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張治中 周美嬌 通訊員 惠華先 馬尊 文/圖
幸福源自哪裡?幸福源自民生細節,源自百姓的所需所求。打通城市斷頭路「還路於民」,方便居民出行;紮實推進內河治理房屋徵收,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持續加力逐步解決農運會房屋安置,把工作做到居民心坎上……冬日嚴寒,但擋不住南陽市宛城區漢冶街道辦事處的為民暖心舉措。
宛城區漢冶街道黨工委書記胡明柱說:「漢冶街道作為中心城區面積較大的街道,是農運會徵遷安置主戰場、內河治理重點區域和城市建設所在地,承擔的土地徵遷和城市建設任務非常繁重。街道幹部群眾在宛城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一心、迎難而上,農運會安置穩步推進,內河治理初見成效,打通斷頭路解決多年頑疾,讓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打通「斷頭路」 架起黨群「連心橋」
「16天全線貫通,涉遷82戶、1.5萬多平方米,全路段長604米、道路最寬處55米……街道黨員幹部放棄休息時間和節假日,舍小家為大家,迅速行動,奮戰在房屋徵收一線,成功打通兩相路(南都路—鄧禹路段)『斷頭路』,創造了新的『漢冶速度』。」 漢冶街道辦事處主任範濤激動地說。
兩相路(南都路—鄧禹路段)的貫通是南陽市城市建設的重點項目,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該路段道路中線以北在10月5日已全部徵遷完畢,並交付市政公司。道路中線以南涉遷房屋共有82戶,截至10月16日上午,涉遷房屋已全部徵遷完畢,目前已交付市政公司進行快速施工,為市政工程開工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隨著經濟發展,城區規模擴大,人口和車輛迅速增長,因歷史原因尚未貫通的兩相路「斷頭路」,成為阻礙街道經濟發展和交通順暢的「腸梗阻」和「絆腳石」。「出行真不方便,接送孩子上學得繞圈兒走。」「要是能打通這條『斷頭路』,這周邊應該就不會堵車了。」提及這條「斷頭路」,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為儘快打通這條「斷頭路」,漢冶街道辦事處對兩相路房屋徵收工作高度重視,緊緊圍繞市、區工作部署,抽調精幹人員,迅速成立房屋徵收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徵遷工作,以工作成績踐行工作使命、責任擔當。
「在區委、區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的堅強領導下,在群眾的大力支持下,該路段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徵遷工作,目前正進入施工狀態,街道辦事處對這項工作的支持是我們工作的動力。」漢冶街道辦事處老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張克說。
領導帶頭做表率。在推進徵遷工作中,宛城區委書記劉中青、區長樊牛多次到房屋徵遷現場指揮作戰,對徵遷工作動真勁、使全力,指揮在一線、工作在一線,真正發揮了「領頭雁」的作用。同時,漢冶街道辦事處堅持街道、社區、組三級聯動,通過具體落實責任分工、倒排任務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作戰幹部一起抓的攻堅態勢,為順利開展房屋徵遷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以民為本解難題。漢冶街道辦事處堅持以群眾利益為核心的理念,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通過運用全域黨建理念,在「斷頭路」貫通工程中充分尊重群眾意見,逐戶講政策、解疑惑,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房屋徵收工作啟動以來,街道、社區黨員幹部沒有節假日和休息日,不論白天還是晚上,積極深入每家每戶進行宣傳,講解徵收政策,消除群眾疑慮;採用掛圖作戰的方法,將拆遷戶的房屋位置、編號等相關情況彙編成圖,堅決保證涉遷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認真把握好與職能部門的關係,注重上下銜接,協調配合,取得了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把房屋徵收政策落到實處。
抓住重點快開局。面對兩相路房屋徵收時間緊、任務重的嚴峻形勢,該街道辦事處抓住工作重點,始終按照「先拆違、後徵收」的思路推進,敢於對違法建築亮劍,開展三次集中拆除行動,快速打開了徵收局面。9月30日,漢冶街道辦事處聯合宛城區綜合執法局、區自然資源局、區徵收辦等相關部門,出動人員共計400多人,拆除15戶違法建築約3000平方米。10月13日,拆除耕地上違建21戶、約2800平方米。依法拆除違法建築的強有力震懾,為房屋徵收營造了良好氛圍。
轉變作風提效能。為又好又快地完成本次徵遷任務,漢冶街道辦事處徵遷指揮部工作人員進一步轉變作風,以紮實的作風、踏實的態度換取涉遷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籤訂協議一戶、拆除一戶,把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在兩相路徵遷工作中,湧現出了老莊社區優秀集體和張影印、王軍、巴海龍、任兆勇、劉建軍等優秀同志。
