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祭敖包」到那達慕大會,蒙古族的浪漫因子溯源

2020-12-09 每日一文物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盛會,「那達慕」在蒙古語裡意為「娛樂」、「遊戲」。那達慕大會歷史悠久,源於一年一度的祭「敖包」。「敖包」以石塊堆積而成,原是道路和境界的標誌,後來成為祭祀場所。最初帶有宗教色彩,意在通過祭敖包,祈求吉祥多福,人畜興旺。

敖包

祭「敖包」一般在農曆五月至七月舉行。屆時,牧民攜兒帶女臨時搭起蒙古包,撿起石頭堆放在敖包上並插上蓬花枝或柳樹枝將紅、白、黃等象徵哈達的布條拴在枝上。然後喇嘛們焚香點燈,念經頌佛,祈禱神靈保佑。同時也舉行一些體育娛樂活動, 並宰羊煮肉、大辦酒宴,人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往往通宵達旦。

摔跤

在現代,隨著蒙古族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祭敖包的性質和形式也有所變化,宗教色彩淡了,娛樂活動多了,以後演變為那達慕大會,成為歡慶豐收和畜牧業興旺的節日盛會。每年多在氣候宜人、水草豐美、綠草如茵、牛肥馬壯的夏秋季節舉行。

騎馬

此時,牧民們也忙完了接羔育幼的緊張生活,因而藉此機會,親朋好友聚會,敘家常,互相慶賀,青年人登山玩水,談情說愛。屆時,四面八方的牧民身著盛裝,紛紛乘車、騎馬趕來,聚集草原參加盛會。大會上要舉行賽馬、摔跤、射箭、拔河等體育比賽,演出歌舞、說唱等節目,舉辦各種展覽,還進行物資交流等貿易活動。

射箭

蒙古族還互相邀請做客,敬酒祝福。大型那達慕大會有數萬人參加,一般持續數日,頗為隆重。現在每年的7月中旬,美麗的賽裡木湖畔、巴音布魯克草原、和布克賽爾草原等地都要舉行為期3天到1周的那達慕大會。

