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餐買電影票都需要個人信息 數據收集引發擔憂

2020-12-18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資訊]8月26日消息,據報導,在深圳,很多時候沒有手機應用就消費不了,比如在餐館要掃碼點餐。但如果你不同意分享個人信息,你就無法點餐或買電影票。數據隱私問題正日益引起公眾的擔憂。

一天晚上,王曉旭(WangXiaoxu,音譯)和朋友們在深圳的一家餐館吃飯,由於她拒絕通過手機分享個人信息,點餐系統不讓她點餐。最後,又餓又沮喪的她和朋友離開。

28歲的王曉旭是深圳的一名工程師,他說,「當時餐桌上沒有紙質菜單,只有可以掃描的二維碼。我必須得同意收集我的微信名稱、頭像和地區的請求,如果我拒絕,我就無法看到菜單、下單或付帳。」

他的經歷在中國正成為一個日益普遍的問題。人們很快就接受了數字服務帶來的種種便利,但卻遲遲沒有認識到分享個人數據的潛在負面影響。

不過,這種情況可能正在發生改變。

上個月,同樣居住在深圳的常立傑(ChangLijie,音譯)表示,在中國最大的電影票務應用貓眼上購買電影票時,該應用要求獲取他的電話號碼、個人身份信息以及就業信息,因此他放棄購買。

「僅僅為了看場電影或者吃個飯,我就得分享我的個人信息,這真的讓人無法接受。」常立傑說道,「我可以理解天氣應用程式請求獲取位置信息來提供天氣預報,但為什麼買電影門票都要我分享我的電話號碼和身份證號呢?」

一位顧客在深圳福田區的一家商店裡玩手機產品。

儘管中國的隱私保護法規一直不大健全,但在匯集騰訊、華為、中興通訊等大型科技公司的深圳等地,隨著中國經濟走向數位化,公眾對個人數據被廣泛收集的擔憂正在加劇。

「中國網際網路用戶對數據收集和相關安全問題的擔憂正在加劇。」北京速途研究院前院長、獨立網際網路行業評論員DingdingZhang表示,「那些不在乎個人數據洩露的用戶可能只是沒有意識到這會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危害。」

中國消費者協會最近表示,中國大量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正在收集過多的個人數據,其中包括用戶位置、通訊錄和手機號碼。去年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在該協會審查的100個行動應用程式中,91個有收集過多數據之嫌,但它沒有指明它們的名稱。

據報導,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秘書長吳申國表示,「許多應用程式收集了過多的個人數據,超出了服務要求。過度收集(數據)是違法行為。」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在數據隱私問題上採取了模稜兩可的立場。一方面,它們宣揚新人工智慧工具解析大量數據的好處,稱可給消費者帶來更加個性化、更加高效的體驗。另一方面,為了維持消費者的信任,它們不得不靈活應對人們日益擔憂私人信息被過度收集和使用的問題。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9》發現,人工智慧如今在中國被大規模應用,應用範圍從支付地鐵車費,到使用面部識別技術入住酒店,再到幫助當局追捕在逃逃犯或執行交通法規。風險投資家、前谷歌中國區總裁李開復說,在今天的人工智慧時代,數據是新的石油,中國擁有的數據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

在深圳,一名記者通過行動支付使用共享單車服務。

然而,缺乏全面的數據隱私法仍然是一個問題。

在今年4月的兩會期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言人張業遂表示,當局已加快起草一部保護個人數據的法律,但他沒有說明何時完成或頒布。

不過,不僅僅是中國面臨著數據隱私危機——美國參議院一直在就保護所有美國人的新隱私法舉行聽證會,而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已於2018年5月生效。

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表示,進一步管控個人數據的使用,將會使得美國落後於中國企業,尤其是在由數據驅動的人工智慧創新方面。

中國消費者協會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85%的中國人遭遇過某種形式的數據洩露,比如電話號碼和電子郵件地址被賣給了垃圾郵件寄送者。

可以肯定的是,儘管公眾越來越擔憂隱私問題,但總的來說,這部分人基數較低,許多中國人目前還是別無選擇,只能分享他們的數據,否則就使用不了他們最喜歡的應用程式,或者買不了東西。

「我不在乎數據收集。攝像頭在中國隨處可見,我認為保護我的個人信息的努力完全是徒勞的。」32歲的銷售員餘志耀(YuZhiyao,音譯)稱,「我安慰自己,應用程式讓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所以如果你想要我的個人信息——儘管拿去吧。」

