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5個人中就有一個是窮人?冬夜,棲息於香港麥當勞的「難民」流落...

2021-01-08 騰訊網

傍晚6時,62歲的阿富離開有暖氣的深水埗麥當勞店,轉到商場外的街邊凳子上過夜。

在香港,這種無家可歸、棲居於麥當勞店內的人被稱作「麥難民」。疫情之下政府「限聚令」加碼,晚上6點後禁止堂食。對於多數港人來說,不過就是把用餐地點從店裡搬到家中,而對於「麥難民」來說他們就沒有「家」了。

近日香港入冬,天文臺發出寒冷天氣警報。元旦市區最低氣溫8.6度,為16年來最冷新年。

一整個冬夜要煎熬

成為「難民」的這6年,阿富的夜晚多在麥當勞店內過,「有瓦遮頭,不用在外『食風』,有需要時還可以領熱水」。

如今,臨近每晚6時,像阿富這樣的露宿者就會自覺離店。雖然第三波疫情暴發時政府也有相同政策,但當時是在去年7月夏天,露宿街頭的滋味很不一樣。

失去平日的「居所」,阿富原本考慮去附近的公園將就,但沒成想那裡已有很多同路人,再加上距離自己熟悉的麥當勞店有段路程,因此他決定在街頭找張凳子睡上一晚。只是,這裡靠近馬路又對著風口,阿富常在半夜被凍醒,但除了多穿點衣服,他也「無得揀啦」,聖誕與新年在此度過。

除了睡覺之外,洗漱也成了問題。同樣由於疫情原因,原本可以借用的室內體育場關上了大門。阿富已經數日沒有洗澡,只得用水擦擦手。他感嘆,大半年沒有得過任何支援。

毫不誇張地說,對於像阿富這樣的「麥難民」來說,疫情就是場「災難」。他們多從事低端勞動密集型行業工作,比如零售、酒樓、建築業,都是受疫情影響的重災區。

阿富說,自己年輕時曾住過老舊籠屋,每月租金600港元,十多人住在一間房中,晚上會被蟲咬醒、被同屋人吵醒。後來,由於意外他摔斷了腳,很難再爬高樓住籠屋,於是就當起了「麥難民」,等待輪候公屋。但香港公屋輪候時間年年創新高,2020年已經升到5.5年。按這個速度,阿富想要結束露宿生活,短期內不太可能。

當香港天文臺發出寒冷預警後,政府會開放避寒中心收留阿富這樣的無家可歸者,但那也只是短短兩天的溫暖,「麥難民」還有一整個冬夜要煎熬。

「難道睡馬路真的好嗎?」

開闊的九龍尖沙咀文化中心是露宿者的一大去處。

開闊,意味著有大片地方可以棲身;開闊,同樣意味著這裡的冬夜會更加寒冷。可能是因為擔心病毒傳播,「麥難民」間隔都很遠,有的人靠椅背來擋風。

因為無力應付高昂的租金,63歲的清潔工Peter去年上半年成了「麥難民」。他沒有子女,一周幹6天,月入7000多港幣。過去,Peter和哥哥合租一套月租4000多元的房屋,兄長離世後,他一人承擔租金感到吃力。此外,每天從居住地深水埗到工作地愉景灣需要近50元的交通費,這也讓他「壓力山大」。反覆衡量後,他最終選擇露宿公園過夜。

之後,因為不願過著夜夜被蚊蟲叮咬的生活,他開始當起了「麥難民」。怎料在特區政府防疫新政下,再度流離失所。

「難道睡馬路真的好嗎?」Peter說他視麥當勞為暫住地,時時刻刻想尋找合適且便宜的住處,但迄今為止一直無所獲。

無家可歸者的痛苦不僅如此。去年,港島北角英皇道人行天橋發生大火,整個天橋陷入一片火海。之後出動6輛消防車,花了20分鐘才撲滅大火。

在大多數人看來,火災既沒有人員傷亡,也沒造成財產損失。但對於天橋上聚集的露宿者來說,卻是一場滅頂之災,大火不僅讓他們失去全部家當,而且逼著他們另覓住處。

這樣的故事在香港常常發生。昨天是北角天橋,今天在旺角橋底。露宿者聚集的地方往往雜物眾多,一點不當心就會引起火災。如果只是家當被毀也就罷了,如果不幸人受傷,他們承擔不起高額的醫藥費。

