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延續至今的藩屬國,現在跟中國關係不錯,老國王剛剛去世

2020-12-12 歷史的皇宮

面前小編有篇文章,介紹了清朝的多個藩屬國,這些藩屬國都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了,例如朝鮮王朝、琉球王國、越南阮朝等,就連最後一個脫離與清朝藩屬關係的尼泊爾沙阿王朝,亦在2008年,因尼泊爾廢除君主制,實行共和制而滅亡,不過小編今天要介紹的這個朝代,歷史上曾經是清朝的藩屬國,而且是唯一還沒滅亡,並延續至今的藩屬國,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泰國曼谷王朝,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曼谷王朝。

泰國曼谷王朝王宮

曼谷王朝又名卻克裡王朝,建立於公元1782年,開國君主昭披耶卻克裡(即拉瑪一世),拉瑪一世本來是吞武裡王朝將領,公元1782年,拉瑪一世發動宮廷政變,殺吞武裡王朝國王達信(達信既是吞武裡王朝開國君主,又是亡國君主),自立為王,同年遷都曼谷,曼谷王朝正式建立,公元1793年,拉瑪一世遣使朝貢中國清朝,乾隆皇帝冊封拉瑪一世為暹羅國王(當時泰國叫暹羅),曼谷王朝從此成為清朝藩屬國。

拉瑪一世在位27年,致力於擴充版圖,奠定了現代泰國的疆域。

後面繼位的拉瑪二世、拉瑪三世,都是守成君主。

公元1851年,拉瑪四世繼位,他從鴉片戰爭中看到中國清朝的腐敗無能,於是實行改革,學習西方,讓處在封建社會的暹羅慢慢向文明社會轉型,不過此時西方列強入侵暹羅,強迫暹羅籤訂不平等條約,暹羅還是淪為了半殖民地社會,並從此脫離與中國清朝的宗藩關係。

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

公元1868年,拉瑪四世之子拉瑪五世繼位,拉瑪五世就是泰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後世稱之為「朱拉隆功大帝」,他小時候受的是西方教育,在位42年,在父親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重點是廢除封建主義,使泰國快速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轉型,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他運用出色的治國能力,成功讓暹羅擺脫了半殖民地社會的命運,保持了國家的獨立。

後朱拉隆功大帝之子拉瑪六世繼位,他在父親的基礎上繼續推行改革。

公元1925年,拉瑪七世繼位,他在位期間,由於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強烈衝擊,暹羅在公元1932年,廢除幾百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度,這是泰國邁向現代社會的重大事件。

泰國人妖

公元1935年,拉瑪八世繼位,公元1939年,暹羅政府經過多方面徵集民意和慎重考慮,以本國民族泰族,把國號「暹羅」改為「泰王國」,簡稱「泰國」,至此,泰國國名沿用至今,拉瑪八世在位期間,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泰國在日本帝國的逼迫下簽訂同盟條約,加入了法西斯聯盟,向英美等反法西斯聯盟國家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泰國第二天就宣布當年向反法西斯聯盟的宣戰無效,被承認,泰國免去被盟軍佔領的命運。

泰國曼谷王朝拉瑪九世

時間到了1946年,泰國又是新王登基的一年,拉瑪九世繼位,拉瑪九世勤政愛民,深受泰國國民的尊敬和愛戴,拉瑪九世重視外交,積極發展與周邊鄰國的友好往來,維護國際平衡,1971年,中泰兩國正式建交,兩國從古代的藩屬外交關係,演變為現代社會的平等外交關係,拉瑪九世在位期間,中泰兩國一直友好往來,關係相當不錯。

拉瑪九世在位整整70年,是泰國歷史上在位世界最長的君主,乃至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2016年10月,深受泰國國民尊敬和愛戴的老國王拉瑪九世駕崩,其子拉瑪十世繼位,即現任泰國國王。

拉瑪九世、拉瑪十世、王后

縱觀泰國曼谷王朝,自開國以來成為清朝藩屬國,後來因西方列強入侵脫離宗藩關係,曼谷王朝歷代君主大都很有治國能力,由始至終都維護國家的獨立和實現國家的富強,直到二戰後仍然能統治泰國,儘管沒有實權。

曼谷王朝延續至今已經200多年,而且沒有任何滅亡的跡象,是清朝眾多藩屬國中,唯一延續至今的藩屬國,儘管宗藩關係早已不存在,清朝也早已滅亡,國名也已經由暹羅改為泰國,但現在中泰兩國關係相當不錯,相信兩國能一直保持友好往來。

