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二十世紀中國佛教最寶貴的智慧結晶

2021-02-19 人間佛教思想研究

2020年11月29日,中國佛教協會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基地在浙江佛學院揭牌。基地位於浙江佛學院(總部)院內正精進樓三樓。基地的走廊和室內展示了一批以「人間佛教歷史沿革」為主題的歷史老照片共57幅。隨著基地的揭牌,這些人間佛教思想發展的歷史老照片如今全部入藏於浙江佛學院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基地。浙江佛學院編輯部將這些值得紀念的照片分期展示在「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公眾號裡。

第一期第一部分以太虛大師的照片為主。

太虛大師法相;1924年,太虛大師在武昌佛學院初級大學開學紀念合影照;1925年太虛大師與水野梅曉在日本京都時的合影照;1925年,太虛大師率團參加在日本召開的東亞佛教大會照片;1928年,蔣介石在杭州靈隱寺與太虛大師、玉皇法師的合影照;1928年,太虛大師在新加坡弘法照片;1929年,太虛大師在倫敦演講和在德國與卜爾熙公使及衛禮賢博士的合影;1931年,太虛大師指導下的閩南佛學院各部的照片;1932年,太虛大師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開學合影照片;1933年寄塵法師作的並在《香海佛化刊》第五期刊登的《太虛大師略傳》照片;1935年春,太虛大師參觀廣學會的合影;1940年,太虛大師與印度總理尼赫魯等人的合影;1946年大師在中國佛教會會務訓練班訓辭照片;1947年,太虛大師在《覺有情半月刊》紀念刊書影;《海潮音》雜誌與太虛大師。

