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賀同利老師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新聞發言人 聶晶
    清代詩人王象春所著的《齊音·大明湖》中曾記載:「湖在城中,宇內所無,異在恆雨不漲,久旱不涸;至於蛇不現,蛙不鳴,則又誕異矣。」這就是關於大明湖的千古之謎——大明湖「四怪」。不過就在幾天前,有市民卻在大明湖聽到了蛙鳴。大明湖的青蛙到底會不會叫?為啥不叫?為啥又有人聽到叫聲?來聽聽專家們是如何一一化解這些謎團的吧。記者張舒
    課堂提問
    濟南人都知道,大明湖有「四大怪」:「久旱不涸、淫雨不漲、蛙不鳴、蛇不現」。不過,這兩天,市民潘先生卻在大明湖畔的王蓮池內看見了一隻會叫的青蛙,還錄下了視頻為證。難到千年來不曾開嗓的青蛙今春兒破例了?
    專家解釋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的工作人員聶晶告訴記者,王蓮池內之所以能聽到蛙鳴,是因為池中的水雖引自湖中,卻實為一潭死水。「王蓮池內的水與大明湖中的水不同,該池是專門用於栽植王蓮而砌。池中的水不似湖水能自行循環,而是需要人工更換。所以青蛙在這裡鳴叫並不稀奇。相似的情況還有月下亭附近的藕池,也曾有市民在那裡聽到過蛙鳴。這種引入小池中的湖水,水溫、水質等情況相較於大明湖中的湖水都已有所改變。」
    聶晶告訴記者,目前為止,還沒人聽到過大明湖中有蛙鳴。「關於『蛙不鳴』,傳說與乾隆皇帝有關。據說一年夏天,乾隆遊覽大明湖,中午在歷下亭休息,看見蛇遊動、蛙齊鳴,難以入睡。遂下令蛇回洞穴,蛙也不準鳴叫。皇帝金口玉言一出,從此,大明湖的蛇便銷聲匿跡,青蛙也不叫了。」她表示,其實早在明朝萬曆年間,王象春就曾經對大明湖「四怪」進行了記載,因此這個說法也僅僅是清朝人們為了討好乾隆牽強附會所做的杜撰罷了。
    課堂提問
    不少市民反映,夏天雨季,小清河一帶蛙聲震天,但大明湖內卻是靜悄悄的。即便把正在鳴叫的青蛙放到大明湖裡,它也不再叫了。大明湖蛙不鳴的「千古之謎」到底有解嗎?
    專家解釋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賀同利老師告訴記者,關於「蛙不鳴」的原因,目前存在著多種說法。比較靠譜的一種是「水溫說」。「青蛙鳴叫是發情期求偶的表現,只有水溫超過23℃後,青蛙才會鳴叫。由於大明湖水是泉水匯聚而成,因此水溫較低,我們曾在黑虎泉做過實驗,測試證實泉水的水溫在14度左右。因此,大明湖的『蛙不鳴』,很有可能是水溫原因。」不過他也強調,這一關於「蛙不鳴」的說法雖然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是嚴謹來說,還需要對其進行樣本試驗才能下定論。
    對於其他「三謎」,賀同利也一一進行了解釋。「『蛇不現』是因大明湖內的水鳥眾多,使得蛇類很難在其中生存下去,不過市民沒有見過並不代表大明湖中就沒有蛇;久旱不涸的秘密藏在大明湖的湖底,因為在湖底有一種火成巖,它質地細密泉水能源源不斷湧出卻不能下洩。久雨不漲是因為大明湖的出口眾多,雨季時河水上漲,但全都分散流了出去。」
    延伸閱讀
    外省也有湖、池「蛙不鳴」
    記者通過搜集資料發現,其實所謂的「蛙不鳴」現象,並非是大明湖所獨有的,在湖北、河南等地,也存在著湖中青蛙不叫的奇怪現象。
    河南省新野縣有一個奇怪的湖,名叫彈子湖。據說當年的漢光武帝劉秀就是新野的女婿,據《嘉靖鄧州志》(嘉靖年間新野屬鄧州轄區)中載:「彈子湖在板橋鋪西,世傳光武帝當年遊息於此,聞池蛙喧鬧,以彈擊之。至今池內有蛙不鳴。」因此在彈子湖裡,青蛙們也是不叫的。
    而在湖北省當陽縣的玉泉寺內的丹池裡,青蛙也是不叫的,相傳這是當年宋真宗趙恆的明肅皇后劉氏曾到玉泉寺還願,一天清晨,皇后起床梳妝,聽得樓外的水塘裡,無數隻青蛙呱呱地叫個不停,皇后聽了,一時心煩,隨口說了聲:「這些畜牲,一時不叫,讓我安心梳頭吧!」而水塘裡的青蛙們卻將「一時不叫」聽成了「一世不叫」,於是直到現在玉泉寺的青蛙也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