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晉寧:打造「百年漁村」 再現「三春楊柳、四圍香稻」

2020-12-13 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訊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村發展不再是一味模仿城市,而是守住生態,發展特色產業,傳承傳統文化,呈現一幅鮮活靈動的圖景,讓鄉村成為承載鄉愁、安放夢想之地。

今年五一節,昆明市晉寧區晉城鎮沙堤村的餘家溝下村沸騰了起來:伴隨著秧老鼓、舞龍、耍獅的表演,村裡數十名婦女們頭戴草帽、挽起褲腳,走進水田,彎著腰種下一排排秧苗。

這是沙提村第二屆「插秧節」暨「開秧節」活動,當天許多市民及遊客也聞訊而來,挽起袖子和褲腳,親手插下一株株秧苗,感受田野種植的樂趣。

沙提村希望通過恢復百年漁村的半耕半農傳統,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遊,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為何重走「老路」?

「不種花、不種菜,哪裡來的收入?」

「栽秧不是重走老路了嗎?難道要倒退發展了?」

2018年初,當沙提村提出將逐漸減少種花種菜、重新栽秧種生態稻穀的倡議時,全村人議論紛紛,都覺得不可思議。

沙提村舉辦第二屆「插秧節」暨「開秧節」活動

沙堤村是毗鄰滇池的百年漁村,半耕半漁是該村延續了多年的傳統,近十多年來,隨著蔬菜和花卉產業的快速發展,人們逐漸放棄了傳統的水稻種植,轉而建起了蔬菜、花卉大棚。種菜、種花讓村裡富了起來,家家戶戶拆了土基房,蓋起新樓房。

「剛開始,大家都不理解,工作很難做,只好一家家去解釋。」沙提村黨總支書記、主任鄭坤明說,種植生態水稻的初衷,一方面是為了加大保護滇池的力度,另一方面也想通過生態種植,發展生態特色農業和鄉村旅遊。為了消除大棚蔬菜花卉在種植過程中化肥農藥過度施用帶來的汙染,村裡決定用餘家溝下村環湖路邊上的部分農田進行傳統水稻種植試點,減少農業面源汙染。

此外,這些年來,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蔬菜花卉種植規模盲目擴大,產品滯銷導致農民收益滑坡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改變這種狀況,沙堤村村組幹部積極探索農業產業發展的新思路,推動農村經濟由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型,著力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種菜種花在短期還有經濟利益,但綠色生態理念才為可持續發展之路。」

「我們這裡靠近滇池,緊挨著古滇名城旅遊景區,發展鄉村旅遊有先天優勢。」鄭坤明向村民細緻描繪了村裡的未來發展前景:通過種植生態水稻、谷花魚養殖,能展示高原特色漁業文化和傳統漁耕文化,接下來可以開展生態農業攝影、農產品展銷、生態魚蝦和泥鰍撈捕等活動,吸引遊客前來觀光,從而達到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

在村幹部的解釋和動員下,部分村民被說動。2018年3月9日的這一天,至今讓村裡人記憶猶新:村民紛紛拆除自家田裡的花卉、蔬菜大棚,親手拔掉自家的「搖錢樹」,通過土地整理,種上了生態水稻。此次生態水稻種植試點面積為60畝,不施農藥化肥,採取承包方式交由專業人員管理,栽完秧後投放谷花魚苗。

「老路」上趟出新意

今年「插秧節」上,54歲的桂麗媽站在水田裡,彎著腰飛快地插下一株株秧苗。去年,她家拿出七分多地來試種水稻,在村裡的支持下,賣生態稻穀收入七千多元,這還不含承包費。

「沒想到水稻收入不亞於種菜。」桂麗媽樂觀展望,她家還有2畝菜地,如果發展勢頭一直這麼好,明後年計劃全部種上水稻,也許以後還可以考慮開辦農家樂。

去年沙堤村村民恢復傳統水稻種植、套養谷花魚的首次嘗試,不僅在淨化水體、助推鄉村旅遊上取得了成功,還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

