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摔跤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

2020-12-15 電商運營小知識A

摔跤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摔跤手為搏克·巴依勒德呼,早在十三世紀時已經盛行於北方草原。

摔跤既是體育活動,也是一種娛樂活動。

隨著時代的發展,摔跤已經不是男人的專利了,在比較隆重那達慕大會上,還可以看到女子摔跤手的精彩表演。

Array

射箭在我國也是一項比較古老的運動了,但是蒙古族射箭是極富民族特色的。

它的射程只有15米或20米。

蒙古族射箭最精彩的要數騎射了,射手在顛簸的馬背上抽弓、抽箭、搭箭、發箭,一馬三箭要在規定的跑道上射完,這樣一氣呵成的動作沒有平時的勤加練習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再來精彩的賽馬,蒙古族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對於馬的感情就好像自己平時最親密的兄弟姐妹一般,賽馬,不僅是每年那達幕大會上的一項體育比賽,也是日常放牧和生活中的一個遊戲,往往興之所至,豪放的蒙古人就會策馬揚鞭,比比誰的馬兒好,比比誰的騎術高。

烏珠穆沁草原上的姑娘美麗大方,他們喜歡的好男兒也是馬背上的好騎手,挽強弓的神箭手,身披彩帶、威震四方的博克手。

錫林郭勒貝子廟丁酉年冬月,溫煦的陽光靜靜的灑落在飄動的七彩經幡上,此刻的我,面容莊嚴,沿著貝子廟的敖包一步一頓的環行,心中默念著自己的小小心願,把手中的奶酪高高拋灑向那神秘肅穆的敖包,每一步行走,每一次揚手,都飽含著我深深的虔誠和熱愛。

七彩的經幡在錫林郭勒的風中獵獵作響,依稀聽懂了我那無言的心願。

Array貝子廟,漢名崇善寺,位於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北部的"額爾敦陶力蓋"敖包南坡下,是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始建於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歷經七代活佛精修而成,共耗費白銀174多萬兩。

全廟共分五大殿,中為行政教務殿朝克沁殿,兩側分別為活佛殿拉卜楞殿、哲學殿卻日殿、醫務殿滿巴殿、天文數學殿珠都巴殿。

此外,貝子廟周圍還建有十幾座小殿和兩千餘間喇嘛住宅,總建築面積為12平方公裡。

ArrayArray我對貝子廟的修建充滿了好奇,為什麼要修建這座廟?為什麼又要修建在額爾敦敖包之山下呢?這中間還有一個故事。

ArrayArray乾隆七年1742,一位西藏傳教喇嘛巴拉吉爾隆德布,在草原輾轉傳教來到錫林郭勒草原貝子旗的牧民太吉家。

女主人正要給蒙古包內的佛像上香,忽見喇嘛登門,忙不迭地一手提桶鮮牛奶,一手舉著剛點燃的佛香,急忙出蒙古包門去迎客。

巴拉吉爾隆德布喇嘛見狀認為這是一個吉兆,便決意在此地住下來。

他得到貝子旗主官爵,低於王、貝勒,高於國公巴拉吉爾道爾吉的資助、支持後,便在額爾敦敖包前建造了一座木質小廟,開始傳播喇嘛教。

乾隆八年,開始大興土木,建造規模宏大的廟宇。

這座廟宇建成後,草原上的人們都稱之為「貝子廟」,這不僅是因為此廟建在貝子旗,更重要的是它是由貝子巴拉吉爾道爾吉主持建造的。

後來乾隆皇帝為貝子廟欽賜漢名「崇善寺」。

這就是貝子廟的來歷故事了。

ArrayArrayArray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就流傳下來的宗教習俗,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杆,桿頭上繫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石在貝子廟的背面就是現在的旅遊勝地--十三敖包山,這也是藏傳佛教或蒙古族建築的一個重要標誌--敖包。

十三敖包中的數字的十三,被認定為敖包神,是神靈所局和享祭之地。

蒙古族的傳統祭祀活動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

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動,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現形式之一。

Array祭敖包的時候,要心懷虔誠,默念心中的願望,沿著敖包邊環行邊把手中供奉的奶酪等撒向敖包的高處,我們這樣的形式其實是最簡單的形式,敖包在牧民的心目中,象徵神在其位,祭敖包的形勢也隆重而神聖,有血祭,酒祭和玉祭。