相關焦點

  • 草原上的狂歡:蒙古族盛典「那達慕大會」怎麼來的?有何歷史淵源
    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從何而來?又是如何舉行的?在蒙古族的諸多盛會與節日之中,那達慕大會是非常別樹一幟的,那達慕大會堪稱蒙古族最重要的盛會之一。在這場盛會之中,不僅有各種載歌載舞的表演,還有各種打獵與比賽,那麼這場盛會是從何而來又是如何舉行的呢?
  • 遊記:摔跤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
    ArrayArrayArray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就流傳下來的宗教習俗,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杆,桿頭上繫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石在貝子廟的背面就是現在的旅遊勝地--十三敖包山,這也是藏傳佛教或蒙古族建築的一個重要標誌--敖包。
  •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1、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大會上有驚險刺激的賽馬、摔跤,還有令人讚賞的射箭。不僅有爭強鬥勝的棋藝,還有引人入勝的歌舞,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2、馬奶節是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一般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為期一天。除了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要用「手扒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活動。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並向老蒙醫獻禮等。
  • 蒙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蒙古族節日介紹
    蒙古族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此外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那達慕  那達慕蒙古語意為「遊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徵、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
  • 草原那達慕搏克比賽精彩紛呈
    8月15日,扎魯特旗阿日昆都楞鎮阿吉奈賽馬場人聲鼎沸——扎魯特那達慕暨阿日昆都楞鎮首屆農牧民那達慕大會在此處隆重舉行作為此次那達慕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搏克是蒙古族傳統的體育娛樂活動之一,草原上的人們把蒙古式摔跤稱作「搏克」(蒙語意為「結實、團結、持久」),位居蒙古族三大運動(摔跤、賽馬、射箭)之首,不管是祭敖包,還是舉辦那達慕,「搏克」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項。
  • 內蒙阿拉善駱駝那達慕大會,草原上的狂歡邀你來……
    那達慕大會或許你在盛夏溫暖的草原遇見過,而在寒冬草原上,熱鬧的那達慕大會,同樣能把零下二十多度的溫度迅速升溫到沸騰。"那達慕"是蒙語的音譯,意為「娛樂、遊戲」。草原馬背上的民族通過"那達慕"大會慶祝豐收的喜悅之情,它的前身是「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創造和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競技項目,各地的農牧民騎著馬,趕著車,帶著皮毛、藥材等農牧產品,成群結隊地匯集於大會的廣場,並在會場周圍的綠色草原上搭起白色蒙古包。千百年傳承,如今那達慕大會已成為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草原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 馬背上的歌聲,是銀色冰雪那達慕的翅膀
    這裡是蒙古族最漂亮的女孩和最英俊的男人。這裡是整個內蒙古最強壯的馬,最靈活的駱駝。錫林郭勒盟地處中國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它既是國家重要的畜產品基地,又是西部大開發的前沿,是距京津唐最近的草原牧區。每年冬天在這裡舉行的冰雪那達慕盛況空前,吸引了整個西安團的蒙古族男女青年來展示他們的技藝。
  • 蒙古族圖瓦人舉辦傳統節日敖包節
    蒙古族圖瓦人舉辦傳統節日敖包節   中新網喀納斯6月10日電(記者 戚亞平)6月9日,新疆喀納斯景區蒙古族圖瓦人舉辦傳統節日敖包節
  • 撲面而來的蒙古族風情!豐收節+那達慕!不一樣的秋……
    9月29日 上午8:30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那達慕大會即將在鄂前旗熱鬧開啟! 那達慕大會免費邀請你參加! 濃濃蒙古風情的歌舞表演免費觀賞!快來感受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吧!「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準備去看蒙古族傳統那達慕大會!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東烏旗鎮是一個邊境城市,與外蒙古交界,之前旅行在去的東烏旗的路上,剛好趕上蒙古一年一度(每年七八月份)傳統的盛大節日——那達慕大會。「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
  • 阜蒙縣舉行大巴關山旗祭敖包活動
    阜蒙縣舉行大巴關山旗祭敖包活動
  • 彪悍又勇敢的馬背民族,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三、住行01居住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滿語將家或屋稱為「博」,因為詣音,所以後來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將自己的住房稱為「格爾」;漢族人稱蒙古包為「穹廬」或「氈房」等。蒙古包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搬運輕便,十分適合蒙古族遊牧生活。
  • 內蒙古呼倫貝爾,巴彥呼碩大草原,敖包相會從這裡唱遍世界
    千百年來,成吉思汗的子子孫孫走出了山林,遊牧在遼闊的草原上,無山可祭便壘石成山,久而久之草原上遍布了大大小小的敖包。蒙古人每到一個新地方居住,沒有這個地方如果敖包,就要請孛額或喇嘛指定修敖包的地方,在那裡堆一堆石頭,埋入一個裝有經書、護符、馬鬃或五穀的匣子,藉助高聳的敖包與神靈溝通。
  • 蒙古人的敖包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二)祭敖包「敖包」在蒙古人心目中象徵天與神,世襲傳頌,源於草原遊牧民族敬奉長生天的信仰,崇高至尊,在過去,都是以部落為單位,有部落首領帶領,由部落中的薩滿(巫師)主持儀式。現在一般都要在農曆五月舉行祭敖包的活動。
  • 自駕遊內蒙古:先看敖包祭,再賞蒙古宮廷交響樂,野生的更好看
    離開張家口的第二天,我們有幸在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的阿貴廟參加了一場由當地牧民自發組織的原生態敖包祭祀活動,敖包祭祀活動是草原上除那達慕活動之外的另一個隆重的遊牧文化儀式,特別是民間自發形成的「野生」傳統祭祀形式,沒有官方的渲染,沒有那些花裡胡哨的歌舞表演,純淨得只剩下儀式本身,可以讓觀者心無旁騖參與其中。
  • 第十二屆鄂爾多斯蒙古族民風民俗旅遊風情節即將開幕
    8月3日至5日,特在烏審旗察罕蘇力德遊牧生態旅遊區舉辦第十二屆鄂爾多斯蒙古族民風民俗旅遊風情節 第十三屆察罕蘇力德那達慕暨首屆烏審馬賽馬會。敖包祭祀、鬅鬆樹祭祀、察幹蘇力德祭 中國·烏審旗馬頭琴交響樂團演奏8月3日—5日9.物資交流大會
  • 8月8日,相約2020興安盟那達慕大會
    8月8日至8月14日,2020興安盟那達慕大會將在烏蘭毛都蘇木民族體育綜合訓練基地舉行。來自全盟的各支參賽隊伍將齊聚於此,展開激烈角逐。屆時,那達慕大會上除了必不可少的賽馬、搏克、射箭三項傳統競技項目,還有美輪美奐的服飾那達慕、激情澎湃的音樂那達慕、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詩歌那達慕和蒙古象棋六輪、沙嘎比賽蒙古族傳統趣味那達慕,活動內容精彩紛呈,體現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藝。
  • 民族與時尚的碰撞——2020·興安盟那達慕蒙古族服裝服飾手工藝品...
    為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著力打造蒙古族服裝服飾品牌,8月8日——10日,在烏蘭毛都草原舉辦「2020·興安盟那達慕蒙古族服裝服飾手工藝品大賽」,科右前旗人大常委會主任陳然,興安盟婦聯副主席李紅、科右前旗委副書記丁曉東,科右前旗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嶽嵩山,科右前旗政協副主席孫繼輝及科右前旗婦聯、民委、文旅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觀看了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