟平臺上發揮影響力、促進歐洲一體化等等。對於美國的觀點,相比也不會有太大的出入:反思美國對德國的裹挾,以德國利益而非所謂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為導線。

總的來說,拉謝特比正如大陸島另一端的日本現首相菅直人一般,和前任在許多路線問題上高度一致。

圖為呂特根

另一位呂特根的部分主張頗有些普世價值的味道,主張德國要跟上現代化的潮流:年輕、女性、數位化等等。

他在對待中美的態度上與拉謝特比和默克爾也頗為相似,曾經表示對華制裁是無效的,以及歐盟需要反制美國的能力。但是呂特根也曾表示:德國需要以合適的方式堅持自己的價值觀。

換句話說,呂特根相較於一個理想主義者來說,更應當被認為是一個偏理想的現實主義者。不過其缺乏根基,在許多政策問題上受媒體影響較大。從這一點來說,他比拉謝特比更像默克爾。

圖為默爾茨

最後也是目前民調支持率最高的默爾茨在對待中美的態度上要比前兩位激進得多。

默爾茨認為需要降低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同時利用美國權力交接的時機制定對華政策,換句話說便是以疏遠中國為籌碼,試圖從美國那裡獲取更多的利益。從這一點來說,他屬於一個更加經典、傳統的德國政客,與執政初期的默克爾類似。

彼時德國前總理施洛德搭建了一個較為良性的中德和美德互動平臺,而默克爾上臺後選擇了大幅倒向美國,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利比亞和敘利亞戰爭以及川普上臺等一系列事件後才逐漸回歸到平衡狀態。

而默爾茨顯然想要將天平上放在東方和發展中國家盤上的砝碼更多地壓到美國人身上。不難看出,三名候選人都是傳統的德國政客,都在德國政壇既定的軌道中航行,沒有效仿大洋彼岸的川普那般以越界的方式來參與選舉。

無論哪一位當選,能否切實改變德國的未來,選擇一條正確,最起碼是大部正確的道路,在2021這個時間點來看都是未知之數。即使是看上去最激進的默爾茨,也很難說其是否會重走默克爾的老路,向現實低頭來換取德國的繁榮。

