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現代化的發展,「應試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批判,「分數至上」、「高分低能」、「應試教育」、「一考定終身」等教育印象根深蒂固,我們雖知「應試教育」的弊端,卻缺乏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一方面是基於現階段我國國情,東西部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另一方面,是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贏在起點,不輸他人,父母面上有光等傳統理念阻礙了教育的革新。
教育的本質應該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為改變我國現有的教育氛圍,推陳出新,相關教育部門正努力建設推行適合我國教育國情的改革方案。
凜冬散盡星河長明,研學新氣象
2014年,發布《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中首次明確了「研學旅行」要納入中小學生日常教育範疇;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發布《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意見》,認證了研學旅行的重要性,把研學旅行正式納入中小學計劃;2017年,教育部頒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旨在充分發揮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讓學生走出校園,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才幹。
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研學旅行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關鍵措施,正在創造性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將「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從一個教育理念逐步推進成一個教育共識。
整體來看,自教育部陸續出臺文件以來,各地積極探索開展研學旅行試點活動,部分試點地區取得顯著成效,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有益經驗。但與此同時,研學旅行出現了概念不清、職責不明、良莠不齊、發展不均、標準多重、市場混亂等普遍性問題,甚至出現了過分商業炒作的事件。
迎帆遠航,越秀研學爭朝夕
一個教育的試點創新,不應該有太多商業性質,研學教育應該是以人為本,越秀研學服務隊創隊隊長朱軍如是說:「研學旅行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了國家的重視,日後要求只會越來越具體規範化,從小學到高中都會加大研學旅行考核比重,這反過來將促使研學旅行更加規範化的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壞。」
兩千多年前泗水河畔,孔子和他的學生趁著春光,踏歌而行,繼而周遊列國。在遊學過程中,孔子與弟子開闊眼界,在天地大課堂增進學識、修身養性。這成為研學旅行源頭最富詩意的篇章,研學旅行應該回歸其本質。
作為越秀研學「主陣地」的四點半學堂就是如此,近期,四點半學堂舉辦了「垃圾分類」幼兒實踐性學習,邀請東山教工幼兒園中的16對親子家庭,藉助手工活動培養幼兒的探索欲望,並多形式參與引導幼兒探索,鼓勵幼兒嘗試猜想。
「這就是在幼兒層面上鼓勵其進行探索發現,也是研學最本質的意義」越秀研學朱軍導師強調到,「研學教育不應該去過分強調得到什麼,太過功利,而是要注重過程,現階段人們往往注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中的收穫,使得整個社會趨於功利性,而研學教育,提倡的就是重視過程,在過程中,我們收穫了什麼,才是重要的。」
投身研學工作十餘年,作為越秀研學代表朱軍導師表示,研學旅行已經到了一個急需轉變的點,讓研學旅行回歸本源,從而促使「應試教育」的轉變,同時其將攜手高素質、高品質、高效力的越秀研學服務團隊,通過越秀研學「四點半學堂」這個平臺,為更多的學子提供專業、示範、創新的精品課程,與研學同呼吸,不忘初心,擔使命。
推廣
來源: 北國網 | 作者:辛文 | 責編:谷晟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