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寶人拿鳥食罐鑑寶,馬未都看了一眼問:您沒養過鳥吧?

2020-12-19 馬爺談人生

持寶人拿鳥食罐鑑寶,馬未都看了一眼問:您沒養過鳥吧?

在現在收藏市場上存在很多品種的古董,包括吃飯的、裝酒的、學習的等等古董都有,作用不同的古董都存在。但是很多人並不能分清古董的真假,持寶人就會到鑑寶節目請鑑寶專家進行鑑定。

其中一位持寶人拿著鳥食罐去鑑寶,但是馬未都看了一眼卻反口問到:您沒養過鳥吧?那麼到底是什麼情況呢?我們一起去看一下。

要說鑑寶能力馬未都可謂是數一數二的人物。馬未都的收藏歷史大概有40年,馬未都的鑑寶能力也是不同凡響,馬未都在很多節目之中都擔任鑑寶專家。

當時在一期鑑寶節目之中,一位持寶人帶來一個鳥食罐鑑寶,當馬未都問到鳥食罐的來歷,持寶人說當時看起來像清朝時期的鳥食罐,在古董市場淘的,但是持寶人說並不能辨別真假,所以拿到鑑寶節目鑑定真假。

馬未都當時持寶人手中的鳥食罐之後,剛看了一眼就反口問到:您沒養過鳥吧?持寶人回答到沒有養過。馬未都當時露出瞭然於胸的表情。

後來馬未都解釋說到養過鳥的人就更有利於的辨別鳥食罐的作用和真假。當時馬未都說持寶人拿的鳥食罐比較大,在大小上面是不符合一般鳥籠的大小的,而且不適合放在圓形和方形的鳥籠裡面。

當時馬未都還說持寶人手中的鳥食罐,上面的圖案也比較雜亂是「瞎塗」,並不屬於宣德瓷器繪畫的工藝,屬於近代仿製的物品。持寶人聽完之後感覺很失望。

小編覺得:在收藏文物時對於文物作用方面進行一些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就比如如果在餵鳥方面比較了解的話,再收藏鳥食罐之時就會有一些優勢。

同樣的例子在收藏其他物品之時也需要了解物品的作用,所以收藏文物之時可以收藏自己擅長經常接觸的文物。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分享你們的觀點。

