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閩南文化一日遊,感受地道閩南文化印記.

2020-08-27 AA遊廈門

海滄

一座美麗的海濱小城

海絲文化和閩臺文化是它特有的人文資源

也許你來過海滄

但你是否真正了解她的文化內涵?

接下來跟著編妹

一起開啟海滄的閩南文化一日之旅吧!


第一站:青礁慈濟宮

建議遊玩時間:9:00-11:00



青礁慈濟宮,又稱東宮,位於海滄區青礁村院前社。內祀宋代民間名醫、保生大帝吳真人,正是保生慈濟文化的發祥地,是閩臺一帶最有影響的民間信仰之一,因此也被譽為「閩臺慈濟第一宮」。



宮分五殿,飛簷交錯。主殿有12根蟠龍大石柱,上刻蟠龍騰雲、八仙遊山及山川禽獸等,其中一對石柱如花瓶狀,在福建的宮廟建築中難得一見,體現了閩南匠師精湛的工藝水平。



進入山門後,一條長長的中醫長廊一直延伸到慈濟宮後面的山頂,是整個慈濟宮景區的中軸線。



一路往上走,歷代名中醫長廊貫穿整個慈濟祖宮景區的中軸線,由811級臺階組成,這條長廊是我國目前最高最陡的,最陡處將近有450多個踏步。


保生大帝塑像高18米,連基座19.8米,由中國著名雕塑家、廈門大學教授李維祀先生設計,塑像採用泉州白花崗巖材質。雕像面向大海,遙望海峽東岸,寓意庇護兩岸眾生,擁有著濃厚的閩南文化色彩。



第二站:青礁村院前社

建議遊玩時間:11:00-14:00



青礁村院前社就在青礁慈濟東宮對面,早上逛完東宮後中午可以到此休憩,品嘗田園美食、感受閩臺文化的古厝風情,體驗最原始的鄉村田園生活。



院前社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古厝群,39座獨具特色的古民居坐落其中,紅磚紅瓦。走入厝內,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夫第,弧形屋脊,簷角高翹,兩端斜入高天的長燕尾形,風格豔麗而張揚。此外還有修建於清光緒年間的院前顏氏古厝,也稱:六落古厝,規模宏大,氣勢非凡,可以感受厚重閩台歷史文化,韻味十足。



院前社不僅保留大量的閩颱風格古厝,還是一個你望得見山,記得住鄉愁的地方,你可以體驗農事、臺灣手作鳳梨酥DIY、古厝民宿、國學講堂、土家餐飲、篝火晚會、露營、團隊拓展.....感受得到濃濃臺味的生態文化村莊!


第三站:新垵古民居

建議遊玩時間:14:00-17:00



新垵古民居坐落於海滄區新陽街道的新垵村,是海滄古民居較多的地方,是典型的福建紅磚古民居村落,紅牆、紅瓦、木石的透雕、漏雕、圓雕、浮雕圖飾等工藝精湛,在青石板路大街上漫步,懷舊風十足。



新垵村內約有70座閩南傳統建築,均為清末民國初期下南洋的僑民回家建設的,站在高處俯看,古民居一溜兒排開,頗有氣勢,其核心地帶有近30座連綿成一體的十分龐大的合院式傳統聚落建築和十幾座宗廟、宮寺建築等,這在廈門是十分罕見的。



同樣讓人著迷的是,每一棟古厝都藏著一段滄桑的家史。這些古厝的主人,有洋行買辦、革命人士、航海家、南洋發家的老闆等等。廈門紅磚民居,不但薈萃了建築藝術精華,還濃縮了許多人文歷史。



