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視界|看「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攝影人聚焦母親河

2021-01-07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大河源遠搖籃曲》組照9:河南靈寶黃河大禹渡至函谷關巨型大灣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更生

  9月25日,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河南、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南省文化館、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承辦的「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展在河南藝術中心文化館展廳開幕。  

  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主席楊元惺,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執行主席朱憲民等攝影名家和各地領導為獲得集體組織獎的九省區文化館頒獎並剪彩。

  黃河被譽為「百川之首」,流經了我國九省(區)的遼闊疆域,孕育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催生了輝煌的中華文化,構成了國家的重要生態屏障和農業經濟帶。

  黃河流域九省(區)的攝影人把手中的鏡頭聚焦母親河,聚焦兩岸群眾的生產生活,聚焦「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曆程,以「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己任,主動承擔起記錄這場偉大變遷的神聖使命。

  開幕式上,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主席楊元惺在致辭中表示,30年前的創舉,契合了今天「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重大戰略決策。這也表明作為黃河兒女的九省區攝影家和攝影工作者,出於對母親河的愛戀之情所表達的讚美和歌頌,正是構建我們民族精神家園的重要職責所在。謳歌黃河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讚美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品格,抒發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真誠嚮往,為傳播黃河文化、堅定民族文化自信做出更大的貢獻!

  據了解,「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攝影作品展1990年經文化部批准創辦,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與河南、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九省(區)文化館與藝術攝影學(協)會輪流承辦;經過30年的探索和實踐,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一屆,業已成為黃河流域的一個文化品牌,從九省區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

  據悉,本屆「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攝影作品展共展出作品290幅,展期至10月13日。  