ArrayArrayArray祭敖包後,來到貝子廟。

據說,貝子廟鼎盛時期,這裡的常駐喇嘛保持在千名以上。

在二世時曾達到1500名,在清末民初達到1200名。

平時一般在千名左右,因而有"山麓千僧"之稱。

但到1945年8月,全廟喇嘛不足500名,後來時增時減。

ArrayArrayArrayArray貝子廟沿襲黃教傳統建築格式,雕梁畫棟,重樓復閣。

飛簷鬥拱的建築風格,顏色豔麗明快。

貝子廟曾經歷經蒼桑,在1966年"破四舊"運動中,幾天之內廟頂被砸、塑像搗毀、堆積如山的經捲圖書付之一炬。

如今重新修復的貝子廟雖然依然雕梁畫棟,但那些寶貴的經書卻永遠不復存在了。

2006年05月25日,貝子廟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ArrayArray貝子廟的法會一年四季都有,常規法會有:正月祈求會、神變會正月十五。

二月大祈願會、伊若樂會、卻日殿念誦會。

三月祈禱會、吐義姆齊圖會。

四月農乃讀經會。

五月祭祀額爾敦敖包誦經會。

六月嘛呢讀經會、亞日乃安居讀經會要求念萬遍。

七月桑奇圖默朗木傳大召誦經會。

八月卻日殿誦經大會。

九月甘珠爾經會、丹珠爾經會,紀念天降節九月廿二。

十月獻燈讀經會。

十一月大經堂讀經會、桑託木讀經會。

十二月歲末除災讀經會,祭火經會等。

有緣人可以參與一下。

ArrayArray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你的溫暖;此刻,我在貝子廟,不求來世,只修今生。

旅行小TIPS1貝子廟位於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區北部,即「額爾敦陶力蓋」敖包南坡下。

2門票20元。

3可以去貝子廟後面的十三敖包,祭敖包許心願。

錫林郭勒冰雪那達慕遼闊草原駿馬飛,蒙古漢子牧歌揚。

天性熱愛自由的草原兒郎,在天的那一端向我歡快的奔騰而來,馬背上嘹亮的歌聲有著內蒙漢子特有的粗放豪爽,馬蹄噠噠,冰雪飛揚,身後捲起的塵煙,在遼闊的草原瀰漫飄散,這裡是錫林郭勒的冰雪那達慕,這裡有蒙古族最美的姑娘最帥的小夥,這裡有全內蒙最烈的駿馬最靈活的駱駝。

ArrayArrayArrayArrayArray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蒙語的意思就是娛樂或遊戲,那達慕是中國蒙古族人民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活動,那達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創造和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競技項目和遊藝。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

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現在的那達慕,在冬季也都會舉辦一次,稱為冰雪那達慕。

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項目。

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摩託車等精彩表演。

ArrayArrayArray在那達慕大會現場,有一支隊伍特別顯眼,那就是烏蘭牧騎,烏蘭牧騎,在蒙語裡面的原意為"紅色的嫩芽",意思是紅色文化工作隊,是活躍在草原農舍和蒙古包之間的文藝團隊。

1957年的時候誕生在內蒙古大草原,烏蘭牧騎的隊員多來自草原農牧民,隊伍的人一般都不是很多,隊員都是一專多能,報幕員也能唱歌,唱歌的還能拉馬頭琴伴奏,放下馬頭琴又能頂碗起舞。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不僅能在臺上演出精彩的節日,走下舞臺還能做飯洗衣,為農牧民修理家用電器,傳播科學文化知識。

烏蘭牧騎的節目多為自編自演,大多數都是反映農牧民生活為主,表演精彩又接地氣,不光是草原的牧民喜歡,我們來到內蒙,如果可以欣賞一場烏蘭牧騎的表演,就會知道原來草原民族的文藝生活也這麼豐富多彩啊。

從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烏蘭牧騎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誕生後,很快就像雨後春筍似的在草原上傳播開來,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

ArrayArrayArray草原上的駱駝,作為牧民的五畜之一,別看模樣看起來憨憨的,奔跑起來的速度一點兒也不遜色於馬匹,駱駝也有一個犟脾氣,一個好旗手要馴服一匹倔強的駱駝,也需要不少的力氣和時間。

ArrayArrayArray關於那達慕的舉辦,有著久遠的歷史。

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

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

到元、明時,射箭、賽馬、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

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ArrayArrayArray如果你不曾真正來到草原,你是無法想像零下二三十度的蒙古人為什麼還可以騎著快馬在嚴寒中飛奔,因為他們有最保暖的狐狸毛皮帽子和皮袍子啊。

