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學插花,好漂亮啊!」「那你今天要寫作文把這件事記下來!」「啊……」「啊什麼?這麼有意義的事為什麼不寫成作文!難道你的生活天天都是平淡無味嗎!」
刷微博的時候看到孩子與母親的對話。好想告訴那個孩子,生活就是這麼平淡無味,而且會一直無味下去。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帶有目的去做的,就比如欣賞一些美好的事物,就只用帶著愉悅的心情去就好了。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小學,那時候要求每天都要寫日記,可是每天的生活都是循環往復的,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於是自己開始發揮自己的腦洞,各種編造豐富多彩的生活,到最後暑假結束需要上交日記的時候,只有我的是最豐富的。但其實只有自己知道,那個暑假我經歷了什麼。
現在的快節奏生活,讓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附帶這達成某種目的,或者帶著某種目的去做,喜歡的事總和不喜歡的事扯上關係,喜歡的事慢慢的也會變得不喜歡。比如看電影,立馬老師就會處作文題就是《觀後感》,看書也是一樣。
生活原本就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生活逐漸被賦予了不應該有的意義,比如,希望你活的有意義就是一種不應該有的目的。這種無意義的狀態又或者像王菲在歌裡唱到的「九月裡,平淡無聊,一切都好,獨缺煩惱……」,她將這種狀態稱之為《浮躁》,所以,現在的自己這種不想作為,沒有動力的狀態是否也是一種心態上的浮躁呢?
小時候覺得有意思是因為那些每天發生的事對於那時候的自己都是新的,不是長大生活無聊了,是當初的那些事再也提不起現在自己的興趣了。以前覺得過年很有意思,但現在卻覺得索然無味,年依舊在,只是開心的那群人已經不再是你。
生活不一定每時每刻都需要有意義,那樣太累了,沒意義、無味就是生活最原始的狀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