  《黃河桃花汛》高建設 攝

  《大山深處的籃球夢》郭濤 攝

  《馬背柔情》 張興智 攝

  《冬日黃河》尚建周 攝

  《俯瞰打麥場》肖社會 攝

  《黃河兒女》 曹成嶺 攝  

  《黃河岸邊寧夏紅》

  《日出黃河口》楊霞 攝

  《天眼》張曉龍 攝  

  《霞映江源》石徑 攝

  《壺口春曲》 蘭華 攝

  第一書記結合自己的攝影特長,免費為村民拍攝證件照和全家福

相關焦點

  • "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獲獎攝影作品開展
    中國網12月9日訊 11月30日,第十二屆「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獲獎攝影作品展在內蒙古自治區文化館開展,展出的72幅獲獎作品,延續了往屆展覽宗旨——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九省區的攝影人把手中的鏡頭聚焦於身邊的母親河,用影像的方式表現中華兒女對黃河流域壯麗山川的熱愛,對兩岸風土民俗的鐘情,對經濟建設飛速發展的讚美,體現出黃河文化的宏大厚重和源遠流長,表達出黃河流域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諧共生的崇高生活理念,為促進黃河流域文化的傳承、傳播和交流,繁榮新時代文化藝術創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 甘肅省文化館榮獲「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
    甘肅省文化館榮獲「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展優秀組織獎 2020-09-25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獲獎作品韓城...
    「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展是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與河南、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九省(區)文化館與藝術攝影學(協)會輪流承辦的大型攝影展覽,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一屆。
  •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那為何黃河被稱為「母親河」?今天漲知識看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那為何黃河被稱為「母親河」?今天漲知識看長江與黃河,在中國是兩條眾人皆知的河流,而它們也躋身於世界長河之列。它們的歷史悠久,都承載著孕育中華兒女的使命。而這幾千年來中華兒女也被這兩條大河滋養著,河流不僅是生命的源泉,也同樣是文明的源頭,它們的存在,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誕生,也引來了無數文人墨客對它們的讚賞與謳歌。長江不僅在我國是第一大河,在世界各大河流中也排名第三,總長為6300多公裡,途徑我國的11個省,有達180平方千米的流域面積,這也大概是它名為長江的緣由。
  • 「大河上下」黃河流域陶瓷展開幕
    中國是陶瓷的故鄉,而中國陶器起源於黃河流域,從裴李崗文化到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都有精美的彩陶、紅陶、黑陶器等,秦漢釉陶到唐宋三彩,陶器在中國源遠流長;從商代晚期的原始青瓷、漢魏青瓷到隋唐白瓷、宋元名瓷,歷代都有著名的陶瓷窯口,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陶瓷文化。
  • 「大河上下——2020沿黃九省(區)文旅高峰論壇」在濟南召開 沿黃九...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張明池在講話中說,在黃河的哺育下,沿黃9省(區)文化一脈相承,從「大美青海」到「好客山東」,從「如意甘肅」到「河南老家」,沿黃文旅產業正加速融合發展。「大河上下——2020沿黃九省(區)文旅高峰論壇」作為首屆中國國際文旅博覽會的系列活動之一,意在繼續搭建沿黃九省(區)合作共享的文化展示、旅遊宣傳、產業合作、對話交流、投融資平臺。
  • 華山腳下將舉辦黃河流域九省(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展演
    6月13日,渭南將舉辦黃河流域九省(區)傳統戲曲保護聯盟啟動儀式暨首屆「九曲黃河 多彩非遺」展示展演活動。活動將在渭南非遺具有代表性的《華陰老腔一聲喊》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聲腔中拉開帷幕。記者 楊青山攝陝西網(記者 楊青山 陳冰娟 )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為進一步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充分展示黃河流域九省(區)多元、多樣、獨具魅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非遺文化活態傳承和有效利用,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渭南市將於6月13日在華山腳下華陰市西嶽廟廣場,舉辦黃河流域九省(區)傳統戲曲保護聯盟啟動儀式暨首屆
  • 黃河流域八省(區)媒體賀東方今報創刊16周年講好黃河故事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甘肅調研時,發出「黃河之濱也很美」的讚嘆;不到1個月之後,他在河南主持召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大河彎彎,生機勃勃。河南與甘肅同為黃河流城重要省份,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 同飲黃河水,網媒深融合!沿黃河九省(區)和膠東經濟圈網媒聯盟在青...
    今日,由山東省委網信辦主辦,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承辦的沿黃河九省(區)網絡媒體聯盟、膠東經濟圈網絡媒體聯盟成立大會暨網絡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在青島市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立傑出席成立大會。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精神,增強沿黃河九省(區)協同融合,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今日,由山東省委網信辦主辦,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承辦的沿黃河九省(區)網絡媒體聯盟、膠東經濟圈網絡媒體聯盟成立大會暨網絡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在青島市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立傑出席成立大會。
