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撿漏不一定要去古董市場,我買古董的地方,說出你也不信

2020-12-17 馬爺說古

馬未都:撿漏不一定要去古董市場,我買古董的地方,說出你也不信

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在如今的盛世之下,古玩行業可謂是非常火熱,即使是普通人,偶爾也會去閒逛一番,買點小玩意,買古董要去古董市場,這算是一個常識,但有些時候,在其它的地方也能買到古董,這些地方很奇怪,說出來估計你也不信。

馬未都是北京城裡的收藏大家,靠自己的能力開辦觀復博物館,裡面收藏的寶物眾多,不僅稀有而且非常貴重,這麼多的寶物,全是馬未都自己的私藏,有時候講起這些寶物的來歷,馬未都也會透漏一二,一次馬未都就說,自己以前買古董,很多時候都不是在古董市場買的,那地方特奇怪,說出來你也不信,這個地方就是菜市場。

這就有點讓人困惑了,菜市場不是賣菜的嗎?為何還會有古董呢?,這個中緣由,我們還是看看馬未都是怎麼說的吧。

在30多年前,也就是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很多小商販都跑到北京城裡做生意,有些是賣古董,有些是賣菜的,在菜市場裡面一擺攤就是一天,這個時候又不能回家,吃飯就成了一個問題,那個時候可不像現在,如果餓了到處有飯店,嫌麻煩還能叫外賣,小販們吃飯都只能自己帶,出門帶份午飯,用自家的碗裝起來,這算是解決了一頓。

一次馬未都去菜市場,看見有小販在吃飯,他站人家面前出了神,小販看著他很奇怪,不挑菜也不問價,就站那看自己吃飯,就有點不悅的問:你買什麼?馬未都賠笑:你手裡那碗賣不賣?小販說我這碗吃飯用的,你要它幹什麼,馬未都就說我喜歡,我可以給你錢,小販就問你給多少?馬未都伸出手一比,10塊,你想啊,小販賣一天菜才賺3塊5塊的,一個吃飯的碗卻能賺10塊,於是這筆交易就成了。

後來馬未都在菜市場又留心收了幾個碗,雖說放到現在值不了多少錢,但方式有趣,東西也都千奇百怪,所以馬未都一度還把北京城裡的各大菜市場當成了自己的撿漏基地,而小販們也看中了這個商機,回家紛紛搜羅舊東西,一邊賣菜一邊賣古董,這也算是兩不耽誤,有些人還因此賺了錢,算是一門新的副業。

所以說有時候收藏古董,並不一定要拘泥於某一個地方,只要有能力,有眼裡有閱歷,到哪都能買到古董。

參考資料:

