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資訊|這些個安慶的特色小吃名菜,來了安徽的安慶旅遊,要去...

2020-12-26 百聞地方精選

安徽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

1、這些個安慶的特色小吃名菜,來了安徽的安慶旅遊,要去品嘗下

說起安徽的飲食文化,就不得不提起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可以說,安慶的美食那是都知道的,槓槓滴!蒿子粑:這個在安慶也是很出名的,特別是春天和秋天的時候,做的多,軟酥酥的米粉粑,內嫩外脆,口感極好。石耳燉雞:這個是徽菜名品,石耳是徽州山區一種附在巖石上的地衣類植物,其富含多種的維生素,營養價值極高,古人說石耳「作羹餉客,最為珍品」。再將臘肉生薑末,糯米下鍋炒制,加水調成小火,直到水收幹,不用再加調料,臘肉本來就比較鹹了。大關水碗又名「大關水席」,是當地最有特色且馳譽省內外的一道名吃,清乾隆皇帝命名。當地宴席上通常是一桌豐盛的水碗:有肉片水碗,肉元水碗,魚片水碗,魚元水碗,蛋條水碗,蛋元水碗等,配上其他一些地方特色名吃。山粉圓子燒肉:這個是安慶傳統的地方名菜,口感粘而不稠、油而不膩。山粉是安徽安慶一帶的叫法,其實就是紅薯粉了。這種蒿子粑略帶綠色草類清香,特別甜美可口,實乃最具地方特色的食物。清同治二年,胡家獨資在安慶商業中心四牌樓開設「胡玉美醬園」。

2、安徽獨一無二的太極村是怎樣的?

在《爸爸去哪兒5》裡面,最後一站就是安徽的呈坎古村,那這個古村到底有何奇特之處呢,抱著這個疑問便來到了呈坎一探究竟。安徽出名的古村除了那幾個以外,呈坎古村的名氣也是響噹噹的,呈坎古名「龍溪」,始建於東漢末年,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它是全國獨一無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也是全國少有的按照風水八卦理論選址,並布局修建的村落。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博學和智慧,能完好利用風水八卦來修建整個村落,而且據說,從天空上俯瞰,整個村落猶如一幅太極圖,可惜沒帶航拍器,有些遺憾。站在此處深呼吸一口,覺得全身愜意無比,毛孔似乎都已全部張開,貪婪的吸取著這裡的靈氣。環秀橋正對的石板路向西直走可以抵達鍾英樓,鍾英樓就是這樣的過街樓,建於明萬曆十一年,原專屬戶部侍郎羅應鶴府,後為村內打更、報時、納涼之用。入夜,呈坎古村開始歸於寧靜,那些徽州典型的四水歸堂,和那些精美無比的雕花石刻,充滿著更深的清寂,散發著另一種神秘的魅惑,呈坎古村,還待世人發掘。

3、安徽自駕遊|走進山水長卷中國畫裡古村

安徽多山,藏在山水民間的美景、美食,依然有很多尚未被眾人熟知。安徽眾多的旅遊資源當中,其中有70%以上在鄉村。在安徽的鄉村景點之中包含有風光秀麗的山水佳景,徽韻浸染的古村古巷;既有田園風光般的都市農業園,也有「天然氧吧」式的山野森林。豐富的生態體驗和多彩的文藝民俗,鄉村景點還可以結合自駕、徒步、騎行等多樣的旅遊方式,讓安徽的鄉村旅遊充滿了自然和詩意的魅力。今天騰騰就為大家介紹下安徽鄉村旅遊篇之黃山篇,很適合大家趁著周末出去遊玩,以下路線就以從合肥出發為例。唐模古鎮它是由唐朝越國公汪華的太曾祖父叔舉創建的,它憑藉千年銀杏之茂、修造\"西湖\"之孝、中街流水之美、\"十橋九貌\"之勝、名家碑刻之雅、同胞翰林之譽遐邇聞名,堪稱徽州古村落的典範。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村裡有150餘處宋、元、明、清等歷史古建築,呈坎還有「江南第一村、中國古建築之鄉、安徽省最佳旅遊鄉鎮」等美稱,遊呈坎一生無坎,好運連連,這句話已經成為該景區最響亮的口號了。呈坎—宏村,駕車大約需要1.5個小時,大約76公裡。