  • 致敬黃河|大河上下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在黃河5464公裡的奔流中,我們看到黃河源頭的滿天星辰,也看到黃河入海口噴薄的日出;聽過黃河岸邊的敕勒歌,也一同唱起黃土地的信天遊;翻過紅旗漫捲的六盤山,也走過沙漠邊的無定河;我們看大河蜿蜒,也看大河奔騰,看大河上下是中國之中的氣壯山河。從巴顏喀拉山的涓涓細流到「百川之首」「四瀆之宗」,泉水從遠古洪荒的時候就汩汩地流動,衝破了寂寞和原始的禁錮,造就了一瀉萬裡的江河奔流。
  • 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陝西這樣努力!看九省(區)代表如何「議...
    要堅持不懈開展退耕還林還草,推進荒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動黃河流域從過度幹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改善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裡,也提出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共建幸福河,陝西做出了怎樣的努力?沿黃九省(區)如何既統籌謀劃又各展所長?
  • 九曲黃河,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流域九個省,誕生了很多旅遊景點
    在自然界面前,人有主觀能動性,但是面對不可抗力,也是束手無策。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母親河。到過金城蘭州的人,到黃河岸邊,可以看到黃河母親雕像,很慈祥,很暖心。黃河從青海巴顏喀拉山發源,經過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還有河南,山東,一共九個省,蜿蜒流淌5464公裡,最後注入渤海。這就是高楓《大中國》唱的,家裡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
  • 母親河:黃河的歷史有多少年了?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裡,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裡。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那麼黃河的歷史有多少年了呢?黃河的歷史 根據多方面的研究,古黃河的歷史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三紀至第四紀的早更新世為古黃河孕育期。第四紀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10萬年)古黃河誕生成長期。晚更新世(距今10萬年~1萬年)黃河形成海洋水系。
  •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為什麼會被大家叫成母親河而不是長江?
    只是黃河的源頭並不像支流那麼洶湧,源頭就只有碗口大,河水卻奔流不息,為什麼它就被譽為母親河呢? 黃河的源頭在海拔很高的地方,周圍並沒有人居住,所以去看過的人並不多,在黃河的源頭就只有幾個泉眼,裡面不斷地湧出乾淨清潔的河水,沒有一點泥沙沉積,就像是江南水鄉的兒女一樣溫柔而嫻靜
  •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黃河」之河南篇1:「鄭」落實,鄭新融合跨黃河
    黃河流經九個省區,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大河報聯合沿黃媒體西海都市報、封面新聞、掌上蘭州·蘭州晨報、寧夏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北方新報、山西晚報、三秦都市報、閃電新聞,回訪習近平總書記沿黃九省區的足跡,關注沿黃各省區的生態保障和發展謀劃。
  • 長江流域全國經濟佔比近半,那麼黃河流域呢?
    那就是中國,這兩條大河就是長度排名世界第三的長江和世界第5的黃河。中國國土完全覆蓋這兩條大河的流域面積,這是其他所有世界著名河流如亞馬遜河,密西西比河,尼羅河,甚至短的多的多瑙河,萊茵河等都不能做到的。
  • 黃河流域論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居世界大江大河第五位。黃河古稱大河,因其中下遊渾濁呈黃色,在東漢時被稱為黃河。「臨河臨水而居」,是人類生存和繁延的基本法則,所以,黃河流域構成了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在地理學上,黃河流域是指黃河幹支流的地面分水線和入海口斷面所包圍的面積,它流經的九省區面積總和為359.76萬平方公裡,其中,黃河流域面積約佔22.1%。黃河流域西起巴顏喀拉山,東臨渤海,南至秦嶺,北抵陰山;它從西到東橫跨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黃淮海平原四個地貌單元。學術界也在地理上對黃河流域給出了明確的經緯度標識。
  • 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孕育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
    「塔裡木河曾經是遠古時期黃河的上遊,而河西走廊則是古代黃河的河道」的評論,並且還是熱評,這說明很多人都對此表示認同和一定的興趣。如果黃河真的出自塔裡木河,那塔裡木河就成了一條有故事的河流了,畢竟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孕育了古代中國文明,而塔裡木河則只是塔裡木盆地沙漠中的一條找不到海洋的,籍籍無名的內陸河。所以這種說法是行不通的。那我國的黃河發源地在哪裡呢?
  • 黃河源頭很小,是中國「第二大河流」,卻因這個被稱「母親河」?
    黃河源頭很小,是中國「第二大河流」,卻因這個被稱「母親河」?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這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長江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徑流量世界第三大河。黃河我國第二長河,被稱作華夏兒女的「母親河」。世界上任何一條「母親河」都不是看河流源頭大小來決定的。世界上很多民族的母親河還沒黃河大,比如英格蘭的泰晤士河、俄羅斯的伏爾加河、朝鮮的大同江、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法國的塞納河等等。黃河長度超過5000公裡,是全球最大河流之一。
  •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但為什麼我們會把黃河稱為母親河?
    長江還有黃河都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河流,長江作為第一大河流,它的物產資源非常的豐富。而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流,它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氣勢磅礴,奔流不息的,但是現在的黃河河水發黃,裡面有很多泥沙,看上去沒有長江流域那麼環境優美,但是被稱為母親河的是黃河,而不是長江,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