ArrayArray錫盟那達慕大會上還有一大亮點,就是精彩的摔跤比賽,摔跤手為搏克·巴依勒德呼,早在十三世紀時摔跤就已經盛行於北方草原。

摔跤既是體育活動,也是一種娛樂活動,一個好的博克手考驗的不僅僅是以力量,還有耐心和隨機應變能力。

旅行小貼士1錫林郭勒盟位於中國的正北方,距離北京直線距離460公裡,交通便利,火車飛機角均可直達。

2在錫林郭勒參加那達慕大會,是體驗蒙古風情的最佳時機。

3冬季的錫林郭勒,氣溫基本都在零下二十度左右或者更低,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暖寶寶足貼必備。

相關焦點

  • 蒙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蒙古族節日介紹
    蒙古族是一個傳統遊牧民族,其主要分布在東亞地區,也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那麼大家知道少數民族蒙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那麼接下來就讓少數民族的節日來為大家解答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及相關知識吧。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徵、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今天的那達慕,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行,規模一般是看當年牧業的生產情況,小豐收小開,大豐收大開。
  •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而蒙古族是具有獨特風俗的民族,居住的地方不僅有大片的草原,還有非常可愛的蒙古包。那麼,蒙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呢?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1、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
  •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蒙古族人要過哪些傳統節日
    蒙古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是主要分布於東亞地區。說到蒙古族,成吉思汗這位歷史人物大家都熟悉,蒙古人和漢族有著不同的風俗文化,那麼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聊聊。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1、那達慕大會
  • 甘肅民運會26個民族同場競技 展示傳統體育項目
    本屆民運會共設有8個競賽項目,即民族式摔跤、武術、押加、陀螺、高腳競速、板鞋競速、射弩、民族健身操。圖為民族式摔跤。 丁思 攝    8月10日,甘肅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革命老區甘肅慶陽開幕。
  • 草原上的狂歡:蒙古族盛典「那達慕大會」怎麼來的?有何歷史淵源
    那達慕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祭祀活動,帶有濃鬱的遊牧民族的特色。《赤峰民俗文化》:「最早記載那達慕活動的是畏兀爾文,公元1225年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曰:成吉思徵服了花喇子模,為慶祝勝利,在布哈蘇齊海地方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那達慕大會,會上舉行了射箭比賽。」
  •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在鄭舉行 會徽、吉祥物等公布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 見習記者 劉楊)6月13日,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新聞發布會,明年9月,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在鄭州舉行。
  • 從「祭敖包」到那達慕大會,蒙古族的浪漫因子溯源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盛會,「那達慕」在蒙古語裡意為「娛樂」、「遊戲」。那達慕大會歷史悠久,源於一年一度的祭「敖包」。「敖包」以石塊堆積而成,原是道路和境界的標誌,後來成為祭祀場所。同時也舉行一些體育娛樂活動, 並宰羊煮肉、大辦酒宴,人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往往通宵達旦。
  • 蒙古族--民族服務
    體育  摔跤:是從12世紀開始蒙古族稱之為「男子三項競技項目」之一,也是選拔勇士的主要項目之一。蒙古族摔跤發展到元朝,已設有專門管理機構,稱為「校署」,並有了專供摔跤穿的衣服,並由摔跤界中有名的力士充任裁判。
  • 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草原上的冬季盛會,體驗豐收的喜悅
    那達慕可以說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也是草原上的冬季盛會,一起體驗豐收的喜悅。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內蒙古每年都會舉辦那達慕大會,有分在7,8月舉辦的夏天那達慕大會和在冬天舉行的冰雪那達慕。
  • 論青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旅遊互動的發展