4、高中課文《醉翁亭記》描寫的景點你還記得嗎?這就是滁州的琅琊山

醉翁亭記想必大家在高中都學過這篇課文。琅琊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滁州城西約5公裡處的群山之中。古稱摩陀嶺,後因東晉琅琊王避難於此,改稱「琅琊山」。想一睹古詩中的描寫和現實中的風景是否一樣。去了之後發現琅琊山果然名不虛傳,青山綠水、蒼翠竹海、人文故事、名人傳記等琅琊山兼而有之。難怪當年歐陽修在醉翁亭記裡發出這樣的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相傳西晉時琅琊山司馬佩率兵伐吳,曾駐蹕於此。東晉元帝司馬睿在稱帝前也是琅琊王,曾在此避亂,故後人改名為「琅琊山」。山高200~300米,山上峰巒俊秀,泉澗優美,古樹參天,環境幽雅,還有唐建琅琊寺、宋建醉翁亭和豐樂亭等古建築群,以及唐、宋以來摩崖碑刻幾百處,其中唐代吳道子繪《觀自在菩薩》石雕像和宋代蘇東坡書《醉翁亭記》碑刻,被人們視為衡世珍寶。位於琅琊山半山腰,為我國四大名亭之一。它是當時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專門為歐陽修而建。歐陽修自稱「醉翁」,便命亭為醉翁亭,並作了傳世不衰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記》。

5、你在合肥見過哪些值得拍攝的城市風景?

環巢湖遊,平時無風都起波浪,不愧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修有觀景臺、停車平,建有溼地公園、岸上草原等,遊人賞景觀湖面,心胸寬廣,大氣蓬勃,逆著希望拍上去,感覺很有意境。紫蓬山又名李陵山,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紫蓬鎮南,距離合肥市區約18公裡,自清代便有「廬陽第一名山」之稱。巢湖之濱的「天然氧吧」,無邊無際的綠林美景,林中棧道,如同世外桃源。供遊人休憩的林中小屋,花團錦簇。合肥萬達主題樂園挺不錯的哦,看名字就能得知是王健林的萬達企業建造的,據他本人說這個主題樂園,是為對抗上海的迪士尼樂園而建造的。其整體以徽派古典文化融合現代科技的風格,是全球最大的徽文化主題樂園。無處不在的徽式風採和非物質文化元素,細細品味回味無窮。小團山呀,城市邊緣的世外桃源~小團山香草農莊位於肥西縣銘傳鄉,是合肥市五星級農家樂,依山而建,呼吸著田間溫柔的風,感受舒適與愜意。合肥三國新城遺址公園位於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公園路。三國新城遺址特色,集人文歷史、遊覽觀光、休閒娛樂於一體,是合肥市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又一顆璀璨明珠,標誌性建築當然要拍。