泰國曼谷王朝王室徽章

相關焦點

  • 清朝時期,將近20個國家都是中國的藩屬國,現在它們都在哪呢?
    清朝是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王朝,清朝最終的覆滅也意味著封建社會的完結。我們現在看清朝的歷史,大都會看到慈禧太后的時期,為什麼呢?就因為這個時候的我們被別的列強們欺負的太慘了,所以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都對清朝的懦弱感到羞恥和憤怒。
  • 此藩屬國國王葬於中國,後裔入中國籍,至今守陵六百年
    中國古代作為亞洲文明的開創者,一直處於世界文明的最高端,可以說是萬國來朝。周邊一些國家歸附中國王朝的藩屬國就達40個之多,其國王都由古代中國皇帝冊封。這些藩屬國都以向中國朝貢為榮,所以,有的藩屬國國王借朝貢之機,攜帶家眷來中國遊玩是常有的事,看看天朝上國的風光,中國之大,一遊就是好幾個月。
  • 此藩屬國國王葬於中國,後裔入中國籍,至今守陵六百年
    中國古代作為亞洲文明的開創者,一直處於世界文明的最高端,可以說是萬國來朝。周邊一些國家歸附中國王朝的藩屬國就達40個之多,其國王都由古代中國皇帝冊封。這些藩屬國都以向中國朝貢為榮,所以,有的藩屬國國王借朝貢之機,攜帶家眷來中國遊玩是常有的事,看看天朝上國的風光,中國之大,一遊就是好幾個月。
  • 清朝時期,將近20個國家都是中國的藩屬國,現在它們都在哪呢?
    清朝是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王朝,清朝最終的覆滅也意味著封建社會的完結。我們現在看清朝的歷史,大都會看到慈禧太后的時期,為什麼呢?就因為這個時候的我們被別的列強們欺負的太慘了,所以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都對清朝的懦弱感到羞恥和憤怒。
  • 基本消失殆盡,只有一國延續至今
    古代中國是何等的繁榮富強,周邊很多國家都臣服中國,奉中國為宗主國,這些國家稱為「藩屬國」,年年來朝、歲歲來貢,中國到了大清王朝統治,基本奠定了今日中國的版圖,周邊有多個國家奉中國為宗主國,盡顯我天朝國威,但隨著歷史發展,這些藩屬國今何在?
  • 這個國家從清朝開始依附我國,此國王可不是中國人,但要有中國名
    此後暹羅的國王一出生就會有一個中國名字,登基之後就要上報清朝冊封,直到現在依然如此。如之前去世的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蒲美蓬,中文名字叫鄭固,現在的拉瑪十世中文名字叫做鄭冕。在中國歷史上,提到姓,很多人會聯繫到《百家姓》。《百家姓》是一篇關於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獻記載,成文於北宋初。在宋代的《百家姓》中,鄭姓排在第七位。
  • 這個藩屬國直到清朝滅亡的那一年,仍然堅持上供,民國時還要堅持
    中國歷史上最繁盛的朝代應該是清朝,在這個時候不光領土面積達到了最高峰,還有很多藩屬國。不過隨著歐洲國家的發展,中國的地位不斷下降,一開始中國還能給那些附屬國提供保護,現在連自己都管不了自己,還被迫把自己的土地送給別人,所以到清朝末期的時候,中國的附屬國基本上已經沒有了。
  • 朝貢藩屬國那麼多,康熙為什麼最喜歡琉球?
    雖然過去的中國曾跟許多國家建立朝貢體系,但在這些不同的藩屬國中,也有關係的遠近。而不同的皇帝,也會表現出對某個藩屬國特別的喜愛。在康熙時期的藩屬國,最讓皇帝滿意的,莫過於琉球。琉球跟中國的關係,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當時兩國開始建立宗藩關係,建立朝貢體系,並且一直保持友好的往來。當然,在康熙眼中,這一點並不是最重要的。
  • 500多年前此國曾是中國的藩屬國,卻被日本侵吞,現在想獨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宗藩國叫琉球王國,它位於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琉球群島上,是海上貿易的交通要道。因貿易發達,號稱「萬國脊梁」。 1430年,明宣宗賜琉球王姓尚為中國藩屬,從此琉球開始定期向明朝朝貢。根據琉球與明王朝的藩屬關係,琉球每一代國王都需要接受來自明王朝的冊封。
  • 唯一不與我國建交的鄰國,至今沒開通鐵路,曾今卻是中國的藩屬國
    ,幾乎都有與中國建立起友好的關係和合作,畢竟中國如今如此強大,與我國合作也能帶動他們的發展,因此周邊鄰國都很願意和中國建交。,與印度錫金邦、西孟加拉邦、中國西藏相接壤,但它卻都沒有與這幾個國家建立交邦關係,獨自形成了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