觀復嘟嘟

相關焦點

  • 馬未都在香港古董店撿漏,老闆卻要「好事成雙」,虧了兩千萬
    馬未都在香港古董店撿漏,老闆卻要「好事成雙」,虧了兩千萬文/小海專注歷史故事說起我國的當代收藏界,不得不提起馬未都先生。馬未都學識淵博,見多識廣,通過自己的學習與鑽研,成為了收藏界的一方大佬。我想大部分人都是通過馬未都的撿漏故事了解他的。畢竟,靠著撿漏,在北京城裡撿出一座博物館的,天上地下可是僅此一號。或許有人因為馬未都自小在北京長大,懷疑他有著顯赫的身世。其實,這些馬未都在節目中都有了說明。他家在北京只能說是個普通人家,父母都是退休幹部。大富大貴算不上,但是一些小錢倒還是能拿得出手的。客觀來說,屬於中等家庭吧。
  • 遇到心機很重的古董店老闆,如何撿漏?馬未都:只需要做到這一點
    遇到心機很重的古董店老闆,如何撿漏?還不到30歲的馬未都,有著另外一份正經的職業,那就是編輯,但是當時這種工作自由的時間是比較多的,閒暇時間許多人會選擇看看書,出去玩或者宅在家裡睡睡覺,但是馬未都不同,他會選擇去逛古玩攤子,80年代的古玩市場現在可比不了,因為當時真品也是沒有市場,滿大街珍奇古玩居然還沒有人要,但是即使這樣,馬未都依然入手古董時選擇比較謹慎,這也練就他的「火眼金睛」。
  • 馬未都撿漏能力雖厲害,但開古董店卻不行,後來得高人支招才解決
    能把撿漏當成家常便飯的事情,這種人並不多見,不然就沒有這麼多打眼的故事了,馬未都也就因為這項本事,才在古玩行當裡頭,名聲越混越大,甚至後來到潘家園逛攤,身邊都會圍著一大群人,這裡面有藏友,也有許多歷史愛好者,都知道馬未都眼力勁好,想瞧瞧他是怎麼買東西的。
  • 馬未都:我見過最狠的古董做局,活生生造一個墓,現挖現賣!
    曾經一個馬未都熟識的西北商人,送給馬未都一堆古董。 馬未都一看說這些都是新的我不要。商人說馬先生你放心,這都是我親自帶人下去挖出來的,我們開著越野車開了好幾天,風雨勞頓的,到那兒幾乎都沒有人煙,好不容易找到墓道,現挖出來的,怎麼可能假呢?
  • 馬未都:逛香港古董店撿到漏,老闆非要「好事成雙」,虧近兩千萬
    馬未都:逛香港古董店撿到漏,老闆非要「好事成雙」,虧近兩千萬收藏裡有點文化見識的我們就可以稱為老師,而如果是撿漏方面特別厲害的,那就可以叫做收藏家了,如果撿漏撿到把博物館開起來,那可以叫做頂級收藏家,馬未都就是其中之一,他依靠著數十年的撿漏歷程
  • 日本古董店老闆遇上中國收藏家,馬未都:不多不多,賺他3億而已
    日本古董店老闆遇上中國收藏家,馬未都:不多不多,賺他3億而已提起我們國家的近代史,可能許多人腦海裡都能出現西方列強入侵,並在華夏大地上燒殺搶掠的情景,後來更有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企圖將我國直接佔領,對於整個洋洋華夏古國來說,都是千年未見之大變局
  • 馬未都:我曾在琉璃廠開古董店,生意慘澹,老先生說我做不了買賣
    馬未都:我曾在琉璃廠開古董店,生意慘澹,老先生說我做不了買賣馬未都是一個收藏家,也是一個很有魄力的商人。但是馬未都也有在經商方面不如別人的時候,他曾在琉璃廠開過一個古董店,這是大家沒有想到過的事情吧!事情就是這麼的讓人感到意外,這馬未都就屬於這一種。對此,用馬未都的說法就是「我曾在琉璃廠開古董店,生意慘澹,老先生說我做不了買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一個收藏界的扛把子,為何就這樣的不被人認可?這背後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隱情呢?話說馬未都進入古玩行,也是經歷了一個非常曲折的過程。他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那也是一個工薪階層,也就是一個收入穩定的小編。
  • 馬未都:我買古董有「三藏三不藏」,讀懂了你也能成為內行人!
    馬未都:我買古董有「三藏三不藏」,讀懂了你也能成為內行人!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收藏似乎都是有錢人的愛好,而跟普通人的關係不大,原因很簡單,因為收藏不僅需要財力物力,還需要大量時間,如果要從收藏本身來看,其實這就是一種精神享受,只不過在現代,古董還多了一項價值,那就是可以當做投資,而馬未都則是所有「投資客」中的佼佼者。
  • 來香港這兒買古董特過癮,馬未都差不多每家店都買過東西!
    荷李活街景那時改革開放時間不久,國內與香港的差距明顯,我去香港住宿吃飯都要算計,徐先生卻已是富甲一方的富翁、國際知名的大收藏家了。他告訴我有個德高望重的老專家看過,吭吭唧唧地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他說,他不喜歡這種態度,真假先不論,人生不能是一團糨糊。
  • 馬未都:相中一個仿汝窯,老闆卻不識貨,我就鼓勵他說出多少錢!
    馬未都:相中一個仿汝窯,老闆卻不識貨,我就鼓勵他說出多少錢! 其貌不揚的地攤,往往也可以創造奇蹟,一大批國寶級文物都是從地攤上走進博物館裡的。比如馬未都曾在地攤上撿漏了一個西漢鎏金蠶,同款的是陝西博物館的展館之寶,民間擁有者僅馬未都一家,可見馬未都確實是有眼力勁。