人間佛教思想研究

|浙江佛學院編輯部

相關焦點

  • 茗山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
    「為了尋找推進佛教革新的依據,大約在1915年,大師即找到了大乘佛教之源——人乘法,主張五戒、十善的提倡,使佛化深入民間,以改良社會、政治、風俗……」後來,他又提出多種方案,「以期形成淳厚的民風國俗,建成人間淨土。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人間佛教』理念的起源。」他強調:「太虛大師人生佛教理論的建立,是近代佛教教理改革的重大成就,提倡人間佛教是20世紀中國佛教最可寶貴的智慧結晶。」
  • 臺灣佛教四大山頭均秉持「人間佛教」理念
    我們《文化大觀園》欄目開播七年裡,也陸續拜會了臺灣佛教界不可不提的四大山頭,也是臺灣最著名的四大佛教道場。人間佛教的理念最初是在上世紀1930年代,由太虛大師提出的,提倡佛教應走出山林,走向人間,那時正值內憂外患國勢頹敗的年代,教界亦面臨同樣的危局,當時百姓甚至會視出家人為不祥之物,因為人們大多在操辦喪事時才會念及寺院、僧人,民眾普遍以為佛教乃為死人服務的法門,再加上往生淨土思想的普及,更是讓人們視佛教為只關心來世的死亡宗教,如何讓佛教回到人間,回到民間,注重入世而非出世,注重度生而非度亡,人間佛教理念的提出成為佛教在近代發展歷程中的轉折點
  • 佛光山人間佛教海外傳播
    黃文斌的《從星雲大師在馬來西亞弘法事跡探析其人間佛教內涵與開展》一文指出,星雲大師在馬來西亞的弘法非常成功,早期基本上是協助弘法及培訓人才,隨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佛光山的組織在馬來西亞生根,進入2000年後,星雲大師在馬來西亞的活動幾乎都與馬來西亞佛光山的組織相關。
  • 佛教傳入中國第六階段——從人生佛教、人間佛教到三和理論的提出
    五臺山潔淨的生態環境趙樸初居士不負重託,克服時艱,於1983年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正式提出:今後中國佛教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就是人間佛教。並在其所著《佛教常識答問》第五章第五節「發揚人間佛教的優越性」中指出,佛教五乘佛法中,人乘、天乘是世間法,聲聞乘、緣覺乘和菩薩乘是出世間法,世間法是世人易學而能夠做到的,也是應該做到的,前人名之為人間佛教。人間佛教的主要內容就是:五戒、十善。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佛教認為,這類不道德的行為應該嚴格禁止,所以稱為五戒。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礎上建立的,約身、口、意三業分為十種。
  • 陳兵:人間佛教與佛法的出世間修證
    人間佛教自20世紀20年代由太虛大師等提倡以來,經過近80年的研究、實踐和弘揚,已經被中國海峽兩岸的廣大佛教界人士普遍認同,受到社會的好評,影響波及海外
  • 「給」是人間佛教的核心
    對於兩岸信眾來說,星雲大師和其倡導的人間佛教幾乎家喻戶曉,但對於到底什麼是人間佛教?佛教如何回歸佛陀的本懷?很多人卻並不熟悉。日前,本報記者就以上問題在江蘇宜興大覺寺獨家與星雲大師面對面談人間佛教。
  • 人生佛教(人間佛教),是否符合佛陀本懷?
    人間佛教是以世間法為度人之方便、出世之階梯。因此,釋迦佛在生活中得到自在,佛法就在人間,就在生活間,而不是脫離生活的。釋迦佛在人間以身作則、體現佛教精神的這種人生,其實就是人間佛教的一種典型。(二)歷代祖師均提倡做人是基礎從佛教發展歷史及傳播情況來看,不管是在印度還是中國,不管是小乘佛教還是大乘佛教,其各個宗派、歷代祖師,首先就是講做人。人是最殊勝的,《阿含經》中講:一切眾生中,人為第一。
  • ——佛光山人間佛教海外傳播研究
    進入21世紀後,星雲大師在繼續強調佛光山人間佛教「國際化」品格的同時,大力提倡「本土化」,是為佛光山人間佛教在海外真正紮根繁盛作出的原則指導。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優勢在於她的「中國化」,因此如何處理「本土化」與「中國化」的關係十分關鍵。同時,「世俗化」與「再神聖化」也是佛光山人間佛教海外傳播長久發展所要把握的一對矛盾。
  • 佛教的另一幅面孔——臺灣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是表明並非教人離開人類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裡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來改良社會把世界改善的佛教。……質言之,今此人間雖非良好莊嚴,然可憑各人一片清淨之心去修集許多淨善的因緣,逐步進行,久之久之,此濁惡之人間便可一變而為莊嚴之淨土,不必於人間之外另求淨土,故名為人間淨土。
  • 《原佛》觀察|王雷泉:兩千年的佛教是一個個孤零零的土豆——從「人間佛教」的突圍到「生活禪」的展開
    以下為觀點摘錄:      近代中國佛教面臨的三大挑戰   生活禪的理念和實踐,是20世紀以來「人間佛教」的一個表現方式。因應整個中國的共業環境,「人間佛教」的提出是為了應對近代中國佛教的危機,也與國家面臨亡國滅種危險的命運緊密相關。
  • 人間佛教思想的播種者——印順法師
