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心機很重的古董店老闆,如何撿漏?馬未都:只需要做到這一點
有人說馬未都是收藏界最高調的人,其實這樣說也並沒有錯,大家對收藏家們的印象就是極其低調,畢竟中國文化講究財不可外露,結果馬未都倒好,不僅把寶貝都拿出來展覽,開了自己的博物館,還經常上電視上節目,做各種分享和鑑寶。不過話又說回來,馬未都還真的有他高調的資本,把他博物館裡的東西暫且拋開,他單是拿30餘年的收藏經歷出來講,就能是一個收藏界的大網紅了,無數傳奇故事都見證著他這些年的閱歷,收藏界沒有他會少了許多風景,當然這也練就他一身的處變不驚,但是老手也有年輕的時候,當年的馬未都可不是這樣的。
還不到30歲的馬未都,有著另外一份正經的職業,那就是編輯,但是當時這種工作自由的時間是比較多的,閒暇時間許多人會選擇看看書,出去玩或者宅在家裡睡睡覺,但是馬未都不同,他會選擇去逛古玩攤子,80年代的古玩市場現在可比不了,因為當時真品也是沒有市場,滿大街珍奇古玩居然還沒有人要,但是即使這樣,馬未都依然入手古董時選擇比較謹慎,這也練就他的「火眼金睛」。
買著買著,馬未都越來越有底氣,除了內地外,他還會跑到香港去淘淘東西,當時的香港可不像現在過去那麼方便,而且許多人可能都對去香港沒興趣,因為消費水平還比較低。而像古玩這種買的人就更少了,但是馬未都不走尋常路,成為頭一批進入香港淘貨的人。
雖然去過很多次,馬未都依然不厭其煩,因為那邊撿漏的概率是比較大的,有一次馬未都看到一家從未去過的古董店,進去一打聽才知道是新開的,反正就是來逛古董的,馬未都可不管新店老店,於是就往裡走一直溜達,一個普通的白碗引起他的注意,老練的拿了起來,他摸到碗底有一個字,當時的呼吸就有點急促了,因為這是他一直在找的珍貴瓷器之一。
他把碗翻了過來,確認了自己的答案,這是個「盈」字,唐朝發展達到巔峰的開元天寶年間,國庫充盈,兵力強盛,而這個「盈」指的就是當時皇帝的小金庫「大盈庫」,裡面的東西都會寫個「盈」字,數量極其少,當時就算是馬未都也只在上海博物館見過一次。
馬未都假裝詢問老闆,想探探他到底懂不懂這種「盈」字瓷器的來歷,結果老闆竟然不知道,心機很重,他反而反問馬未都,馬未都要不是「功力」深厚,差點就露餡了,好不容易利拿下這件東西,國內能找到的完整邢窯都少之又少,底下刻了盈字的更是只有57件。能從中看出,馬未都因為沉得住氣,才能拿下這件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