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6時,62歲的阿富離開有暖氣的深水埗麥當勞店,轉到商場外的街邊凳子上過夜。
在香港,這種無家可歸、棲居於麥當勞店內的人被稱作「麥難民」。疫情之下政府「限聚令」加碼,晚上6點後禁止堂食。對於多數港人來說,不過就是把用餐地點從店裡搬到家中,而對於「麥難民」來說他們就沒有「家」了。
近日香港入冬,天文臺發出寒冷天氣警報。元旦市區最低氣溫8.6度,為16年來最冷新年。
一整個冬夜要煎熬
成為「難民」的這6年,阿富的夜晚多在麥當勞店內過,「有瓦遮頭,不用在外『食風』,有需要時還可以領熱水」。
如今,臨近每晚6時,像阿富這樣的露宿者就會自覺離店。雖然第三波疫情暴發時政府也有相同政策,但當時是在去年7月夏天,露宿街頭的滋味很不一樣。
失去平日的「居所」,阿富原本考慮去附近的公園將就,但沒成想那裡已有很多同路人,再加上距離自己熟悉的麥當勞店有段路程,因此他決定在街頭找張凳子睡上一晚。只是,這裡靠近馬路又對著風口,阿富常在半夜被凍醒,但除了多穿點衣服,他也「無得揀啦」,聖誕與新年在此度過。
除了睡覺之外,洗漱也成了問題。同樣由於疫情原因,原本可以借用的室內體育場關上了大門。阿富已經數日沒有洗澡,只得用水擦擦手。他感嘆,大半年沒有得過任何支援。
毫不誇張地說,對於像阿富這樣的「麥難民」來說,疫情就是場「災難」。他們多從事低端勞動密集型行業工作,比如零售、酒樓、建築業,都是受疫情影響的重災區。
阿富說,自己年輕時曾住過老舊籠屋,每月租金600港元,十多人住在一間房中,晚上會被蟲咬醒、被同屋人吵醒。後來,由於意外他摔斷了腳,很難再爬高樓住籠屋,於是就當起了「麥難民」,等待輪候公屋。但香港公屋輪候時間年年創新高,2020年已經升到5.5年。按這個速度,阿富想要結束露宿生活,短期內不太可能。
當香港天文臺發出寒冷預警後,政府會開放避寒中心收留阿富這樣的無家可歸者,但那也只是短短兩天的溫暖,「麥難民」還有一整個冬夜要煎熬。
「難道睡馬路真的好嗎?」
開闊的九龍尖沙咀文化中心是露宿者的一大去處。
開闊,意味著有大片地方可以棲身;開闊,同樣意味著這裡的冬夜會更加寒冷。可能是因為擔心病毒傳播,「麥難民」間隔都很遠,有的人靠椅背來擋風。
因為無力應付高昂的租金,63歲的清潔工Peter去年上半年成了「麥難民」。他沒有子女,一周幹6天,月入7000多港幣。過去,Peter和哥哥合租一套月租4000多元的房屋,兄長離世後,他一人承擔租金感到吃力。此外,每天從居住地深水埗到工作地愉景灣需要近50元的交通費,這也讓他「壓力山大」。反覆衡量後,他最終選擇露宿公園過夜。
之後,因為不願過著夜夜被蚊蟲叮咬的生活,他開始當起了「麥難民」。怎料在特區政府防疫新政下,再度流離失所。
「難道睡馬路真的好嗎?」Peter說他視麥當勞為暫住地,時時刻刻想尋找合適且便宜的住處,但迄今為止一直無所獲。
無家可歸者的痛苦不僅如此。去年,港島北角英皇道人行天橋發生大火,整個天橋陷入一片火海。之後出動6輛消防車,花了20分鐘才撲滅大火。
在大多數人看來,火災既沒有人員傷亡,也沒造成財產損失。但對於天橋上聚集的露宿者來說,卻是一場滅頂之災,大火不僅讓他們失去全部家當,而且逼著他們另覓住處。
這樣的故事在香港常常發生。昨天是北角天橋,今天在旺角橋底。露宿者聚集的地方往往雜物眾多,一點不當心就會引起火災。如果只是家當被毀也就罷了,如果不幸人受傷,他們承擔不起高額的醫藥費。
在這種逼仄的生存環境下,無家可歸者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精神問題。曾有組織調查,60%的露宿者患有精神疾病。而據志願者觀察,疫情之下生活維艱,越來越多的露宿者出現精神障礙,而且發病者越來越年輕。
今年形勢將會更加悲觀
無論是阿富還是Peter,都是被香港社會忽視的那些人。為了緩解民生,特區政府出臺多輪紓困措施,但「麥難民」這樣的露宿者群體難以包含入內。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說,在現行制度下,只有當香港天文臺發出寒冷天氣警告後,民政事務總署才會開放臨時避寒中心。他認為政府應彈性處理,開放臨時收容中心,讓有需要人士入住。然而在疫情之下,政府對開放公共空間慎之又慎。還有一點,現在有部分社區中心已改作社區檢測中心,無法向「麥難民」開放。
民政署在回復媒體查詢時表示,會繼續按現行機制,於香港天文臺發出寒冷天氣警告後,開放避寒中心供有需要人士使用。同時,署方會參照衛生防護中心的建議,採取控制措施,包括為擬入住避寒中心的人士測量體溫、提供消毒洗手液、要求入住人士配戴口罩,床間距不少於1.5米等。
政府的措施有限。有社會組織向露宿街頭人士派發禦寒衣物,希望他們不會在寒冬及疫情中病倒。當地社區工作者呼籲大家踴躍捐贈衣物,幫助這些無家可歸者熬過當前寒冬。
這些只是救急之策。事實上,如果疫情防控沒有明顯好轉,無論是阿富還是Peter,恐怕還要繼續這樣「漂泊」下去。
按照香港媒體數據,現在全港大約有448名「麥難民」。他們不會因為政策就一夜之間由448人變成0人,當沒有了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店,他們只是被迫轉移到天橋、球場、公園等角落裡……
2020年底,特區政府公布《2019年貧窮情況報告》,貧窮人口(一人月入4500港元以下)為149.1萬,創11年來新高。如果按香港750萬總人口計算,每5個人中就有1個窮人。
分析師警告說,由於受到疫情的衝擊,今年形勢將會更加悲觀。
圖片攝影:董天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