    印順法師(1906-2005、6、4)是當代中國佛教著作等身的三藏法師,被國際佛教界譽為當代佛學泰鬥和中國佛教界「劃時代的博士比丘」 (1),有「玄奘以後第一人」(2)之稱譽。半個世紀以來,印順作為中國佛教界的領軍人物,振錫海內外,廣作獅子吼,著書以弘法,法音遍寰宇,其佛學研究,吸納百家,不拘成見,以「佛法研究佛法」,自成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
  • 連結當代社會 探人間佛教真義
    ,共有來自美國、日本、大陸、香港、新加坡等八個國家地區、二十多所知名學府專家學者不遠千裡而來,齊聚於這場跨國界盛會。圖/記者邱麗月解行並重 關注人之議題 開幕式上,擔任主持人的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程恭讓先闡述座談會主題「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宗旨與座談會研討面向,期待透過對人間佛教的探究來拉近與當代社會連結、解決現今遇到的問題與面臨的挑戰,讓世間更美好;隨後播放影片《星雲之道》問道,由星雲大師透過影片闡述人間佛教真義;接著由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
  • 「21世紀海絲佛教 .福建論壇」在福州圓滿閉幕
    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州開元寺方丈本性大和尚代表主承辦方致《勇當世紀先鋒,為全球倫理的構建貢獻佛教智慧》的歡迎詞,本性大和尚在致辭中說:30年前,我一出家,恩師就囑咐我說:我們不該老是祈求佛陀能為我們靈驗什麼,而是應該問問自己,我們能為佛陀驗證些什麼。今天的地球,危機四伏;今天的世界,困境重重;今天的社會,難題成堆;今天的人類,苦難無數。什麼是解決之道?
  • 佛教在港臺:臺灣居士佛教觀感
    清代末年以來,由於楊文會等人的倡導,居士佛教在大陸迅速興起,特別是由於歐陽漸等人對於傳統佛教中尊僧抑俗、僧俗不平等思想的批判,使居士佛教的地位得以大大提高。在二十世紀五○年代初期,臺灣佛教界也曾出現過尊僧抑俗的傾向。一九五三年,印順法師發表《建設在家佛教的方針》,文章明確指出:「復興中國佛教,說起來千頭萬緒,然我們始終以為:應著重於青年的佛教、知識界的佛教、在家的佛教。
  • 「21世紀海絲佛教•福建論壇」在福州隆重開幕
    「21世紀海絲佛教•福建論壇」的主旨為:慈悲、智慧、忍讓、包容、中道、圓融、和合、共生。舉辦論壇,就是為了弘揚這一主旨精神,為全球倫理的構建貢獻東方文明及佛教文明的智慧。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州開元寺方丈本性大和尚代表主承辦方致歡迎詞,本性大和尚在致辭中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的初心與使命,就是為了拯救危機,突破困境,解決難題,消除苦難。
  • 臺灣佛教檔案:不得不服的人間奇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信仰人數統計可能與道教、儒教或其他臺灣民間信仰有重疊的情況。據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發布的資料顯示,臺灣有多達80%的人口信奉某種形式、摻雜有佛教信仰因素的傳統臺灣民間信仰或臺灣宗教。人間佛教是臺灣佛教的特色人間佛教的普及,是臺灣佛教的特色。例如當臺灣民眾描述「有人去世」時,大多使用「往生」這個佛教術語。
  • 人間奇蹟,臺灣佛教——您真的想不到!
    人間佛教是表明並非教人離開人類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裡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來改良社會把世界改善的佛教。……質言之,今此人間雖非良好莊嚴,然可憑各人一片清淨之心去修集許多淨善的因緣,逐步進行,久之久之,此濁惡之人間便可一變而為莊嚴之淨土,不必於人間之外另求淨土,故名為人間淨土。
  • 臺灣佛教檔案 不得不服的人間奇蹟
    此外,佛教也以藝術、建築等多種形式出現在大眾的視線內。在2012臺灣建築獎評選中,臺灣法鼓山大溪齋明寺奪下「2012臺灣建築獎首獎」。臺灣的佛教景點不僅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也屢屢被列入到中國內地的佛教信眾的臺灣旅遊清單。佛教是臺灣最流行的宗教之一 寺廟超過各類學校總數
  • 魏道儒:人間佛教的實踐樣板是釋迦牟尼佛
    20日,由加拿大佛教會湛山精舍發起,中國佛教協會、加拿大佛教會、美國佛教聯合會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加美三國佛教論壇》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魏道儒教授出席論壇並提交了《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內涵與特點》的主題論文。魏道儒教授在論文中闡述了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從醞釀到基本定型的發展歷程,魏道儒教授認為:在今天,「人間佛教」已經不僅是一種學術思潮,而且是具有國際影響的佛教適應社會的現代化轉型實踐。
  • 生活禪語 | 落實人間佛教的方法
    生活禪是在祖師禪的基礎上,為了適應當代社會人心的需要而提出來的一種修行理念,是人間佛教在修行上的具體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