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從清朝開始依附我國,此國王可不是中國人,但要有中國名

2020-12-12 鮮味海洋

現在世界上保持君主制的國家並不是很多,在亞洲地區君主制度的國家主要是在東亞、東南亞一帶,如日本、汶萊、柬埔寨等國家,都有國王和王室,而且國王還擁有巨大的權力。而一般來說,國家的國王都是本國人,或者至少是本民族,也有屬於國王的本民族名字。但是,下面這個亞洲國家,國王雖不是中國人,但是必須要有中國的姓氏和名字,而且沒有還當不了國王。

這個事情還要從從清朝時期說起,當時一位廣東的鄭姓漁民因為活不下去,跑到了東南亞的暹羅討生活。因為讀了點書,很快在當地站穩腳跟,而且這個鄭姓的漁民生了一個十分驍勇善戰的兒子鄭信。在當時緬甸王朝入侵暹羅,幾乎佔領全境,而鄭信乘勢起兵,趕走了緬甸人,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暹羅後世歷史將其稱為鄭信大帝,而鄭信在暹羅做國王后,就遣使向大清乾隆皇帝稱臣,冊封。乾隆一看是中國人做了暹羅自然很高興,因此直接給了鄭信冊封,接納其為藩屬國。但是好景不長,鄭信大帝在暹羅做了15年國王后,國內再次發生了叛亂,鄭信的好兄弟暹羅人通欒發動政變,將鄭信囚禁並秘密處死。

自己做了國王,後世稱為拉瑪一世。但是這個事情乾隆並不知道,而按照當時藩屬國的規矩,換了皇帝要講清楚原因,並且要得到大清皇帝的冊封,否則就是政變了也當不了皇帝,就像朱棣派兵推翻越南篡位的胡氏一樣。乾隆要是不承認你,分分鐘就能滅掉暹羅。

因此拉瑪一世很是害怕,知道自己不可能得到乾隆的冊封,因為自己不是中國人。而此時暹羅的一位大臣出了個主意,為何不以鄭信兒子的身份上書冊封,這樣不是順理成章麼?於是拉瑪一世採用這個計劃,上書乾隆稱自己是鄭華,是鄭信的兒子,國內發生了政變,鄭信被殺,自己繼承王位。

乾隆一看是鄭信的兒子,果然直接就準了。此後暹羅的國王一出生就會有一個中國名字,登基之後就要上報清朝冊封,直到現在依然如此。如之前去世的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蒲美蓬,中文名字叫鄭固,現在的拉瑪十世中文名字叫做鄭冕。

在中國歷史上,提到姓,很多人會聯繫到《百家姓》。《百家姓》是一篇關於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獻記載,成文於北宋初。在宋代的《百家姓》中,鄭姓排在第七位。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鄭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鄭桓公為姬姓鄭氏得姓始祖。就鄭姓來說,不僅是一個國內比較普遍的姓氏,而且還是一個亞洲國家王室所使用的姓。

這個國家就是泰國,不管是現任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鄭冕,拉瑪十世),還是上一任國王蒲美蓬(鄭固,拉瑪九世),儘管不是中國人,卻依然使用著「鄭」這個中國姓氏。究其原因,則要追溯到清朝這一歷史階段。清朝時期,泰國當時被稱為「暹羅」。公元1652年,清朝順治皇帝在位時期,暹羅派遣使節到清朝進行朝貢,開始了兩國的交往。公元1763年,原籍中國廣東澄海縣華富村(今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的鄭信被立為暹羅國王,歷史上稱為吞武裡王朝。

