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著古老又浪漫的上巳節,在家門口春個遊

2020-08-26 李子柒

【上巳節郊遊】

難得的逍遙時光

三月三 上巳節 女兒節
也是叫「桃花節」對吧
相傳古老又浪漫的節日
尋了花材做了些吃食
帶上這幫「孩子們」

在家門口做作地踏了個青
也算是和這個春天好好地打了招呼

▲上巳節郊遊


這是三⽉初三那兩天拍的視頻

拍完藍印花布那個⼤件

帶孩⼦們出去放放⻛

剛好過過上⺒節



這是我們中國⼀個古⽼⽽⼜浪漫的節⽇

上⺒⼥⼉節,也叫桃花節

應該是那⼏⽇桃花正開

到處⼀⽚花海

相傳那時候每到三⽉三

⼈們結伴去湖邊耍⼀耍

吃吃喝喝 沐個浴啥的

據說我們熟悉的《蘭亭序》

就是王羲之當年

三⽉三帶⼀幫⼦名⼠過上⺒節

喝多了寫下的

真的假的我就不知道了

反正我也是在⽹上看的哈哈哈哈



現在應該蠻少⼈記得這個古⽼的節⽇

我之前倒是在⼀部古裝劇⾥看到過

加上外⾯春光正好

⼀邊放鬆玩⼀下

還可以拍個⼩作⼩作的視頻



騎⻢踏⻘

尋了些可以吃的花回來

插瓶準備第⼆天⼀早好⽤



⻢上天⽓熱了

鍋仔那⼀身厚厚的⽑經歷了⼀個冬天

⼜⻓⼜厚,還髒兮兮的

哪還有當年那個⼩可愛的樣⼦

於是就給它剪了

這樣夏天才好過



第⼆天⼀早就起來忙活

⼭藥 紫薯上鍋

取了臘腸和蛋⻩豬肝煮起來

到時候切著下酒



⻢蹄粉和⼀點⽊薯粉⽤蝶⾖花⽔攪和勻

倒個1/4在熬開的糖汁⾥

攪成要熟不熟的樣⼦

再把剩下的粉漿倒進去 攪成半熟漿

這樣做在蒸的過程中⽣的粉不會下沉

最後出來的缽仔糕不會有⽩⼼⼉

我家沒有做缽仔糕的⼩碗

⽤的茶杯,做作地放了⼋重櫻進去

倒⼊半熟的粉漿⼩蒸⼀會⼉

粉漿變成透明的時候就拿出來放涼

最後⽤勺柄劃⼀圈取出淋上蜜紅⾖

好吃⼜養眼的⽔晶櫻花缽仔糕就有了



梨花也快落光了

在凋謝的尾巴上摘了最後⼏簇⼩花

花瓣和蛋清 ⼀丟丟⽔ 鹽 蔥花

攪吧攪吧 攤成蛋餅

蛋⻩和臘腸末 ⼀點清⽔攪和同樣攤成餅

(話說加⼀點⽔是為了怕蛋餅煎出來發⽼)

蛋⻩餅裹住蛋⽩餅使勁地卷卷卷

卷緊了,切成你想要的⼤⼩就⾏



⼭藥蒸熟去⽪碾碎

加⼀丟丟酒釀攪和勻做成團⼦

我不喜歡⼭藥太甜就沒放糖

感覺酒釀本身的甜味剛剛好

桃花放開⽔⾥燙熟裝裱在⼭藥丸⼦上

作⽤就是?沒啥作⽤

裝圈⽤的,好看呵呵呵呵!

前提是⼀定要⽤開⽔燙⼀燙啊

桃花也不可多⻝



蘿⼘花,我⼩時候吃了好多

說實話,真不好吃,⼀股⼦⽣草味⼉

但那時候沒啥吃的

我⼀個鄰居姐姐

拿了⼀塊糖放嘴⾥嚼著蘿⼘花告訴我說

「蘿⼘花嚼⼀嚼多了就會變成糖」

⼩時候哪有糖吃啊

對 這就是為什麼

我那時候吃了那麼多蘿⼘花,被騙的

我每次都以為是⾃⼰嚼的蘿⼘花不夠多

所以失敗

後來的後來

她主動告訴我說是騙我的

這都是⼩時候的記憶啊

不知道她還記不記得

反正我可能是會記⼀輩⼦了

視頻⾥我把它插在紫薯糕上

也是想再嘗嘗

嘗嘗那個回不去的味道

知⾜常樂

其實真的不好吃

還好加了蜂蜜和⽜奶的紫薯塊⾜夠⾹甜



⾟夷花做了花煎

上⺒節習俗就有吃花煎

剛好⾟夷花開瘋了

澱粉 ⾯粉 鹽攪和好

放⼊花瓣沾滿粉漿

放油鍋⾥炸好撈出

撒⼀點辣椒⾯⼉棒棒的

每年都少不了的味道!