對於更多村裡人來說,種植生態水稻正成為記得住歷史、守得住鄉愁的載體。

遊客帶著孩子來體驗種水稻

「十多年沒有栽秧了,手一點都沒生。」37歲的楊春麗和村裡的夥伴們今年也加入了插秧志願隊。田埂上,一位大爺正在和栽秧婦女們對調子,時而高亢、時而清麗的歌聲迴蕩在田間,詼諧幽默的調子讓大家歡笑不止。

「我們都不會對調子了,只有老一輩才會。」今年參加栽秧活動,讓楊春麗喚起了童年的回憶:栽秧、對調子、上樹摘果子、下河撈魚、田間奔跑嬉戲……

「第一次帶六歲的女兒感受泥土,感受粟米五穀。」在昆明工作的餘龍這天也帶著孩子來體驗種水稻,看到孩子在稻田裡手足無措的樣子,在朋友圈發文感慨。

沙提村去年開始舉辦的插秧節、漁米節活動,正以一種新的文化活動形式逐漸在人們心中紮根。今年的插秧節活動吸引了許多市民及遊客前來參加農事體驗、觀光、攝影,僅一上午的人流量就突破2000多人次,成為「朋友圈」裡的網紅。今年水稻種植試點在60畝稻田中栽種了紅色、黃色、白色和綠色等彩色水稻,將繪就出一幅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滇文化為主題的稻田畫。

「明年計劃生態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到300畝。」鄭坤明告訴記者,通過發展稻魚共生的生態農業,給村民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條件,帶動當地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沙堤村立足滇池治理,通過農業節慶活動,吸引了遊客前來觀光消費,打開鄉村旅遊發展市場,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齊頭並進,推動沙堤的農村經濟由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型。

遊客帶著孩子來體驗種水稻

打造「百年漁村」名片

沙堤村地處滇池南岸,環湖南路穿村而過。全村轄區內共有8個自然村,總人口3865人。為了保護滇池,沙堤村在「四退三還」及退耕還湖政策下,全村從原有耕地面積2964畝,減少為1833畝,人均耕地面積0.48畝。

耕地面積減少,村民的收入並沒有減少。除了在現有土地上種植,經過多方努力,沙提村與昆明盛達環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採取當地用工的形式,參與滇池治理。9月份的開湖季,公司免費為村民提供漁船和辦理捕撈證,在晉寧「開漁節」期間出售自己捕撈的魚蝦。平時,村裡150名村民是公司員工,用30條作業船輪流在滇池邊巡邏、取締違禁漁具、打撈垃圾等,曾經的「漁民」變為保護滇池的「衛士」,在保護滇池的同時,促進了村民的增收。

「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是1.4萬元,以後發展鄉村旅遊了,收入還要再提高。」鄭坤明表示,沙提村這個「百年漁村」,不僅承載了世代相傳的滇池情結,更是積澱了深厚的漁耕文化內涵。

沙提村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的整治,通過路面翻新、衛生整治等措施,也讓整個村子煥然一新,真正體現了滇池畔漁耕農村的新風貌。

走進村裡的文化廣場,四周牆壁上一幅幅滇池打漁的大幅彩色畫引人注目,旁邊則是對沙提村漁耕文化的村史介紹。村裡,路面整潔乾淨、小河邊楊柳依依,微風徐來,清新怡人。曾經的鄉村土路全部改為水泥路,曾經渾濁凌亂的小河溝經過疏通整理變得清澈許多。村裡,幼兒園、客堂、老年活動中心等設施一應俱全。

「下一步,這些樓房要全部改造成傳統民居,開展特色農家樂,推動鄉村旅遊發展。」鄭坤明指著稻田邊一排樓房說,現在村裡已經做了全面的規劃,推動特色鄉村旅遊,通過恢復原先的傳統水稻種植,一步步打造「百年漁村」,再現滇池南岸「三春楊柳、四圍香稻」的魚米之鄉景觀。

