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技網】
沒有順豐,菜鳥會有什麼影響?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菜鳥誕生說起。總所周知,阿里最大的對手是京東,天貓和淘寶的市場份額在12年開始被京東蠶食,而究其原因,主要因京東物流發展帶來的良好客戶體驗,而物流也一直是阿里的痛點。為了對抗京東,阿里2013年成立菜鳥網絡,打著為物流信息技術提供商的旗幟開始了快遞公司整合的道路,阿里的邏輯無非是基於電商平臺衍生物流(快遞)平臺,影響甚至控制快遞企業,從而提高客戶網購體驗,實現對京東物流的趕超。經過4年的發展,已初見成效並推出菜鳥聯盟-橙諾達,包含高時效產品當日達,次日達,並在今年3月聯合中通、天天在深圳、上海部分地區試點「定時派送,而且還比京東便宜2塊錢。狙擊京東物流意圖明顯!下圖為菜鳥如何整合資源,推出高時效產品狙擊京東:
阿里整合物流資源,並對通達系控制越來越強,阿里對通達系的控制邏輯拆分開來講,包含四點:
第1,基於平臺產生快遞需求,把握快遞分流控制權從而影響各個快遞企業;
第2,參股入股快遞企業,掌握一定經營決策話語權;
第3,通過雲平臺實現對快遞數據的控制;
從實際運作看,阿里目前沒有將資源投入某一個快遞企業中,但未來很可能培育出某一強大快遞公司對抗京東。本來順豐為阿里最想控制在體系內的快遞公司,馬雲也在公開場合讚賞王衛,順豐和阿里其實也有一段蜜月期,順豐通過入駐天貓淘寶平臺獲得了大量高端、生鮮電商客戶,天貓和淘寶也通過順豐提升了對高品質配送有強烈需求的客戶,本來一切看似那麼甜蜜,阿里也對順豐愛的死去活來,同時阿里也對順豐的佔有欲越發強烈。
那麼怎麼控制呢?從上面3種控制邏輯看,只有數據控制的方法比較「溫和」有效,首先順豐對電商件依賴並沒有通達系那麼強烈,第二順豐也沒有讓阿里入股的意向。更重要的是,順豐並不是簡單只想做好物流的,而是想發展商業生態,有可能會蠶食阿里平臺的高端客戶及生鮮客戶(例如櫻桃),對阿里平臺具有潛在威脅。順豐商業生態對阿里的威脅如圖所示:
很顯然,六一數據之爭實際是順豐對阿里數據控制政策的反抗,豐鳥分道揚鑣是必然。那麼既然阿里想控制順豐,順豐又不跟,反而順豐電商布局對阿里高端電商客戶及生鮮電商客戶具有潛在威脅,那菜鳥還有和順豐玩下去的必要嗎?就像馬雲在物流峰會上的論述,理想豐滿,現實骨感,而有小夥伴不跟你一起玩了(順豐未參會)。所以,我們可以大膽設想一下,菜鳥順豐鬧掰之後,菜鳥是否會培育出另外一個快遞標杆,另外一個中高端快遞品牌?從而提升自身的物流質量,抗衡京東物流優勢對阿里平臺的衝擊呢?筆者認為這是極有可能的!
那麼哪些品牌會成為備選?我們從通達系各自生態布局及股權關係分析,看看誰才是菜鳥「改造」對象?我們先從阿里入股最多的百世看起,下圖為百世的布局和股權結構:
從上圖可見,百世IT起家並以供應鏈服務為定位,倉儲為核心,通過收購的方式相繼補全快遞、快運、國際電商物流,並布局百世店加線下末端布局,做的也是風聲水起。更重要的是其最大股東為阿里,佔比高達27.43%,與其說近些年是百世布局國際物流、國際電商、線下便利店,不如說是阿里對百世的布局。百世早已是阿里的一部分,而且目前阿里確實將電商件資源向百世傾斜的趨勢,百世快遞的件量蒸蒸日上與阿里的扶持不無關係,百世以IT起家非常符合菜鳥的需求,並且百世的倉儲能力也是對菜鳥網絡的強力支撐,隨著百世的上市,將成為阿里未來物流的主力軍。顯然阿里未來將漸漸將資源傾斜百世快遞,培養成在某些快遞企業脫離控制後,還能支持得起阿里平臺強大的物流流量。
其次,我們通過下圖看看阿里的二號種子圓通的發展布局:
