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涉及到國土之類的「民族國家」問題,當代社會的觀點向來是「寸土必爭」,公開買賣國土的行為,在任何國家都被視為不齒。
不信,看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正在進行的戰爭就知道。
然而,讓很多人難以想像的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其絕大部分領土,都是從別國買來的,尤為離奇的是,它買領土的很多錢,還都是借來的!
大家都知道,北美13塊殖民地宣布脫離英國獨立,由此誕生了美利堅合眾國,但,此時的美國領土只有大西洋沿岸13個州,總面積只有80多萬平方公裡。
但現在,美國的國土面積是937萬平方公裡,領土足足擴張了10倍還多。
這些領土怎麼來的?
不靠雙11,不靠剁手——
靠偷,靠搶,靠借債,靠花錢買買買,買來的!
我們就來看看,美國是怎樣一步步擴張了80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
1783年,當美國和英國在法國的凡爾賽宮籤署《巴黎條約》承認美利堅合眾國獨立的時候,美國就順勢要求說,大西洋沿岸的土地,都應該歸屬美利堅合眾國。
英國那會兒剛剛戰敗,焦頭爛額的,就表示同意了——當然,那些殖民地也很樂意加入美國,因為這樣一來,就沒有英國國王向它們徵稅了。
於是,與13個州相鄰的大塊土地,被併入了美國領土,到了1789年美國聯邦政府成立時,美國領土面積已經漲到了230萬平方公裡。
接下來的美國,開始了它「金錢外交」的領土擴張之路。
1804年,法國的拿破崙想稱帝,缺錢,於是和美國籤訂了《路易斯安那條約》,以每英畝3美分、總價格1500萬美元的價格,把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路易斯安那賣給了美國。
好傢夥,就這個路易斯安那,現在可包括了美國中西部的13個州,總面積大約215萬平方公裡,等於再造一個美國!
第一筆「領土生意」做得如此輕鬆划算,賺大發了!
這事兒大大激起了美國政府擴張領土的欲望,毗鄰路易斯安那的佛羅裡達,便成了下一個目標。當時的佛羅裡達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美國政府趁熱打鐵提出購買,可惜遭到西班牙的嚴辭拒絕,被兜頭澆了一盆涼水。
現在不賣,並不意味著永遠不賣,和做買賣一樣,「買賣國土」的生意,要的也是耐心。
1810年,法國的拿破崙入侵西班牙,西班牙人陷入和法國的苦戰,佛羅裡達這邊也爆發了反抗西班牙人的起義,美國總統趁機宣布,「西佛羅裡達自古以來就是路易斯安那地區的一部分」,於是出兵佔領西佛羅裡達,將其併入美國。
也許是這次侵略太過於順利,美國人覺得,為什麼不到北邊的加拿大搞點領土呢?
此時的加拿大,依然是英國的殖民地,而英國正在歐洲與拿破崙打仗,美國覺得機不可失,於是在1812年對英國宣戰,進攻加拿大,想著再搶一大塊兒領土……
沒想到,這一次美國失算了。
1813年10月,英國暫時擊敗了拿破崙,並將其囚禁在一個小島上,於是騰出手來,在北美狠狠地把美國給揍了一次,把華盛頓都給佔領了,而且放火燒了白宮,強大的英國海軍更是封鎖了美國的全部海岸……不過,美國陸軍也在加拿大前線取得了勝利,雙方的戰爭,陷入膠著狀態。
就像韓戰一樣,打到後來,雙方都逐漸明白:
1)美國無法吞併加拿大;
2)英國也不能再恢復對美國的統治。
那就別耗下去了,1814年底,雙方在比利時籤署《根特條約》休戰,邊界恢復原狀,美國在北邊的領土上一無所獲。
北邊不行,美國只能又瞄上了南邊的佛羅裡達,1818年,派兵入侵佛羅裡達。日趨衰落的西班牙知道自己胳膊拗不過大腿,於是順水推舟,在1919年同意美國的「購買要求」,雙方籤署《亞當斯-奧尼斯條約》,美國以5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15萬平方公裡的佛羅裡達。
南邊已經擴張到墨西哥灣了,美國人又瞄上了北邊,英國人不得不和美國在倫敦籤署《1818條約》,約定落基山脈與明尼蘇達地區之間的北緯49度線為美國與英國殖民地的分界線,而落基山以西的俄勒岡地區,因為人口稀少,由英美共管。
1821年,墨西哥宣布獨立,為了對抗印第安人,墨西哥政府允許美國人到德克薩斯居住,就和當初的佛羅裡達一樣,美國很多人就到德克薩斯買地,開展奴隸種植園經濟,沒過幾年,就佔了德克薩斯白人的一大部分。
鑑於說英語的美國移民佔了德克薩斯人口的很大比例,美國總統就給墨西哥政府說,要不,和佛羅裡達一樣,你把德克薩斯500萬美元賣給我們?
