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市武功縣普集街社區何家村村民何應輝最近心情不錯。因為在村上奶山羊養殖合作社務工的他,眼看自己精心照料的羊群中,有20隻奶山羊在近日陸續生了羊羔,他心想,只要自己把羊養得好,產奶品質好,在不久的將來,眼前的奶山羊定會幫他脫貧致富,敲開幸福的大門。
何應輝是何家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一家5口人僅靠幾畝薄地和他打零工來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很拮据。何應輝說:「我家裡有兩個上學的孩子,還有常年生病的父親,種地只能靠天吃飯,困難的時候餬口都成問題,感覺日子永遠看不到頭。」
2019年5月,何家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奶山羊養殖場的開工建設,讓何應輝終於有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我現在在養殖場裡務工,每月能賺2600元錢,算上我自己在這裡託養的7隻羊,到明年我就能有上萬元的收入,全家人的生活肯定會有很大的改善。」何應輝樂呵呵地說道。
普集街社區黨委副書記汪武剛介紹說,何家村合作社奶山羊養殖基地投資130餘萬元,採用「黨支部+村集體+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在羊場建設和管理中,為了更好地把村級集體經濟建設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基地為15戶貧困戶託養奶山羊105隻,並吸納本村3名貧困勞動力在養殖場長期就業,有力地促進了貧困群眾增收,積極發揮了益貧帶貧效果。
目前,何家村合作社奶山羊養殖基地已建成2棟2160㎡圈舍,存欄奶山羊600餘只,並建有青貯池1000立方米,乾草棚500平方米,飼料庫房200平方米,堆肥場500平方米,初步達到了現代化奶山羊養殖建設標準。
為了指導項目建設順利實施,該基地還聘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擔任技術人員,組織有關人員參加奶山羊養殖、動物防疫等業務知識學習,給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技術保障。
在發展奶山羊養殖的同時,該基地充分利用了當地的飼草料資源,讓秸稈「過腹還田」,增肥養田,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減輕環境汙染,還帶動了畜牧產業鏈的延伸,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實現脫貧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下一步,我們將陸續開工二、三期基地建設,擴大奶山羊養殖規模,讓群眾真正實現穩定脫貧。」汪武剛告訴記者,實現規模養殖、集中銷售、集體收益,形成一套脫貧帶貧的良性發展模式,才能為村集體經濟收入打牢基礎,讓群眾長久地享受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編輯: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