芍藥摘了⼀點花瓣煮了粥

前晚上剩下的⼲飯和炒⻘菜

拌上⾁松揉成條

話說,拍的時候其實還有⼏個鏡頭

但那個飯糰條實在是太像便便了

觀感實在不好就沒剪出來

後來裹了開⽔燙過的芍藥花瓣

還是有點揮之不去的印象

哎,失敗,還好⾃⼰吃

眼睛⼀閉就放嘴⾥了



最後帶上臘腸啊 雞湯啊

就去家附近的⼩河邊上放放⻛

可不敢去遠的地⽅扎堆

遠離⼈多的地⽅

吃吃喝喝就是⼀天

起⻛了就回家

⺠國說要是天天這樣多開⼼啊

我說那確實開心

等到沒錢喝西北風的時候就不這麼說了



最後

春天快樂,我愛的人們!

相關焦點

  • 農曆三月三不僅是傳統上巳節,還是中國最古老的情人節
    三月三相傳為上巳節,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軒轅說法。農曆三月三期間,民間有踏春、交友、宴賓、祭祀、歡慶、農耕的傳統習俗。一、三月三為何叫上巳節人們對農曆三月三的第一感覺,應該知道它是上巳節。古先秦時期的農曆三月三,最初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
  • 上巳節中國人與眾不同的浪漫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同時也是最古老的情人節。
  • 三月三,上巳節,詩詞裡的雅集與浪漫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魏晉以後,該節日改為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傳統的上巳節,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又稱女兒節。
  • 上巳節|我想和你,從相遇到白頭
    今天農曆「三月三」,中國傳統節日「上巳節」。「上巳」也叫春浴日,女兒節,是針對於古時候未出閣的姑娘們的一種成人禮。上巳節也是中國最古老的情人節,後演變為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上巳節習俗 祓 禊祓禊( fú xì):古時人們去河邊沐浴
  • 三月三、上巳節|一個正在走向消亡的傳統節日,誰來拯救?
    今天是農曆三月三,上巳節,也叫女兒節。上巳節作為中國古老的一個傳統節日,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三月三也叫重三,和七月七重七,九月九重九是一個意思,可見其古老。然而,如今七月七的七夕作為情人節是熱門的傳統節日,九月九的重陽也作為登高日和敬老日依然鮮活。
  • 上巳節,又到一年三月三
    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上巳(sì)節。「上巳」,農曆三月第一個「巳」日,這一天,萬物萌生,春水激蕩,先民選定其為生命之神的復活節。「三月三,生軒轅」,上巳節不僅為紀念黃帝,也是「祓除畔浴」的日子,即春浴日,後來人們常常在水邊飲宴、郊外遊春,與春天、大地來一場詩情畫意的約會。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三月初三上巳節,祓除畔浴踏青行
    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是一個節日,叫做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上巳節是怎麼來的?上古時代以「幹支」紀日,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所以謂之「上巳」。我們來看一下上巳節的發展歷程:「上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裡,《周禮》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到了魏晉時代,上巳節逐漸演化為皇室貴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臨水宴飲的節日,並由此而派生出上巳節的另外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即禊飲。
  • 上巳節詩節丨桃紅柳綠 不負春光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在古代,人們常常在水邊飲宴、郊外遊春,與春天、大地來一場詩情畫意的約會。現在正值春天,桃紅柳綠,春暖花開,小編整理了幾首詩詞,去看看古人的上巳節吧。製圖 長城新媒體 林墨 賞析:上巳節,也是古代的情人節。少年男女,在這天與愛人花下漫步、約會,未婚男女遇到心悅之人,則大膽私定終身,互贈一束芍藥花作為約定。最浪漫的愛,心悅君兮君亦知,兩情相悅,山盟海誓,攜手白頭。
  • 江蘇的「三月三」,是上巳節,是薺菜節,也是女兒節
    今天是農曆的三月初三,也是一個充滿著浪漫詩意的中國傳統節日——上巳節。從春秋到今天,上巳節歷經幾千年的演變,衍生出很多不同的民俗。在上巳節絢爛繽紛的民俗圖景背後,洋溢著的是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自豪。  在文化底蘊深厚的江蘇,「三月三」的民俗也極其豐富,數不勝數。