墨西哥政府當然一口回絕,並且下令在德克薩斯廢除奴隸制,禁止美國人移民。
1835年,德克薩斯民眾揭竿而起,反對墨西哥中央政府統治,1936年乾脆宣布獨立,成為「孤星共和國」,鑑於美國的州,獨立性遠超墨西哥的州,所以德克薩斯多次要求併入美國,最終於1845年變成美國的第28個州,美國領土面積大增70萬平方公裡。
把德克薩斯納入麾下之後,1846年,美國又和英國談判,說現在的俄勒岡地區都是我們美國的移民了,咱們也別共管了,北緯49度以北歸你們,以南歸我們,要不,咱們就打一仗?
此時,正是美國西進運動狂飆時期,英國明白俄勒岡全是美國移民,好吧好吧,那就這樣吧,咱們就定49度緯度線為邊界了——於是,65萬平方公裡的俄勒岡地區被併入美國。
德克薩斯被併入美國之後,墨西哥倍感屈辱,於是摩拳擦掌準備戰爭,而美國也厲兵秣馬,準備入侵墨西哥。
1846年,美墨戰爭爆發,美國海陸軍全面開花,打得墨西哥軍隊落花流水,最後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墨西哥城,把時任墨西哥總統都給廢黜了。
失敗了哪還有什麼好說的?
墨西哥被迫籤訂了屈辱的《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承認美國對德克薩斯的所有權,並且又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大約23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其實是割讓),幾乎喪失了自己疆域的一半——這些領土中,包括了今天的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以及懷俄明州、堪薩斯州、科羅拉多州的一部分……
美國,終於從大西洋沿岸,一路橫向擴張到了太平洋沿岸。
1853年,因為要修建橫貫大陸、連接加州與德州的鐵路,美國又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從墨西哥手中,購買了美墨邊境面積約77000平方公裡的狹長平原(其他地方都是山地,當時的技術條件無法建設鐵路)——墨西哥只能同意。
1858年,通過訛詐手段,俄羅斯與清朝籤訂《璦琿條約》,憑空得到了阿穆爾河(黑龍江)流域60多萬平方公裡的肥沃土地,為開發這塊兒土地,俄羅斯就想著,把與加拿大接壤的一塊凍原阿拉斯加給賣掉(阿拉斯加與西伯利亞隔白令海峽相對)——阿拉斯加本身,就是幾個俄國人跑到那塊兒插了個旗,就說是自己的地兒。
致力於將整個北美洲買下的美國,趕緊就衝了過去——
1867年,美國用720萬美元,從俄羅斯手中買得了阿拉斯加及其周邊的阿留申群島。
接下來,為了將阿拉斯加與美國本土連接起來,美國又瞄準了不列顛哥倫比亞地區。
可惜,1871年,不列顛哥倫比亞地區宣布,加入加拿大聯邦(此時加拿大從殖民地升級為自治領),美國在北方的領土擴張,終於走到了盡頭。
1893年,美國基督教傳教士率領教會成員,推翻夏威夷島的土著王國,罷黜了女王,要求加入美國,到了1898年,國會通過了關於夏威夷共和國併入美國的法案。
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古巴人和菲律賓人發動起義,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而西班牙人則殘酷鎮壓這些起義。1898年2月,美國派往古巴保護僑民的軍艦「緬因」號,在古巴哈瓦那港發生爆炸,美國要求懲罰西班牙。
西班牙盛怒之下,對美國宣戰,美西戰爭爆發。
此時的美國,工業總產值上已經位居世界第一,老邁的西班牙帝國的主動宣戰,無疑是以卵擊石,僅僅3個月之後,在古巴、在馬尼拉、在聖地牙哥……西班牙軍隊都潰不成軍,於是只有請求停戰,美國大獲全勝。
1898年12月,美西雙方在巴黎籤訂和約,西班牙承認古巴獨立,並將關島和波多黎各割讓給美國,還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將菲律賓群島的主權,轉讓給了美國。
1917年,美國最後一次展示「金錢買領土」的絕活兒,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從丹麥的手中買到維京群島。
至此,美國領土擴張基本完成,國土總面積也達到了驚人的937萬平方公裡,成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幾個國家之一。
不過,到了這裡,非常有必要解釋一下,美國的合併領土與非合併領土的區別。
合併領土,是指適用美國司法裁判權地區,藉此美國國會裁定美國憲法全面實行於這些領土的當地政府和居民(例如公民權利,陪審團審判等),這些領土也被認為是美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一塊領地而已。
相對應的,非合併領土,是指一個適用美國司法裁判權的地區,美國國會裁定只有美國憲法的某些部分適用於這些地區——按照以前的概念,非合併領土,本質上說就是殖民地,這些領地依據美國國會選訂適用的美國憲法,接受管轄。
夏威夷州是美國最後一塊合併領土,所謂937萬平方公裡的領土,並不包括菲律賓、古巴、關島、波多黎各、維京群島、北馬裡亞納群島、美屬薩摩亞等——這些地區,都是美國的非合併領土。
這些非合併領土裡,古巴和菲律賓,後來都從美國獨立出去了,只剩下稍大點兒的波多黎各,動不動搞個全民公投,要加入美國成為第51個州,但人家美國國會堅決不接收……
此外,美國的非合併領土還包括了無常住人口的中途島、威克島、貝克島等(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