生態好了,村裡美了,人氣旺了,產業強了,農民富了,村民就能看到未來更長遠的發展前景。沙提村的大膽創新嘗試,為更多滇池沿岸的鄉村,提供了可借鑑的範本。

相關焦點

  • 晉寧沙堤村:拆除大棚重現漁村景觀
    原標題:晉寧沙堤村:拆除大棚重現漁村景觀 3月9日一大早,晉寧區晉城鎮沙堤村委會餘家溝下村的村民就忙了起來,紛紛拆除自家田裡的花卉、蔬菜大棚。 為什麼他們會親手拔掉自家的「搖錢樹」呢?原來這裡要恢復原先的傳統水稻種植,打造「百年漁村」,再現滇池南岸三春楊柳、四圍香稻的魚米之鄉景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雲南百年漁村走上小康路!昆明晉寧沙提村...
    8月19日,記者來到位於昆明滇池南岸的「魚米之鄉」晉寧沙堤村。晉寧沙堤村  沙堤村民世代恪守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古訓,一直以半漁半耕的狀態維持生計,繁衍生息。「百年漁村」不僅承載了世代相傳的滇池情結,更是積澱了深厚的漁耕文化內涵。
  • 晉寧舊寨村 滇池漁村文化「保留地」
    夏季也是舊寨村最熱鬧的時候,農曆六月二十八的漁人文化節,上萬人湧入村莊,舉行放魚儀式和千人爛泥塘捉魚比賽…… 作為滇池岸邊的傳統漁村,舊寨村現已告別漁業,而漁家文化卻保留了下來,並且全村上下正不斷發力,打造特色漁村。
  • 「美麗晉寧」晉寧沙提村展現百年漁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沙堤美 麗滇池南岸魚米之鄉百年漁村8月19日,記者來到位於昆明滇池南岸的「魚米之鄉」晉寧沙堤村。沙堤村民世代恪守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古訓,一直以半漁半耕的狀態維持生計,繁衍生息。「百年漁村」不僅承載了世代相傳的滇池情結,更是積澱了深厚的漁耕文化內涵。為留住「漁村」鄉愁記憶,傳承發展漁耕文明,沙堤村以開展插秧活動為契機,為文化傳播搭建共享平臺,吸引更多群眾的關注與參與,充分向外展示自身文化亮點、獨特魅力,打造「百年漁村」特色名片。
  • 【高清組圖】昆明晉寧:舊寨漁村水墨風壁文化濃
    昆明晉寧舊寨漁村「漁文化」水墨風壁成為美麗鄉村靚麗風景線。  塗鴉是一種大家耳熟能詳的戶外藝術行為,它一度成為前衛時尚藝術的代名詞,但出現在農村仍讓人感到很新鮮,這不,在晉寧舊寨村,一幅幅自然與藝術生動結合、諧趣十足的鄉間壁畫引來了關注。
  • 「身邊的小康」晉寧沙提村展現百年漁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今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千年追求的夢想。1979年以來,隨著「小康社會」的概念被提出,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無數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建設者們始終昂首闊步,將堅實的步伐刻印在這份答卷上。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宏偉目標衝刺,雲南發展的每一步都穩紮穩打。
  • 昆明大觀樓,古韻長聯,綠樹飛鷗,滇池草海邊上的明珠
    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大觀樓,因長聯而海內外聞名,也成了來昆明的人必去的一個打卡點。歷史總是在不斷變化,曾經的五百裡滇池而今只存三百裡不到,剩下的也就是這大觀樓,掩映在綠樹裡。
  • 昆明滇池海口的「大橋」與「小橋」
    昆明是個好地方! 都因為: 「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滇池「西翥靈儀」夜景。雲南也簡稱「滇」, 以滇池為中心, 有滇東北,滇東,滇東南, 滇南,滇西,滇西北。昆明、玉溪這一帶叫「滇中」。 可見滇池不光在昆明, 在雲南人民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 從昆明金馬碧雞坊來到滇池