相關焦點

  • 面對德國混亂的局勢,鐵娘子默克爾忍不住落淚
    巾幗不讓鬚眉的德國鐵娘子默克爾終究也只是個女人,在面對新冠病毒時,她沒有示弱,反而採取一系列抗疫措施將德國的新冠疫情控制在一個絕佳的局面,雖然依舊有人因感染新冠而去世,但是相對於歐洲其他國家來說,可以稱得上是抗議標兵了。
  • 地球局|「歐洲祖母」默克爾要退休,誰能接她的班?
    「不誇張地說,過去15年來,我們從未遇到過如此艱難的一年……儘管存在憂慮和擔心,我們依舊滿懷希望,期待新一年。」2020年12月30日,默克爾以德國總理身份發表了最後一次新年致辭。對世界而言,2020年足夠艱難,對這位已經執掌德國15年的「鐵娘子」來說也是。
  • 事情鬧大了,鐵娘子默克爾聲淚俱下:或成為我們的最後一個聖誕節
    現在天氣越來越冷,全球疫情也越來越嚴重,歐洲在全球第一波疫情爆發時,就處於疫情重災區。現在第二波疫情已經開始大爆發,歐洲許多國家受災嚴重,部分國家已經宣布二度封國,然而疫情危機仍舊非常嚴重。歐美國家向來喜歡宣揚「人權」、「自由」,今年歐美民眾的不配合,給許多國家防控疫情帶來巨大麻煩。據外媒最新消息報導,當地時間12月9日,鐵娘子默克爾在演講時聲淚俱下,呼籲德國年輕人減少密切接觸,否則或將是祖父母們的最後一個聖誕節。
  • 「歐洲祖母」要退休
    「不誇張地說,過去15年來,我們從未遇到過如此艱難的一年……儘管存在憂慮和擔心,我們依舊滿懷希望,期待新一年。」2020年12月30日,默克爾以德國總理身份發表了最後一次新年致辭。對世界而言,2020年足夠艱難,對這位已經執掌德國15年的「鐵娘子」來說也是。
  • 「德國鐵娘子」褒貶不一,不過歐洲未準備好進入「後默克爾」時代
    Politico報導稱,2021年最終是歐洲將不得不在沒有默克爾總理領導下生活的一年。這位德國總理在執政15年多、至少當了10年歐洲無可爭議的領導人後,將在秋季卸任。不過,這並不是一個沒有風險的過渡。這裡的危險與誰來代替她無關,取而代之的是她離開歐洲的真空狀態。
  • 德國組閣談判有進展:默克爾看到隧道盡頭的亮光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 題:默克爾看到隧道盡頭的亮光  新華社記者吳黎明  有「鐵娘子」之稱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恐怕沒想到,挺過極端民粹主義衝擊贏得大選後,在組閣問題上卻遭遇如此多的波折和煎熬。好消息是,經過近4個月馬拉松式溝通談判,默克爾終於看到隧道盡頭的一絲亮光——社民黨在21日的特別黨代會上表決同意該黨正式參與組閣談判。  默克爾因組閣不順而備受煎熬,大致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在去年9月大選中其領導的聯盟黨得票率低於預期;二是與自民黨和綠黨的組閣談判失敗。但追根溯源,還是讓德國和歐洲飽受衝擊的難民危機惹的禍。
  • 中美關係成了重頭戲!首位女性入主五角大樓倒計時,對華態度曝光
    報導總結稱,繼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巴西前總統羅塞夫、德國總理默克爾等人之後,在傳統政治領域內被民眾和媒體津津樂道的「鐵娘子」名單中,有望再加入一個新的名字:米歇爾·弗盧努瓦。 對中國的態度如何? 但直到川普任期即將結束,弗盧努瓦「拒絕」了在這期間的遞給她的所有橄欖枝。
  • 柯內琉斯:默克爾,默默扛起歐洲的女人
    默克爾順利領導政黨,黨內幾乎沒有異議;她成功主掌內閣,部長大多效忠與順服。她以忽視的態度來懲罰反對勢力,在公開場合享有很高的人氣。在她之前的總理,從未在執政第7年仍獲得如此好的民眾口碑:我們國家的經濟還不賴;德國已經成為鄰國的標準,內部沒有真正的大問題。擔任總理的第8年,默克爾已擁有全球性的影響力,是目前少數幾位在位最久的國家政府領導人之一。
  • 希臘危機:「歐洲女王」默克爾的麥城?
    不久後,齊普拉斯在「推特」上發文:「態度很明確—『NO』,我們發送這條消息就是為了表明,希臘不會投降。」  默克爾一向給人以不會輕易受困的印象,她總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她整個周末都沉默寡言,在不久前的「基民盟」領導成員會議上,她表達了對齊普拉斯深深的失望。默克爾說:「齊普拉斯的策略是強硬再強硬,他正領導他的國家成為一堵磚牆。」
  • 川普被「封殺」後,歐洲突然發現不對勁,默克爾態度發生大轉變
    近期,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一個行為震驚全球,現任總統川普竟然被"封殺",他的推特帳號直接被網際網路公司禁封,引發歐洲國家領導人對言論自由這一問題的討論。 德國政府發表態度 總統社交帳號被禁封,引發了歐洲各國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德國總理默克爾態度發生大轉變。
  • 「歐洲經濟火車頭」能否走出困境?
