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全面提高對德國森林近自然經營理念的認識,河北省木蘭林管局組織技術力量赴德國進行技術培訓。承擔境外培訓任務的是德國弗賴堡大學森林生長研究所和萊茵蘭-普法爾茨州林務局下屬的約翰尼斯克魯茲林務局。森林生長研究是弗賴堡大學的強項學科,所長海因裡希·斯匹克教授是世界著名的林學家之一,曾先後5次到訪木蘭林管局;約翰尼斯克魯茲林務局所轄林區是德國傳統的綜合性可持續發展和多功能森林的高標準示範區,以培育高價值的老齡橡樹而聞名於世,局長伯克哈德·斯戴克曾於去年6月到訪木蘭林管局。
木蘭林管局這次技術考察,帶回了德國以培育多功能森林為目標的近自然育林的先進理念和實踐經驗,值得借鑑。
德國是世界林業理論和實踐的先驅,不論是過去的以木材利用為中心的法正林理論,還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以培育多功能森林為目標的近自然育林理念,都產生於德國。德國的林業理論和實踐一直引領著世界林業的發展。
在德國的培訓學習,讓人深思,給人以啟示。
森林經營與否、措施是否科學,效益大不相同
在百年銀杉監測樣地,德國弗賴堡大學森林生長研究所所長海因裡希·斯匹克教授用翔實的數據證明:按照設定的技術路線進行科學經營的銀杉擇伐林,每公頃每年的立木蓄積生長量可達到20立方米,精細管理木材質量,經營後的木材價值將提升5倍-20倍。
在另一個實驗樣地,約翰尼斯克魯茲林務局局長伯克哈德·斯戴克說,栽培樹種不同,所產生的效益會有巨大差別,在相同的立地條件下,栽培花旗松的效益是栽培銀杉的2倍,是山毛櫸的8倍。
「近自然經營」育林理念和「以目標樹經營為架構」的技術路線,值得借鑑
德國推崇的近自然經營育林理念,主張在森林培育過程中,所採取的一切技術措施都要充分遵循自然規律、藉助自然力量、挖掘自然潛力,最終培育出接近自然又優於自然的森林。學員們注意到,德國培育森林時,凡是靠自然力量能夠解決的問題,絕不用人力;如果靠自然力量不能實現,則果斷進行人為幹預。比如,當天然下種能夠滿足更新時,人工造林就要停止;當天然更新的強陽性小苗因雜草、灌木、非目的樹種的競爭影響而難以存活時,必要的清理則果斷跟進。這樣的育林措施,既省錢,又高效。
以目標樹為架構的森林經營是德國近自然育林的主要技術措施之一。在目標樹培育過程中,輔助木原則上不予管理,隨著時間推移,輔助木變成幹擾樹時再伐除,獲得中間收益,而且保持了最大生態效益。
森林採伐關鍵是如何採,何時採,採什麼
為加強森林保護,培訓團初步了解了德國如何處理森林利用與保護的關係。據介紹,德國處於絕對保護的森林面積佔森林總面積的0.9%,主要用來進行科研和對特殊生態系統的保護,其餘森林都進行正常的經營和利用。走進德國林區,不時就能看到木材運輸車輛、聽到採伐機械的轟鳴聲。德國1100萬公頃的林地面積,年採伐量4000萬立方米,林業產值達1600億歐元。在此情況下,森林平均立木蓄積量仍處於上升趨勢。最新資源統計數據表明,德國森林公頃蓄積量已由原來的310立方米上升到330立方米。可見,森林保護和利用之間並不矛盾,科學的利用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保護的方式。
設備機械自動化是林業現代化的標誌之一
德國的林業生產除了植苗造林、目標樹修枝等密集型作業外,其他作業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在培訓中我們看到,由一個工人操作的一臺綜合採伐機,每小時可完成25立方米的採伐作業,還包括造材、歸楞、檢尺等工作。這樣的工作效率是靠人畜力作業的400倍以上。在考察一個不足200人的木材加工廠時我們發現,年加工木材30萬立方米,整個過程沒有環境汙染,沒有浪費,所有木材、邊角料(包括木屑、樹皮)全部因才施用,加工成各種產品。
從業者精通業務是德國林業前進的不竭動力
在與德國林業同行接觸中我們發現,他們中的大學教授、學生,不但懂理論、懂科研,動手能力也很強,對機械設備、生產工具都運用自如。生產一線的林務工作者,動手能力自不必說,談到林業理論知識、科學研究,也都滔滔不絕。在採伐培訓中,佛賴堡大學的安全研究專家耶伽教授就油鋸採伐作業進行了專業講解。一名油鋸手現場操作,規範的動作和教授的講解完全一致。幾分鐘的時間,一棵60釐米粗的大樹精準地倒在預設地。隨著培訓的深入,我們了解到,德國非常重視工人培訓,每一項操作,都有具體的操作規範。工人上崗前,必須進行嚴格的崗前培訓。這不但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更確保了安全生產。
高標準林路建設,是推進現代林業建設的重要內容
在學習中我們發現,德國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形成了林路網絡化,林路幾乎可以到達所有作業地點。各種機械設備很容易派上用場。德國平均林路密度達到每公頃45米,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則達到了70米。發達的高標準林路建設,提升了林業經營效率,為林業生產機械化奠定了基礎。
搞好森林經營要靠林業技術,更要靠森林文化
培訓團在德國林區隨處都可以看到參天大樹,這些高價值的大樹是如何培育成的?怎樣才能對一棵樹連續精細管理百年甚至幾百年?斯匹克教授動情地告訴我們,當一個林務工作者把所培育的樹木當成作品、寵物,當成孩子一樣對待時,優質的大樹輕易不會夭折,良材自然會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