在歷史上,鄭信又被稱為又稱吞武裡大帝、達信、鄭昭、披耶達,屬於華裔。公元1770年,鄭信統一了暹羅,並且派使臣到北京,入貢於清朝。公元1777年,清朝認了達信建立的王朝,準許暹羅使節到清廷朝貢。在1823年(道光三年),清朝向暹羅國王拉瑪二世贈送了「永奠海邦」的匾額。由此,暹羅或者泰國在歷史上曾是清朝的藩屬國。而就鄭信來說,卻於1782年4月7日,死於一次宮廷政變中。緊接著一個和鄭信從小到大的好兄弟通欒(又名昭丕耶卻克裡)從戰爭的前線回國平亂,戰亂平息之後,結果通欒自己當上了新的國王。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鄭信是中國人的後裔,加上和清朝的關係比較密切,並且,暹羅還是清朝的藩屬國。所以在形式上,暹羅的國王需要經過清朝皇帝的任命。在此背景下,通欒這位新任國王有點心虛了,生怕當時的清朝皇帝乾隆不答應自己當國王。畢竟在乾隆在位時期,清朝的國力還是非常強大了。之後,經過手下大臣們的提議,通鑾便以鄭信之子鄭華為名,上報清朝的乾隆皇帝,並且表示暹羅發生了叛亂,父親鄭信不幸去世,所以鄭信之子鄭華來繼承王位。

最後,當時作為宗主國的清朝,原則上並不幹涉藩屬國的內部事務。乾隆皇帝得知是鄭信的兒子來繼承王位,自然也就不會多問了,當即同意了通鑾(鄭華)成為暹羅的新國王。自此之後通鑾成為泰國曼谷王朝第一代國王(1782年-1809年),並且,曼谷王朝的王室成員的都以鄭氏為王族中文姓氏,如拉瑪一世名為鄭華,拉瑪二世名為鄭佛等等。同時,拉瑪一世、二世、三世、四世均多次向清朝朝廷朝貢。