    有人說到昆明必須要到金馬碧雞坊去漫哈步,去坊邊吃哈米線,否則你就不算去過昆明。我曾兩次去過昆明,有一次是去招生,不說去金雞碧雞坊漫步,就是米線也沒吃過,第二次去,朋友專門開車帶我來到坊邊,拍照漫步,然後又帶我吃最著名的橋香園米線,關鍵這裡還有舞蹈演出,邊吃米線邊看演出,是不是很愜意。最後朋友又帶我來到滇池,可以真正的說我來過昆明。哈哈。對了,忘記介紹金馬碧雞坊了。
  • 聚焦昆明小康|晉寧「百年漁村」變身滇池畔的小康村
    編者按:8月18日至20日,中宣部第三批「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集中採訪報導活動在昆明市進行,報導團走進嵩明縣、晉寧區、呈貢區、昆明南站等地,用新聞記者獨到的眼光聚焦「昆明人的小康生活」。9月1日起,掌上春城推出「聚焦昆明小康」系列報導,跟隨報導團的視角重溫昆明人的小康生活。
  • 實地昆明常春藤|晉寧 滇池的另一面
    濃鬱的宗教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在主流文化引導之下,使晉寧充滿了靈動魅力,形成了厚重、多元、包容、開放的文化特色。 歷史的雲煙已經散去,文化的價值歷久彌新。晉寧憑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內涵優勢,著力打造「滇國故都,鄭和故裡」文化旅遊目的地,未來將建設成為全國高原湖濱生態旅遊文化休閒產業基地。
  • 昆明大觀公園~
    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 又多了個吃菌的好去處 昆明晉寧野生菌美食街正式開街
    人民網昆明7月7日電  幾場雨後,又到了雲南菌香四溢時。7月6日,晉寧野生菌美食街正式開街。從昆明出發,開車45分鐘便可到達,從此市民又多了個吃菌的好去處。 一直以來,晉寧都是昆明周邊優質野生菌集中地,每年野生菌大量上市時,前來晉寧購買和品嘗菌子的人絡繹不絕,每天有近3噸新鮮野生菌從這裡銷往全國各地。
  • 昆明又遭全國無情排擠,真相讓我笑出了聲
    可今年昆明入冬卻又失敗了在大家都冷成狗的時候我們居然在昆明被熱出汗!昆明的朋友別羨慕北方大雪紛飛浪漫到死咱昆明雖然入冬失敗不過到轎子雪山賞雪玩雪也是可以有的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孫髯翁
  • 入滇遊記第一天——昆明圓通寺、滇池
    到昆明機場時是11點30,落地開機,報平安,一個人匆匆趕往圓通寺和滇池。圓通寺是我到滇第一個去的地方,它身在鬧市區,是鬧中取靜,是滇池地區現存的佛寺中,建造最早、歷史最為悠久的佛寺,昆明市內最大的佛教寺廟,是雲南省和昆明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也是昆明八景之一。圓通寺是一個很不錯的園林寺廟。
  • 昆明地鐵9號線公園北站開始施工 空港、呈貢、晉寧一線接
    7月28日,據昆明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網的消息,昆明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發布了昆明地鐵9號線工程用地預審代理服務招標公告,公告指出,該項目計劃開工時間為2020年9月1日,計劃竣工時間2021年9月1日。公告指出,昆明軌道交通9號線工程沿線連接了空港、經開區、呈貢新城、馬金鋪高新區、晉寧新城。
  • 雲南晉寧沙堤「彩色稻田」展現鄉村美景
    晉寧沙堤「彩色稻田」展現鄉村美景盛夏時節,走進昆明市晉寧區晉城鎮沙堤村,由黑色、白色、黃色、紅色、綠色等彩色稻種植的60畝「彩色稻田」展現出以漁耕文化為主題的創意畫卷,航拍景致格外美麗。晉寧沙堤「彩色稻田」展現鄉村美景近年來,晉城鎮沙堤村圍繞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突顯鄉土特色的生態農業,並帶動特色鄉村旅遊,通過打造「彩色稻田」景觀展現「百年漁村」特色名片。
  • 打卡晉寧美食 這裡的美味讓人忘不了
    在昆明市晉寧區,新鮮肥美的菌子、百年傳承的昆陽滷鴨、美味的豆腐宴、」會唱歌「的美食「叮叮糖」……每一種美味都是一個故事。近日,由中共昆明市晉寧區委宣傳部主辦的「詩意晉寧」最美打卡地推介評選活動啟動!昆明市晉寧區哪裡最美、最好玩、最好吃,由你說了算!讓我們一同發現晉寧之美,去尋找晉寧「最美打卡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