從上圖可以看出,圓通這兩年除上市後,在物流(零擔)、同城、國際物流方面亦有所布局:在收購零擔企業失敗後,組建物流事業部,3月起網快運;隨後收購先達國際,加速國際化進程,甚至可以借殼先達國際,進軍香港資本市場,再實現一輪融資,可謂進可攻退可守;最終要的是,圓通正在計劃鋪建獨立於加盟網絡的同城直營網絡,筆者猜測隨著其直營網絡的滲透,將溫水煮青蛙式的蠶食異地加盟網絡,逐步趨向直營化。另外,圓通是通達系裡面目前唯一有自有全貨機的快遞企業。種種動作表明,圓通在轉型高時效(自有全貨機)的直營快遞,欲實現品牌的戰略升級,向順豐靠齊。
圓通與阿里的關係?阿里系是圓通的第二大股東,阿里系佔比圓通股份高達17.46%,堪比對百世的控制;且圓通在兩次豐鳥之爭中都明顯偏向於阿里,可謂「忠實的小弟」。那阿里是否會將其作為培育對象了?等著圓通從低端走向高端,從加盟走向直營?這難免需要太多時間、精力與資源,比如豐田的高端化進程整整走了二十多年;筆者認為,菜鳥只需等圓通的直營同城網點鋪設完畢,或將通過倉儲布局架空圓通幹線,將起轉化成同城跑腿環節,畢竟圓通並沒有大力布局倉儲業務。
那麼除了阿里的忠實小弟百世和圓通,其他快遞有沒有可能成為阿里想要利用對象?下來我們從中通、申通、韻達分別談起,下圖為中通布局和股權結構:
目前,中通在阿里平臺上的發貨量已超過圓通,月均高達1800萬票,已然成為通達系裡的新龍頭。從發展歷程上看,13年後收購俄速通、14年開通歐洲專線、緊接著15年上線中通國際,16年又選擇在海外上市,海外布局意圖明顯。除此之外,中通又在16年8月率先開通快運業務並發展迅猛,可見無論是國際業務布局還是快運布局,中通一直都走在通達系的前列,是非常有想法的。另外據說中通快運之所以遲遲未對接到淘寶平臺,主要因阿里要求中通快運五年之內不得與其他平臺合作,例如京東,國美,唯品會等等。這一點中通是不跟的,並且中通同時也在談京東業務。可見阿里想控制中通還是相當困難的。那有人疑問,那我阿里平臺用快遞流量威脅你中通合作總該可以吧,筆者認為也有這個可能,但之所以阿里把大量快遞流量分給中通,也是基於中通時效性及服務優勢對平臺快遞的支撐,例如菜鳥本次試點定時達也只能拉著通達系裡的中通搞(其他幾家也勝任不了),因此菜鳥和中通目前的關係更多的是互利共贏,這次豐鳥之爭,中通也並未表態,專心搞自己該做的事情。其實和中通較為相似的還有專注的韻達,下圖為韻達布局及股份結構:
韻達前兩年主要布局跨境電商優遞愛、海外業務以及國內的末端便利店布局。從16年底至今不僅成立了快運項目組,還相繼新增四大事業部,分別是倉儲、國際、末端和商業。可見韻達對自身的規劃是非常清楚,並且韻達對自身質量的管控在通達系裡也是首屈一指,這也是為什麼韻達物流投訴率、還是增長速度都是通達系第一。筆者認為,韻達和中通一樣難以控制,兩者未來都有可能像順豐和阿里一樣,終有一戰。最後我們談談申通,作為通達系裡的軟柿子,阿里會不會伸手去捏一捏呢?下圖為申通布局及股權結構:
申通加盟商地方割據嚴重,雖然申通總部積極推動地方削藩,但這是這個長期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這也是申通一直扶不起的原因,內患都還沒解決怎能攘外?除此之外,近兩年申通大力推廣農村布局,例如與縣域農業電商服務商安廚達成戰略合作、在臨猗蘋果寄遞、羅甸火龍果寄遞、巨賢百味與四川土特產、壹號遞鄉鎮快遞超市等項目足以顯示其對農村市場的布局戰略,申通近期又全資創立申雪供應,布局冷鏈為農村生鮮運輸打好基礎,總之,申通有一點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的感覺。
綜上所述,阿里要提升自身物流實力,必將改造菜鳥平臺的快遞企業,讓其符合阿里平臺對優質快遞的急切需求,從而不補自身短板。目前看來阿里有意將百世培養成自身強大物流體系支撐環節,另外通過阿里對圓通城配直營改造策略,也間接暴露菜鳥意圖架空快遞企業幹線部門,從而將其轉化成末端跑腿派送的野心。申通是否會「回農村」,中通、韻達是否會單飛,讓我們拭目以待,畢竟,遊戲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