相關焦點

  • 李開復口誤風波: 螞蟻曠視否認 引發數據隱私擔憂
    隨著時間推移,該事件本身或許隨著螞蟻集團、曠視科技、李開復的聲明告一段落,但這場「口誤」引發的數據安全問題卻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大數據時代的安全與傳統信息安全相比,變得更加複雜。」9月13日,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時代周報記者直言。
  • 媒體調查:79.2%受訪者認為個人信息被過度收集
    來源:中國青年報如今,掃二維碼點餐、下載App都經常被要求授予個人信息權限,網絡平臺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現象比較普遍。前不久,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有效遏制和打擊過度採集個人信息現象成為關注焦點。你覺得你的信息被過度收集了嗎?
  • 145款APP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金融、教育、出行和娛樂成重災區...
    打擊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的工作任重道遠。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此次網信辦等四部門會議強調,2020年將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其中重點之一是針對面部特徵等生物特徵信息收集使用不規範,App後臺自啟動、關聯啟動、私自調用權限上傳個人信息,錄音、拍照等敏感權限濫用等社會反映強烈的重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和深度檢測。
  • 亞馬遜、谷歌收集用戶數據「上癮」 染指智能家居系統
    但是,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它們也幫助亞馬遜和谷歌收集大量消費者數據。彭博社刊文稱,但智能設備始終在線的特性也引發了一些擔憂:它們收集多少數據、如何利用這些數據。過去,如果用戶要求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開啟智能燈泡,它會向燈泡傳輸代碼,檢查燈泡處於開啟還是關閉狀態,如果處於關閉狀態,則命令燈泡進入開啟狀態。
  • 必勝宅急送點餐系統存洩密隱患 消費者擔憂
    昨日,對於消費者對信息安全的擔憂,必勝宅急送在給本報的一份聲明中表達歉意。  知道手機和郵箱可反查地址 公司指如有隱患「馬上改」  日前,央視等媒體報導必勝客網上訂餐系統涉嫌洩露顧客信息,消息引起外界關注客戶資料保密性。
  • 360違反Robots協議收集敏感數據引發隱私恐慌
    據了解,2012年8月,360搜索悄然上線後不久即被爆出公開違反國際通行的行業規則Robots協議,強行抓取百度旗下網站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貼吧、百度旅遊等內容,引發包括百度在內的網際網路業界同行嚴重抗議。同時,360違反Robots協議內容收集敏感數據的行為,也曾一度引發網民恐慌,而此次庭審在即,再度引起隱私爭端。
  • 9.9元電影票能賣多久 業內擔憂低價為製片業掘墳
    「電影票9.9元、19.9元」的廣告遍布各大電商平臺,三八婦女節出現了3.8元的價格,微信電影票近日還聯合萬達推出35元看IMAX好萊塢大片活動……面對這樣極具性價比的娛樂方式,觀眾開心了,但院線和片方卻有不一樣的擔憂,認為價格戰不能持久。   電商賣了多少票?
  • ...個人信息範圍將被「圈定」 收集範圍未包括通訊錄、位置信息...
    其中,App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比較普遍,違反必要原則、強制收集與業務無關的個人信息事件層出不窮,出臺相關監管政策十分有必要。」近年來,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得到廣泛應用,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普遍存在,用戶拒絕同意就無法安裝使用。
  • app收集個人信息是怎麼回事?哪些app收集個人信息真相嚇死人!
    手機上裝的那些個App,都安全嗎?今天上午,中消協發布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情況,金融理財、郵箱雲盤類App評分相對較低。在收集個人信息方面,App普遍存在涉嫌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情況,其中過半App涉嫌過度收集「位置信息」;在隱私政策方面,47款App隱私條款內容不達標,其中34款沒有隱私條款。
  • 全國政協委員黃玲: 規範個人信息採集保護工作