  • 古時上巳節:以祈子為主題 舉行「祓除畔浴」活動
    2014年3月29日,山西太原,漢文化愛好者身著傳統漢族民族服飾踏青遊玩,體驗「上巳節」文化,並向民眾宣傳中國古代漢服文化和禮儀知識。「上巳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也稱女兒節。中新社發 韋亮 攝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 相傳為黃帝誕辰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即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高巍介紹,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比較重要的節日」。  另外,三月三上巳節與九月九重陽節相對應。
  • 三月三日本女兒節,源於中國周朝上巳節
    三月三日是日本春花浪漫的女兒節,是日本人為女兒祈福,慶祝女兒健康成長、一生平安幸福的溫馨日子。它曾是中日歷史上最為風雅的傳統節日。它來自中原的上巳節,與中國文人的曲水流觴、女孩的水漂人偶一脈相承。由於這一天正值桃花盛開,自古也叫桃花節。
  • 中國古代民間傳統節日:上巳節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上巳節」自宋代開始逐漸消失,如今這一詞彙似乎也僅存於典籍、辭海中了。但近年來,一些追尋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們,將目光投向歷史,自發去尋覓這個春日裡美好的節日,體驗古人面對春天的心情。唐代的上巳節是這一節日最輝煌燦爛的韶光,讓我們穿越時空,置身長安的春天,輕輕觸摸歷史,也許會得到一些特別的啟示。上巳節,又稱元巳節、修禊節,又稱女兒節。
  • 今天是農曆三月三上巳節 古時的情人節、春遊日·都市快報
    今天是農曆三月三上巳節   古時的情人節、春遊日 可惜杭州有雨 不過雨中看景、約會說不定更浪漫 記者 陳淑芝 攝影 葛亞琪 晴朗的天氣暫時告一段落,今明兩天,春雨落、氣溫降,陰冷的感覺又要瀰漫開來了。
  • 三月三上巳節,修禊祓除秉蘭草
    ,上巳節的盛況卻是規模宏大的。這首詩既記載了鄭國上巳用蘭草祓禊祭祀的場面和風俗,又描述了青年男女浪漫的愛情交往情節,非常優美。祓禊在漢代延續先秦習俗,並且增加了登高,西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
  • 今年清明節、寒食節、上巳節分別是哪一天?三節有何不同?
    清明節、寒食節、上巳節三個傳統節日很接近,習俗活動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因此很多人都分不清,那麼這三節到底有何不同?上巳節則是按照陰曆而定在每年三月初三,所有又俗稱為「三月三」,今年的上巳節是公曆4月7日。二、節日起源:三個節日都是古老的節日,都可追溯到春秋之前。
  • 2020/03上巳節:春浴祓禊三月三,草長鶯飛情綿綿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
  • 漸漸被我們遺忘的傳統節日——上巳節
    上巳節,屬於先人們的狂歡節上巳節的歷史由來長久,相傳上巳節的起源是為了紀念軒轅帝,因為他誕生於農曆的3月3日,在那一天,先人們要「祓除畔浴」以除兇去垢。三月三上巳節,因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而得名,也稱元巳。
  • 上巳節:古中國最詩意的節日
    02上巳之名,意思是說第一巳日,指的是暮春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中國古代用天幹地支的方法來紀錄年月日,譬如今天是丙辰日,明天是丁巳日——按上巳節這個名字的原義,明天才算是上巳節。正因為上巳節在哪一天的不確定性,後來人們圖方便,就定在了三月三。
  • 大話西遊2修禊沐蘭踏新春 上巳節活動來襲
    農曆三月初三,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上巳節。上巳節的由來,與中國古代的計時方式有關,古人以「幹支」紀日,三月初三是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故稱之為「上巳」。古人們會在這一天相聚於河畔水濱,共同行祓禊之禮,除不祥之氣,品流水之殤,吟詩詞歌賦,取除晦立新之意,以嶄新的面貌開啟新一年的幸福生活。時至今日,多個少數民族仍會保留這一古老的習俗。
  • 上巳節是怎樣產生的呢?它到底是什麼節日?你知道嗎?
    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又來和大家分享歷史了,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上巳節是怎樣產生的呢?它到底是什麼節日?你知道嗎?希望今天的內容能給大家帶來驚喜。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延續至今不曾斷過的中國,五千年的積澱孕育了不朽的文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