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黃河文化館傳 領略母親河的泱泱風採

2020-12-06 瀟湘晨報

9月23日,2020年「暢遊齊魯·好客山東好時節」第四批次採風踩線團來到第三站-黃河文化館,了解黃河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致敬母親,致敬黃河。

黃河文化館作為東營市的名片,是集藏書、閱覽、研究、展陳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館。整個場館展陳緊扣黃河文化這一主題,採用現代化的聲光調控技術,再現黃河流域的歷史人文特色。參觀過程中,採風團在講解員的引領下,逐一參觀各個展廳,沿著黃河流域的歷史腳步,走過中華文明的發源地,翻越炎黃子孫的家譜、瞻仰唐風宋韻、了解鹽文化、呂劇文化,從彩陶、青銅器文物中觸摸歷史,在身臨其境的折幕立體影像中體驗現代科技,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磅礴氣勢,領略濃墨重彩的紅色革命歷史。

圖/韓春義

領略了母親河的文化歷史之後,採風團走入石門坊風景區,踏在層層臺階上,登高眺望遍布山谷的紅葉,呼吸大自然反饋給我們的新鮮空氣。

石門坊景區位於山東濰坊臨朐縣城西南十餘公裡,海拔526米。古以"晚照"聞名,現以紅葉著稱,與北京香山、南京棲霞山、蘇州天平山、四川末亞羅齊名,為國內五大紅葉景觀之一,齊魯紅葉之冠。石門坊文化底蘊豐厚,摩崖石刻造像眾多,佛塔廟宇別具風韻,神奇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相融合,成為著名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接下來兩天的行程中,採風團將繼續探訪齊魯大地,把更多秀麗的風景、更多的歷史文化呈現給大家,努力講好山東故事,向更多的遊客伸出懷抱,好客山東歡迎您!(攝影\韓春義)