相關焦點

  • 馬未都:土豪請我去鑑寶,打開門全是贗品,場面一時間很尷尬!
    馬未都:土豪請我去鑑寶,打開門全是贗品,場面一時間很尷尬!馬未都是收藏大家,自身的鑑寶能力也極為厲害,出名之後的馬未都常常受邀前去鑑寶,有些著名的拍賣會也會請馬未都親自「掌勺」,只有得到馬未都點頭的物品才能登上拍賣臺,馬未都其實並不喜歡幫人看東西,他認為鑑寶容易得罪人,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馬未都也只好認命了。
  • 小巧玲瓏鳥食罐:掌中珍玩,袖裡乾坤!
    「武將養畫眉,文人養繡眼,太太小姐養鸚鵡,公子養百靈。」養鳥離不開鳥食罐。漂亮的鳥食罐能為鳥籠增色,這也是養鳥人炫耀的資本。一般鳥籠中最少配有兩個罐,一個盛食,一個盛水。別看鳥食罐小,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集制瓷工藝、繪畫技藝、審美觀於一體,既具有實用性,又有收藏價值。
  • 馬未都:現在的古玩市場太亂,傻子越來越少,騙子騙完就跑!
    這還不都是拜那些所謂的「古玩高手」,「鑑寶專家」們所賜。 ,馬未都說:現在的古玩市場太亂了,傻子越來越少,騙子騙完就跑! 古玩市場剛興起的時候,確實有很多漏可以撿,可是有利益的地方總是逃不過作假的,有人一看這東西有利可圖,就做起了「仿古」的行當,拿贗品當真品賣,懂行的人看一眼就知道真假,但又不能拆臺
  • 馬未都:金字塔墓道可以進去,我看了一眼大斜坡,感覺力不從心
    馬未都:金字塔墓道可以進去,我看了一眼大斜坡,感覺力不從心金字塔我們都知道,在埃及的地位相當於秦始皇陵兵馬俑在我國的地位,那是頂級的世界級文化遺產。金字塔設計非常巧妙,世界各地的人們那是慕名前往就是為了一探究竟金字塔裡頭是什麼模樣。
  • 鳥食罐裡的風景
    鳥食罐「武將養畫眉,文人養繡眼,太太小姐養鸚鵡,公子養百靈。」中國人自古就有養鳥的習俗,上自宮廷內苑,下涉文人雅士,平頭百姓也愛養鳥為樂。養蛐蛐人會給蛐蛐弄個「葫蘆罐」,對於「愛烏及罐」的養鳥人來說,鳥食罐也越做越精緻。鳥食罐顧名思義就是盛放鳥食的小罐。一般鳥籠中最少配有兩個罐,一個盛食,一個盛水。別看鳥食罐小,卻似「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身上所承載著的文化內涵厚重,小小鳥食罐集制瓷工藝、繪畫技藝、審美觀於一體,既具有實用性,又有收藏文化價值。
  • 鳥食罐裡的風景(圖)
    鳥食罐   「武將養畫眉,文人養繡眼,太太小姐養鸚鵡,公子養百靈。」中國人自古就有養鳥的習俗,上自宮廷內苑,下涉文人雅士,平頭百姓也愛養鳥為樂。   養蛐蛐人會給蛐蛐弄個「葫蘆罐」,對於「愛烏及罐」的養鳥人來說,鳥食罐也越做越精緻。鳥食罐顧名思義就是盛放鳥食的小罐。一般鳥籠中最少配有兩個罐,一個盛食,一個盛水。別看鳥食罐小,卻似「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身上所承載著的文化內涵厚重,小小鳥食罐集制瓷工藝、繪畫技藝、審美觀於一體,既具有實用性,又有收藏文化價值。
  • 九旬老太持祖傳寶釵參加鑑寶,專家看後驚問她:您的父親是何人?
    有不少人都拿著自己家的傳家之寶來到鑑寶節目中找專家來鑑定,想看一看自己家的寶物是從哪個年代流傳下來的,並且具有怎樣的價值。雖然都說是傳家之寶,但是東西有真有假,有的值錢有的的確只是贗品而已。有一期鑑寶節目中,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太太來找專家鑑定家裡的傳家之寶,她的傳家之寶是一個金釵。
  • 馬未都:海上打撈古董有門道,很多東西撈上來還不能帶上岸
    收藏界著名藏家馬未都對各種類別的古董文物都是如數家珍,其中他最為了解的大概要屬瓷器。在鑑定瓷器之時,他基本上只需要看上一眼就知道東西究竟是真是假。在收藏寶物的過程中,馬未都見多了奇聞異事,有一件事就與瓷器有關。
  • 馬未都:收藏有詐
    門總算開了,一進門發現屋子裡四五個人神色慌張,他也不管那一套,把大青花罐子拿出來,往電視上一擱,這時才發現電視機是熱的,再看那些人慌張的表情,恍然大悟:原來這些人鎖在屋子裡看毛片呢。「我說毛片什麼時候都能看,你看我這個吧,特棒。我就發現每個人都特別茫然,他們都覺得我特掃他們的興。」這個大青花罐子就是馬未都從那個地攤上買回來的。在跟這些練攤兒的人熟悉了之後,他們就帶馬未都往住戶家裡領。
  • 女孩偷拿母親宰羊刀參加鑑寶,文物專家看後忙問:祖上是何身份?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鑑寶節目,在一檔鑑寶節目中,一位內蒙古女孩來到了節目現場,她帶來的寶貝竟然是家裡的宰羊刀,專家看後吃了一驚,忙問女孩祖上是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外表華麗的「宰羊刀」鑑寶節目一經出現,很多家裡珍藏了古董寶貝的都會來參加,讓鑑寶專家給鑑定一下,到底是真是假,到底值多少錢?