在這種逼仄的生存環境下,無家可歸者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精神問題。曾有組織調查,60%的露宿者患有精神疾病。而據志願者觀察,疫情之下生活維艱,越來越多的露宿者出現精神障礙,而且發病者越來越年輕。

今年形勢將會更加悲觀

無論是阿富還是Peter,都是被香港社會忽視的那些人。為了緩解民生,特區政府出臺多輪紓困措施,但「麥難民」這樣的露宿者群體難以包含入內。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說,在現行制度下,只有當香港天文臺發出寒冷天氣警告後,民政事務總署才會開放臨時避寒中心。他認為政府應彈性處理,開放臨時收容中心,讓有需要人士入住。然而在疫情之下,政府對開放公共空間慎之又慎。還有一點,現在有部分社區中心已改作社區檢測中心,無法向「麥難民」開放。

民政署在回復媒體查詢時表示,會繼續按現行機制,於香港天文臺發出寒冷天氣警告後,開放避寒中心供有需要人士使用。同時,署方會參照衛生防護中心的建議,採取控制措施,包括為擬入住避寒中心的人士測量體溫、提供消毒洗手液、要求入住人士配戴口罩,床間距不少於1.5米等。

政府的措施有限。有社會組織向露宿街頭人士派發禦寒衣物,希望他們不會在寒冬及疫情中病倒。當地社區工作者呼籲大家踴躍捐贈衣物,幫助這些無家可歸者熬過當前寒冬。

這些只是救急之策。事實上,如果疫情防控沒有明顯好轉,無論是阿富還是Peter,恐怕還要繼續這樣「漂泊」下去。

按照香港媒體數據,現在全港大約有448名「麥難民」。他們不會因為政策就一夜之間由448人變成0人,當沒有了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店,他們只是被迫轉移到天橋、球場、公園等角落裡……

2020年底,特區政府公布《2019年貧窮情況報告》,貧窮人口(一人月入4500港元以下)為149.1萬,創11年來新高。如果按香港750萬總人口計算,每5個人中就有1個窮人。