相關焦點

  • 世界一國,國王不是中國人,上任必須有中國的姓氏和名字
    國王不是中國人,上任必須有中國的姓氏和名字說道君主制,現在還在使用的國家已經是不多了,現在大多數國家都是共和制,依舊還在使用的君主制的比較有名的就是日本、汶萊、英國、柬埔寨,但是國王的權力已經是不如從前了國家的真正權力掌握在首相的手中。但是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國家,他們並不是中國人,但是想要繼承國王的位子就必須有中國的姓氏和名字。
  • 古代的暹羅是現代哪個國家?國王為何要取中國名,而且都是同姓?
    我們在讀明、清兩朝的歷史時,會碰到一個有著非常生僻的國家名稱,這個國家就是暹羅。我們之所以能夠大量地從明、清史中看到,那是因為在明、清兩朝的時候,暹羅是中國王朝的藩屬國。那麼,這個暹羅國是今天的哪個國家呢?
  • 古代的暹羅是現代哪個國家?國王為何要取中國名,而且都是同姓?
    我們在讀明、清兩朝的歷史時,會碰到一個有著非常生僻的國家名稱,這個國家就是暹羅。我們之所以能夠大量地從明、清史中看到,那是因為在明、清兩朝的時候,暹羅是中國王朝的藩屬國。那麼,這個暹羅國是今天的哪個國家呢?
  • 二戰:自古依附中國的國家,二戰時期竟幫助日本,和中國為敵!
    在甲午中日戰爭以及日俄戰爭等一些列戰爭的勝利,中國在亞洲的統治地位漸漸失去,而此時的日本憑藉著明治維新國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變,很快就成為了亞洲的一個強大的國家。日本國的崛起不只是對中國造成了影響,對整個東亞地區的小國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 中國人稱外國人老外,那老外叫中國人「老中」?看完才知祖國強大
    在古代的時候,我們的祖先跟外國人的交流並不是很多,也就是在清朝末期的時候,西方國家的列強紛紛的湧入到了我國,這才讓我國人大開眼界,開始知道了,除了我們中國人之外,還有著很多人的長相,皮膚顏色跟我國非常不相同的人們存在,當時其中是不包括日本人,越南人,朝鮮人的人,國家的人的,而這些國家並不算非常的強大
  • 此國是東南亞歷史最悠久國家,開國皇帝是中國人,現任國王很富有
    此國是東南亞歷史最悠久國家,開國皇帝是中國人,現任國王很富有汶萊>相信很多人都對汶萊這個國家有所耳聞,那裡不僅環境優美,而且經濟發展得也非常好,在前幾年的一個數據中,汶萊的人均GDP值還超過了日本,一躍成為了全亞洲最有錢的國家,經濟實力可以說是非常雄厚了,而汶萊的王室就更不用講了,擁有著這層身份的他們更是富裕到流油的那種,世界上幾乎沒有哪個王室可以在財產上和他們相比。
  • 此國面積相當於中國兩個省,曾靠我國發展強大,現卻成俄羅斯領土
    此國面積相當於中國兩個省,曾靠我國發展強大,現卻成俄羅斯領土在悠悠歷史長河中,中國因為文明發源早,並且擁有先進的技術等等原因,導致中國一直是當時世界的強國,領先於世界的各個國家,並且,在當時,有很多國家是受我們國家庇護而不受別國的侵略的,就像當初的暹羅等國家
  • 亞洲有個國家,曾經是古代中國的避難港灣,還有幾位國王是中國人
    中華上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並且是世界上四大古國之一。在亞洲歷史的大舞臺上,中國與周邊的好多國家均有交集,而且先進的中華文化還幫助這些國家取得了進步發展。
  • 此國被侵佔142年之後請求回歸中國,領土有中國兩個省大!
    我國有著漫長的歷史時期,期間歷經無數朝代成長為一個龐大而強大的帝國,周邊很多小國家因為畏懼國家軍力或是仰慕中原文化而成為中國的附屬國家。直到近代之時,因為中國實力衰退,屢次遭受外強入侵,之前積攢下的國土有一部分也因各種原因被分割出去。
  • 泰國國王都姓鄭?都有中國名字?只是前幾任佯稱而已
    在朝貢時期,這些周邊國家的國書裡使用的外交用語一般為漢語,大小管理及君王一般也取有漢語名字,泰國也不例外。我們看到網上說歷代泰國國王都姓鄭,都有中國名字,包括現在的國王,事實如何呢,泰國國王姓鄭有何由來?泰國國王加冕典禮泰國國王「姓鄭」要上溯到一個泰國華人「鄭信」,泰名為「達信」。
  • 錫金國王勸公主嫁給中國人,公主同意後,提了一個條件
    錫金國王勸公主嫁給中國人,公主同意後,提了一個條件錫金曾曾經是我們的鄰國,是處於喜馬拉雅山的位置,跟我們國家只有一座山的距離。在古代的時候,錫金與清朝在關係上還是非常不錯的,錫金商人會來到我們的西藏地區去跟那裡的人交換物品,但是他們要想到達西藏還是非常辛苦的。在18世紀之前的那一段時間,錫金最繁華的一個地方就是通往清朝的商貿口岸。但是在後來一段時間裡,尼泊爾王國的勢力越來越大,所以這對錫金和清朝之間的來往也是造成了一定阻礙的。
  • 這個小國家至今不和我們建交,清朝的忠心小弟,如今還用清朝國旗