    從民族分類看,以青藏高原為主體的藏族中開展的賽馬、賽犛牛、射箭、摔跤、爬山、抱石頭、藏棋、古朵、格吞、奔牛、大象拔河、碧秀、射擊、賽跑、跳遠、武術、踢毽、跳繩等,具有高原地區藏民族特色;在蒙古族居住地區廣泛開展的賽馬、射箭、摔跤、賽駱駝、打布魯、蒙古棋等項目充分體現了蒙古族精騎善射、粗獷英武的民族氣質;分布在全國的回族中廣泛開展的武術、中幡、摜牛、木球、踢毽等活動
  • 撲面而來的蒙古族風情!豐收節+那達慕!不一樣的秋……
    摔跤、賽馬、騎射、烤全羊、手扒肉、奶皮子、奶茶,還有引人入勝的蒙古歌舞、馬頭琴演奏...就等你前來!「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 非物質文化遺產——摔跤
    此外,據現代考古發現,在公元前1世紀,高句麗時期的角牴家玄室古墓中,就繪有摔跤的壁畫。朝鮮族人民熱愛體育運動。摔跤是他們的古老的體育和娛樂活動。素有「摔跤之鄉」之稱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歷史。每逢端午節或中秋節,四方摔跤手雲集,爭奪錦標,人們常選一頭肥壯的黃牛作為獎品給優勝者。
  • 彝族習慣法與摔跤規則的關係
    傳統體育規則在彝族區域的細化、執行和推廣,具有促成彝族習慣法向現行法融通轉換的內生機制,有利於彝族特質文化的弘揚和傳承,有利於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開展,具有促進彝族個體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普適功能,有利於促進民族地區和諧民族關係與和諧社會建成。
  •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準備去看蒙古族傳統那達慕大會!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東烏旗鎮是一個邊境城市,與外蒙古交界,之前旅行在去的東烏旗的路上,剛好趕上蒙古一年一度(每年七八月份)傳統的盛大節日——那達慕大會。「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
  • 「活動通知」9.11|2020意禾田蒙古風情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盛大召開
    屆時現場有蒙古族歌舞表演,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蒙古族風情文化等活動,歡迎您和您的家人、朋友前來體驗不一樣的民族風情。以吉林市文化旅遊城市為依託,融合農旅資源,助推鄉村振興。活動內容包括:1、下馬酒下馬酒又名草原迎賓酒,是蒙古族同胞招待遠方貴客的歡迎儀式。來到蒙古大營做客,您還沒下車就會遠遠看到儀式團隊手捧潔白的哈達,舉著斟滿美酒的銀杯在恭候遠方的客人,作為賓客應雙手接過酒碗,用無名指醮酒,向天、地、神的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天、敬地、敬神,然後一飲而盡。不會喝酒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
  • 中央民大六位帥哥在央視跳蒙古族舞,一起來感受蒙古族舞的力與美吧!
    :安代蒙古族傳統民間歌舞。頂碗舞鄂爾多斯蒙古族從元代承傳下來的傳統民間舞蹈。形式新穎,動作優美,氣質高雅,風格獨特,具有濃鬱的民族特點。在整個蒙古族民間舞蹈發展史上佔居重要的位置。筷子舞它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兩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細頭,擊打筷子的粗頭。
  • 2019「銀盛泰杯」青島體育大會柔道、跆拳道、中國式摔跤比賽開賽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18日訊 11月16日,「銀盛泰杯」青島市第五屆體育大會柔道、跆拳道、中國式摔跤比賽在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青島第三十九中學(新校區)徐殿平柔道館開賽。本屆體育大會由青島市體育局、青島市體育總會主辦;青島市柔道協會、青島市跆拳道運動協會、青島市摔跤運動協會承辦;賽事由銀盛泰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和山東旭輝銀盛泰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冠名支持。
  • 摔跤吧,校長!
    經過幾年的系統研究,朱志輝和「麻小」的同事們一起,構建了一套校內摔跤運動普及計劃和方案,全校學生不論年齡大小、性別,共同參與其中:  一、二年級開展摔跤專項柔韌練習與遊戲;  三、四年級學習摔跤基本動作;  五六年級進行摔跤實戰與比賽的進階式課程模式;  每天大課間進行1000米跑操、摔跤課間操、葫蘆絲三個活動項目;
  • 體育名詞解釋:自由式摔跤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體育名詞解釋:自由式摔跤 2011-08-01 11:26 來源:hao360.com 作者:
  • 《摔跤少年》大山裡挖出體育苗(圖)
    《摔跤少年》劇照  劇情簡介:抗戰是一名退休摔跤教練,他過不慣退休後的清閒日子,來到大山的林場,和老朋友一起做起了義務護林員。一次護林巡視中,抗戰偶然在落雁村看見一個年齡約莫十六七歲的男孩竟然能將一頭正在發瘋的水牛馴服,他覺得這個少年應該是一個摔跤運動員的好苗子。抗戰來到這個叫墩子的男孩家,說明來意。當墩子的父母得知訓練不僅管吃管住,還不用給錢後欣然同意。艱苦的訓練隨即開始。  抗戰帶著墩子來到省城找省隊教練高成,希望讓墩子參加省運動會。但因為墩子沒參加選拔賽,高成非常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