打出「組合拳」 內河治理「再提速」
在溫涼河治理工程中,位於漢冶街道北關社區的溫涼新村也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徵遷點多面廣、時間緊、任務重,前期遺留問題多,後面的任務還很重,這個項目不拆完,決不收兵!」12月13日,在漢冶街道辦事處北關社區溫涼新村徵遷工作指揮部,漢冶街道辦事處社會治安綜合管理中心主任郭濤堅定地說。
溫涼河治理工程是南陽市城市建設重點項目和民生工程。該工程2014年啟動,工程北起劉振河、南至濱河路,長7.8千米,主要工程內容包括截汙工程、橋梁工程、河道工程、景觀工程等。儘管拆遷安置、清理河道、排管治汙等困難重重,但是總體來說,綜合治理的力度不小,溫涼河除部分河段因拆遷安置受阻之處,大部分河道已治理完畢,河水清幽、石岸林立、綠道橫亙、小橋凌架、古色古香,市民暢遊其間,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大員上前,部門聯動。據悉,溫涼新村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在茹樓安置區統一調配安置房。溫涼新村徵遷集結號吹響後,漢冶街道辦事處投入資金50萬元新建溫涼新村徵遷指揮部,街道綜治辦主任張學禮帶隊,抽調40多名精幹人員參與。在指揮部會議室內懸掛的「溫涼新村房屋徵收分包明細」表上,有分組、被徵收戶、分包人信息,做到責任到人。工作人員每天開展入戶宣講工作,一戶一策,一戶多策,達到了家喻戶曉。指揮部每天上午召開徵遷任務布置會,下午召開徵遷進展匯報會或現場辦公會,協調解決難題。
春風化雨,以情動人。面對被徵遷群眾的不理解,漢冶街道辦事處和拆遷指揮部工作人員費盡千辛萬苦做好工作。拆遷戶丁某妻子生病,作為分包人的街道文化旅遊中心辦公室主任邢明多次去醫院看望,最終感動了丁某一家並同意徵遷。拆遷戶王某在社旗縣務工,為促成改戶徵遷,張學禮和宛城區城管大隊副隊長袁徵到社旗縣反覆給王某做工作,講解政策,直到其配合徵遷。該村八組婦女組長關付榮因為做拆遷戶思想工作心臟病發作住院,病情緩解後又投入工作中……正是街道、村、組幹部的共同努力,才換來整個徵遷工作的快速推進。
下一步,漢冶街道辦事處將全力完成好內河治理房屋徵收遺留工作,為城市建設和改善民生做出貢獻。
打好「攻堅戰」 圓了群眾「安居夢」
漢冶街道辦事處是服務農運會項目的主戰場。面對繁重的安置任務,街道辦事處廣大黨員幹部發揮漢冶人的擔當精神、務實重幹的農運會精神,凝心聚力強力攻堅,以安置促徵收、以安置促發展、以安置惠民生、以安置保穩定。
為解決遺留問題,突破工作難點,漢冶街道辦事處相關指揮部工作人員通過細化方案、分解任務、落實責任等手段,多個區域房屋徵收工作任務實現了突破。2020年1月至6月23日,漢冶街道辦事處順利完成四個區域安置房分配任務約34.8萬平方米,1300多戶涉遷群眾喜選新房,分別是釣魚臺社區城改項目二期二約6.3萬平方米、釣魚臺社區城改項目二期三約8萬平方米、新聞中心以西區域城改項目東鑫中央公園安置房約4.5萬平方米、朱劉莊項目萬正大帝苑約16萬平方米。
採取網上、現場分房相結合的方式,保障分房順利完成。為確保選房工作萬無一失,漢冶街道辦事處針對不同的項目採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分房,確保分房工作順利完成。例如:新聞中心以西區域城改項目東鑫、朱劉莊項目萬正大帝苑兩個安置區分房工作項目由於情況複雜,時間緊、任務重,採用網上分房,可以加快分房速度。同時,監察委派人全程監督,確保分房過程公開、公平、公正。漢冶街道辦事處抽調精幹人員成立分房組,事先制定好分房方案、選房流程、房源表和戶型圖。分房前,認真培訓分房工作人員,做到業務精通。在選房過程中,現場工作人員按照既定的選房規則,認真核對選房安置戶的戶口本、身份證和有關信息,確保資格合規、戶型配對準確,並引導安置對象有序選房,確定房源挑選順序,按協議序號按戶分批進行房源挑選,確定安置樓號、單元和房號。在工作人員的積極努力下,各區域安置房分配工作圓滿完成。
制定安置房分房預案,保障和諧穩定。為確保此次安置房分配工作的順利進行,切實維護好拆遷安置戶的利益,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房屋拆遷安置政策和相關約定,結合房源交付的實際情況,漢冶街道辦事處制定了《漢冶街道拆遷安置房分房工作實施方案》與《漢冶街道拆遷安置房分房辦法》,確保出現問題可以及時解決,保障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安置房資金封閉運行成效顯著。袁莊社區萬正大帝苑、釣魚臺社區釣魚臺壹號涉及農運遺留安置問題,多年來安置房建設進度緩慢,遲遲不能讓群眾返遷入住。為加快安置房建設進度,解決當前安置房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漢冶街道辦事處實行了安置房建設資金封閉運行,資金在撥付和使用的各個環節不存在滯留、截留、擠佔、提現和挪用的現象,做到了專款專用。剩餘5棟安置樓目前已封頂,正在加緊建設,預計2021年7月實現交房。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改善之路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起點。奔跑在追求幸福道路上的南陽市宛城區漢冶街道辦事處,隨著南陽大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不斷書寫著民生發展的新篇章。