  • 馬未都成名史:不僅僅靠「撿漏」和「淘寶」,還有一個原因很重要
    再加上北京有很多半地下狀態的市場,馬未都經常出入這些自發形成的古玩交易市場。同時用做編輯和寫稿子的收入,於是馬未都收藏了大量自己喜歡的瓷器,它們構成了自己收藏的主體。 事實上馬未都確實做了一番不被人理解的事業,這段時間,馬未都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獲取瞧得起上眼的文物古董。除了在地攤中「尋寶」,他還到收破爛的地方「淘寶」。因為剛剛經歷浩劫,文物的價格一直跌在谷底,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萎靡不振。
  • 李嘉誠找馬未都買古董,打了六折還是覺得貴,究竟是什麼?
    而機會來臨的時候不敢去把握,怕花錢,雖然幾年後也能存夠幾萬塊錢,但依舊連個房子首付都付不起。而對於富人來說,他們的思維更傾向於得到結果,花錢去提升自己,從而換取更多賺錢的機會,例如,他們會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到處飛,花錢去向有能力的人學習,或者花錢去投資一切他們認為會升值的東西。
  • 馬未都在古董文玩店看中一瓷碗,碗底的1個字,令馬未都激動手抖
    尤其是在收藏這個過程中,它除了可以無形之中提升文化素養,關鍵像一些古董文玩,他們是不會貶值的。而且他們的升值空間特別大,總會在某一段時間,讓你大賺一筆。因此,與其把錢放在銀行裡,不如用它來做一些投資。當然,做這行就需要有一些了解,畢竟文玩市場的水特別深,一不小心就容易上當受騙。傾家蕩產,可能來的都是贗品,所以一定要擦亮眼睛。
  • 馬未都在香港購買了一個古董,古董底部藏有一字,我的手直發抖
    馬末都是《百家講壇》一位出名的人物,是一個叱吒古玩界的收藏家,想必大家對馬末都都不陌生。馬末都曾在春晚時對周杰倫最珍愛的青花瓷,別有一番「論述」。而他一生中見過的稀世珍品,比一個博物館中藏品的都要多。據報導,馬未都在香港曾購買了一個古董,底部藏有一字,讓他的手直發抖。為什麼他的手直發抖呢?
  • 馬未都發家史:古董這麼多卻從不收字畫?王朔:撿破爛的能沒點數
    ,瓶瓶罐罐很容易就會漏,而書畫一般很少漏,而且書畫多假貨,所以馬未都盡靠撿漏這些瓶瓶罐罐來發家致富。 不管在什麼時候,書畫這種東西都不是一般人能夠接觸的,而且在那個時代,寶貴的書畫都是閉門不出,自己收藏的,而馬未都和這些毫無關係,原始積累的錢也不多,因此只能另選他路,走起了搞文物的路子,剛好那個時候沒什麼人注意到這些文物的價值,因此有人要就便宜賣了。
  • 逛古玩市場,能找到哪些有趣的假古董?有些能讓你笑出內傷!
    逛古玩市場,能找到哪些有趣的假古董?有些能讓你笑出內傷!國慶假期都出去旅遊,作為古董愛好者怎能錯過。必須要逛一逛古董市場。假期這裡人特別多。如果你認為這些人都是來撿漏的,你就錯了。在古董市場,能夠撿漏,那自然是運氣十足。
  • 「撿漏專家」馬未都:欲將百億身家捐贈博物館,可惜兒子有意見
    他雖然學歷低,但他對傳統文化的積累,絕對超過了99%的專家,在潘家園舊貨市場靠「撿漏」發家的他,已經擁有一個市值400億的博物館。從作家到一個身家幾百億的博物館館主,馬未都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30多年的時間裡,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蛻變。
  • 馬未都要將古董全部捐掉,一點不留給子孫,為何兒子卻不同意?
    憑著這樣成功的作品,馬未都賺了不少的銀子,後來事業有成的他也直接去收藏領域發展。到了上世紀90年代,馬未都就收穫了不少的古董,其中包括陶瓷、玉器、漆器等很多不同的類型。1992年,他還出版了自己所寫的與收藏相關書籍。由於馬未都在這方面一心一意的發展,所以後來他的藏品竟多得可開博物館了。而本著「讓大夥都能欣賞到藏品」的原則,他還真的開了屬於自己的觀復博物館。
  • 馬未都結婚時,買的全是舊家具,親戚們說你也太摳了吧!
    馬未都善保堂裡的古家具當年的古玩市場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買方手中,老物件根本無人問津,說賣的人追著買的人跑也不為過。所以嚴格的講,根本就無所謂撿漏,一件東西誰買都是漏,這種情形和初期的股市一樣,閉著眼隨便買哪只股票都是賺。
  • 河北衡水:古董市場買到假貨,顧客要求退款被拒,網友稱不懂規矩
    有網友看到這一幕稱:古董市場本來就有這樣的規矩,無論是什麼物品賣出去以後,買家和賣家是概不追究的。無論貨物真假,靠的就是買家的眼光,如果顧客自己根本就不會鑑別,還想花錢撿漏的話就太不應該了。看到該男子怒氣衝衝地拿著一把銀元,向身邊圍觀的人解釋自己的怒氣,認為古董地攤老闆不應該把假銀元賣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