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5月12日電(記者 何蔣勇 通訊員 牛偉)凌忠華今年52歲,浙江省餘姚市公安局蘭江派出所一名普通的社區民警。1990年,法律專業的他成了一名警察,這一晃就過去了26年。如今,凌忠華的兒子都已經成長為一名新生代的人民警察,作為「老爺子」,幹勁十足的他不願意輸給年輕人,依然活躍在自己的那片「責任田」,竭盡所能地做好每件事。
紮實基礎信息
26年的從警生涯,凌忠華大部分時間都在基層派出所工作,但作為餘姚一名社區民警,他卻不是個「老資格」。2013年,年近50歲的他才正式做起「片兒警」。在這之前,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派出所刑偵民警,每年抓獲的犯罪嫌疑人在30人以上,處理上百起刑事、治安案件。用凌忠華的話說:「長久以來,一直認定當警察就是要把壞人繩之以法,為受害人伸張正義,特別有成就感。」
「崗位不同,但做法其實沒有不同,當警察一定要勤快。」26年的經驗,凌忠華始終不忘。他的電腦裡有一本《社區警務基礎信息登記簿》,目前已經有164頁,涉及到了包括轄區內各行各業、方方面面多達40餘項的基礎信息。這些東西,都是凌忠華從2013年開始,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慢慢錄入進去的,也記錄了他每天的工作,他說,自己每年收集的各類信息足有20多萬條。
為了這些,他根據江南新城和磨刀橋村兩個轄區的不同特點,專門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收集工作。江南新城是社區居民區,也是一個商業區,這裡常駐人口多,沿街商鋪多。凌忠華就找到社區居委會,在社區工作人員的配合下,對新村裡的家家戶戶的人員信息有了詳盡的了解,特別是對於那些涉及到高危、重點、流動人口等,他更是做到家家上門,戶戶到位,確保到手的基礎信息真是可靠有效。
對轄區內的店鋪,凌忠華就不僅僅是簡單的了解基本信息,在此基礎上,他真正做到了每家店鋪都上門核實,最為重要的是,他是每個月都要對這些店鋪信息進行更新核實,從不怠慢,因為在日常工作中,凌忠華發現,這些店鋪變更特別快,有時候十幾天就會有變化,要是不跑的勤快些,信息很容易就滯後,這是一項很費精力的活,因為僅僅一個江南新城,就有500多家商業店鋪,凌忠華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凌忠華的這種勤快是十分必要的,他比別人更好更多地了解了自己的轄區,也為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打下了紮實基礎。因為他的基礎信息出色,每當轄區發生案件,他總是能夠為其他同事提供足夠多的信息來源。
去年11月初,轄區世南西路開起了一家財富投資公司。20幾天後,這家公司就關門歇業,負責人跑路,投資人血本無歸。一時間,報案紛紛,多方展開調查。這時,凌忠華所掌握的詳盡信息給案件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幫助,很快讓消失的負責人浮出水面,在之後的取證環節,凌忠華手中的大量信息,再次成為了有力的證據。
做好防範舉措
因為曾經「資深」刑偵辦案民警的身份,凌忠華對於案件防範工作有著獨到的眼光,也有很特別的辦法。從他作為社區民警以來,他的轄區刑事案件發案率連續三年下降10%左右。凌忠華知道,他的轄區人口密集,商業繁華,正是偷盜案件最易高發的區域。
事實也正是如此,從每個月的案件統計情況來看,各種入室盜竊成了主要案情。凌忠華開動腦筋做足了防範工作,他找到社區治保人員,充分動員,開足馬力地挨家挨戶上門指導防範細節,有時候白天找不到人,他就晚上去。
另外,對於小區的物業,凌忠華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實行後半夜雙班制執勤。今年2月份,針對小偷常常爬落水管入室盜竊的情況, 他動了個小腦筋,買來了大量的黃油和一些廢機油,攪拌在一起給小區居民樓的落水管塗上了油,水管變滑了,案子也沒有了。
化解矛盾糾紛
風風火火的凌忠華還是個特別有條理的人,這從他對於轄區糾紛的處理方式就可見一斑。凌忠華每次遇上糾紛事件,他找準切入點準確下手,最快解決問題。
2013年11月份的時候,轄區兩戶店鋪之間起了糾紛。起因是因為60多歲的老梅家水管漏水,給隔壁家店鋪造成損失,起初兩家合計一起出錢由老梅修整好就沒事了,結果卻是屢修不好,花了冤枉錢。兩家人吵了起來,在爭吵過程中,老梅弄壞對方電瓶車,自己也因為受到辱罵氣得中風,在醫院裡躺了好久。這事一下就鬧大了,社區幾次調解都不成,只能讓凌忠華出手了。
凌忠華得知此事,並不心急,他知道,老梅還在醫院,這事就不好談。他先找了社區幹部一起去醫院看望了老梅,大致了解老梅的訴求。接著他又找了對方,也了解了一下情況,基本理清了思路。
直到老梅出院了,大家也不在火頭上了。凌忠華發力了,他左跑老梅家,右跑對方家,一連幾個星期就盯住這事,講的雙方都服了,然後一起約在他辦公室把事談好了。
「老凌在大家眼中都是個很有威信的人,因為他平時就是很公正很直接的人,處理事情果斷有效,說白了,就是說話管用。」一名社區幹部這樣評價凌忠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