    現在我國經濟發展十分的迅速。已經不再是100年前任人欺辱的那個時代了。現在的我們已經有許多的盟友,影響力也是十分的強大。但是卻有這麼的一個小國家不認同我們。這一個國家就是不丹。這個小國家至今不和我們建交,清朝的忠心小弟,如今還用清朝國旗這一個地方,在古代的時候是我們中華的附屬,而且還十分的忠心,因為在哪一個時候,我們十分的強盛,只有歸附於我們,他們才會收到庇護。這也是古代的一個習俗。在那個時候,實力弱的小國家都會依附一些大國家。而且這些小國家是自己的鄰國。
  • 不丹是獨立國家,國王卻沒有出訪自由,為何不丹甘願聽從印度指令
    沒有哪個國家會願意忍受別人對自家的政務指手畫腳。但是在亞洲南部,卻有這樣一個國家。他們自建國起,就一直聽從印度的指揮,大到軍隊如何建設,小到和哪些國家建交,國王去哪訪問,都必須遵從印度的指示。這個國家就是不丹。為何堂堂一個完整獨立的國家,會甘心聽從他國的指令?歷史原因任何一件事的發生都有其因果,就像沒有一個人是脫離任何關係而單獨存在的一樣。
  • 這個國家的每個國王都必須有中文名字,卻被詛咒「九世必亡」
    不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它動蕩不安的政局。戰鬥力什麼的全都是浮雲,泰國軍隊以一手頻繁的政變而聞名於世。這個國家權力關係還是很複雜的。但最重要的是槍桿子裡出政權,泰國軍隊全稱「泰國皇家軍隊」,效忠的是泰國的國王和老百姓。不過效忠於老百姓,也就是說說而已。
  • 此國國王為何都有一個中文名字,還必須姓這個姓?原來和乾隆有關
    文/思源此國國王為何必須姓這個姓,還都有一個中文名字?原來和乾隆有關泰國現任國王常被稱作拉瑪十世,其實他還有個別名叫鄭冕、很顯然是個地地道道的中文名。似乎歷代泰國國王都有一個中文名字,而且姓氏基本上都是鄭。說起來泰國的語言和文字與中文完全不同,為何每個泰國國王都會特地取一個中文名字呢?說起泰國的王室,追溯起來應該有七八百年的歷史了,如今的卻克裡王朝其實是在早先吞武裡王朝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吞武裡王朝是由一個名叫達信的泰國人創立的。
  • 這個國家的每個國王都必須有中文名字,卻被詛咒「九世必亡」
    不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它動蕩不安的政局。戰鬥力什麼的全都是浮雲,泰國軍隊以一手頻繁的政變而聞名於世。這個國家權力關係還是很複雜的。但最重要的是槍桿子裡出政權,泰國軍隊全稱「泰國皇家軍隊」,效忠的是泰國的國王和老百姓。不過效忠於老百姓,也就是說說而已。
  • 韓國首都改名,不想和我國扯上關係,越南卻用中國皇帝賜名200年
    清朝在歷史上雖然飽受國人們的詬病,但實際上清朝為中國整體的發展,也是做出很大貢獻的,並且在清朝時期我國也是非常有名氣的宗主國,和周邊很多國家都保持著宗主國之間的關係,比如說韓國,朝鮮,寮國等等。清朝古代和很多國家都有宗主國的關係,所以有韓國此例為先,是不是有很多國家都會有這種想法,通過改名字來宣告自己,如今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呢?比如說越南。越南在古代是屬於我國的藩屬國,並且越南的名字也是中國人給起的,你們知道嗎?
  • 這個國家曾要求併入中國,為什麼沒有成功?
    這個國家在後來成為了印度的一部分,但是當年印度入侵錫金的時候,錫金國王不僅在自己的國土上掛起了五星紅旗,更是連發了一百多封電報給中國,表示願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但是為什麼最後沒有成功呢?我們先來看看錫金的歷史。錫金王國1642年建國,在此之前一直都歸吐蕃管轄。
  • 錫金國王勸說公主嫁給中國人,公主同意後,竟提了這樣一個條件
    錫金曾是我國15個鄰國之一,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與我國只有一山之隔,巍峨的喜馬拉雅山將南北兩側隔出了不同的氣候,但卻並沒有隔斷兩國之間的交往。錫金古稱哲孟雄,意為「出產稻米的地方」,和它的鄰國尼泊爾、不丹一樣,都曾是清朝的藩屬國。
  • 此國國徽標誌為龍,還自詡是龍的傳人,卻至今未與中國建交
    眾所周知,中國鄰國眾多,陸上鄰國就多達14個,但在這14個鄰國中,卻有一個不一般的存在。此國國徽標誌為龍,還自詡是龍的傳人,卻至今未與中國建交,還曾實行過「一妻多夫」制。這個國家就是不丹,不丹是屬於青藏高原的一個內陸國,面積只有4.7萬平方公裡,只有山西省的四分之一大,人口70多萬,全民信奉喇嘛教,國旗是是兩條金龍,跟中國人一樣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我國還處於唐朝時期,不丹屬於吐蕃國的一個部落,然而過了一個世紀,不丹從吐蕃分離出來獨立出來,正式成為了一個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