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同行》在原著《豔勢番》的基礎上,在某些劇情和人物設定方面做了一些改動,不過並不影響主線的發展。男主崇利明的頭銜很長,可能很多小夥伴都還沒記住,從他的裝扮和性格來看,都不像是一個從清宮中長大的人。因為崇利明有出國留學的經驗,使得他的思想和當時普遍保守的人來說會很不一樣。崇利明稱自己是神機營副統領,不少觀眾對這個神機營很感興趣,這個神機營到底是一個什麼組織呢?下面就來了解看看吧。
熱血同行清朝神機營是什麼的組織
《熱血同行》是根據漫畫《豔勢番》改編的電視劇,這部劇的歷史背景發生於清末民初的時候,其中額爾吉崇利明是滿洲正白旗出身的多羅哲敏貝勒,他身世顯赫,大家都對他畢恭畢敬。不過,《熱血同行》清朝歷史上神機營到底是幹嘛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神機營始建於明朝,是一支專門用火器來保衛朝廷安危的軍隊,清朝的時候神機營又叫洋槍隊,神機營的人使用的,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
神機營的主要職責是「內衛京師,外備徵戰」,幾乎可以這麼說,在那樣的一個特殊歷史時期,神機營是守衛著紫禁城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不過,到了光緒帝時期,神機營因為紀律鬆懈,面對八國聯軍的入侵,神機營潰不成軍,最終於光緒二十六年被強制取消。
清朝真有神機營嗎
清朝的確有神機營,神機營是明清時持火器軍隊的名稱。
作為明代京城禁衛軍中三大營之一,是明朝軍隊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開啟了世界上火器部隊的先河。清朝沿用明朝軍制,設火器營常守衛於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時亦扈從。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建立的神機營俗稱洋槍隊則是一支裝備洋槍、洋炮的軍隊。
清朝建立後,製造的火藥兵器重火器主要是火炮,輕火器主要是火槍。清朝製造火器始於後金天聰五年(1631年),清代前期仍大量製造,到康熙時,火器製造的規模、質量、工藝都達到高峰。清中期後火器發展漸趨停頓,直到19世紀中葉鴉片戰爭前後,清政府又大量趕製火器,但結構仍沿襲祖制,性能已大大落後於西方列強所制。
與此同時,在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看到了中國的軟弱可欺,紛紛不遠萬裡而來,企圖進一步對中國圖謀不軌。
在這內憂外患交加的環境下,清政府在鹹豐十一年(1861年)建立「神機營」,神機營是清晚期在內憂外患的壓迫下創建的一支使用新式武器的禁衛軍。兵員是從八旗原有的禁衛軍諸營中選出的,新組建時共有兵員1.4萬人,到同治四年增至約3萬人。由當時擔任議政王的恭親王奕訢親領。選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及前鋒﹑護軍﹑步軍﹑火器﹑健銳諸營之精銳者充之。常守衛於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時亦扈從。下轄馬、步隊25營,官兵14000多人。
神機營也是清末紫禁城的一支重要守衛力量。每日,神機營的管帶1員、營總1員,各帶兵10名,值守在宮中值房。隊官4員,各帶兵20名,分駐在皇宮的四角值守。上述官兵,共有10班輪替。御苑三海的牆外,神機營兵會同八旗各營中的槍兵技勇之士,共810名輪流值宿,內分為10班,每日更替一班。值守時還要傳籌走更。
原標題:熱血同行神機營是做什麼的?清朝真有神機營嗎?
責任編輯:方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