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零食品牌「a1零食研究所」(下稱a1)已於 4 月獲得由中金資本旗下中金文化消費基金領投,ROC 跟投的近 2 億元 B+ 輪融資,今日資本等老股東追投。a1 成立於 2016 年下半年,2017 年完成了 5000 萬元 A 輪融資、2019 年完成了 1 億元 B 輪融資。截至目前,a1成立三年多已經完成三輪融資,融資總額達 3.5 億元。
創始人周煒平有 17 年食品營銷行業經驗,曾擔任雅客集團、福馬集團、雪榕集團等企業副總裁、營銷總經理等職位。周煒平告訴36氪,此次融資獲得的資金將主要用於產品及研發、門店拓展及會員制建設、品牌升級這三方面。
在沒有大規模集中營銷投放的前提下,a1依靠產品力和口碑迅速打開市場,銷售額自成立以來每年保持 300% 的增速,2020 年預計突破 10 億元。在線下門店業務得到商業驗證的基礎下,a1也計劃在 2020 年開出 50 家 D2C 門店,其中付費會員將突破 300 萬名。
談及零食市場,周煒平總結道,第一代休閒食品企業佔據電視廣告的傳播紅利和大賣場的渠道紅利,康師傅、統一、旺旺、達利園、雅客等品牌迅速瓦解了以地方企業為主的本土食品行業,吃到了中國消費升級的第一波紅利。而網際網路渠道的興起,使得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百草味等第二代休閒食品企業登上舞臺,這兩年相繼完成上市或被收購,不到10年就走完了前輩們幾十年的成長道路,成功進入收穫期,也進一步加深了市場對零食企業的認可度。
但這些企業很快出現了過度依賴平臺、利潤微薄、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隨著90、95後新消費群體的崛起,零食企業正迎來第三波浪潮,產品創新、快速迭代將是第三代休閒食品企業的共同主題。中國的零食市場產值接近 3 萬億,頭部佔比很小,還有足夠的空間容納 100 家百億規模的企業,也有機會誕生 3-500 億規模的國民級企業。
連續三輪投資a1的今日資本徐新也接受了36氪的採訪,她表示,零食賽道足夠大且連年保持雙位數增長,媒體和消費者行為都在劇變,電商和新零售持續帶來增量,新品牌正在擊敗那些落後於時代的老品牌。
a1零食研究所的主要產品
產品力才是核心競爭力
回憶第一輪投資 a1 的決策,徐新提到一個細節,當時 a1 成立不到一年、只有 3 個SKU,但每個單品的銷售額都超過了 1000 萬元。在徐新看來,這說明團隊對於產品擁有「killing sense」,零食市場大且分散,新品牌必須要足夠聚焦,且能夠預判消費趨勢,才有機會突圍。
周煒平也告訴36氪,a1 的定位是「以產品為驅動的零食公司」,2018 年的蛋黃酥和 2019 年的雲蛋糕就是 a1 的兩款超級爆品。對於企業來說,爆品不僅意味著品牌「破圈」,還能在上遊實現規模化生產,從而實現高性價比,為消費者提供更好體驗。
蛋黃酥屬於中式糕點、雲蛋糕則屬於西式糕點,今年 a1 還將在烘焙領域重點發力。「烘焙市場規模大、分散、復購高,近幾年流行短保,產品技術難度很大,是食品領域裡最難啃的一塊骨頭,但也能幫助 a1 接觸到最廣泛的消費人群」,周煒平介紹到。
那如何能夠持續打造爆款呢?周煒平認為,企業必須在研發上有足夠的投入。以雲蛋糕為例,a1 搭建了專門的研發小組,用了 2 萬顆雞蛋、試了幾千次配方才確定最終比例,為了實現綿軟口感,還採購了一臺 400 多萬元的巨型打發機來打發雞蛋。
「很多傳統零食企業採用 OEM 的貼牌模式,工廠做什麼、企業賣什麼,品牌價值只在營銷和渠道,產品同質化嚴重。a1的做法是 ODM,先自己做好核心研發,再與工廠進行產能合作,這樣才能保證產品擁有競爭力」,周煒平告訴36氪。同時,a1也在持續以股權投資的形式參與到供應鏈,與工廠形成利益共同體,尋找高效的生產模式。
而今年下半年,a1還將在廈門落地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實驗室規劃預算在 4000 萬元,將會以基礎研發為主、應用研發為輔。企業發展早期,a1更多是在配方、口味等應用領域下功夫,而廈門實驗室將會在基礎原料、保鮮技術、生產工藝等基礎領域做更多研發,為a1構建長久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