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市,大明湖四怪,蛇不見,蛙不鳴,淫雨不漲,久旱不涸。(王建安 攝影)
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山東省省會、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濟南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泉城濟南,泉群眾多、水量豐沛,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流傳甚廣。
濟南大明湖四大怪的傳說由來已久, 「四怪」——青蛙不鳴,蛇蹤難尋,久旱不落,久雨不漲。據說,濟南城裡的青蛙從來不叫。城裡的青蛙不鳴不叫,但是一到城外,蛙聲呱躁不斷。兩相比較,令人感到奇怪,一直是人們關心和議論的話題。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濟南,在大明湖畔休息。真龍天子降臨,驚動了大明湖裡的各路神仙。
於是,大明湖裡百蛙齊鳴,眾蛇會聚,鳥飛蟲跑,一眾生靈都想一睹天子龍顏。但是乾隆皇帝正想休息,龍顏大怒,下旨令:「蛇歸洞,蛙不鳴。」
眾生靈見龍顏大怒,慌慌張張的溜掉了。從那以後,大明湖裡就再也見不到蛇了,也聽不到蛙鳴了。
後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大明湖「蛇不見,蛙不鳴」的自然生態之謎被解開。原來,「蛇不見」是因湖內魚鷹和其他水禽較多,而它們正是蛇的天敵。「蛙不鳴」是因為濟南城裡從地下湧出的泉水,水溫較低,青蛙生活在這裡,不能發情,因而也就不叫。
等到泉水流出城外,匯流地上,水溫增高,青蛙在這裡生活正常,到了發情時期,自然要叫。大明湖「久旱不落,久雨不漲」與特殊地理環境相關,泉水由南岸流入,水溢時從北岸的北水門流出,流入小清河,東注渤海;大明湖的湖底為不透水的巖層,注入湖中的泉水不能下洩,湖水常年保持較固定的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