    「我今年的提案與去年的提案有關聯,都是關注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廣東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黃玲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對個人信息採集的規模之大、涉及面之廣,前所未有。
  • 個人信息洩露防不勝防 大數據公司爬取簡歷現象頻發
    >  一些簡歷大數據公司拼命發掘求職者簡歷上所有的秘密,並出現了監測員工離職動向的工具軟體,它可以監測到員工更新、投遞簡歷等行為,以及員工簡歷被HR、獵頭查看次數等信息  越來越多的用戶數據處於「裸奔」狀態,隱私信息洩露已經成為讓人擔憂卻又束手無策的頑疾。
  • 邢會強:大數據時代個人金融信息的保護與利用
    內容摘要個人金融信息具有多樣性、敏感性、精準性、高價值等特徵。大數據時代的個人金融信息保護需求對現行法律理論、相關制度與機制以及金融機構的個人信息保護管理能力都帶來了挑戰。在大數據時代,金融法需要被重新定義,即金融法實際上是包括企業信息和個人信息在內的數據管理、共享與利用之法。在大數據時代,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法需要轉型升級。
  • 調查顯示新州居民擔憂澳寶卡洩露個人隱私
    據《雪梨晨鋒報》11月2日報導,公眾隱私態度調查發現,新南威爾斯州居民對用戶達11萬人的澳寶卡(Opal Card)感到擔憂。據稱有一半的澳寶卡可以追蹤用戶過去18個月的行蹤,而且關聯了銀行帳戶以便自動充值。
  • 支付寶買電影票能退票嗎?支付寶電影票怎麼退票操作方法流程
    支付寶可以進行購買電影票,這是很多小夥伴都應該知道的事情,但是不少小夥伴最關心的就是想知道支付寶能買的電影票能退票嗎,就讓小編給大家詳細的講講如何進行退票吧。  支付寶電影票詳情介紹  1、如果商家沒有出票,交易還沒有成功,那麼在你的訂單裡面,找到該筆訂單,選擇申請退款,取消交易。
  • 華住被指過度收集住客信息,稱註銷不留存!開房數據曾被暗網兜售
    近日,華住集團被指過度收集顧客個人信息引發關注。多名曾入住上海、南京、廈門等地華住旗下酒店的消費者向南都記者反映,其入住時被前臺要求微信掃碼,填寫包括身份證號碼在內的個人信息,想連接無線網絡時也發現必須同意「入會」。
  • 個人信息洩露引發的侵權案件舉證責任——以龐理鵬訴東航案為例
    筆者認為,個人在此類案件中舉證難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證明信息洩露可能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知識或條件,而作為個人的原告通常不具備。第二,原、被告實質上存在地位不對等。個人信息洩露引發的侵權糾紛案件中,原告均為自然人,而被告通常是具有優勢地位的企業。在這樣的不對等的關係下,原告的取證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 旅遊服務類App能收集哪些個人信息?將出臺的規定請你提建議
    絕大多數用戶應該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打開一款新下載的手機APP,首先會彈出一個要求授權的頁面或者相關提示,不點同意就無法正常使用該APP;可點了同意,有時冗長的隱私條款、晦澀的專業術語之下,用戶卻很可能把自己的個人信息稀裡糊塗交了出去。對於拒絕個人信息授權就不讓用APP的「霸道」,這一回國家網信辦要動真格了!
  • 消費- 在哪裡買電影票便宜怎麼能買到便宜的電影票
    每到電影新上映,有很多影迷門都會蜂擁而至在電影院購票,特別是現在有及其操作購票也很方便,但是新出的電影,購票價格都是很貴的,那麼在哪裡買電影票便宜呢?怎麼能買到便宜的電影票?在哪裡買電影票便宜最常去電影院的除了影迷之外,情侶也是經常去的,還有一些學生黨,但是對於部分人來說,這電影票的票價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那麼在哪裡買電影票便宜就成了大家關注的問題了,現在就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 51信用卡被查引發「爬蟲技術」爭議 是否侵犯個人信息?
    「我們在今年的五六七月份,逐漸地把所有的委外催收業務都停掉了,轉換成我們直營的業務。直營的話有個好處是所有的環節你都可以按照你認為比較規範的策略和要求去做,讓業務儘可能地合規。」51信用卡公司是否存在暴力催收等問題仍在調查中,不過,此次事件也使得整個大數據風控行業和其背後的「爬蟲技術」再一次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
  • 日本鐵路公司欲售乘客數據,又引隱私安全擔憂
    根據 ars 消息,上周,日本最大的鐵路公司東日本鐵路公司聯合日立在匿名化的基礎上從該鐵路公司的 Suica 票務系統中收集乘客資料。根據這個項目的說法,乘客的姓名、地址等敏感信息將不會被收集,但性別、年齡以及乘車地點及時間等信息則不會倖免。這些信息的將會被東日本鐵路公司按月出售給零售商、餐飲場所以及房地產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