  • 明朝最後的藩屬國,百年前還在祭祀朱元璋,稱:願支持大明
    當清朝徹底收復臺灣鄭氏後,明朝徹底的滅亡了。對於當年那些藩屬國來說,除了效忠清朝,可以選擇的並不錯。畢竟他們的實力極為有限,難以跟清朝抗衡。即便一些藩屬國在崇禎自縊後,仍選擇效忠明朝。但在南明局勢難以挽回的情況下,還是選擇改換門庭。
  • 古代的日本是中國的藩屬國嗎?
    東亞地區從隋唐時期開始,日本就開始向中國學習,我們所熟知的遣隋使、遣唐使就是一個典型的表現,尤其是在唐初期,日本全面學習中國的政治、經濟,仿效唐朝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制度。但我們也注意到,雖然古代的日本不斷向中國學習,但它從來沒有向中國的任何一個王朝稱臣納貢,也就是沒有成為中國的附屬國。但看日本可能感受不到什麼特別,但把眼光放到整個東亞,我們就可能感受到不同。在古代尤其是明清時期,維繫東亞的國際關係的基本原則是宗藩體系,也可以稱作朝貢體系,這種體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漢代,到明清時期形成。
  • 明代最後一個藩屬國,跟中國生死相隨,至今關係非常好
    當年朱元璋幫助朝鮮確定名稱的時候,也不會想到,這個國家會跟明朝產生那麼多的聯繫。畢竟當年明朝有許多的藩屬國。在永樂皇帝時期,明朝一共有一百多個藩屬國。當時跟明朝關係好的,也不只朝鮮,越南跟中國關係也很好。越南人的服飾,都是直接從明朝那裡搬走照抄的。
  • 500多年前此國曾是中國的藩屬國,卻被日本侵吞,現在想獨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宗藩國叫琉球王國,它位於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琉球群島上,是海上貿易的交通要道。因貿易發達,號稱「萬國脊梁」。 1430年,明宣宗賜琉球王姓尚為中國藩屬,從此琉球開始定期向明朝朝貢。根據琉球與明王朝的藩屬關係,琉球每一代國王都需要接受來自明王朝的冊封。
  • 曾經中國的藩屬國,現成唯一沒和中國建交鄰國,卻和印度關係交好
    中國一直以來都在努力發展和其他國家的關係,積極和周邊國家地區建交,然而在中國周邊的所有鄰國當中,如今卻有一個小國家至今都不願和中國建交,這個國家就是不丹。不丹的國土面積非常小,總共也就3.8萬平方千米。
  • 國王為何要取中國名,而且都是同姓?
    我們之所以能夠大量地從明、清史中看到,那是因為在明、清兩朝的時候,暹羅是中國王朝的藩屬國。那麼,這個暹羅國是今天的哪個國家呢?古代的暹羅其實就是今天東南亞的泰國。說起泰國的歷史,大約至今已有700多年了,而其在整個歷史中也只經歷了五個大一統的王朝,其歷史溯源還是比較簡單的。
  • 國王為何要取中國名,而且都是同姓?
    我們之所以能夠大量地從明、清史中看到,那是因為在明、清兩朝的時候,暹羅是中國王朝的藩屬國。那麼,這個暹羅國是今天的哪個國家呢?古代的暹羅其實就是今天東南亞的泰國。說起泰國的歷史,大約至今已有700多年了,而其在整個歷史中也只經歷了五個大一統的王朝,其歷史溯源還是比較簡單的。
  • 明代最後一個藩屬國,跟中國生死相隨,至今關係非常好
    當年朱元璋幫助朝鮮確定名稱的時候,也不會想到,這個國家會跟明朝產生那麼多的聯繫。畢竟當年明朝有許多的藩屬國。在永樂皇帝時期,明朝一共有一百多個藩屬國。當時跟明朝關係好的,也不只朝鮮,越南跟中國關係也很好。越南人的服飾,都是直接從明朝那裡搬走照抄的。
  • 此地曾是中國藩屬國,後成為鄰國一個邦,「國王」至今流亡海外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端,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中國的藩屬國,如今是印度的一個邦。 到了17世紀中期的時候,錫金開始建立王國,蓬楚格·納姆伽爾是其第一任國王,值得一提的是,蓬楚格·納姆伽爾的曾祖父是西藏貴族。 當時的清朝十分強盛,於是沒過多久,和很多周邊的小國一樣,錫金成為了清朝的藩屬國。
  • 韓國首都改名,不想和我國扯上關係,越南卻用中國皇帝賜名200年
    清朝在歷史上雖然飽受國人們的詬病,但實際上清朝為中國整體的發展,也是做出很大貢獻的,並且在清朝時期我國也是非常有名氣的宗主國,和周邊很多國家都保持著宗主國之間的關係,比如說韓國,朝鮮,寮國等等。不過很顯然,韓國可能不想承認國中國曾經有過一段藩屬國的關係。大概十多年前,韓國就將自己的首都名稱從漢城改為了首爾,僅僅只是為了和中國撇清關係。但其實歷史是客觀的,不可能因為主觀上的原因就直接被抹去。韓國的這種行為無疑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太過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