分析師警告說,由於受到疫情的衝擊,今年形勢將會更加悲觀。

圖片攝影:董天曄

相關焦點

  • 香港入冬了,這群人卻只能流落街頭……
    麥難民即無家可歸被迫住麥當勞的人,早段時間郭富城、楊千嬅的電影《麥路人》說的就是這群人的故事其實第三波疫情時香港也禁過堂食,不過那時還是7月,但現在已經是冬天了但香港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每年創新高,今年已經升到5.5年,按這個速度,想要結束露宿生活,並不容易。
  • 《麥路人》香港麥當勞麥難民的生活悲歌
    《麥路人》電影故事是取材真實的香港底層社會概況,劇情描述一群以麥當勞過夜的難民,即麥難民(McRefugee)的生活辛酸,他們各自有家歸不得的苦衷。劇中陌路人成同路人,彼此互助,成為家人的情感,令人動容,尤其第三幕開始的結局,定讓你淚流不止。
  • 香港24h營業麥當勞成難民所 借宿者不乏年輕人
    麥難民(McRefugees),是指一些無法負擔租金而被迫寄居於一些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內的人士。「麥」則是指麥當勞。今年10月3日,香港一名中年女性死在了24小時營業的深水埗麥當勞內,數小時後才被發現。原本並不新鮮的「麥難民」登時又開始引發熱議。
  • 香港5年增加6倍「麥當勞難民」,他們有家不歸,原因奇葩
    一項調查發現,近五年裡,香港這座繁華城市中,在麥當勞過夜的人數增加了6倍。今年6月和7月期間,有334人睡在麥當勞的餐廳裡,這一數字明顯增加。2013年的一項類似研究僅發現57名熟睡者。很多人稱其為「麥當勞難民」。
  • 【港聞】香港暴增大量無家可歸者,在「麥當勞」當難民!
    疫情下禁晚市堂食等措施,導致「麥難民」無處安身,是露宿者暴增原因 吳衛東指,疫情下禁晚市堂食等措施又導致500名麥難民無處安身,也是露宿者暴增的原因
  • 香港宣布關閉所有娛樂場所!這群人只能流落街頭……
    (圖源:香港01)其實早在政府宣布之前,香港有幾家餐廳就已經意識到了嚴重性,主動暫停提供晚市堂食服務,比如大家樂集團,比如人人都愛的麥當勞。但對另一個群體而言,麥當勞的這一決定卻是沉重打擊,那就是「麥難民」。漂在香港,相信大家對「麥難民」這個概念都不陌生,它指的是在麥當勞過夜的露宿者。
  • 麥當勞不再通宵營業!香港麥難民:我不知道能睡哪裡?
    在香港旺角的西洋菜街的一家麥當勞餐廳由於經營需要由12月22日起營業時間改到凌晨一點,將不再通宵營業。而受此影響的除了一大波的食客以外,還有一大批住在麥當勞附近的「麥難民」們,譚先生提到麥當勞經理說不再通宵營業,不能繼續睡這裡了,心裡很是不舒服。
  • 現實中的香港:窮人睡豬籠,住垃圾堆;富人使勁吸血!
    香港一些福利機構每天會給一些貧困難民提供30港幣的救濟,折合人民幣大概有27元,但是對於香港物價來說,依舊杯水車薪!根據導遊介紹,香港大約有35萬人居住在籠屋之中,香港富人們稱之為豬籠,但是別看屋子不大,但是五臟俱全,只不過是廁所挨著廚房,臥室挨著廁所而已!
  • 深度分析「香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長期睡在麥當勞
    居民們在全市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餐廳睡香港一項調查發現,在短短五年內,所謂的香港麥難民(長期在24小時營業連鎖店居住的)增加了六倍 ,該調查由非營利性的國際青少年協會超過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有其他地方可以入睡,例如公屋或單位,而大多數人有全職或兼職工作。但在香港市民眼裡普遍認為這些麥難民都是無家可歸或失業。有一位叫「洪「的受訪者說「他們有睡覺的地方,但他們不會回家」一個主要原因是許多「麥難民」面臨社會經濟挑戰,如高租金或電費。
  • 香港婦人伏屍麥當勞 有顧客在旁吃宵夜(圖)
    海外網10月5日電 據南華早報中文網,一名露宿婦人在香港一家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餐廳內孤獨死去的事件,引起人們對「麥難民」(McRefugees)的關注。所謂「麥難民」,即因無家可歸、無處可去而在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快餐店過夜的人。
  • 香港年輕人徹夜守在麥當勞:租不起買房更是下輩子
    什麼人會選擇在麥當勞裡過夜?可能大多數人的答案是那些無家可歸的人,但是在香港,這一答案很可能是錯的。一項調查發現,短短五年時間裡,香港所謂的「麥當勞難民」(McRefugees)的人數增加了六倍——不少人選擇在全市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店中過夜。
  • 香港如何成越南難民的「收容港」