如果你沒去過這些地方

就一定會後悔

古色古香、遠離塵囂

來海滄一日遊

在紅磚古厝中

感受閩南傳統文化的魅力吧

相關焦點

  • 海滄閩南文化一日遊,讓你忘記城市喧囂,感受地道閩南文化印記...
    海滄一座美麗的海濱小城海絲文化和閩臺文化是它特有的人文資源也許你來過海滄但你是否真正了解她的文化內涵?接下來跟著編妹一起開啟海滄的閩南文化一日之旅吧!雕像面向大海,遙望海峽東岸,寓意庇護兩岸眾生,擁有著濃厚的閩南文化色彩。
  • 還沒了解過海滄!不如用一天時間,來感受一下來自閩南文化的印記…
    也許你來過海滄但你是否真正了解過海滄的文化內涵今天A萌君帶你一起開啟海滄的閩南文化一日遊吧!雕像面向大海,遙望海峽東岸,寓意庇護兩岸眾生,擁有著濃厚的閩南文化色彩。第二站:青礁村院前社建議遊玩時間:11:00-14:00青礁村院前社就在青礁慈濟東宮對面,早上逛完東宮後中午可以到此休憩,品嘗田園美食、感受閩臺文化的古厝風情
  • 原來,到海滄還可以這麼玩!「海滄一日·閩南千年」2020年萬人海滄...
    HAICANG海滄一日 閩南千年2020年萬人海滄穿越季啟動啦 近日,由廈門市海滄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廈門海滄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承辦、廈門天竺山旅遊風景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協辦的「海滄一日·閩南千年——2020年萬人海滄穿越季首發儀式」在海滄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圓滿舉行
  • 廈門理工「閩南文化在校園」 活動 上演閩南傳統婚禮
    「印象閩南」,通過婚慶物品展覽和模擬婚禮等方式向大家傳遞閩南婚俗文化;「舌尖上的閩南」,則通過現場美食試吃的方式,來向大家介紹閩南的特色美食。  「閩南文化在校園」之閩南傳統婚禮。舌尖上的閩南——閩臺美食節  香甜可口的盆栽奶茶、美味誘人的月亮蝦餅、鹹香帶勁的沙茶魷魚……種種美食讓閩臺美食節活動現場人山人海,有些攤位前甚至排起了長隊。據悉,活動開始僅兩小時已有攤位售空。現場十一個店家都是來自海滄的臺灣風情街,為了支持文產學院的活動,他們早早來到理工學院,準備食材。
  • 來金門感受閩南地道古早味
    來金門感受閩南地道古早味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7.11 星期三 金門距離廈門最近處只有1.8公裡,充滿了閩南古早味,好玩也好吃,可以觀滿天鸕鷀飛過,可以看各式閩南古厝,可以聽坑道音樂會。近幾年,金門和廈門還推出了「兩門」的旅遊線路,去廈門遊玩時把假期延長三五天,可以乘船去金門玩耍。除了體驗特別的閩南文化和閩南美食,而且在打折季還能暢快購物。    金門的魅力與趣味,正是保留至今的濃鬱閩南文化,島上遺存的2600幢古厝不可不看。
  • 賞閩南傳奇秀 感受民俗文化
    近日,霞美杏光小學40多名小記者開啟了廈門一日遊採風之旅。    第一站,走進老院子。我們首先來到三面媽祖神像前,親眼看見了偉大的景觀。只見湖中的蓋子打開了,媽祖的神像慢慢地上升,伴隨著音樂、噴泉,三面媽祖的上半身逐漸出現。
  • 體驗童玩觀看民俗 兩岸青少年夏令營傳承閩南文化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林岑通訊員尤琦)日前,由海滄區臺辦、區文聯、區教育局指導,海滄東孚街道主辦的「文化交融·和諧脈動」海峽兩岸青少年閩南文化探索夏令營正式開營。
  • 這些動物圖騰,化作閩南文化的印記!你知道為什麼嗎?
    鄉間萌萌的風獅爺,元宵節的「乞龜」盛宴,祭祀時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紅龜粿……動物的圖騰早已化成閩南文化的印記鐫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閩南地區龜崇拜習俗由來已久,閩南人敬祀的保生大帝吳夲,被說成是白龜轉世,體現了閩南人對龜的特殊感情。」對閩南文化頗有研究的鄭天應老先生說,龜粿作為最典型的代表性糕點,蘊含了閩南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探訪臺北林安泰古厝 感受閩南文化風情
    探訪臺北林安泰古厝 感受閩南文化風情  【解說】坐落在臺北市中山高速路南側的林安泰古厝,於鬧市中偏安一隅。朱紅色的院牆方磚,錯落有致的屋簷瓦當,散發著古香古色的閩南文化氣息。  探訪臺北林安泰古厝 感受閩南文化風情  【解說】坐落在臺北市中山高速路南側的林安泰古厝,於鬧市中偏安一隅。
  • 臺灣大學生福建泉州體驗閩南文化
    臺灣大學生福建泉州體驗閩南文化 2014-12-31 21:58:43,馬上就要迎接2015年了,這是第一次在大陸跨年,我們很期待能在這裡有不一樣的文化感受。」