  • 觀復博物館藏品,國寶天字罐,馬未都:看一眼都奢侈
    馬未都作為觀復博物館的館長也有著很多的藏品,馬未都曾展示過一個觀復博物館的藏品國寶天字罐,還說」看一眼都奢侈「。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寶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馬未都當時展示的是一個」明成化·海馬紋天字罐」,簡稱成化天字罐。
  • 出書、鑑寶、收藏,小學文化的馬未都,實力證明書中自有黃金屋
    對此,馬未都的解釋是「這一切都是讀書帶來的」。無書可讀的時代馬未都出生於1955年的北京大院裡,因為10年動亂,他沒上過大學,也沒上過中學,讀完四年小學,便退學了。越是沒書讀的日子,馬未都越想要讀書。16歲時,他隨父母回到了北京,此後兩年裡,他在家裡無所事事,沒有學上,也沒有工作,因此擁有了兩年的黃金讀書期。可是那個時代書籍匱乏,物以稀為貴,能拿到一本書,馬未都就躺在床上看一整夜,書一合,天也亮了。
  • 「金城尋寶」活動邀您免費鑑寶
    為了深度挖掘具有西部代表性的藝術收藏品,給市民和收藏愛好者奉獻一場藝術收藏品盛宴,3月31日至4月1日,由中國(蘭州)藝術品收藏博覽會組委會、甘肅省收藏協會主辦的「金城尋寶」文化活動將在蘭州古玩城進行鑑寶活動複選。
  • 九爺講堂 鳥食罐之定燒者與繪畫者
    很多鳥友在鳥食罐的選擇上經常問我一個問題,這罐子到底是罐王的還是馮寶珍的?其實這罐子是當年罐王定燒馮寶珍的,前者是定燒者,天津的王洪如,外號罐王,後者是景德鎮的繪畫者。
  • 探秘:汝瓷中的鳥食罐
    皇帝喜愛養蟋蟀,必須要有蟋蟀罐,於是景德鎮御窯廠便為朱瞻基燒造了一些精美俊倫的蟋蟀罐,因為一個皇帝的喜愛而帶紅了一個瓷器品種—宣德青花蟋蟀罐。這一點與宋徽宗極其相似,宋徽宗喜歡養鳥,汝窯為他燒制了一定數量的汝瓷鳥食罐,從而也使這批汝瓷鳥食罐神秘而又珍貴。宋朝不但經濟繁榮而且文化發達,宋代名士喜歡養鳥,有專門養鶴,有調教鸚鵡,有訓練八哥,還有養鳥放生。
  • 大哥帶祖傳的「不動佛」鑑寶,專家看後大怒:這是大不敬
    大哥帶祖傳的「不動佛」鑑寶,專家看後大怒:這是大不敬跟著小編了解歷史了解收藏我是你們的朋友解讀歷史的小客棧,希望大家能夠在這間小小的虛擬客棧得到大家想得到的知識,我們中國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因為剛剛能吃飽飯,所以大家對於文物的理解不是很強,這期間有很多的文物因為我們的無知而毀壞了
  • 美女帶父親藏品來鑑寶,專家看後:膽子真大,這是收藏界的大忌諱
    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傳承歷史,歷史畢竟是歷史,我們沒有親眼見證過,但是如何去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呢?基本上是通過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古書典籍,而另一種,就是考古專家去研究那些歷史悠久的文物,從中去發現、去驗證古代的歷史風貌。
  • 馬未都:故宮的專家都非常厲害,但在這點上,他們不可能比得上我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大概是每個中國人都很嚮往的地方吧!這座凝聚了古人智慧的宏偉建築早已成為了中國的象徵,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是聞名全世界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它的建設不僅是為了給帝王提供居住、辦公的場所,更是古代帝王權力的象徵,明清兩代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此居住過。
  • 馬未都:只需要做到這一點
    馬未都:只需要做到這一點有人說馬未都是收藏界最高調的人,其實這樣說也並沒有錯,大家對收藏家們的印象就是極其低調,畢竟中國文化講究財不可外露,結果馬未都倒好,不僅把寶貝都拿出來展覽,開了自己的博物館,還經常上電視上節目,做各種分享和鑑寶。
  • 馬未都要花一萬三買個小竹籃,同行都勸他不要,馬未都:我又不傻
    馬未都一進去這個店鋪,就覺得裡面的一些小玩意還挺有意思的。馬未都興致勃勃一下子挑選了好幾件,而且還不盡興,親自問了老闆店鋪有沒有更好玩的東西。馬未都有點不理解,為什麼有更好的卻不拿出來?店主說因為太貴了。馬未都心想到底是店主太沒自信還是真的很貴呢?怎麼會有不敢拿出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