    執政近16年的默克爾即將告別德國政壇,拉舍特能否從這位「鐵娘子」手中捧過接力棒?「後默克爾」時代的德國能否走出經濟疲軟困境?正式告別英國的歐盟能否憑藉德法兩駕馬車拉動經濟復甦?衝擊德國經濟陷入困境德國聯邦統計局當地時間1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遭遇新冠疫情衝擊以及外部環境惡化拖累的德國10年來首次出現經濟衰退。在財政收支方面,德國連續8年實現財政盈餘後首度出現虧空。
  • 鐵娘子比拼!34歲芬蘭最美女總理遇默克爾,驚豔得連馬克龍都偷瞄。
    鐵娘子比拼!34歲芬蘭最美女總理遇默克爾,驚豔得連馬克龍都偷瞄! 芬蘭女總理桑娜·馬林是世界上最年輕的總理,34歲的她長相柔美,卻在政壇上混跡多年,有著非常成熟的經驗。馬林和男友結束了16年的愛情長跑,在當地時間8月2日,馬林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婚紗照,終於為人妻啦!
  • 「強悍」的默克爾:16年不婚,與二婚丈夫同住12年,選擇悄悄結婚
    這是柴契爾夫人的名言,也是她對於女人的態度。女性永遠不是落後的一方,而是強勢的一方,新時代的女性將會頂起另外一片天。事實上,柴契爾夫人的確做到這一點,當年她被稱為鐵娘子。除了在我國吃過虧以外,他的一生基本上都是一往無前,很少有男人能在她面前與之對抗。
  • 歐洲發生了什麼?默克爾現場表明態度,反華聯盟這回要失望了
    據環球網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現場表明態度稱,歐洲在和中國打交道時,必須要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不能被其他國家所左右,因為兩者在價值觀和利益之間存在一定的隔閡,需要溝通和交流以求得平衡。反華聯盟這回要失望了,不同價值觀的碰撞在帶來矛盾的同時必然也會誘發合作,只是歐洲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默克爾要特意做此表態?
  • 德國鐵娘子罕見落淚
    「這是默克爾最牽動人心的一次講話。」當地時間12月9日,對於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聯邦議院的一般性辯論中發表的講話,德國《圖片報》如此評價。默克爾呼籲德國人在聖誕節期間儘量減少非必要接觸。在演講中,默克爾雙手合十,眼含熱淚,她言辭懇切地希望民眾能夠遵守科學防疫規定。
  • 當了13年總理的默克爾,為仕途關鍵時對外宣稱:我與導師劃清界線
    目前在世界上當總統最長是男人,但如果說當總理最長的女人,應該是德國總理默克爾。這個女人不僅連任三屆13年總理,有望幹到2021年。女人能長時間當一個國家領導,除默克爾沒誰了。默克爾有兩種體制下生活經歷的女人,她出生在東德,柏林圍牆倒塌後,默克爾開始進入德國政壇。不過默克爾進入政壇還要得益於號稱兩德統一之父的科爾。
  • 默克爾:從「德國媽咪」到「歐洲祖母」
    不僅在德國國內,默克爾在整個歐洲政壇的影響力也舉足輕重。她作為歐盟內部最大經濟體的領導人,多年來一直努力在用自己的方式來維繫著歐盟的一體化:全球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難民危機、英國公投脫歐、新冠肺炎疫情等,其中任何一次重大事件,如果她的應對稍有不慎,都隨時可能會引發歐盟的分崩離析。
  • 歐洲抗疫壓力有多大?默克爾哭了,馬克龍病了
    誰來替默克爾「穩」住歐洲幾天前,德國總理默克爾的一則視頻在社交媒體熱傳。 她在苦口婆心勸說德國民眾尤其是年輕人:死亡病例正在激增,聖誕假期內請自覺遵守防疫規範,減少聚集、保持距離,「不要讓它成為和祖父母度過的最後一個聖誕節!」
  • 德國軍方要摻和「包圍中國」,默克爾已難阻止
    作為歐盟的核心成員國,德國在歐洲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都很強,也正是因此,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國家一直試圖拉攏德國,邀請德國加入它們構建的「對華封鎖網」之中。最近,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表示,德國有向印太地區派遣護衛艦的計劃。
  • 被要求對華強硬後,默克爾再次拒絕:歐洲必須明白自己到底要什麼
    當然,這也遭到不少人的非議,最近默克爾就又被人要求對華強硬,但她選擇了再次拒絕。據觀察者網11月30日報導,默克爾當日出席一場歐盟國家在線會議時,有幾名議員要求她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默克爾回應稱,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歐洲是該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但鑑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和經濟重要性,歐洲得在價值觀和利益之間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