  • 鄭來發:《閩南文化在馬來西亞的傳承與變遷》
    閩南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馬來西亞華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19世紀,閩南人開始大量移入馬來西亞。他們離鄉背井,遠渡重洋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從面對種種困境,求生圖存開始,逐漸地把原鄉的閩南文化帶來。在馬來西亞的檳城、馬六甲、巴生、柔佛,閩南文化已成為當地華人社會的主體文化。    經過一兩百年的發展與演變,馬來西亞華人的閩南文化繼承了原鄉文化。
  • 閩南文化重鎮——馬甲
    崇拜祖先不失為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而閩南更有其歷史地理等因素的支撐,才形成其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發端於泉州的南音、大鼓吹、布袋戲(梁炳麟獨創的掌中木偶)以及馬甲人地道的閩南語等民間藝術,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呈現出百花齊放之態。與其說南音、大鼓吹、閩南語是一種音樂或語言現象,倒不如說是一種地域文化現象。
  • 雕梁畫棟燕尾脊 閩南古厝紅磚文化
    壯麗的閩南紅磚古厝主要分布於福建廈、漳、泉等地,在臺灣以金門最為集中。紅磚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華,成為閩南文化的重要體系。「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皇宮式」是對閩南紅磚建築特色的形象表述。  閩南古厝是指在閩南一帶的傳統民居,在閩南語裡,「厝」是房子,紅磚厝就是用紅磚蓋的房子,也是閩南最有代表意義的傳統建築。
  • 閩南人知道嗎 閩南文化從何而來
    點擊上方「閩南人」可以訂閱哦!閩南文化,就是閩南人創造的文化。
  • 【閩南文化】閩南四大聖王
    歡迎關注詩山微信號:shishanzhen美麗詩山——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的
  • 閩南家族文化在臺灣
    今日臺灣兩千多萬漢族同胞中,近百分之八十祖籍是閩南。在閩南與臺灣諸多難以割斷的紐帶中,家族文化乃是最為突出的一條,無論歷史抑或現實都是如此。閩南家族文化是閩南地區的家族制度及由此產生的種種行為、觀念和心態,是閩南基層社會傳統的重要組織特徵和文化特徵。
  • 「閩南文化集美論壇」第一期舉辦
    不遺餘力發掘和弘揚閩南文化 「閩南文化集美論壇」第一期舉辦由集美區閩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閩南文化集美論壇」第一期開講,來自轄區內高校專家、學者、民間文史研究者、民俗專家等嘉賓近50人齊聚杏林灣畔,在盡享360度湖海美景的同時,暢談千年集美文化精髓趣味。本期論壇圍繞閩南文化,以專家演講、互動交流的形式進行。主講嘉賓、集美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黃堅定圍繞「我是誰」主題開講,闡述了什麼是閩南文化、為什麼要保護閩南文化、怎樣保護閩南文化。
  • 歷史上閩南文化的美食
    近日,應該有不少朋友發現,在抖音上颳起了一陣閩南風,作為閩南文化源頭的泉州,至今有著1750多年的歷史。古語云「民以食為天」,那麼在「轉糾」有哪些地道又美味的小吃呢?一起來瞧瞧。閩南文化歷史悠久,作為源頭的泉州,有哪些地道的小吃?
  • 淺談閩南中秋博餅文化
    盒裝散袋隨意然而,在閩南地區的中秋節是有別於全國各地的中秋節,不管是以前的農耕時代還是現在的工業時代,閩南地區的中秋節博餅文化,完整的傳承了下來,氣氛非常濃烈,且延伸成為了一種傳統的民俗活動,老少都可以參與,趣味性很強,在閩南一帶十分盛行,在中秋節的前後十天左右,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聽到清脆的投擲骰子的聲音,喜慶熱鬧,博餅文化也是閩南地區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全國各地也只有閩南地區才有博餅文化。
  • 福建雲水謠古鎮,感受最正宗的閩南文化
    泉州的閩南文化一直是人們最喜歡的。雖然泉州這裡的已經具有了最具有當地特色的閩南特色,但是最喜歡的還是漳州的文化。漳州的文化有種現代感,讓你會忍不住的想要親近這個地方,而不是把這個地方作為一個歷史與文化相結合的有名城市來看待。要說保存完善的就是雲水謠的古鎮了。這裡每一處都體現著閩南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