相關焦點

  • 「千年古城」,安徽安慶的特色美食小吃
    安慶是安徽省轄地級市,有中國「黃梅戲鄉」「千年古城」之稱。安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粹京劇的起源地。悠久的歷史文化也孕育了安慶獨特的飲食文化。其實大南門煎包有一特色,說是牛肉包子,其實裡面大多數是豆腐為主,牛肉已經被跺成了肉沫,僅僅作為輔料,但是牛肉的選料很挑剔,都是包子鋪老闆親自精心挑選的上好牛肉。若要問遠在異鄉的安慶人最想念的家鄉菜是什麼,十有八九的回答是「山粉圓子燒肉」。山粉圓子燒肉,在無數安慶人的心中,已經不再是一道簡單的家鄉菜,而是上升成為關於鄉情的具體意象。
  • 安慶特色美食小吃
    雞湯水餃,是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的特色美食之一。製作原料主要有麵粉、豬肉、青菜、味精、醬油、鹽、蔥、姜、香油、豬油、紫菜、雞湯等。雞湯水餃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礦物質等營養成分,食之湯鮮皮軟,鮮嫩味美。
  • 舌尖上的安慶之六大特色小吃,吃貨去了一定要嘗嘗看
    美食,顧名思義就是美味的食物,貴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邊小吃。其實美食是不分貴賤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都可以稱之為美食。中國素有"烹飪王國"這個美譽。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裡,我們有五十六個小家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
  • 安徽安慶那些著名的旅遊景點
    安徽安慶那些著名的旅遊景點安慶是萬裡長江流經安徽省境內的第一個城市,舊稱懷寧,別稱宜城。自古被人稱為:文化之邦、戲劇之鄉、禪宗聖地、安徽之源。下面隨小編一起看看安徽安慶那些著名的旅遊景點,你有去過嗎?天柱山位於安徽省西南的潛山縣境內,這裡山清水秀,素以「峰雄洞幽、松奇石怪」而著稱,是世界地質公園。天柱山秀美、奇險而且充滿樂趣,你可以登上山巔遙賞天柱峰、走走驚險的青龍背,或是去看險關古寨、去神秘谷一探究竟,還可以俯瞰美麗的煉丹湖,而天柱山雲海也是一大絕美勝景。
  • 安慶特色早點
    安慶是個歷史文化名城,有幾百的建城歷史,更是上千年年前的古皖國都城所在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特色小吃和早點也是有很多。今天安慶王帶大家了解安慶的早點文化。製作「朝笏」是很有講究的,首先要挑選優質的麵粉,然後和粉發酵,如果遇到氣溫較低的季節,還要用溫水隔水升溫,讓其充分發酵,然後反覆揉壓,否則烘烤的「朝笏」硬板板的,口感不好。烘烤的燃料最好選用山裡的木炭最佳,現在城裡大多業主都用無煙煤來替代,因為木炭價格昂貴,且很難買到。
  • 安徽旅遊攻略:「小上海」安慶,景色優美卻少有人前往旅遊
    安徽省,在近代史上是一個非常有名,尤其是安徽省中安慶、徽州兩市,更是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現如今,徽州市已改名為黃山市,安慶卻一直保留其名。安慶,是安徽的地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遊北岸,皖河入江處,西接湖北地段,南面和江西接軌,西北為大別山主脈,東南則是黃山餘脈。安慶是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文化之邦」、「戲劇之鄉」、「禪宗聖地」。我國清代的「桐城派」文學便於此處發源,京劇的鼻祖徽班和黃梅戲都是從安慶走出去的。
  • 盤點安徽省名菜和特色小吃
    安徽安徽飲食種類繁多,包括徽州菜、廬州菜、沿江菜、延淮菜等。歙縣這道菜來自於歙縣來自廚師。徽菜因其重油、色、味、形而被稱為盛行於。徽菜擅長烹調、燉、蒸。在長江沿岸的盛行於蕪湖、安慶、巢湖地區,擅長烹調河鮮和家禽,主要由蚌埠、宿州、阜陽、淮北等地方風味組成,這道菜的特點是辣鹹中、湯汁和濃烈的顏色,香菜是用來輔助風味和顏色搭配的。我來介紹一些徽派小吃。在安徽阜陽地區的名小吃據說是蘇軾在潁州旅行時吃當地食物,店主特意做了一個支架,邀請蘇軾到他的店裡來。
  • 安徽省會為何要從長江邊的安慶搬到合肥?
    1667年,清廷對管轄下江的布政使進行了更名,取其轄區內最重要的兩個城市——安慶、徽州的首字,將其正式定名為「安徽布政使」,一般認為這就是安徽省的由來。▲江南省康熙七年主要職官分布圖安徽布政使起初延續了江南省分省之前的模式,在下江的江寧府(今南京)辦公。
  • 安徽安慶都有哪些特色美食?其中3樣地道小吃,當地人都誇讚
    有時候一個地方的口味,就代表著一個地方人的性格,巴蜀的辣,江浙的甜,山東的鹹,山西的酸,這都是獨具特色的地方美食特色。而一座城市的美食,也是一個城市的特點,也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其實美食不分貴賤,有山珍海味,也有街邊小吃,只要是能深入人心,讓更多人熱愛,都是美食。那麼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走進安徽省安慶市,領略這樣一個充滿故事的城市,都有哪些美食故事?
  • 安徽省會憑什麼在合肥不在安慶?
