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8月18日至20日,中宣部第三批「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集中採訪報導活動在昆明市進行,報導團走進嵩明縣、晉寧區、呈貢區、昆明南站等地,用新聞記者獨到的眼光聚焦「昆明人的小康生活」。9月1日起,掌上春城推出「聚焦昆明小康」系列報導,跟隨報導團的視角重溫昆明人的小康生活。
掌上春城訊 報導團走進晉寧區晉城鎮沙堤村,作為毗鄰滇池的百年漁村,半耕半漁是該村延續了多年的傳統。近年來,沙堤村黨總支堅持「基層組織抓創優、產業抓轉型、環境抓提升、社會抓和諧」的總體發展思路,團結帶領全村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走出了一條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路子,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鄉風文明新漁村
晉寧區晉城鎮沙堤村地處滇池沿岸,共有8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1400餘戶3965人。早在2014年,沙堤村就建設了標準化的村級為民服務站,將村「兩委」辦公室與為民服務站建在一處,配齊硬體設施,建立健全為民服務站辦事規程和工作人員管理制度。實行村領導輪流帶班、村幹部全日制坐班、應急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為全村村民提供熱情、禮貌、周到的「一條龍」服務。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登記分類,確保群眾訴求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同時,村委會還建立了《晉城鎮沙堤村民委員會村民反映問題記錄臺帳》,記錄村民反映的各類問題,村民反映問題後籤字按手印,工作人員當即提出問題整改意見和措施,並在整改時限承諾上簽字。
多年來,村黨總支團結全體村組幹部為村民辦理了許多實事。在2015年,村黨總支針對1400多人無土地可耕種的情況,廣泛徵求黨員、村民意見建議,最終統一思想制定了《沙堤村關於土地「大不動、小調整」的實施方案》,通過開展入戶調查,摸清底數,秉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了土地調整。實現了無田人口零收入到每年人均收入1500元至2000元的轉變。
近年來,沙堤村結合本村實際,不斷完善修訂《沙堤村村規民約》,並督促全體村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引領作用,通過《村規民約》總結提煉出「十要」「十禁」,將環境衛生、移風易俗、贍養老人、土地管理、治安管理等內容寫入村規民約,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把最關鍵、最管用的條款提煉出來,讓群眾記得住、能遵守、明底線。通過健全獎善罰惡機制,大力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社會治理水平有效提升。通過「黨建+我愛我家活動」,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黨員村組幹部帶頭踐行村規民約,潛移默化引導群眾效仿和跟隨,久而久之,從觀念上、行為上引導民風向善向上。
2018年,為探索產業發展新思路,推動農村經濟由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型,立足滇池治理,著力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業,採取統一拆除大棚、統一改良土壤、統一選點育苗、統一義務插秧、統一營銷產品等集中管理的措施打造出60畝原生態水稻種植示範點,並套養稻花魚,通過打造「插秧節」和「魚米節」活動,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消費,打開鄉村旅遊發展市場。
老黨員憶變化 小康生活變化大
沙堤村地勢較為平坦,氣候宜人,村內農田主要是種植稻穀、小麥、蠶豆、油菜等農作物,種植結構單一,村民收入比較低。2000年以後,村委會引進大棚栽種蔬菜、花卉,產量高、銷路好,村民經濟收入倍增。
現年72歲的席寶昌老人,現在家庭人均年收入已達到15000元。回憶起村莊變化,感嘆頗多。早些年,村內道路均為土路,大家的出行十分困難。2005年,在村黨總支和村委會的帶領下,通過村民自籌並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將全村道路進行了硬化。村民出行終於不用再走一下雨就泥濘不堪的土路。2009年,環湖南路穿村而過,讓沙堤村與昆明、玉溪的交通變得更加便捷。
作為一名1994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老黨員,曾經在村委會任職十年,老人見證了沙堤村的發展變化。修繕後的村委會為民服務站,讓村民辦事更方便;新建的村級黨員活動室,讓黨員有了更多的活動陣地;集客堂、幼兒園、綜合文化廣場、老年人活動中心、體育活動廣場等為一體的村級多功能活動場所,讓父老鄉親們都享有「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好生活。村黨總支制定了黨員義務為村民做好事制度,制度規定村黨總支和下設的黨支部,每年要帶領廣大黨員義務為村民做65件以上的好事。為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示範引領作用,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平時黨員都會利用「主題黨日活動」開展清潔家園、慰問困難、綠化管護、河道清淤、打埂插秧等義務活動。
自己和老伴前幾年購買了失地養老保險,兒女都有穩定的工作,現在生活富足。隨著滇池湖濱「四退三還一護」生態建設工作的實施,滇池水質不斷改善,生活環境也越來越好了,相信沙堤村以後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掌上春城記者:孫吉祥
責編:蘇昊
編審:吳晨萍
終審:李嚴
【來源:掌上春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