【來源:海報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走進黃河文化館傳 領略母親河的泱泱風採
    9月23日,2020年「暢遊齊魯·好客山東好時節」第四批次採風踩線團來到第三站-黃河文化館,了解黃河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致敬母親,致敬黃河。黃河文化館作為東營市的名片,是集藏書、閱覽、研究、展陳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館。
  • 「大美黃河,魅力封丘」致敬母親河——封丘文化黃河行採風活動
    律動春暉漸,萬象始更新,在這充滿盎然生機的美好季節,「大美黃河 魅力封丘」致敬母親河——封丘文化黃河行採風活動啟動儀式5月8日上午在封丘縣人民文化館舉行。黃河藝術文化採風活動走進了封丘,旨在總結經驗、傳播文明,利在當前,功在千秋,作用重大,意義深遠。我們熱誠的希望各位老師充分利用這次採風的機會,走進封丘,感悟生活,多走走多看看,親身領略和感受封丘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感受封丘蓬勃發展的文化建設、日新月異的社會風貌,通過手中的畫筆和鏡頭,集中展示封丘生機勃勃、蒸蒸日上的新形象。
  • 講好黃河故事:走進千唐志齋 領略唐人風採
    中新網河南新聞11月17日電 (趙偉濤)16日,「丈量五千年蝶變黃河岸」全國融媒體沿黃探訪河南活動採訪團走進新安縣鐵門鎮,在千唐志齋博物館觀石刻唐書,品書法文化,領略唐人風採。千唐志齋裡的墓志銘 趙偉濤 攝走進館內,鬥拱飛簷,磚雕石刻,圖案豐富,工藝精湛,古樸厚重氣息撲面而來。沉重而悠長的歷史在這裡被時光的黃土所掩埋,沉積為一部無聲的巨著,展現在世人面前。
  • 潼關縣舉辦講好渭南故事、弘揚黃河文化「致敬母親河」誦讀活動
    7月19日,渭南市朗誦協會、潼關縣文化館與潼關縣黃河古渡口風景區聯合主辦講好渭南故事、弘揚黃河文化「致敬母親河」黃河採風誦讀活動。在滔滔黃河之畔,渭南市朗誦協會會員代表50餘人走進潼關黃河古渡口,他們用慷慨激昂的詩歌表達對母親河的滿腔深情,《黃河頌》《黃河啊,母親河》《祖先的河流》《潼關八景》《短歌行》《將進酒》等一首首經典名篇響徹在黃河上空。氣勢磅礴的《黃河大合唱》更是將誦讀活動推向了高潮。
  • 博物館探秘,黃河入海口有一座文化館,是了解黃河文化的好地方
    作為黃河入海口城市,東營蒙其眷顧受其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黃河文化。關於黃河、關於東營、關於這座城市的故事,人們都可以在黃河文化館中找到答案。黃河文化館,又名國家方志黃河分館,是東營市第一家「國字號」場館,也是東營乃至山東的文化新地標。文化館建築方正,形似中國傳統禮器——鼎的造型,正面上方鑲嵌著黃河兒女戰天鬥地、繁衍生息的巨幅浮雕。
  • 心繫母親河,習近平這樣譜寫黃河新篇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九曲十八彎,千百年來留下無數盪氣迴腸的詩篇。新時代,黃河譜寫新的篇章。  黃河,滋養著泱泱五千年華夏文明,哺育了一代代中華兒女。保護好這條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縈繞於心、謀劃於胸。
  • 我的黃河故事 ——「母親河·幸福河」黃河文化旅遊微視頻大賽徵集...
    悠悠黃河,泱泱中國;大河奔流,中原形勝。黃河,浩浩蕩蕩,孕育了華夏兒女。黃河,萬裡奔騰,滋養著中華文明。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黃河,正在成為中華民族的「幸福河」。此時此刻,你也許在生活在黃河岸邊,被黃河美食養育;此時此刻,你也許正陶醉於黃河的風採,被黃河精神滋養;此時此刻,你也許正在和黃河兒女一起砥礪奮進,見證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正在成為「幸福河」的光輝歷程!作為親歷者和見證者,請和我們分享你和黃河的故事!
  • 我的黃河故事——「母親河·幸福河」黃河文化旅遊微視頻大賽徵集...
    悠悠黃河,泱泱中國;大河奔流,中原形勝。黃河,浩浩蕩蕩,孕育了華夏兒女。黃河,萬裡奔騰,滋養著中華文明。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黃河,正在成為中華民族的「幸福河」。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潺潺流過童年故鄉的小河;在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條從天而來奔流到海的黃河。此時此刻,你也許在生活在黃河岸邊,被黃河美食養育;此時此刻,你也許正陶醉於黃河的風採,被黃河精神滋養;此時此刻,你也許正在和黃河兒女一起砥礪奮進,見證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正在成為「幸福河」的光輝歷程!
  • 心繫母親河,習近平這樣譜寫黃河新篇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九曲十八彎,千百年來留下無數盪氣迴腸的詩篇。新時代,黃河譜寫新的篇章。  黃河,滋養著泱泱五千年華夏文明,哺育了一代代中華兒女。保護好這條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縈繞於心、謀劃於胸。
  • 我的黃河故事——「母親河·幸福河」黃河文化旅遊微視頻大賽徵集活動啟動
    悠悠黃河,泱泱中國;大河奔流,中原形勝。黃河,浩浩蕩蕩,孕育了華夏兒女。黃河,萬裡奔騰,滋養著中華文明。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黃河,正在成為中華民族的「幸福河」。此時此刻,你也許在生活在黃河岸邊,被黃河美食養育;此時此刻,你也許正陶醉於黃河的風採,被黃河精神滋養;此時此刻,你也許正在和黃河兒女一起砥礪奮進,見證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正在成為「幸福河」的光輝歷程!作為親歷者和見證者,請和我們分享你和黃河的故事!