    眾所周知,大家知道安徽省會在合肥,但是去過安徽旅遊的小夥伴都知道安慶。安慶作為曾經的安徽省會,長江五虎,現在卻沒落為五線城市。要不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人們都快要把安慶忘了。在當時作為省會的安慶,得到長足發展。中國第一個近代軍事工業企業——安慶軍械所在安慶建立,一時間,容閎、徐壽、華衡芳等一流的科技專家們雲集於此,製造出了中國自己的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艘機動輪船。這事的意義很大,它標誌著安慶,乃至於安徽是整個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開端。
  • 比安慶還牛,南京就是我們安徽省會
    只不過,習慣了被江南省領導的安徽突然成長為了「安徽省」,少了老大哥南京,一下子迷茫了。安徽設省之後,巡撫和按察使都到了安慶辦公,而布政使和學政卻面臨不知該去哪兒的尷尬。兩個重要副省長,一個管錢,一個管人,安徽省會又未定。
  • 安慶曾經是安徽省的省會,還是長江五虎之一,如今發展得怎麼樣?
    ,可是實際上,安徽還有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現在似乎沒有什麼&34;,還被很多人認為是安徽省&34;的城市之一,那就是&34;。的另外四座大城市進行比較,就算放在安徽省內也算不上拔尖,如果你來過安慶旅遊的話,就會感覺這座城市發展得還是比較慢的,令人不勝唏噓。
  • 安徽安慶宿松縣四個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喜歡的不要錯過了
    宿松縣:安徽省直管縣,由安慶市代管,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中下遊北岸。區域總面積2393.53平方千米,宿松縣是中國五大地方劇種黃梅戲的發源地之一,=。境內著名的景點有石蓮洞國家森林公園,小孤山,九井溝、白崖山等,喜歡的一定去看看,不要錯過了。
  • 安慶文化旅遊精彩亮相長三角
    美好安徽,迎客長三角9月23-25日,「美好安徽,迎客長三角」2020年安徽文化旅遊推介會在上海、杭州、南京三地舉行,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攜全省精品文化旅遊資源走進長三角,省內14個市文化旅遊部門負責同志和重點旅遊企業代表、舉辦城市重點旅行商、媒體代表等參加推介會。
  • 多變的安徽省會,先是南京又是安慶,最後為什麼在合肥定了下來?
    但是,也正如"每一個能作為省會的城市,都有它不可替代的地方"這句話所說,合肥之於安徽必然也是有著它的不可替代性,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安徽省會的變遷,以及合肥對於安徽省來說不可替代的地方。在上面我們有提到,安徽是到了清康熙年間才建的省,所以與江淮地區的其他省份相對來說,安徽是一個比較年輕的省份,而且,安徽在一開始並沒有固定的地域、穩定的名稱以及統一的行政機構。明朝時廢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改成設立13個布政使司,來管轄各個府、州、縣。
  • 來安慶一定要去的地方
    大家好啊,今天來給大家講講安慶哦首先還是遊玩線路和景點介紹哦Day 1 安慶古城牆遺址——巨石山1. 安慶古城牆遺址安慶古城牆始建於800多年前。1862年,曾國藩主政安慶時,對城牆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
  • 衛星上看安慶:安徽曾經的省會城市,如今低調了許多
    提到安徽省安慶市,似乎有說不完的故事。安慶擁有輝煌的歷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清代到民國,安慶曾是安徽省會,和重慶、武漢、南京、上海並稱「長江五虎」。(安慶市區)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而安徽的名字由來,正是取自「安慶」「徽州」首字,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到安慶的影響力。
  • 安徽16地市美食小吃「地圖」火了,安慶的特色在這裡…
    近日,@安徽旅遊官微發布了安徽16地市的美食小吃「地圖」,一下子火了,看得小編直流口水。關於咱安慶的美食小吃,@安徽發布是這樣介紹滴!
  • 兩會觀察|安徽省人大代表盧萍: 建議在安慶建化工學院
    盧萍說,安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國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產業基地、安徽省三大化工產業集聚基地之一、皖江城市帶重要的化工新材料基地。但當地的科教資源不足以為地方創新發展提供科技支撐。800 裡皖江沿線有許多化工園區,然而卻找不到一所能為化工園區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的名牌高校。
  • 安慶3道特色小吃,很具有地方特色,本地人特別鍾愛
    安慶3道特色小吃,很具有地方特色,本地人特別鍾愛!說起安慶,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黃梅戲」,確實安慶最出名的就是黃梅戲了,就連安慶本地人說話都像是在唱黃黃梅戲一般,很有藝術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