    三十年間越南人源源不斷地遷往臨近國家和地區,為什麼首選香港?除了便利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外,更與越籍華人和華僑在難民中的比例,以及香港的難民政策有關。據統計,1978年到達香港的難民中大約有60%—70%是越南華人。1979年,華人難民的比例已接近80%。香港不僅是華南沿海最大的港口,而且是西太平洋地區航運的樞紐,它距越南北部僅500英裡。多數越南人乘船逃往香港,途中遇燃料不足或船上設備損壞,一般會在中國南方省市稍作停留,再繼續航行至香港。而隨著越南難民中的華人越來越多,香港自然成為首選的中轉站和落腳點。
  • 香港住房雙軌制:高房價讓窮人有房住︱建築詩14
    香港住房雙軌制:高房價讓窮人有房住2話不說先生,也是個神人,他一不小心就可以從宇宙的某個角落,打撈出幾個關於房子的故事。文|2話不說2017 年 11 月 18 日晚上 18 時左右,北京大興區西紅門鎮新建村發生了一場火宅。
  • 香港麥當勞夜宿者大增 原因竟然是……
    在香港110家24小時麥當勞中,多達84家都有夜宿者。荃灣一家麥當勞裡甚至有超過30名夜宿者。調查者採訪了從19歲到79歲的共計53名夜宿者,發現這些人並不是大家印象中的沒工作的流浪者,71%的夜宿者有地方住(自住房、公屋或分租單位),57%的夜宿者有工作。
  • 香港窮人慘10倍?別被忽悠
    導語:近日一篇名為《香港窮人比內地窮人慘10倍》的文章在朋友圈中瘋傳,其主旨不言自明;然而「香港窮人比內地窮人慘」只不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像。 《香港窮人比內地窮人窮10倍》講的主要是香港電臺旨在探討香港貧富懸殊問題的《窮富翁大作戰》節目,此後香港政府推出了多達十項的利民紓困政策,讓88.6%的住房條件惡劣居民受益 田北辰所參加的《窮富翁大作戰》是由香港電臺公共事務組製作,是一個探討香港結構性貧窮及貧富懸殊問題的真人秀節目
  • 這裡住著香港最窮的人:寄居24小時快餐店( 1 / 33 )
    2015年10月29日晚,中國香港,在一家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店裡的一個角落,兩三個人歪在椅子裡睡覺。一個人用圍巾遮著臉避開餐桌上的強光。Vincent Yu/東方IC中國網11月13日訊 麥難民(McRefugees),是指一些無法負擔租金而被迫寄居於一些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內的人士。「麥」則是指麥當勞。在2006年起,由於更多的香港麥當勞餐廳改為24小時營業,棲身於24小時營業麥當勞快餐店的人的種類日多。這些香港的麥難民有男有女,有老又少,其中也不乏面孔年輕的青年人。
  • 日本式貧困:麥當勞難民
    今天在推特話題榜上看到一個關鍵詞:麥當勞難民(マクドナルド難民)。周刊《SPA》的一篇關於「麥當勞難民」的報導引發網民熱議。沒有深夜通宵活兒的日子,他就去麥當勞,點一個最便宜的100日元漢堡包(人民幣約6.5),在那兒過夜。麥當勞難民,指平田正治這種由於種種原因居無定所,在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店裡過夜的人。點一杯100日元(人民幣約6.5)的咖啡或漢堡包,就可以呆一個通宵。
  • 一部不錯的抗戰大片,香港被日軍佔領,驅逐百萬香港難民!
    一部不錯的抗戰大片,香港被日軍佔領,驅逐百萬香港難民!《香港大營救》 電影《香港大營救》講述了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被日軍佔領,驅逐百萬香港難民。東江遊擊隊隊長葉偉強進入香港,香港混混潘葆提出「一根金條一個人頭,只數人頭不看生死」的條件,而這一切被軍統駐香港特派員朱英跟蹤……家國情懷,愛恨情仇,中共遊擊隊、軍統特工、日寇間諜、江湖混混,鬥智鬥勇、驚心動魄,懸疑跌宕伏……網友紛紛評論:劇情太弱,海報很醜,完全電視劇質感,很多景別非常舞臺,配角臺詞很多話劇腔
  • 實探香港籠屋生活 大陸窮人完敗香港窮人
    實探香港籠屋生活 大陸窮人完敗香港窮人 2015-09-10 17:49:28 來源: 搜狐焦點網
  • 【另一面】香港窮人比內地慘10倍?不靠譜
    別被忽悠 導言:近日一篇名為《香港窮人比內地窮人慘10倍》的文章在朋友圈中瘋傳,其主旨不言自明;然而「香港窮人比內地窮人慘」只不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像。六十秒讀懂專題:香港的貧困線為「相對貧困」,香港的貧困人口收入水平與大陸不可同日而語。而且香港政府會綜援計劃為低收入人群提供援助金,還會與機構合作向其提供食物與交通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