  • 《直播黃河》即將走進山西……
    》,黃河Plus客戶端同步直播 瀑布上遊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距離內,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注而瀉,形成「千裡黃河一壺收」的氣概。 運城鹽湖:黃河旁的「七彩調色盤」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文化館:在這裡,縱覽黃河千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李乃馨 東營報導9月24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媒體行採訪團來到東營黃河文化館,縱覽黃河的千年歷史底蘊,探尋黃河的前世今生。
  • 黃河的來歷,為什麼被稱為「母親河」?
    黃河在漢代以前稱「河」,那時人們普遍用「川」來泛指一般的河流。我國最古老的字書《說文解字》中稱黃河為「河」,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山海經》中稱黃河為「河水」,《水經注》中稱「上河」,《漢書·西域傳》中稱「中國河」,《尚書》中稱「九河」,《史記》中稱「大河」。《尚書·禹貢》裡「導河積石」的「河」和《史記·高祖本紀》裡「濁河之限」的「河」都是指黃河而言的。
  • 滾滾黃河水,神韻在乾坤,來永和乾坤灣,領略母親河的溫柔
    黃河,中華大地上浩浩蕩蕩流淌著綿亙萬裡長河,從高山流向大海,從遠古流到現今。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黃河就是母親河,她用她那深邃的內涵,無私地滋潤著這方水土,從而孕育了世界上最悠久、最優秀的文明之一——黃河文明。
  • "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獲獎攝影作品開展
    中國網12月9日訊 11月30日,第十二屆「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獲獎攝影作品展在內蒙古自治區文化館開展,展出的72幅獲獎作品,延續了往屆展覽宗旨——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九省區的攝影人把手中的鏡頭聚焦於身邊的母親河,用影像的方式表現中華兒女對黃河流域壯麗山川的熱愛,對兩岸風土民俗的鐘情,對經濟建設飛速發展的讚美,體現出黃河文化的宏大厚重和源遠流長,表達出黃河流域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諧共生的崇高生活理念,為促進黃河流域文化的傳承、傳播和交流,繁榮新時代文化藝術創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 豫港兩地學子攜手「雲採訪」,2020範長江行動中原行感受黃河、少林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張弋 「黃河文化博大精深,對母親河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聽過少林功夫甲天下,現在知道少林寺的禪、醫文化同樣豐富。」11月6日下午,2020「範長江行動」中原行「雲採訪」活動在位於鄭州的黃河博物館啟動,同時聯動香港會場和少林寺會場,豫港兩地大學學子「雲端」攜手,第四次聚焦中原大地,領略母親河黃河的泱泱風採,感悟黃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黃河治理與開發成果,聆聽黃河兒女眾志成城、風雨向前的「抗疫故事」。
  • 金視界|看「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攝影人聚焦母親河
    ,河南省文化館、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承辦的「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展在河南藝術中心文化館展廳開幕。    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主席楊元惺,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執行主席朱憲民等攝影名家和各地領導為獲得集體組織獎的九省區文化館頒獎並剪彩。
  • 紅色革命老區,我在延安的領略當年紅軍風採,回味悠長
    我們也站在寶塔山上領略當年一般風採。延安市壺口瀑布提起延安,我們大都會想起壺口瀑布,由於當時小編去的時間是冬天,河道裡的黃河水被冰凍,但那也是一番不一般的景色,厚厚的冰層中間摻雜的泥土,壺口瀑布的巨大水流在冰層下寵寵欲動
  • 走進氣勢輝煌的「母親河」,品味山西第二黃河的歷史深厚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就像是媽媽一樣的守護我們。它對我們愛的撫育遍布了全國,它在每時每刻都注視著我們。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祖國的第二黃河——山西臨汾壺口瀑布。山西臨汾壺口瀑布是黃河裡唯一的瀑布,它就像是中國人黃色皮膚一樣,代表著我們最正統的血液
  • 為什麼黃河被稱為「母親河」,而長江不叫作「父親河」?
    曾經,人們都認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黃河流域創造了燦爛的夏、商文明……」。這一說法讓黃河系的後民們無比驕傲,畢竟他們的祖先所創造的文明、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源頭,這個確實值得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